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的轶事典故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诈降图存的张献忠讲的是什么故事?~

张献忠突围不成,便向明军统帅熊文灿投降。其实他是为了积蓄力量,再举义旗。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分散在全国各地的造反义军屡遭重创,损失惨重,形势对义军极为不利。张献忠领导的义军被明总兵左良玉击败,张献忠负伤退守谷城,处在官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性情火暴的张献忠十分惊恐,他召集众将说:“我军身陷绝地,兵力大减,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看来是凶多吉少了。现在保命要紧,你们说说自己的见解吧。”
众将胆战心惊,他们生怕张献忠怪罪,一时无人敢言。
张献忠以残暴闻名,此时却凶不起来了,他带着哭腔道:“大难临头,我心绪烦乱,实在想不出好的计策,你们忍心这样对我吗?”
张献忠其声哀怜,众将也禁不住抽泣起来。
悲情之中,有将领献计说:“以属下看来,我军既为弱旅,也有它的好处,我们当在‘弱’上动脑筋了。”
张献忠不解其意,困惑道:“我的烦恼皆因‘弱’字而来,你的想法太古怪了。”
那将领接着说:“从前主公强盛之时,只知猛冲猛打,不知有畏,结果引起朝廷的注意,全力围击。现在我军大不如前,如能派人向朝廷诈降,诉说我军的困境,相信朝廷一定会相信我们的说辞。一旦我们诈降成功,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
张献忠自己无计可施,只好听从了这一建议。他派人携带重金拜见官军中的陈洪范总兵,提出了归降的请求。
陈洪范问来人说:“张献忠说是归降,我哪里知道他是真是假呢?”
来人陪笑道:“张将军人马残缺,兵无斗志,陷于重围,这样样都是他的弱处,他凭什么敢与官军抗衡呢?我不说大人也会明白,张将军此刻求降,只是为了保全性命啊。”
陈洪范思之有理,于是接受了重金,把此事向他的上司熊文灿禀报。
熊文灿一向主张以“抚”代“剿”,他听过陈洪范的汇报后,心中暗喜,仍有疑虑,他动问说:“张献忠极是强悍,狡诈过人,他会轻易归降,我实难相信呐。你有把握吗?”
陈洪范回答道:“下官也曾有怀疑,不过仔细想来,下官以为张献忠归降为真。他现在是穷途末路,战不能战,逃不能逃,死又怕死,他除了投降,还有别的出路吗?正因为张献忠不傻,他才要保命归降朝廷,大人就不要疑心他了。”
熊文灿点头称是,他也为了贪取功劳,于是接受了张献忠的归降。
张献忠诈降得逞,开始收拾残军,积蓄力量。第二年五月,重振旗鼓的张献忠再举义旗,声势更加壮大了。

歇后语:蒋干盗书--上了大当.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东吴都督周瑜也带兵与曹军隔江对峙,双方箭拔弩张,准备大战一场。蒋干,字子翼,是曹操手下的谋士。他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免得大动干戈。曹操闻知大喜,亲自置酒为蒋干送行。这天,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部下传报“故人蒋干相访”。周瑜闻讯,已经猜出蒋干来意,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连忙吩咐众将依计而行,随后带着众人亲出帐门迎接。二人相见,寒暄一番,周瑜挽着蒋干手臂同入大帐,设盛宴款待蒋干,请文武官员都来作陪。席上,周瑜解下佩剑交给一员大将,命他掌剑监酒,吩咐道:“蒋干和我是同窗契友,虽从江北到此,却不是曹操的说客,诸位不要心疑。今日宴席之上,只准共叙朋友旧交,有人提起两家战事,即席斩首!”蒋干听了,面色如土,哪敢多言!