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墨子染丝是什么意思

来自:经验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墨子染丝是什么典故里面的?还有注解?~

染丝墨子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


一作者简介

墨子(公元前468—367)名翟,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县一带)人,春秋、战国之际著名思想家,创立墨家学派。墨子提出「兼爱」之说,提倡人人相亲相爱,不应有亲疏贵贱的分别。他又主张简朴节俭,反对繁文缛节;主张勤劳刻苦,反对声色逸乐。

《墨子》一书,汉时有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汇集了墨子的弟子和後学对墨子思想的记录。《墨子》文章语言质朴,不重文采,但逻辑性很强,很有说服力。

本文节选自《墨子‧所染》。

二注释

1.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2.言:是多馀的文字,无义。
3.染丝者:漂染丝绸的人。
4.苍:青色。
5.所入者变:丝所投入的染缸颜色不同。
6.五入必:染完了五次。
必:通「毕」,完成。
7.然:这样。
8.有染:也如染布一样。


三赏析重点

墨子从生活的普遍现象中发现出很多简易的真理,本章就是感到客观环境对人有 很大的影响而说的。
墨子看见人染丝,感叹地说:「雪白的蚕丝投进青色的染缸,变成了青色;投进黄色的染缸,变成黄色。染缸的颜色不同,蚕丝的颜色也随 改变。蚕丝染了五次,它的颜色就会改变五次。因此,染丝的时候,不能不小心谨慎啊!」不仅染丝是这样,管治国家也有类似这样的情况。
这故事提出治国有如染丝一样的道理:如果国君亲近贤者,那麼国君也会变成贤君,国家便会安定;反之,如果国君亲近小人,那麼国君便会堕落,国家的命运就不堪设想了。其实,同样的道理也适用於人生的其他方面,环境对於改变人的性格品质,一样起 极为重要的作用。人的思想本是纯洁的,但是,光怪陆离的社会环境,就像五颜六色的大染缸。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经常与品德高尚、追求上进的人相处,向他们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否则误交损友,便後果堪虞了。
虽然《墨子》的散文语言古朴简约,但也不是完全不讲究语言技巧。例如本节文字便用了结构相似的平行句法,加添文字的韵味,如「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或用重复的手法,突出主题,如「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反覆强调一个「变」字。《墨子》的文采,或不及《孟子》、《庄子》,但他的寓言,亦能用准确恰当的语言,述说深刻的寓意,对人有一定启发作用。

琴韵箫声中的墨子悲丝   文 / 蓝文青





近一段时间常常听香港雨果唱片公司的那张目前唯一一张夫妻琴箫合奏的碟子——《箫声琴韵》,而其中很喜欢的是那首——墨子悲丝。

旧日的启蒙书籍——《蒙求》里面就有“墨子悲丝,杨朱泣岐。”这是出自阮藉的句子“杨朱泣歧路,墨子悲染丝”,《颜氏家训》中“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后汉书》“杨朱号乎衢路兮,墨子泣乎白丝;知渐染之易性兮,怨造作之弗思。”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陈毅元帅也有五绝:“亡羊惧岐路,染丝悲墨子。我亦厌淡红,恶其乱朱紫。”很显然,这是一个被应用的非常普通的典故,同时,也是一个很早就列入儿童教育的典故。

这个典故——墨子悲丝——的原文很短:“墨子出行,见素丝,质本洁而染为黄、为黑,故悲之。”题意是:墨子出行,见洁白的丝帛被染成黄或黑而失去本色,由此悲叹人们受社会旧俗恶习污染下,而不能保持自身的洁白,因此而悲痛,由此,边产生的很多哲思。

在旧日的蒙痒中,则是告诫孩子环境对人的影响的,要孩子们保持素白的心里,学善,则日趋高明,学恶,则日趋下流。类似的还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这种教育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们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面,不要由纯洁而变成形形色色,从而希望孩子们要抱持一颗赤子之心。

