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为什么要耗费19年时间,编写一本《资治通鉴》?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司马光为什么要耗费19年时间编写一本《资治通鉴》?~

司马光的初衷是整理历代的编年史,后来被皇帝看中,得到了上层认可就奉君命写下去了。这一写就是19年。

一 开始司马光以一种封建士大夫忧国忧民的心境编写了《通志》8卷,目的较为单纯,大体上就是对过往历代史籍的一种整理,起战国至秦二世,表进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视,令其继续编纂,这样《资治通鉴》的编写便成了一项国家工程,即便司马光不愿意写了,也会有人继续下去。

英宗之后,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得名《资治通鉴》。这以后其实就是国家要求司马光编下去了,统治者也是为了吸取历代教训从而维护自己的统治,最终促成了这部传世巨著。《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书中记载的历史由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一直到959年,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为止。是司马光以为君亲政,贤明之道为出发点所编写成的一本巨著,所谓“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作为历代君王的教科书,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外,几乎都不可以和《资治通鉴》媲美。

意思是作为自己及后代镜子。成书之后上奏皇帝,皇帝还大大赏赐了司马光呢。

《资治通鉴》的内容里,很长程度上讲究一个“通”。从周朝晚期开始,到五代为止,司马光把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编入一本书当中。这个工作量,确实是非常大。司马光最初编写时,更多是依靠自己的力量。

他在前期的时候,编写了从周朝到秦朝灭亡的一部分历史,并把交给宋英宗预览。宋英宗看完后十分高兴,立刻让司马光继续编纂,并给他配了一个专门的书局,选择官吏,作为助手,共同编纂史书。

这个决定,对于司马光而言,帮助极大。毕竟上千年的历史,过去印刷打字又没那么发达。如果只靠司马光一个人,恐怕是很难完成了。后来司马光无论到哪里,即便辞官离开京城,也都带着书局的人,帮助自己编纂史书。

其实,在编纂史书的时候,司马光的人生发生过很大变化。在第一次给宋英宗进献部分《资治通鉴》时,他担任龙图阁直学士的职位。宋英宗去世后,宋神宗继承皇位。

对于宋神宗而言,司马光在他心中分量极重。司马光当时官声极好,又有足够深厚的学术底蕴。在欧阳修的举荐下,司马光从龙图阁直学士升任至翰林学士,再到御史中丞。

宋神宗是一个非常想要有一番作为的帝王。他希望自己革除大宋积弊,振兴国力。于是,向很多有才干的人征求治国的办法。皇帝找来王安石举行变法。同时,又想让司马光担任枢密副使拒辞。

起初时,王安石的变法,跟司马光并没有太大冲突。司马光起初还会维护王安石。可是,随着王安石变法出现的失误,让两人关系日渐紧张。1071年时,司马光因为好友直言王安石的弊端而被罢黜,感到十分不满。从这个时候开始,司马光选择退回洛阳,带上书局,不再公开谈论政事,一心编纂《资治通鉴》。

跟过去一些其他史书不同,《资治通鉴》里,不仅记载了历史,也记录了很多司马光本人对政事的一些看法。司马光还写了119篇史论,用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而且,《资治通鉴》开头就把时间定在东周威烈王这段时间。这个时间在儒家传统里于特别的意义,代表“礼崩乐坏”的开始。所以,司马光的论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礼治”。其实,跟很多人的印象不同,《资治通鉴》并不是一本简单介绍权谋的书籍,而是一本涉及到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以及对历史人物评价,覆盖面非常广泛的书籍。

这本书籍,更多还是司马光为了通过对历朝历代的兴盛衰亡,来为后世做一个借鉴。因为司马光认为,君王在其中,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资治通鉴》内,有部分侧重于讲解统治者如何任官用人、信赏刑罚、纳谏改过,大臣又该如何好跟君王的关系。对于司马光来说,他希望可以把君臣关系,引向“明君贤臣”的道路,避免“昏君庸臣”的方向,让国家可以不断兴盛,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的结果。