周瑜又对蒋干说道:“我自领兵以来,滴酒不饮,今日故友相会,正是:江上遇良友,军中会故知。定要喝它个一醉方休!”说罢,传令奏起军中得胜之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周瑜举杯祝酒道:“在座各位,都是江东豪杰,今日之会,可称作群英会!真是—同窗契友会‘群英’,江东豪杰逞威风!”随后,乘着酒兴,起身舞剑作歌:“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直喝得酩酊大醉。宴罢,蒋干扶着周瑜回到帐中,周瑜说道:“很久没和子翼兄共寝,今夜要同榻而眠。”说着,朦朦胧胧地睡去。蒋干心中有事,想起在曹操面前曾经夸下海口,不知回去如何交代,听听外面鼓打二更,哪里还睡得着?他见周瑜鼾声如雷,便摸到桌前,拿起一叠文书偷看起来。正翻着,忽见里面有一封书信,细看却是曹操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蒋干看罢,大吃一惊,慌忙把信藏在衣内。再要翻其它文书,却听周瑜梦中呓语:“子翼,我数日之内,定叫你看曹操首级!”蒋干口中含糊答应着,连忙吹了灯,匆匆睡下。清晨,有人入帐叫醒周瑜,说道:“江北有人来……”周瑜急忙止住他,看看蒋干,蒋干只装熟睡。周瑜和那人轻轻走出帐外,又听那人低声说道:“蔡瑁、张允说,现在还不能下手……”声音越来越低。蒋干心中着急,可又不敢乱动。不一会儿,周瑜回来躺下睡了。蒋干等周瑜睡熟,偷偷地爬起来,径直走出军营,守营军士也不阻拦。他来到江边,寻着小船,飞一般驰过长江,回见曹操。其实,这一切都是周瑜定下的反间计。他知道曹军中只有蔡、张二将精通水战,便设下此计,想借曹操之手杀掉这两个人。曹操果真上了当,斩了蔡瑁、张允。等到事后曹操省悟过来,已经晚了,只好另换了两个水军都督。结果,赤壁一战,曹操水军一败涂地。 中计《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三国演义》。设计、用计、中计是情节的主线。全文共10段,分五部分。虽是节选,但结构完整、主线突出:1—3段 开端 周瑜决定除蔡、张。4—6段 发展 周瑜设下反间计,群英会上迷敌人。7—8段 高潮 周瑜假装泄秘密,蒋干上钩盗密信。9段 结尾 曹操中计杀蔡、张。10段 尾声 周瑜闻讯庆计成。曹操率兵东指。东吴都督周瑜在接到曹操的挑战信后,即毁书斩使,以表白抵抗的决心。于是引发了曹操与东吴在三江口的一番交战。周瑜打了胜仗,但他仍能谨慎从事,进行调查研究,连夜暗窥曹营。周瑜发现曹操水军的指挥官是从刘表手下归降曹操的蔡瑁、张允,这两人“深得水军之妙”,是东吴破曹的主要障碍,周瑜就产生了“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的打算。曹操正在为破东吴无策发愁时,忽有曹营中的幕僚蒋干出来自荐,说愿意去东吴说服周瑜前来归降,而且表示保证能完成任务。周瑜听说老同学蒋干来访,就决定利用施行反间之计。周瑜先在大会群英的宴席上,定下了“但叙朋友交情”,不提“军旅之事”的规矩,封住蒋干的口。进而周瑜又向蒋干显示江东英杰云集,“兵精粮足”的实力,炫耀自己“遇知己之主”,受到信任重用的地位。断绝蒋干说降的念头。在夜间,周瑜与蒋干“抵足而眠”,佯装酒醉酣睡,诱使蒋干偷走一封伪造蔡瑁、张允投降东吴的书信,还安排了“江北有人到此”来暗联络的情节给蒋干看,让蒋干对书信确信无疑。蒋干原为没有完成说降周瑜的使命发愁,幸亏得了这份重要“情报”,就连夜溜回曹营去报功。曹操看了这封信大怒,喝令杀了蔡、张二将。周瑜的反间计终于获得成功。原文却说周瑜送了玄德,回至寨中,鲁肃入问曰:“公既诱玄德至此,为何又不下手?”瑜曰:“关云长,世之虎将也,与玄德行坐相随,吾若下手,他必来害我。”肃愕然。忽报曹操遣使送书至。瑜唤入。使者呈上书看时,封面上判云:“汉大丞相付周都督开拆。”瑜大怒,更不开看,将书扯碎,掷于地下,喝斩来使。肃曰:“两国相争,不斩来使。瑜曰:“斩使以示威!”遂斩使者,将首级付从人持回。