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如何培养农村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落实 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讲话精神的体现,是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具体类容。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新旧观念的冲突,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多,小学教育也出现了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比如:在少年儿童中普遍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不认真上课、不完成作业...... 故对于这些孩子,培养其养成教育至关重要。那么怎样抓好小学生养成教育呢?
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小学生正处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正值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好习惯终身受益,作为一名教师,在引导并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通过实践与学习,我认为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从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细节做起。
一、从小事做起
由于农村生活环境以及不少家庭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一段时间以来,校园里小学生乱扔垃圾的现象很严重,特别是中午期间,校门前后纸屑乱飞,垃圾遍地,严重影响了校园的环境整洁,破坏了校园的和谐氛围,让教师们很头痛。怎样纠正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彻底改变校园脏乱差的状况,我仔细分析其中原因,决定从小学生自身行为规范的塑造入手。学校德育处向全校学生发出了第一份“学校是我家,爱护靠大家”的倡议书,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以校为家,共同签名郑重承诺:不在校内乱丢一片纸屑和垃圾。小小的要求,简单的签名,却许下了一个重重的诺言,同时我们注重每天卫生打扫,加强平时检查和监督,两周后校园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
二、从实事入手
道德品质是人生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有时候很难把握,我们教师常有这样的感受,多少次苦口婆心地教诲,对学生来说收获甚微。像爱祖国,爱人民,爱党之类的大道理,对于生活在殷实家庭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语言总是显得苍白无力,诸如此类的疑惑和难以把握让我们感到尴尬。我认为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小学德育要走出这种“唱高调,不实际”的误区,一定要从实际生活人手,讲究教育实效。如上面例子,怎样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讲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看相关的战争影片与书籍,这似乎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了。我们组织孩子们收看中国运动们在北京奥运会上的影像,告诉孩子们一次次升起的国旗,一遍遍奏响的国歌,一声声为中国人加油的呼声,一次次心灵的震撼,就是对自己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还告诉小学生,你们能做到的不是马上为国家争光,而是好好做人,好好学习,好好生活,爱家也是爱国。为此学校还专项开展了“好孩子,做家务”活动。安排组长每天检查同学的家庭作业情况,若发现有不按时完成或乱写乱画,应付了事等现象,就一定及时与此学生沟通,督促改正,如果屡教不改,还会通知家长共同监督。对于有进步的同学,要随时发现“闪光点”,加以表扬,每周五下午队会课,总结本周班上一周来的表现,树立榜样,经过长期的努力,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端正自己的行为。并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用实际的行动取代高调的口号,让养成教育变得务实而有效。特别是让孩子家长们感动,他们认为学校这样教育方式很实在,孩子进步很大。
三、以身作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小学生眼里的老师往往是神圣的,他们的举止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因此,教师不但要用爱来教育学生,还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他们,让其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教育。我校以后又开展了“弯弯腰”活动,要求学生看见纸屑、垃圾捡起它。放入校园近处的垃圾桶,学校领导、教师做好表率作用,学生看见领导、老师都亲自弯腰捡起垃圾,学生也就能跟着做,每次大扫除老师和同学共同参与。这样训练了学生不乱丢乱扔的行为习惯,为净化校园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以活动为载体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是我们的小学生思想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喜爱活动。学校组织多项集体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在活动中培养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和集体荣誉感,有利于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如组织各班参加“感恩之声,抗战之歌”大型文艺汇演,年级田径接力赛,学校运动会、班级故事比赛,寒暑假作业展评等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通过深入浅出的活动载体,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故事,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教育也就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从细微处评价
  行为习惯要落实到生活中的细处,养成好的习惯就是做好生活中、学习中的细小地方。我所在的农村小学因为近年来布局调整,中小学合校后,再加上沙渠工业园器区的成立,有大批外地学生转入,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我校为了便于学校日常规范管理和平时各班级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制定了学校一日常规细则,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细则》,我们认为在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上,应集中在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四个方面,并进一步将四大方面一一细化,如“文明礼仪”这一重点的训练要点有:1.认真参加升旗仪式;2.团结同学,不打架,不骂人;不说脏话;3.尊敬教师,见到教师要主动问候;4.尊敬长辈,学会照顾和感谢亲人;5.会使用文明用语;6.不在教室和走廊追逐打闹;7.积极参加活动,观看比赛或演出时文明有序等。每天学校大队部进行纪律礼仪检查、卫生检查、两操检查、、文明监督,大队干部依据细则要求对全校各班级常规情况进行检查评比,鼓励各班争创“文明班级”。班主任则依据细则要求上的规定加深对班级的常规管理,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认识到,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学生的行为会出现反复,只有坚持从小事做起,事实入手,以身作则,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长抓不懈,相信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定会逐步养成。

