对近代史的认识的作文200字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谈谈你对近代史的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我看来,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侵略与反侵略、压迫与反压迫,包含着中华民族的屈辱
  与斗争的历史。是无数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从而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转变为一个繁
  荣、富强、民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这部历史是屈辱与光荣并存的历史;这部历史是
  挫折和成功并举的历史;同时,这部历史又是我们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在学,
  都在讲,都在思考的一部历史。
  那么,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还学真门课有什么必要又有什么意义呢?从我自己个人的角度出发,我认为,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意义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一、“读史使人明智。”英国思想家培根就曾说过这样的名言。无独有偶,我国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也说“以史为鉴,可以名得失。”是的,无论是西方史、中国史,古代史、近代史无一不是前人的经验总结,教训的反思,对于一个历史问题的深入研究和 深刻思考可以使我们对自己的生活、为人、处事有个更加正确的了解和认识。
  古代皇帝教育子女比备的一本书就是《资治通鉴》,这当然是学史使人明智的最好例证。我们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和分析,可以了解到近现代中国的落后的真实情况和具体原因,
  从而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例如,我们知道落后就要挨打,那就要奋发图强,就不能闭关自守。
  二、增强理论分析能力。记得第一节上课的时候,您就跟我们说过:“这一门课,绝不是像历史系或者你们高中初中那样,识记史实的一门课。这是侧重于理论分析的一门课,是要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去看待,去思考,去学习,去分析,去理解的一门课。”事实上,我们学了这么
  长时间的历史已经完全能够把这一段历史的一些史实侃侃而谈,现在再让我们去记忆,意义当然不大。就像您上课常讲的那样:新时代的大学生当然不能死记硬背,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把我们学的,知道的用起来!通过每个星期天宝贵的三个课时的课堂学习上,在您的讲解、
  引导和鼓励下,我们已经能够初步的把学习过的马克思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近现代史的具体学习和分析当中。例如,对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有人说这是合理的政策,因为内部团结才能一致对外。但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法就不难发现政策的荒谬性和理由的错误性。
  我们知道,在日本侵华战争的时候,中华民族和日本侵略者的矛盾已然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的矛盾是次要矛盾。抓主要矛盾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由此,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真是愚蠢之极!这不能不说是我自己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一大收获!像这样的学习收获真是不胜枚举。
  三、对于自己专业学习的帮助。
  1、作为一个法学专业的学生,由于以后从事职业的特殊性,我们难免会在大庭广众之
  下讲话,胆怯、害羞是不行的。在课堂上,您经常鼓励我们敢说、多说、会说。这对于我们
  的口头表达能力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锻炼。
  2、理论分析能力的提升对于我们本专业的学习也是大有裨益。对于一些法律问题,法律现象我们无一例外的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和思考。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能力自然也是能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获得。最后,像拿学分、综合测评成绩等等方面的获得不值一提,如果一个人因为这些东西而去学习,岂不可笑?以上几点,
  便是我个人认为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的意义。
  然而,可以预见,在整整一个学期的学习结束后,我能获得的必将远远不止这些。

1840年-1949年,是中国发生重大变革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满清政府的衰落、灭亡。鸦片战争、丧权辱国、屈辱条约的签订、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8年抗日战争、国共合作、内战.......,真的是轰轰烈烈的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的普通百姓身处水深活人之中,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让然们重新开始过上安定的生活。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丧权辱国的屈辱史。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从此·,帝国主义列强像一群狼,纷纷瓜分蚕食我国领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昏庸腐败的清政府被迫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政治上,它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他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使中国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性冲击 。鸦片贸易合法化、华工出国及允许外国人前往内地传教,都使中国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对近代史的认识的作文200字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