随令甘宁为先锋,韩当为左翼,蒋钦为右翼。瑜自部领诸将接应。来日四更造饭,五更开船,鸣鼓呐喊而进。却说曹操知周瑜毁书斩使,大怒,便唤蔡瑁、张允等一班荆州降将为前部,操自为后军,催督战船,到三江口。早见东吴船只,蔽江而来。为首一员大将,坐在船头上大呼曰:“吾乃甘宁也!谁敢来与我决战?”蔡瑁令弟蔡壎前进。两船将近,甘宁拈弓搭箭,望蔡壎射来,应弦而倒。宁驱船大进,万弩齐发。曹军不能抵当。右边蒋钦,左边韩当,直冲入曹军队中。曹军大半是青、徐之兵,素不习水战,大江面上,战船一摆,早立脚不住。甘宁等三路战船,纵横水面。周瑜又催船助战。曹军中箭着炮者,不计其数,从巳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曹军败回。操登旱寨,再整军士,唤蔡瑁、张允责之曰:“东吴兵少,反为所败,是汝等不用心耳!”蔡瑁曰:“荆州水军,久不操练;青、徐之军,又素不习水战。故尔致败。今当先立水寨,令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外,每日教习精熟,方可用之。”操曰:“汝既为水军都督,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于是张、蔡二人,自去训练水军。沿江一带分二十四座水门,以大船居于外为城郭,小船居于内,可通往来,至晚点上灯火,照得天心水面通红。旱寨三百余里,烟火不绝。却说周瑜得胜回寨,犒赏三军,一面差人到吴侯处报捷。当夜瑜登高观望,只见西边火光接天。左右告曰:“此皆北军灯火之光也。”瑜亦心惊。次日,瑜欲亲往探看曹军水寨,乃命收拾楼船一只,带着鼓东,随行健将数员,各带强弓硬弩,一齐上船迤逦前进。至操寨边,瑜命下了矴石,楼船上鼓乐齐奏。瑜暗窥他水寨,大惊曰:“此深得水军之妙也!”问:“水军都督是谁?”左右曰:“蔡瑁、张允。”瑜思曰:“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战,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正窥看间,早有曹军飞报曹操,说:“周瑜偷看吾寨。”操命纵船擒捉。瑜见水寨中旗号动,急教收起矴石,两边四下一齐轮转橹棹,望江面上如飞而去。比及曹寨中船出时,周瑜的楼船已离了十数里远,追之不及,回报曹操。操问众将曰:“昨日输了一阵,挫动锐气;今又被他深窥吾寨。吾当作何计破之?”言未毕,忽帐下一人出曰:“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曹操大喜,视之,乃九江人,姓蒋,名干,字子翼,现为帐下幕宾。操问曰:“子翼与周公瑾相厚乎?”干曰:“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操问:“要将何物去?”干曰:“只消一童随往,二仆驾舟,其余不用。”操甚喜,置酒与蒋干送行。干葛巾布袍,驾一只小舟,径到周瑜寨中,命传报:“故人蒋干相访。”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闻干至,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遂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众皆应命而去。瑜整衣冠,引从者数百,皆锦衣花帽,前后簇拥而出。蒋干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来。瑜拜迎之。干曰:“公瑾别来无恙!”瑜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耶?”干愕然曰:“吾久别足下,特来叙旧,奈何疑我作说客也?”瑜笑曰:“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干曰:“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请告退。”