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检验数学作业的习惯 李娟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高中数学题 如何相关性检验~

  1、用协方差来检验相关性,或者用独立性判断不相关。
  2、具体分析:
  “相关性”指的是“线性相关性”。衡量它的是相关系数,本质上来说是由二者的协方差:E[(X-EX)(Y-EY)]来确定的,它只能衡量X与Y的线性相关性.。
  而“独立性”指的是X与Y独立,二者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说,X与Y独立,一定有“X与Y不相关”;
反之就不行了,因为X与Y不(线性)相关,但它们可以二次相关,三次相关等等。
总之,“独立”包含“不相关”。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和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实践证明,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适当地选用电教媒体,使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效果更好。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突出训练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效地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在寻找有意义的生活素材,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从以下方面去引导探究学习知识。

  一、创设丰富有趣的数学情境。兴趣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直接动力,兴趣高,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思维才会敏捷灵活。恰当、适时的导入新课,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一上课就有了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考方向。
  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开门见山导入新课,这种方法也是数学课堂教学最常用的一种引入新课的方法,上课就出示本节课要学习的目标且讲述教学目标再指导学生自学。这样做,教学重点突出,能使学生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最本质、最重要的问题研究之上。
  利用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导入新课,通过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性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规律,进而导入新课内容。这种方法具体直观,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实用性强,较能培养学生善于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好习惯。
  启发联想式导入新课提问。
  质疑导入新课,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教学导入新课时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设置疑问。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而学生的创新思维恰恰从疑问和好奇开始,教师以提出适当的问题开始讲课,能起到以石激浪的作用,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练习,讨论,归纳导入新课,通过练习,讨论,然后再对数学对象进行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导入新课。这是常用的方法。对于新课标的要求:可以使用多媒体,有时会省时,省力,同时能增加课堂容量。也便于学生比较观察。如果暂时没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事先设计一些题目在随堂练习上进行归纳。

  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课堂教学应当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达到教学目标,获得一种基本技能、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活动的经验。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的教学,可以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行为总结教学优点以及不足,为以后的能够更好实施课堂教学的作经验积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让学生享受参与的快乐,面对一个未知领域,学生充满了强烈的好奇,非常希望去尝试一番,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对自己亲自实践得到的知识,会理解的更加深刻。教师要顺应学生的这种需求,让学生品尝参与的乐趣,强化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自己是这节课的主人,要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体验了主动参与的快乐,使学习成为学生生活中重要的感情经历。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在科技高度发达、专业高度分化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合作,既是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基本要素,也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当今世界,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多人合作共同研究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学会合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大力提倡在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这种学习形式符合学生“好合群”的心理特点,在愉快的合作交流中互通信息,互相学习、模仿,取长补短,从而扩大眼界,打开思路,产生一个人难以想到的新想法、新主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交往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萌发。
  在学生不断的探索、学习中,教师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引导:有关概念的概括,注意引导学生从有关诸多因素中,抽取出体现其本质特征的因素进行概括;对有关计算法则引导学生根据计算的过程及步骤去归纳概括。对于有些计算公式,引导学生参与公式的推导过程,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经历由操作思维到形象思维最后到抽象思维的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知识理解深、记得牢、用得活。同时,还使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归纳、概括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
  通过归纳小结让学生从总体上理解和掌握知识及其应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并及时提示他们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使他们逐步由“学会”到“会学”,不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加强知识的应用。练习辅导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在练习辅导中,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要求,为培养优秀尖子人才创造条件。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应给予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个别辅导,给他们机会、口答问题,板演练习等,并经常给予鼓励、表扬,在练习辅导中灵活的运用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艺术,及时反馈及时纠错。既能弥补学生掌握知识的不足,又可以发现教师课堂教学的欠缺,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不断的改进教学工作。

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在很多孩子都缺乏认真检查的习惯,这在数学作业、考试中表现更为明显。我结合自身体会,分析孩子作业、考试出错的原因,并就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谈点看法。
一、作业、考试出错的原因
1、有些错误是马虎、不仔细,读题不认真所致;
2、有些错误是理解性的,孩子考虑问题有时想法比较“怪”,或没抓住问题的要害,出现“抠字眼”,“钻牛角尖”等现象。有时甚至会出现把原本正确的答案改错啦。
3、还有就是“懒”或者“感觉做了这么长时间,累了,想偷懒”等原因,不想检查。
4、没掌握检查的方法和技巧。
5、“自以为是”觉得第一遍都做对了。
6、有时孩子出错,是正好跳进了出题者设的陷阱中。也就是,这种情况很容易出错。
二、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
1、不要剥夺孩子自己检查作业的机会
大部分家长辅导孩子作业不可谓不上心,但是有些做法却欠妥。有些家长替孩子检查作业,发现错题,就一个一个告诉孩子改正。帮孩子检查作业的方式,要符合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年龄、性格等特点。一般来说,可让孩子自己检查一遍,然后家长再检查一遍,发现错误后,不告诉孩子是哪里出了错,可以提示是哪一类的错误,或仅说某一个大题出了错,具体错在哪里,要求孩子自己找。过上一段时间,家长也可不帮孩子检查,一旦出了错,由孩子自己负责(比如,得到不“A+”、“ 甲好”等好的等级),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2、教会孩子认真、正确地审题。正确审题是做对题的关键。要教给孩子审题的方法:在审题时,把重点的字、词标出来,如“大”、“小”、“多”、“少”,“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常用的长度、面积单位等,以及判断题中一些说法,如“都是”、“一定”、“通常”等都要特别注意。要明确题目让我们做什么;一道题到底有几个小问题,要一步一步地有序完成,不要遗漏问题。
3、教会孩子检查的方法。很多孩子所谓检查就是把题目从头到尾看一遍,其实是走马观花,一点用处也没有。不同的题型检查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如:填空题、选择题检查时不要看自己的答案,要重新做一遍,看是否和刚才做的一样;计算题要用验算的方法检查:可以重算一遍,也可以利用逆运算检验等,如果是方程,就把未知数的值代入方程检验;应用题必须先弄清题意,再从问题入手,分析问题,检查列式是否正确,同时也不能忽略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等,当然也可以根据题意将求出的结果代入题中检查是否符合题意或是否符合常识或科学道理。
另外,在考试时也要注意检查的顺序、程序,试卷全部做完后,可以先整体检查一遍,确认试卷共几张,有几面,有几个大题,确认有无漏题。然后,再逐题检查,可以从前往后,也可以从后往前。至于按哪种顺序,要因人而异,不过我觉得对于程度好的孩子可采取从后往前的顺序,对于平时学习不扎实的孩子可采用从前往后的顺序。我的理由是,学习扎实的孩子基础知识部分一般丢分不多,而后面的大题却可能会出现由于“攻克难题”后的过度兴奋,导致看错数字、计算结果出错、写错单位等细节方面的错误,这样的扣分往往要比基础题出错扣分还多。而平时学习不扎实的孩子,从基础题开始检查,发现错误的可能性也大,其能力也可以保证其改正确,这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分应该会高一些。建议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检查套路,并固定下来,形成习惯,这样可保证孩子考试的正常发挥,取得最理想的成绩。


如何培养学生检验数学作业的习惯 李娟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