一、问提的提出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一个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人有限的一生中,儿童时代是一个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最佳时期,如何在这一时期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是需要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并努力实践的。
如今的社会,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孩子智力因素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良好的习惯等积极的个性特征——非智力因素日益重要。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学会学习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将使学生受益终身,而会不会学习往往取决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学习习惯好,则学习自觉性比较高,学习认真,学习效率高;学习习惯不好,则学生自觉性差,随之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自然就不会学习。
我们临江小学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而且留守生多,大部分家长都长年出外打工,他们家庭教育观念的不强,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的事,只让这些孩子吃饱、穿暖,其他的不重要,有的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任务交给上一辈,而老一辈对孩子都过于溺爱,因此,大部分孩子学习习惯不太好。另一方面,由于应试教育长期的禁锢,不少教师也忽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而是一味追求高分,采取一些急功近利的教育手段,例如“满堂灌”、“题海战役”、“批评加教训”等,使不少学生养成了上课开小差、作业潦草,撒谎逃避等坏习惯。
为了改变现状,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改理念,使学生认知并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自己的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二、课题界定
1.习惯:所谓习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指由重复和不断的强化而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更改的行为、倾向,并且能为完成某种工作而巩固下来的一种需要。
2.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学习效果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它一经形成就将成为学习活动的一种自动倾向和需要,并自动地表现出来。学习习惯的养成就是引导学生对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长期习得,使之形成比较稳固的学习行为。
3.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的持久的行为方式,它是一个人学习品行的重要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严格训练,长期积累,逐步上升的过程,随着学习习惯的逐渐形成、成熟、定型,最终成为学生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题将根据素质教育理念,结合我校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在研究好基本学习习惯培养的基础上,着重抓好语文、数学、综合学科的学习习惯培养。
三、研究的依据
1、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理论。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首先,个体的学习习惯是个人内部互相适应的一种自动化行为的动力系统,习惯一经养成,人们的优势心理反应是维持一种习惯而不是改变这种习惯,这是学习习惯形成遵循的规则。其次,个性因素中性格也是形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条件,其中意志特征的影响特别明显。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个性培养的黄金阶段,农村小学生因许多因素,会养成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
2、名人名家的有关教育思想
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孔子
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家叶圣陶
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蒂都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教育家洛克
人们的思想大半取决于他们的倾向,他们的言谈话语取决于他们的学识和所吸收的见解。但是他们的行动却遵循平日的习惯。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无疑,幼年时期开始的习惯是最完善的,我们称之为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早期的习惯。——英国著名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
3、政策依据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这一章节明确指出:小学教育要“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
四、研究的目标
1、提高教师对习惯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意识,明确良好学习习惯的要求。
2、探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探索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巩固发展。
五、研究的内容
1、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与分析。运用课内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并进行归因分析。
2、开展课题组教师的培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相关教育理论,明确学习习惯培养目标和内容。
3、积极开展研究活动,探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
4、探索提炼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
六、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临江小学1——6年级全体学生,并将一(1)班、二(1)班、三(2)班、四(2)班作为课题研究的实验班。
2、研究方法:
⑴.调查法

课题开题前,设计问卷进行相关调查。了解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情况,教师和家长的能力、水平和实践经验。同时,还要了解与学习习惯培养有关的理论和做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