瑜笑而挽其臂曰:“吾但恐兄为曹氏作说客耳。既无此心,何速去也?”遂同入帐。叙礼毕,坐定,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须臾,文官武将,各穿锦衣;帐下偏裨将校,都披银铠:分两行而入。瑜都教相见毕,就列于两傍而坐。大张筵席,奏军中得胜之乐,轮换行酒。瑜告众官曰:“此吾同窗契友也。虽从江北到此,却不是曹家说客。公等勿疑。”遂解佩剑付太史慈曰:“公可佩我剑作监酒:今日宴饮,但叙朋友交情;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太史慈应诺,按剑坐于席上。蒋干惊愕,不敢多言。周瑜曰:“吾自领军以来,滴酒不饮;今日见了故人,又无疑忌,当饮一醉。”说罢,大笑畅饮。座上觥筹交错。饮至半醋,瑜携干手,同步出帐外。左右军士,皆全装惯带,持戈执戟而立。瑜曰:“吾之军士,颇雄壮否?”干曰:“真熊虎之士也,”瑜又引干到帐后一望,粮草堆如山积。瑜曰:“吾之粮草,颇足备否?”干曰:“兵精粮足,名不虚传。”瑜佯醉大笑曰:“想周瑜与子翼同学业时,不曾望有今日。”干曰:“以吾兄高才,实不为过。”瑜执干手曰:“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言罢大笑。蒋干面如土色。瑜复携干入帐,会诸将再饮;因指诸将曰:“此皆江东之英杰。今日此会,可名群英会。”饮至天晚,点上灯烛,瑜自起舞剑作歌。歌曰:“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歇罢,满座欢笑。至夜深,干辞曰:“不胜酒力矣。”瑜命撤席,诸将辞出。瑜曰:“久不与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于是佯作大醉之状,携干入帐共寝。瑜和衣卧倒,呕吐狼藉。蒋干如何睡得着?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起视残灯尚明。看周瑜时,鼻息如雷。干见帐内桌上,堆着一卷文书,乃起床偷视之,却都是往来书信。内有一封,上写“蔡瑁张允谨封。”干大惊,暗读之。书略曰:“某等降曹,非图仕禄,迫于势耳。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早晚人到,便有关报。幸勿见疑。先此敬覆。”干思曰:“原来蔡瑁、张允结连东吴!”遂将书暗藏于衣内。再欲检看他书时,床上周瑜翻身,干急灭灯就寝。瑜口内含糊曰:“子翼,我数日之内,教你看操贼之首!”干勉强应之。瑜又曰:“子翼,且住!……教你看操贼之首!……”及干问之,瑜又睡着。干伏于床上,将近四更,只听得有人入帐唤曰:“都督醒否?”周瑜梦中做忽觉之状,故问那人曰:“床上睡着何人?”答曰:“都督请子翼同寝,何故忘却?”瑜懊悔曰:“吾平日未尝饮醉;昨日醉后失事,不知可曾说甚言语?”那人曰:“江北有人到此。”瑜喝:“低声!”便唤:“子翼。”蒋干只装睡着。瑜潜出帐。干窃听之,只闻有人在外曰:“张、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后面言语颇低,听不真实。少顷,瑜入帐,又唤:“子翼。”蒋干只是不应,蒙头假睡。瑜亦解衣就寝。干寻思:“周瑜是个精细人,天明寻书不见,必然害我。”睡至五更,干起唤周瑜;瑜却睡着。干戴上巾帻,潜步出帐,唤了小童,径出辕门。军士问:“先生那里去?”干曰:“吾在此恐误都督事,权且告别。”军士亦不阻当。干下船,飞棹回见曹操。操问:“子翼干事若何?”干曰:“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词所能动也。”操怒曰:“事又不济,反为所笑!”干曰:“虽不能说周瑜,却与丞相打听得一件事。乞退左右。”干取出书信,将上项事逐一说与曹操。操大怒曰:“二贼如此无礼耶!”即便唤蔡瑁、张允到帐下。操曰:“我欲使汝二人进兵。”