《资治通鉴》里,记载了历史,也记录了很多司马光本人对政事的一些看法,用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因为这个工作量,确实是非常大。而且司马光最初编写时,更多是依靠自己的力量。

因为他写这本书希望自己革除大宋积弊,振兴国力。

《资治通鉴》里,也记录了很多司马光本人对政事的一些看法。


司马光为什么要耗费19年时间,编写一本《资治通鉴》?视频

相关评论:
  • 19684241816司马光是什么朝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昙花19年完成了史书什么课文...
    庾孙怨答:司马光是宋朝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他用19年完成了史书《资治通鉴》。

  • 19684241816司马光是哪个朝代的?他的才德论告诉了我们什么?
    庾孙怨答:在北宋司马光所写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中,其第一篇副论便是《才德论》,司马光认为衡量一个人最基本的标准便是才和德。在《才德论》中,司马光详尽的阐述了自己对才德的看法和才德两者之间的关系。《资治通鉴》一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共耗费了他十九年的心血。而《才德论》更是其中较为...

  • 19684241816《资治通鉴》的作者是
    庾孙怨答:《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司马光。《资治通鉴》是一部重要的编年体史书,跨越了古代中国的历史时段。司马光,字君实,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他在宋朝的政治生活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史学领域的贡献尤其显著。他耗费了十九年的时间,以严谨的态度和深入的研究,撰写了这部规模宏大的史书。...

  • 19684241816《司马光勤
    庾孙怨答:随着年岁的增长,他广泛涉猎古籍,积累了丰富的学识和深刻的记忆力,即使在骑马、深夜无法入眠的时候,他也会通过吟咏和思考来深化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司马光的勤奋不仅体现在他的个人学习上,还体现在他主编的《资治通鉴》中。这部历史巨著耗费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从发凡起例到删削定稿,都亲力亲...

  • 19684241816司马光对《资治通鉴》的说明?
    庾孙怨答:《资治通鉴》:司马光奉皇帝的命令而修,主要是为了做后世治理天下的参考 语言风格:《资治通鉴》则客观的描述史实,并做适当评价,供治世者参考。 《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书中记载的历史由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23年写起,一直到公元959年,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6年征淮南为止。是司马光以为君亲政,贤明之道...

  • 19684241816四朝元老司马光阐述了他的才德论的哪些思想?
    庾孙怨答:一书是司马光编著的,耗费了他19年的心血。而资治通鉴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篇。司马光在才德论年写了一个例子来证明才与德的辩证关系,就是“智伯之死”。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大臣,名叫知宣子,在国家中地位很高。支子有两个儿子,即智瑶和小智。智宣子需要在两个儿子中选择一个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 19684241816关于“专注”的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庾孙怨答:1.司马光是宋史学家,主持编撰了《资治通鉴》,历时19年之久。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取名“警枕”,意在警惕自己,切莫贪睡。当他枕在这圆木上睡觉时,只要稍一辗转,“警枕”就会翻滚,将他唤醒。然后,立刻坐起,继续奋笔疾书。 2.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3.诗人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4.西汉学者匡衡家...

  • 19684241816司马光写的什么书费了19年光阴
    庾孙怨答:《资治通鉴》通常简作《通鉴》,是一部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即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即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 19684241816宋元文学作品有什么?
    庾孙怨答:这本书的编写,耗费了司马光大量的心血,前后用了19年,他和助手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仅一部分草稿就堆满了两间屋子,而且每一个字都写得工工整整,一丝不苟。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编年体就是按时间顺序来记述历史的一种体例,也就是按事件发生的先后来写。通史就是从所能确知的最早时期到作者所在...

  • 19684241816北宋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涵盖了多少历史年份?
    庾孙怨答:在历史的长河中,北宋司马光倾力编纂的巨著——《资治通鉴》(055-79000),堪称一部璀璨的编年体史书杰作。这部煌煌巨著,总计294卷,耗时长达19年,凝聚了司马光的卓越智慧与辛勤汗水。它以时间的脉络为主线,每卷都记录着一个个历史事件,从遥远的周威烈二十三年(前403年)跨越至周世宗咸德六年(后959...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