古琴曲《墨子悲丝》,现存最早见于明末杨抡所撰《伯牙心法》琴谱(1609)。此曲音调悠扬,意切而情悲,旋律慷慨,流露出一种洁己自爱的感慨之情。为广陵琴派大操之一。

而第一次听,是“虞山派”吴景略先生演奏的《墨子悲丝》,当时,就喜欢上这首古琴曲,“虞山派”的传统是向来是“清微淡远”,很有道家思想的大袖磅礴,捕风捉影,幻化无穷,抱缺守一等的意境,而当时,吴老先生用老庄的道家,晕染这首描写墨家思想的曲子,用道家勘探墨家的风情,令人别开生面地窥见古琴之中的琴道哲学。

但,现在雨果这张CD之中,是由这对夫妻来演奏,他们恩爱之情塑造的是一种空灵洁净的感受,但,这种空灵洁净的背后隐含的是什么呢?少了吴景略先生的飘逸淡远,多了柔情万千,是夫妻二人抱守古琴文化的遗世独立?还是抒发他们洁身自好的心怀?

曲,在房间里CD上回旋;音,在演奏者和听曲人心中荡漾;是什么让我们从两千年之前开始感慨社会的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如此深刻?是什么让那曾经是启蒙的故事消失在而今的教育之中呢?

前几天与一位从事高中教育的教师朋友交流,谈到如今的所谓素质教育,说道大部分孩子,连辛亥革命的常识都不知道,他们所知道的是什么呢?恐怕这个“墨子悲丝”连四个字都从来没见过吧。

记得,是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是谁感叹过:“数祖忘典”,是谁在天天说让孩子自己去看那些书,恐怕真的都已经忘记了,每个人都要有人启蒙,去引导,才能去读书的。韩愈说过的最著名的教育理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那个启蒙的人,是否知道“墨子悲丝”,是否真的担当着这份其实关乎民族存亡的责任?

小小的一个东瀛岛国,对自己“拿来”的文化怀着崇敬的心情,连一把小小的“唐刀”也作为供奉;大洋彼岸一个建国不过二百多年的国家,对自己的历史却是精心编制,在他们创立的全世界常用的杜威图书分类法中给自己留下了超越世界文化的分类编目;而,我们这个拥有所谓五千年文明的古国,这个唯一血脉传承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中的幸存者,还剩下多少是人能看懂《二十五史》?能了解还剩下的那些百家言论呢?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问过一个男孩子,知道墨子么?“知道,墨子剑法无敌”“看的是黄易吧?”“不,没看书,看古天乐的《寻秦记》”我倒是觉得他应该看看黄易的书,纵然黄易在书中卖弄了不少他的历史哲学知识,但,至少可以知道很多传奇和典故。

《墨子悲丝》是一首很长的曲子,我在这首曲子之中慢慢胡思乱想很多,琴韵箫声里的,曲子结束的时候,才发现,时过境迁,墨子却在什么地方呢?品品看,还是吴景略先生的《墨子悲丝》更有境界,因为,听他的琴,悟得了身外身,脱离了万丈红尘,我从没这么多想法。

看来还是归一吧。

染丝
墨翟

子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系物的丝绦),而

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以不慎也。”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

自译:墨子先生见到染丝时感叹道:“在青色中染就是青色,在黄色中染就是黄色。所放入的颜色变了,

它的颜色也就变了。将丝绦放入五种颜色(的染缸中),最后就是五种颜色了。所以染丝不能不慎重啊。”

不仅仅是染丝有这种情况,国家也有如染丝一样。

感:看了这段文字,感觉与别的古代圣贤比,这个墨子显得很肤浅;而且缺乏灵性;还很功利。

感2:其实说个人更合适,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道理是人都知道。一个国家的主流民意,决定于民

众的利益取向,贫穷时希望富足,一旦赤贫便无所顾及要推翻一切,所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富足时希望平

安享乐。说国家有如染丝一样,总觉得牵强得很。说国君还差不多。

墨子染丝墨子看人染丝,感叹染料颜色变化,丝的颜色也随之改变。反反复复可以改变多次,他的寓意是不仅仅染丝如此,做人治国也是同样的道理!这和‘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有异曲同工之妙。”用一句话概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墨子看人染丝感叹染料颜色变化丝的颜色也随之改变反反复复可以改变多次他的寓意是不仅仅染
丝如此做人治国也是同样的道理..应该是这样的.