瑁曰:“军尚未曾练熟,不可轻进。”操怒曰:“军若练熟,吾首级献于周郎矣!”蔡、张二人不知其意,惊慌不能回答。操喝武士推出斩之。须臾,献头帐下,操方省悟曰:“吾中计矣!”后人有诗叹曰:“曹操奸雄不可当,一时诡计中周郎。蔡张卖主求生计,谁料今朝剑下亡!”众将见杀了张、蔡二人,入问其故。操虽心知中计,却不肯认错,乃谓众将曰:“二人怠慢军法,吾故斩之。”众皆嗟呀不已。操于众将内选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以代蔡、张二人之职。细作探知,报过江东。周瑜大喜曰:“吾所患者,此二人耳。今既剿除,吾无忧矣。”肃曰:“都督用兵如此,何愁曹贼不破乎!”瑜曰:“吾料诸将不知此计,独有诸葛亮识见胜我,想此谋亦不能瞒也。子敬试以言挑之,看他知也不知,便当回报。”正是:还将反间成功事,去试从旁冷眼人。

参见:张献忠黄金盘
成都民间流传过一首民谣:“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传说清兵入关,四川境内发生连年混战,张献忠不得不退出成都。民谣就是说的张献忠兵败退出成都时,把“大西国”的金银财宝秘藏起来,为了将来能找到所藏之宝,不至于因年代久远而迷失,便设计了石牛和石鼓作藏宝记号,谁发现了石牛石鼓,就有可能找到“大西国”的神秘宝藏。
张献忠携带的千船金银珠宝从成都顺水南下,在四川彭山县江口镇“老虎滩”一带遭到川西官僚杨展的突袭,千船金银珠宝绝大都分随船队沉落江中。
2005年4月20日,彭山县城开建引水工程,施工队在岷江“老虎滩”河床上用挖掘机开挖铺设管道的沟槽时,一铲就铲出一捆共10枚银锭,银锭身上铸造时打上的“崇祯十六年八月,纹银五士两”字样清晰可见。据彭山县文管部门初步鉴定,这批被挖掘出土的银锭为明代官银,它为破解张献忠在此“千船沉银”之谜找到了证据。此次挖掘出土的银锭,无论从银锭本身还是其外包装,都与史料记载相吻合,从而证实了张献忠300多年前在此沉银之说完全符合历史真实。
2015年12月16日,专家确认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呼吁尽快保护。 2016年1月5日,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中心区域发现的一批珍贵文物,除发现刻有“大西”年号的银锭及“西王赏功”金、银币外,最为珍贵的是长12厘米、宽10厘米、重730克,刻有29个字的金封册,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张家长,李家短这句白话俚语与张献忠有关。张献忠治成都时,派缉事兵丁,于大街小巷来往巡查。当时有两口子,在城墙边搭了间草棚棚居住,一天深夜,这男子喝了酒,东一句,西一句说个没完,妻子听得十分疲倦,便开口骂道:“半夜三更了,你还张家长,李家短说不停。”
谁知这夫妻对话被缉事兵丁听了去,第二天这男子便被捉进官府。张献忠得报后哈哈大笑,连声说:“好,好!你们听,他说的‘张家长,李家短’,分明是说我家长,(李)自成家短嘛!此是吾家胜自成之谶也!他是个良民,发赏释放。”于是,“张家长,李家短”这句白话俚语便流传至今。 明末崇祯年间,农民起农民军首领张献忠攻进重庆后,遇到年轻女子玉贞。
玉贞背着一个七八岁的大男孩,牵着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张献忠勒马询问对方为何背着大的,牵着小的。玉贞答,小的是她的儿子,大的是丈夫原配所生,她怕在兵荒马乱中丢了大儿子,对不住丈夫死去的前妻。张献忠听后深受感动,于是让玉贞安心回家,在家门口插上一支杨柳,他的军队保证秋毫不犯。