⑵.个案分析法

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好个案材料的积累、分析,进行个别指导。

⑶.行动研究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要注重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实践中开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注意边研究边总结,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估,调整方案,修改计划,再进行研究。

七、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1.3—2011.11)
1、成立课题组,搜集相关资料,确立研究课题,拟定实施方案,申报课题,进行课题论证。
2、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培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学习和理解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相关教育理论,明确学习习惯培养目标和内容。
3、进行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分析不良习惯的成因。
第二阶段:实践研究阶段(2011.12——2011.7)
1、修改课题方案,启动研究,指导教师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育行动。
2、运用个案分析法 、行动研究法循序渐进地开展研究活动,探究培养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
3、通过课堂教学考察、家访、教师观察等活动,探索提炼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
4、不断进行阶段性的反思和总结,在行动研究中归纳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8——2011.12)
1、做好实验的后测及效果的评估。
2、进行检测,数据处理和分析,形成成果。
3、撰写研究报告,收集整理论文、案例,编印成集,准备结题活动。
八、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 进行了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并作了具体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使课题研究更有针对性,课题组在第一阶段进行了问卷、座谈、走访等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了调查。先通过语文、数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的观察所得,对学生的有关学习习惯进行分析,接着随机抽了3个班的学生,按照事先拟定的问卷进行了问卷调查,后来每个班又组织五名学生个别座谈,走访了部分学生家长。经过多方面的调查、分析,我校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如下:
1、学习习惯的基本状况
(1)学生的认知状况。所有的学生都想自己成为一个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人,但限于一年级儿童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他们并不能很好地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今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大部分学生的意识中,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只是为了得到一个好成绩,只有10%的学生能较好地说出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各方面帮助自己。二年级20%能够说出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各方面帮助自己,四年级的学生占的比例稍多,有55%的学生明确其重要性,但未必有好的学习习惯。这说明了我们课题研究的第一个紧迫的问题就是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逐步树立学生正确的意识。
学生都能说出哪些习惯是好的,哪些习惯是不好的,说明他们具有了辨别的能力,但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67%的学生处于说得到,做不到的状态,反映了学生的良好学习行为习惯还没养成,也告诉我们,要在教学中对儿童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必然是长期的和反复训练的过程。
(2)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
①作业习惯比较差
能做到“一尺一拳一寸”的学生不多,很随意,特别是握笔出现了一些怪姿势,如:三指头掐笔,笔杆向前倾或竖得笔直笔直,大拇指压住食指,中指用力顶住笔杆的地方竟到了第二个骨关键处,发倒笔的现象严重,写出的字迹不能达到匀称、端正、美观的效果。
做作业时,特别是家庭作业拖拉,耗时长,做一会儿,“玩”一会儿,不能一次做完,效率不高,做完后没有认真检查的习惯,包括考试也一样。
②认真倾听、做笔记的习惯欠缺
上课能认真听老师讲课的习惯是很好的,但许多学生不善于听取同伴的发言,至于评价或补充意见就更谈不上,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往往只顾自己想发言,而不听他人在说什么,以至于自己站起来回答的与前面某人回答的一模一样,他都浑然不知,说明没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做笔记的自觉性很差,几乎一半的学生没有预习笔记、听课笔记,老师不说“请做笔记”就不知道动笔。
③积累的习惯还没普遍养成
“新课标”对积累提出了要求,可是,不仅只有部分教师重视这一习惯的培养,而且还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只重视课内积累,不重视课外积累;只重视课后积累,不重视课前积累;只重视书面积累,不重视读、诵积累;只重视积累的形式,不重视积累的作用。
④阅读的习惯存在问题
有些学生阅读面狭窄,除了读课本外,几乎没有读其它的书。学生普遍默读速度太慢。80%的学生朗读不自信,错误现象严重,更谈不上有感情地读。学生对精读的基本要求和程序不明确。
学生基本上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总是等待老师提要求或一起上新课。即使少数学生有课前预习,也只是读读课文而已,没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随着年级的增高,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少,而且越“鼓励”越不愿意举手。
⑤缺乏学习的内驱动力
许多学生都是在老师的督促下参加学习活动,一旦老师把注意的视线转向别的学生,他就不能自觉地参与学习活动,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回家后,由于农村父母文化层面低,农活多而杂,又由于很多学生是留守生,父母根本无法面对孩子的学习,所以回家后的学习更是不自觉,甚至滋生了很多毛病,比如:撒谎、搪塞等。
2、不良学习习惯的原因分析
(1)家庭方面的原因
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影响很大。农村的经济条件有限,对孩子学习的投资少。家长的认识水平低,例如:给孩子买课外书觉得浪费。家长不能言传身教给孩子示范,例如:很少有家长读书、看报,回答孩子的提问,有些家长不懂教育方法,孩子在思想上走入误区,不能正确引导,导致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另外,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学习的影响更大,我校六(3)班49人中,父母都不在身边的有11人,占22.4%;父母中只有一人在身边的有13人,占26.5%。这些缺少父母关心的学生中,有50%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
