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与吐蕃争夺盐州:血战27天击退15万吐蕃军

来自:学习机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唐宪宗元和年间(805~820年)的唐吐关系问题,目前史学界尚无专文讨论。一方面是因为人们论及元和时期的政事时,注意较多的往往是唐宪宗对藩镇的平定;另一方面,在唐朝中后期的唐吐关系问题上,人们一般都将视线放在德宗时期的唐吐“清水会盟”、“平凉吐蕃劫盟”及元和以后穆宗时期的唐吐“长庆会盟”等重大历史事件上,而对相对比较平稳的宪宗元和年间的唐吐关系问题,则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后面内容更精彩

其实,元和虽然只有15年时间,唐吐关系却经历了一个由交好到交恶的过程,其间颇多曲折,颇有特色。认真分析这个时期唐吐关系的变化,对于研究整个唐代的唐吐关系问题,对于评价唐宪宗的历史作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元和初中期唐朝与吐蕃友好关系的恢复、发展,元和中期唐朝与吐蕃关于“三州”问题的交涉,元和后期唐吐关系的破裂三个方面,探讨这一时期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一、元和初中期唐吐友好关系的恢复、发展

唐中期以来,吐蕃是对唐朝政治、经济、军事影响最大的周边民族。一方面唐吐之间有着友好的经济、文化交流,另一方面,唐之边患“莫大于吐蕃”。唐宪宗初承大统,即面临着如何处理与吐蕃的关系问题。

宪宗即位之初,曾与杜佑等大臣讨论边事。君臣总结历史的经验,吸取前朝的教训,在唐与周边民族关系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制定了一个基本方针,这就是:示存声教,修文德以来远;慎择良将,喜之怀柔;来则惩御,去则谨备。元和初中期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大体上是受这一基本方针指导的。

肃、代以来,吐蕃渐次占领陇右,并利用距唐长安城近在咫尺的地理优势,频频入侵,代宗为此曾逃离长安,甚至拟议迁都。其后,唐吐之间多次展开大战。唐朝廷不得不在应付东方藩镇的同时,投入巨大的经济、军事力量来对付吐蕃。德宗即位后企图改变这种东西两线作战、穷于应付的局面,“先内靖方镇”,对吐蕃则“欲以德绥怀之”。于是派太常少卿韦伦出使吐蕃,释放并护送吐蕃俘虏五百余人还蕃,“与之约和,敕边将无得侵伐”。而此时吐蕃亦有修好的愿望,于是派遣军相论钦明思等50人组成使团随韦伦入朝,德宗热情接待。此后经多次协商,唐吐于建中四年(783年)会盟于清水,双方友好关系得以修复。

德宗与吐蕃的结盟,使唐朝西部的压力大为减轻,从而使德宗得以专心对付藩镇。但在兴元元年(784年)“泾师之变”中,由于吐蕃出兵帮助唐朝平叛而事后德宗没有按原来的许诺向吐蕃割让泾、灵四州之地,吐蕃因此怨怒德宗,双方关系再度紧张。吐蕃向陇、泾、、宁等地进犯,掠人畜,败田稼,使唐吐关系恶化。德宗不得不再次收缩东方战线,调兵遣将,加强西北边防。贞元三年(787年)吐蕃在平凉以结盟为掩护,大败唐军,抄掠陇州汗阳、吴山、华阳等地三万多人西去,唐吐关系降至“安史之乱”以来的最低点。此后,唐吐之间多次交战,互有胜负。

<!-- shwc end -->

宪宗即位之际,西面形势发生新的变化:由于中亚大食帝国的兴起直接威胁到吐蕃在中亚、西亚的利益,吐蕃不得不集中力量对付大食帝国,“吐蕃岁西师,故鲜盗边”,而宪宗为集中力量平定藩镇,亦抓住这一大好时机,主动与吐蕃修好。

元和元年(803年)正月,宪宗首先作出友好态势,诏令将福建道的吐蕃俘虏七十余人递送蕃地,同时派使者赴吐蕃修好。宪宗的主动姿态立刻得到吐蕃的响应,六月,吐蕃赞普派使者论与勃藏来朝。“后比年来朝”。元和四年(809年)五月,宪宗再派祠部郎中徐复出使吐蕃,双方关系重归于好。此后唐吐双方多次互派使者,唐吐关系出现了稳定发展的局面。

后面内容更精彩

“安史之乱”以来,吐蕃占领了唐朝西北地区的大片土地,双方的边境相互交错,因而难免会出现一些磨擦。对于这方面的问题,宪宗从维护唐吐之间和平的大局出发,采取抚绥谦让的方针妥善处理。这点可从唐 *** 处理唐吐边界上党项人的抄掠问题反映出来。

元和中期一段时间,居于唐朝境内的党项人经常在唐吐边境之间进行抄掠,吐蕃颇怀疑党项人的行动是受到康 *** 的支使,边境形势一度紧张。为澄清事实,打消吐蕃不必要的猜疑,维护唐吐之间的友好关系,元和四年七月,宪宗敕令以朔方、灵、盐、平等州节度使王氐拿义,给吐蕃北道节度使论赞勃藏写信,说明情况,消除猜疑。该信主要内容如下:

国家与彼蕃,代为舅甥,日浴恩信,虽云两国,实若一家。遂令疆场之臣,得以书信相问……皇帝以赞普频遣和使,恳求通好。凡此边镇,皆奉朝章。但令慎守封陲,不许辄令侵轶。至于事理,彼此宜然。且如党项,久居汉界,曾无征税;既感图德,未尝动摇。然虽怀此抚循,亦闻窥彼财货,亡命而去,获利而归。但恐彼蕃不知,大为党项所卖。其中亦闻诱致,事甚分明,不能缕陈,计已深悉。今请去而勿诱,来而勿容,不失两境之欢,不伤二国之好。在此诚为小事,于彼即是远谋。幸履坦途,勿遵邪径。今圣上德柔四海,威及万方,虽外国蛮夷,尚皆率伏;况中华臣妾,敢有不恭?岂假彼蕃,欲相借助?诚愧厚意,终讶过言。

该信发信人王兀是德宗时名将李晟的外甥,雄武善骑射,曾随李晟南征北战。在“泾师之变”中收复京城时,率先登城血战,被德宗封为神策将。元和四年(809年)六月,被宪宗任命为灵州大都府长史、灵盐节度使。这应是元和初年宪宗“慎择良将”政策的体现。由于宪宗此信是写给吐蕃北道节度使的,本着对等的原则,故以王氐拿义发出,而实际内容则是宪宗授意翰林学士白居易起草的。

在信中,宪宗肯定了“赞普频遣和使,恳求通好”的美意,重申了唐吐“虽云两国,实若一家”的传统友好关系,强调了唐朝“凡此边镇,皆奉朝章。但令慎守封陲,不许辄令侵轶”的一贯政策。至于党项人的“亡命而去,获利而归”,确非唐朝文使。希望吐蕃人能知晓事实,不要为少数党项人所蒙骗。

<!-- shwc end -->




唐朝与吐蕃争夺盐州:血战27天击退15万吐蕃军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