玉贞回家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邻居,于是邻居们都在家门口插上杨柳,果然得保平安。后来,这条街就叫做“杨柳街”。 有关张献忠屠蜀的争议由来已久。清廷和当时的一些文人就曾指控张献忠在四川进行过多次大屠杀,这一说后来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可。但也有人认为,类似指控有很大嫌疑是基于为了讨好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和政治上的对立(张属于“贼寇”)而非客观事实。
首先前提是:四川人口的锐减。四川的人口在万历六年(1578年)有口三百一十万二千七十三(明朝当时赋税与人头挂钩,所以明末四川人口当远远大于前面数据,甚至上千万。) ,至清初顺治十八年,只剩下8万人(还有一种说法是50万)。总之,人口的大量锐减是肯定的。而且,从近几年研究湖广填四川的资料中可以看出,被调查村庄中,基本都是从外地迁过来的,所以说当时肯定是有过人口大锐减,而且不是那种减掉十分之二三的锐减,而是接近灭绝的大锐减。 正方观点 (1)史书和笔记记载。
张献忠屠蜀的一些史书和当时人的笔记记载,《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七·流贼传》记载: 献忠黄面长身虎颔,人号黄虎。性狡谲,嗜杀,一日不杀人,辄悒悒不乐。诡开科取士,集于青羊宫,尽杀之,笔墨成丘冢。坑成都民于中园。杀各卫籍军九十八万。又遣四将军分屠各府县,名草杀。伪官朝会拜伏,呼獒数十下殿,獒所嗅者,引出斩之,名天杀。又创生剥皮法,皮未去而先绝者,刑者抵死。将卒以杀人多少叙功次,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贼将有不忍至缢死者。伪都督张君用、王明等数十人,皆坐杀人少,剥皮死,并屠其家。胁川中士大夫使受伪职,叙州布政使尹伸、广元给事中吴宇英不屈死。诸受职者,后寻亦皆见杀。其惨虐无人理,不可胜纪。《客滇述》记载: “贼兵之樵采者,尽入城中,拆毁房屋以为薪。又发兵四出,搜各州县山野,不论老幼男女,逢人便杀;如是半载。八月,献忠毁成都城,焚蜀王宫殿,并焚未尽之民房。凡石柱亭栏,皆毁之;大不能毁者,更聚薪烧裂之。成都有大城小城,本张仪所筑,汉昭烈帝修之。甃以巨石,贯以铁絙,壮丽甲天下。宫殿之盛,亦不减京师。至是,尽为瓦砾矣。献忠又令其众遍收川兵杀之,及其妻子男女,惟十岁以下者仅留一、二。《蜀乱》记载: “年十五以上杀之,各路汇集所杀卫军75万,新军23万六千,家口32万。”《后鉴录》记载: “先检各卫军及在营新兵年十五以上杀之,会计各路所杀卫军七十五万有奇,兵二十三万有奇,家口不计,乃次杀民之诸生,释道及堪舆,医卜有材技者。。。。。。凡三十余万,家口不计”。《圣教入川记》记载: “张献忠灭后,旗兵在川,……彼时川人不甘服旗人权下者,逃往地方,聚集人马抵抗旗兵,如此约有十载。迨至一千六百六十年间,川省稍定,始行设官。……此时四川已有复生之景象,不幸又值云南吴三桂之乱,连年刀兵不息。自一千六百六十七年至一千六百八十一年,一连十五载,川民各处被搂,不遭兵人之劫,即遇寇盗之害。……四川际此兵燹之后,地广人稀。”(2)屠蜀的目的。
张献忠并非一开始就要屠蜀,而是在清军入川,南明反扑以及川民四起的情况下才下令屠光川民。 实际上在张献忠决心屠川的时候,其控制范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有此情况也不奇怪。至于为何川民会反,因为张献忠打仗需要庞大的军需,因此就只能抢夺川民的粮食,加上张献忠好杀人,非常残暴,因此招致了川民的反抗。 张献忠在梓潼拜文昌侯为先祖,对梓潼人民比较客气,因此当地人民比较感激他,为张献忠盖文昌庙。还有就是“七杀碑”的传说,有人说外国人在1934年发现了张献忠的“圣谕碑”,写的是“天以万物与人,人以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不是“七杀碑”。其实这个石碑正好证明了张献忠屠蜀的真实性,因为在《蜀碧》《客滇述》《鹿樵纪闻》等中都有记载。
(3)屠蜀的物证。