子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已则为五色矣


请问墨子染丝是什么意思视频

相关评论:
  • 18497786462墨子的染丝和反法反刑是什么意思请大家告诉我
    东谈阀染丝的意思,一个国家的主流民意,决定于民众的利益取向,贫穷时希望富足,一旦赤贫便无所顾及要推翻一切,所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富足时希望平安享乐。反经在领导哲学的思想上很重要,我们看过去很多的著作。乃至近七、八十年来的著作,都不大作正面的写法。所以,我们今日对于一些反面的东西,不能不...

  • 18497786462墨子染丝是什么典故里面的?还有注解?
    东谈阀染丝墨子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一作者简介 墨子(公元前468—367)名翟,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县一带)人,春秋、战国之际著名思想家,创立墨家学派。墨子提出「兼爱」...

  • 18497786462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非独染丝然也,国也有染...
    东谈阀墨子看见人染丝,感叹地说:「雪白的蚕丝投进青色的染缸,变成了青色;投进黄色的染缸,变成黄色。染缸的颜色不同,蚕丝的颜色也随著改变。蚕丝染了五次,它的颜色就会改变五次。因此,染丝的时候,不能不小心谨慎啊!」下仅染丝是这样,管治国家也有类似这样的情况。 这故事提出治国有如染丝一样的...

  • 18497786462文言文阅读染丝答案
    东谈阀染丝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所人者变,其色亦变。五人必,而已则为五色矣。 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 《墨子·所染》 注释 墨子:即墨翟。在姓氏前加“子”字,表示学生、弟子记述他老师的言行。 言,疑是衍文。②苍:青色。 ③所人者变:指(丝)所...

  • 18497786462墨子的故事
    东谈阀墨子,名翟,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轶事典故:1、墨子泣丝:墨子见人染丝,感叹道:“用青色染丝就变成青色,用黄色染丝就变成黄色。染料变了,丝色也随之而变;放入五种...

  • 18497786462墨子悲于染丝的原因是什么
    东谈阀墨子悲于染丝的原因是墨子看到染丝的过程联想到了人生何尝不是如此,而国家随人事而兴衰,社会随风俗而浮沉。于是,引发了墨子对社会人生的深沉思考。其认为不但丝会很容易地被染成各种颜色,一国之君也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无论是功名蔽天地的仁义显人,还是“为天下谬”的“不义辱人”,无不是外来的...

  • 18497786462墨子悲丝的典故?
    东谈阀墨子悲丝的典故介绍如下:《墨子悲丝》初见于《墨子·所染》,相传有一次墨子看到染丝,纯洁的白丝随着染料的颜色而改变,从而想到了人生。他认为,不论是“功名蔽天地”的“仁义显人”,还是“为天下缪”的“不义辱人”,都不能避免不被外界所改变。并且还认为不仅仅是普通人会这样,就是一国之主...

  • 18497786462墨子悲丝的诗词典故
    东谈阀李白:“路岐有南北,素丝易变移。”【素丝堪悲】 宋·无名氏:“素丝 染就已堪悲,尘昏汗污无颜色。”【墨子悲丝】 魏·阮籍:“杨朱泣岐路,墨子悲染丝。”【丝色随染异】 宋·陈与义:“丝色随染异,择交士所贵。”【素质随时染】 唐·杜甫:“已悲素质随时染,裂下鸣机色相射。”

  • 18497786462墨子的一句关于发丝的话是怎么说的(大意是发丝之所以会断是因为它的不...
    东谈阀《墨子·经说下》:均:发均县,轻重而发绝,不均也。均,其绝也莫绝。文中,“均”是均匀、均衡。“绝”是断绝。“县”即悬。本经以“发”为例,因发质脆弱,而且随处可见。用发悬物,由于发质不同,悬物的轻重不同,最后都要断绝。只要发质是“均匀”的,按照“均,其绝也莫绝”的含义,...

  • 18497786462墨子悲于染丝的于是什么意思
    东谈阀于;为、因为。墨子悲于染丝;墨子因为染丝(这件事)而感到悲痛(悲哀、悲伤)。希望能帮助到你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