(2)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生在书写、倾听、预习、积累、作业、阅读等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跟老师的教育也有直接的关系。在调查中发现,一些教师存在如下问题:①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心中只装着教案,没有注意调控课堂纪律,没有采取有利的措施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②有的教师教法比较陈旧,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课堂氛围不够民主、和谐,致使部分学生思维不活跃,发言不积极;③有的教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出的要求不明确,学生不明白这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内涵,自然也不知道怎么做;④有的教师不注意以身示范。⑤教师的培养措施不多,效果不是很好。
(3)社会和自身方面的原因
由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缺乏全面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一些不适合学生接触的文化场所和文艺作品,也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好的作用。另外现在的孩子大都缺乏吃苦的精神,他们不懂得该如何听课、写作业,不愿意花时间钻研。
(二)制定了《临江小学学生学习习惯的基本要求及培养目标》,师生明确了其目标和内容。
选定了研究的课题后,学校认识到要让课题研究有实效,教师和学生在懂得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重要性的基础上,还必须明确学习习惯培养包含的内容要求和应达成的目标。为此,学校通过教师专题会进行学习讨论,根据我校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课题组综合各方面情况,研究制定了《临江小学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及培养目标》,并把学习习惯培养的内容要求打印成学习材料,发给每名教师,要求能铭记于心,随口能讲;还通过主题班会和学校的广播、宣传栏等对学生进行宣讲,要求学生熟记习惯内容,明确习惯要求。(《临江小学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具体内容见附表1)
(三)探索归纳出了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
1、学校对学习习惯培养的管理策略。
许多专家常说:学校课题研究工作是一把手工作。其实是说课题研究要学校校长重视,只要校长重视研究,积极组织安排好研究活动,课题研究一定是有效的。我们学校在校长的带领下,积极从学校管理上采取措施,真抓实干,形成了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管理策略,确保课题有序有效的进行。
(1)健全制度重培养。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不走过场,取得实效,学校制定并健全了课题研究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如:《临江小学教科研工作制度》其目的是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参与研究,形成“人人有课题”的工作氛围;《临江小学课题组研究制度》中要求课题组教师和实验班教师定期参加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做到每次活动态度认真、积极,并按时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及时进行交流,以提高研究实效的目的;《临江小学教师教科研成果奖励条例》、《临江小学教科研积极分子评选办法》目的是为了激发全体教师努力钻研教育教学业务,踊跃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努力取得教育科研成果的奖励制度。
除了以上的一些管理制度,我校课题组还制定了《课题组成员学习培训研究制度》、《课题组课题研究例会制度》等,从制度上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另外,学校要求各班主任抓住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例如开辟各种评比专栏,给课堂上认真倾听、积极发言、注意力集中的学生每周送一朵小红花,每两朵红花送一张笑脸,每三张笑脸送一面红旗,一学期下来,比一比谁的红旗多。以此作为评价优秀学生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样对学生进行公正、公开、公平的评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进取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2)教学常规重培养
备课要求:所有任课老师应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内容的实际情况,教案中要有体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不同的学科培养习惯的内容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并且将教案中是否有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内容作为评定教案优、良、中、差的指标之一。
上课要求:学校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应时时注意规范学生读书、写字、听课、做笔记的习惯,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下课铃响,老师应提醒学生准备下一节课所需的书本。
评课要求:对教师上的公开课、示范课、教研课在评价时,要将在课中是否有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否有习惯培养的指导,作为评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还专门制定了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课堂教学评价表。
作业批改要求:所有任课老师在批改作业时都应从学生答题的正误、书写、格式三个方面进行批改评价,并时常配有简单的文字、图案进行鼓励,改变过去只用“√”“×”作为评价的简单做法。
我们知道过程决定结果,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做到了全面渗透学习习惯培养的内容,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成为了全体教师的重要任务。
(3)班级管理重培养
班级是习惯培养的主要阵地,学校对各班级提出要求:
班会活动课管理:要求每班每学期开展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不得少于八次,由政教处定时检查,并与每月评选“优秀班级体”挂钩。
班级日常教育管理: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我校做到了“三结合”:背诵歌谣与行为教育相结合,领导、教师监控与学生会干部管理相结合,班委会干部负责监控与学生互相督促相结合。
这样持之以恒,不断强化训练,使学生在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的同时,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4) 优化环境重培养。
校园是师生生活学习的地方,校园环境是丰富的育人资源。我校努力构建优美、高雅的校园环境,做到整体布局、精心设计,让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能发挥独特的育人功能,让全校师生在享受美丽的环境的同时,陶冶情操,“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师生的行为和思想。