《鹿樵纪闻》的记载与《客滇述》基本相同,惟“万物”作“百物”,“自思自量”作“自去思忖”。在这些明清的史料中,根本都没有所谓“七杀碑”的记载。至于“七杀碑”记载的来源是来自咸丰年间的《成都县志》,说是在山上发下了刻有七个杀字的石碑,后来与1914年被破提倡除旧思想的学生给摧毁。至于上面写的是不是七个杀就无从考证了。还有本书叫《平寇志》,是明末遗民彭孙贻所作,该书作者终身拒绝仕清,并且该书在满清的文字狱中,多次遭到满清的查禁。在这本书里也记载了张献忠在安徽凤阳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之事,例如:“士民被杀者数万,刨孕妇,注婴儿于槊,焚公私庐舍2650余间”。是年张献忠攻克安徽和州时也发生了“是时杀戮惨毒,有缚人去淫其妻杀之者;有趋人父淫其女而杀之者;有裸孕妇共卜腹中婴儿男女刨验以为戏者;有以大锅沸油掷婴孩于内观其跳跃啼号以为乐者……所虏子女万千,临行不能多带,尽杀儿趋,暴残恒古未有。”当然,凭一个张献忠是不可能将四川屠光的,在他死后,满清花了十三年才占领了整个四川。
(4)当代学者考证。
当代著名诗人流沙河考证,成都历史上有3次大屠杀。第一次在西晋东晋之交:事起于公元301年,蜀西氐族豪强李特,纠合流民2万余人,自称镇北大将军,扯旗造反,陷广汉,围成都,入城大屠杀。其子李雄称成都王,后又称帝。播乱长达50年。第二次在宋元之交:公元1279年,元朝灭南宋,两度陷成都,先后大屠杀,“城中骸骨140万,城外者不计”,其作恶又胜过李特父子。元朝80余年,成都残破,终无起色。第三次便是张献忠那次空前绝后的屠城:明末崇祯十七年(1644年)阴历八月初九,张献忠陷成都。入城,张献忠下令屠城3日。3日过了,停止大杀,只每日小杀百余人以树威。
(5)屠蜀的遗迹。
2014年12月,巫溪县古路镇村民冉茂林在田间劳作时意外发现一块疑似人头骨的东西。而在古路镇名叫玉家洞的山洞中,还堆积着成千上万块人骨。据村里的老辈子回忆口口相传的传说,张献忠曾率部转战大巴山地区,途经巫溪古路镇。村民们耳闻张献忠进入四川后杀人成疯,所经之处多有死伤状况发生。 反方观点 (1)前后时间不对。
1646年,即满清入关后第三年,满清宣布张献忠已被战死,宣称四川平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满清真正平定四川是在十三年后的1659年攻陷渝城(重庆)。张献忠死后十三年,清军才攻平定四川。也就是说在这十三年中,清军在和谁作战?可想而知而是四川人民和清军展开了殊死搏斗。造成大量人口锐减的时间应该是清军入川时期。假如张献忠真如满清所宣传的那样,“是一个疯狂的杀人魔王。四川交通可达的人烟稠密之处,差不多被他杀绝”,那么,几乎没有人烟的四川,何能抵抗十多年?已经到了“弥望千里,绝无人烟”的地步,何需清兵们花费十多年时间去平定?
(2)清廷制造伪证。
四川平定后,满清统治者为了把杀尽四川人的责任推给张献忠,说张献忠不仅杀人如麻,还在他杀人的地方立了个碑,这就是有名的七杀碑,碑上写有: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善以报天, 杀、杀、杀、杀、杀、杀、杀’”。但是,这句很类似张献忠圣谕碑。而国内现存两块张献忠“圣谕碑”, 少城公园陈列的碑上,没有一个“杀”字,当时的照片仍在。另一块“圣谕碑”,是1934年由一位英国传教士在四川广汉发现的,后来这块碑被运到广汉公园中展示。而它的碑文正是史料中记载的张献忠“六言圣谕”: “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说的是慈悲的上天赐万物于人类,而人却没有一物可用来报答上天,所以人需要反省。而满清的御用文人,把前两句留下,后面加上七个“杀”字,来凸显张献忠的残暴和满清的“正义”,其污蔑之意,不言自明。
(3)史书和当时人所写笔记真伪。
官修《明史》记载张献忠在四川杀了六万万(6亿)人。 有历史学家推测中国的人口在明万历年间达到了一亿二千万至两亿。 可是当时全国人口加在一起,也远远不到6亿。可见官修《明史》对张献忠的污蔑至极。
