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狼》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文言文狼这篇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主要特点是名语的活用现像。这也是这篇课文的重点掌握。如做动语,做状语。如: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地) 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动词,钻洞)

《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这本小说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这本小说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一、《狼》的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二、《狼》的译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总而言之,以上就是《狼》的原文和翻译文,希望可以帮到你。

《狼》的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在文中,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交代得很清楚。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

“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狡诈;“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

“顾”“奔倚”“弛”“持”等,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他的机智;“暴起”“劈”“毙”“转视”“断”等,表现了屠夫的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扩展资料:

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镇定和狼的狡猾贪婪,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一狼径去”,另有图谋;“犬坐于前”(这里的“犬”是名词活用作状语,像狗一样),牵制屠户,更见出狼的狡诈。“目似瞑,意暇甚”,演得逼真,气氛似有所缓和。

“暴起”、“刀劈”、“毙之”,屠户不为假象迷惑,抓住时机,当机立断敢于斗争,取得了一半的胜利。到这儿并未让人松口气。“转视积薪后”说明屠户已深刻认识到狼的本性,变得警觉。“一狼洞其中”终将狼的本性暴露无遗,再点狼的狡诈阴险,“乃悟”说明斗争使屠户对狼的奸诈有了深刻认识。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狼



《狼》的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在文中,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交代得很清楚。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狡诈;“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顾”“奔倚”“弛”“持”等,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他的机智;“暴起”“劈”“毙”“转视”“断”等,表现了屠夫的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残忍、狡猾、贪婪。

《狼》的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在文中,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交代得很清楚。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狡诈;“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顾”“奔倚”“弛”“持”等,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他的机智;“暴起”“劈”“毙”“转视”“断”等,表现了屠夫的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有点多 哈哈)


文言文《狼》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视频

相关评论:
  • 19111965239古文《狼》翻译及赏析
    陶馥勇、《狼》分析 《狼》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 《狼三则》都是写屠户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爪牙锐利,但最终却落得个被杀死的下场,作者借此肯定屠户杀狼的正义行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三个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各自...

  • 19111965239狼的翻译?
    陶馥勇《狼》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文言文,课文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叙述了一位屠户和两只狼相斗最后取得胜利的故事。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对初一的学生而言,结合课文注释,基本上是可以疏通句意、把握内容的。不过课文里的几个词句,个人觉得注释不够通俗,比较生涩...

  • 19111965239狼文言文所有一词多用和动词变名词
    陶馥勇1. 文言文《狼》课文中的动词、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1.点击字词 (1)生字 屠(tú)缀(zhuì)窘(jiǒng) 眈(dān) 瞑(míng) 薪(xīn) 隧(suì)苫(shàn) 蔽(bì)弛(chí)寐(mèi) 尻(kāo) 黠(xiá)诈(zhà)(2)多音字 ①中 zhōng 担中 zhòng 中弹 ②少 shǎo 少时 shà...

  • 19111965239文言文《狼》通篇写狼,最后归结到禽兽上,请说一说作者这些写的含义...
    陶馥勇其他回答 这是从特殊到一般、由点到面的写法,从一只狼的狡猾推及到所有禽兽的本性,概括了禽兽具有的凶残、狡猾、贪婪的共同本性。 赵旭东 | 古今汉语行家 | 发布于2013-06-20 举报| 评论 8 2 为您推荐: 狼子野心文言文翻译 狼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狼的翻译 杞人忧天文言文翻译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

  • 19111965239文言文狼古今异义字词
    陶馥勇3. 文言文《狼》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 一、通假字: 止:通“只”。 原文中的句子:止有剩骨。 白话译文:只剩下骨头。 二、一词多义: 1、积薪: (1)堆e69da5e6ba90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53336积柴草。 原文中的句子:场主积薪其中。 白话译文: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

  • 19111965239如何分辨文言文中的各种句式?请举例
    陶馥勇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

  • 19111965239...狼的形象代表了什么? 从蒲松龄《狼》这篇文言文的角度回答
    陶馥勇凶狠、恶毒.蒲松龄的狼更带有狡猾的色彩.——希望对您有用.

  • 19111965239文言文狼的四幅图
    陶馥勇1. 狼这篇文言文当中狼的四种表现是什么 狼的四种表现是: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②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③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 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的这四种表现既体现了它的贪婪的本性,更体现了它的狡猾的本性。 附:《狼》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 19111965239屠夫与狼文言文作文
    陶馥勇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1.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文言文《狼》以屠户的角度发挥想象描述故事 夜晚的月色显得阴森森的,乌云不时地把月亮给遮掩住,天冷冷的,给人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一个膀大腰粗的屠户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小道上,他身穿一件...

  • 19111965239文言文《狼》原文的语句怎么划分?
    陶馥勇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