学校利用现有条件,在校园围墙上、教学大楼的墙壁上都写上了体现学校办学的理念和习惯培养主题的标语。优美的文化长廊、活动展板上,一段段文字描述,一幅幅人物画面,展现着学校学习习惯培养的思想,张扬着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的榜样力量。这些无声的语言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打造教室氛围,营造培养环境。学校要求各班教室的布置各具特色,营造学习习惯的培养氛围。文化专栏丰富多彩,墙面标语激情洋溢,卡通图案妙趣横生,有关于书写展示的,有关于作业评比的,有关于背诵课文的,有关于上课倾听的,有关于阅读积累的……每个内容都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名字,而且年段培养目标的特点非常突出,低年级有“把红花带回家”“我进步、我快乐!”“我最棒!”……中年级有“品品擂台” “纤纤秀场”“勤积累、巧运用”“一朝习惯、万事易办”……高年级有“墨香台”“我采撷的”“如蜂采密多积累”“今天你提了几个问题?”……这些激励性的语言无疑像一针针催化剂,鼓舞着学生不断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位名人说:“细节决定成败。”所谓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细小的情节,把细小的地方想到,把细小的事情做好,聚沙成塔,才能铸就伟业,而做好一件事情的每一个细节都要有一个好的习惯。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养成教育是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能否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养成教育在小学教育工作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简述
在农村小学任教多年,教学实践中我注意观察到:有近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由于个人素质和家庭教育比较好,学生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学习主动,认真踏实,成绩优秀并能协助老师做好班级工作;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习惯表现一般,其特征是管理到位,他们的表现就较好,成绩还能上升,一旦管理疏忽,表现就差,影响学习;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其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都很差,表现为不讲个人卫生,衣冠不整,上课不专心听讲,不积极思考,对学习持无所谓态度,校内校外屡犯错误,作业书写极不认真,校内作业要在老师的及时督促下才能勉强完成,课外作业从不主动完成甚至根本不做,学习成绩明显落后于整体平均水平,各项能力几乎谈不上,成了拖后腿的问题学生,为此老师伤透脑筋,为他们付出多于别人几倍的心血。
二、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生成的原因
现在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并不好抓。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农村家庭成员文化素养偏低,家长的不良一言一行,对小学生的负面影响巨大。现在的农村家长,大多也只有初中或高中的文化水平,他们对现在的知识缺乏认识,由于工作和劳动的关系,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接受新时代的知识信息,去观察指导自己孩子的道德行为表现、学习态度方法等,这就造成了在家庭中对子女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出现了真空地带,无疑加重了学校教育的责任,也降低了学校教育的效果。
2、社会不良导向带来学生的可塑性发生偏差。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而且这个成长的时段有些因素还会影响到他们的人生。如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信息的传输量大,速度快。社会上的信息好坏参半,甚至有些不良信息以极快的速度影响了青少年学生,使学生的可塑性发生偏差。
3、现代教育中的孩子缺少榜样。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早些时候的孩子学习的榜样很多,黄继光、董存瑞、刘胡兰、雷锋等众多榜样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而现在的学校很漂亮,很气派,可是已经没有了那会说话的眼睛了。英雄、榜样离孩子们越来越远了。
三、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完善的对策
面对客观现实,针对困难与问题,作为在农村小学工作的一线教师,在抓养成教育工作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积极营造有利于养成教育实施的氛围。
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校园内可设置醒目的标语、墙头板报、花园警示语、人文景观雕塑、德育教育专栏、法制教育专栏,开办校园广播沟通师生心灵,报道发生在校园里的好人好事。比如,学校把卫生间文化当做一件学生养成卫生文明习惯大事来抓:雪白的墙壁上悬挂着“举手投足下、干净你我他”“你讲文明、我讲文明、人人都讲文明”等大幅礼仪标语和卫生间管理制度,使学生在如厕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言传身教,带动养成。
人们常说“身教胜于言教”。有研究调查表明:效仿是很多科学家成功的秘诀,而学生的成功成材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效仿。俗话说“什么样的教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可见示范的重要性,对他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亲可敬的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楷模,其人格魅力吸引着学生接近、模仿,激励其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处处做好表率: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教师要使用规范的语言,进而对学生言传身教;在劳动课中,老师应当与学生共同参与来完成劳动任务;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同样要提高自己的认识,不能认为老师的责任只是教育学生,而忽视“律己“和“垂范”。这样说得再多,教育效果也不会很好。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行为表现,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尽最大的努力给学生做出表率,切实做到对学生的“身教”。
3、积极评价,引导养成。
评价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从评价的内容上,学校可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编制《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评价细则》,对常见的道德行为习惯分类别编制指标体系;从评价的时间上,可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每日一对照、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评比、每学期一表彰的作法;从评价的方式上则采取自评、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同时,在日常管理中可以采取“班级创星台”,颁发“五星” “四星” “三星”流动红旗,激励学生争先创优。在评比的过程中,领导亲自检查评比,亲自颁发流动红旗。通过检查、评比,一些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逐渐养成,班级之间形成一种你追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