自康熙五十年(1711)戴名世的《南山集》案起,历时一百多年,士大夫和老百姓慑于法令的残酷,都不敢私自藏匿张献忠的真实史料,因而那些能证实张献忠生平的翔实材料均被统治者收缴殆尽。
《明史·张献忠传》是根据《绥寇纪略》、《蜀碧》等野史炮制而成。《绥寇纪略》的作者吴伟业,是投诚张献忠后又因罪被张所杀的吴继善的本家;《蜀碧》一书的作者彭遵泗是乾隆二年(1736年)的进士,官为御林院编修。而《后鉴录》的作者毛奇龄原本是明朝末年的文人,在清初参与抗清,流亡多年始出。康熙十八年(1679年),失节文人毛奇龄投靠满清,当上满清的御用史官。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任会试同考官。可说这些人是封建士大夫阶级的代表,对农民起义的痛恨可想而知,所以他们的书究竟有多少可信度很值得人怀疑。
在各种各样记载张献忠屠蜀的史料中,最离奇的莫过于毛奇龄《后鉴录》中所谓的“四路屠蜀”: “自成都起由城北威凤山至南北桐子园绵亘七十余里,尸积若丘山。其妇不胜杀,则引絙而批于水。岁丙戍元日,命四将军分路草杀。五月,回成都,上功疏:平东一路,杀男五千九百八十八万,女九千五百万;抚南一路,杀男九千九百六十余万,女八千八百余万;安西一路,杀男九千九百余万,杀女八千八百余万;定北七千六百余万,女九千四百余万。献忠自领者为御府老营,其数自计之,人不得而不知也。”把毛奇龄所记录的四路屠蜀的数字相加被屠杀的人口竟接近7亿,。
满清统治了两百多年,战败一方的记录早就被毁灭或被篡改,留下的只是有利于满清自己的“记录”和当时的宣传,这样的“历史”代代相传,两百年后的百姓也就很自然地信了。
(4)四川人对张献忠的建庙塑像。
在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上,有一座文昌庙,里面供奉这张献忠的塑像。当地曾发掘到一通张献忠部下的禁令碑,叫《大西骁骑营都督府刘禁约碑》,碑文记载张献忠部队纪律严明,不许“妄害良民”,不许“擅娶本土妇女为妻为妾”,违者“连坐”、“捆打”,直至杀头。因此,张献忠受到当地人的爱戴。张献忠在西充凤凰山遇难牺牲。当地人民十分怀念他,此后不久(康熙年间)就悄悄在来人稀少的风洞楼为张献忠塑了像。而此举遭到清廷的反对,张献忠塑像被清廷反复捣毁,并在后墙壁立了一道石碑,这块石碑叫《除毁贼像碑记》。 若张献忠真的是屠川,为何当地人还给他建庙塑像?
(5)清廷入川后的大屠杀。
而清军在四川的屠杀主要有三次。第一次就是清军打败大西军后,即将主力调到川东与“摇黄”武装和南明残军作战;康熙三年,清军镇压夔东十三家义军是对川民的第二次大规模杀戮;而康熙十二年到康熙二十年的三藩之乱是四川百姓第三次大劫难。
因此对四川人民的这种顽强不屈的抵抗,清军采取了彻底屠杀的办法作为报复。即不论是“张贼”,还是无辜的平民,一律斩杀。更有甚者还上书顺治帝要求 “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
清军杀人在《客滇述》中也有记载:“清将梁一训驱残民数千,北走至绵州,又尽杀之,成都人殆尽。”。
康熙曾下令“就地打粮”,“惟蜀路运粮,最为重要,宜于所复城池、村落,遍访贼积米谷,悉行察收。俾进蜀官兵,不悞支给。”。
清军“败兵奔驻雅州、名山两地,民间谷、豆、荞麦尽掠,鸡、鸭、牛、羊尽杀,瓦屋茅舍尽毁。人民无依,悉赴川西逃生。”。
《清史稿.王骘传》里记载的王骘在康熙的上疏中说“四川祸变相踵,荒烟百里,臣当年运粮行间,满目创痍。自荡平后,修养生息,然计通省户口,仍不过一万八千余丁,不及他省一县之众”。
清军中吴三桂的军队在四川干了大量坏事。如王屏藩部的北路将军、后被吴三桂封为国公的谭宏就是军纪甚差。整个四川“农苦于徭役,商苦于暴税,兵苦于战阵”。到了康熙十七年,已是“民不堪命”的局面。
这种残忍的镇压方式,在四川竟然持续了很长时间。为了隐瞒真相满清把他们自己干的这些大屠杀全部栽赃给张献忠。
当然,张献忠在四川时的确也做了很多坏事,但绝对没有像自满清征服全中国后所流传的那样,四川人都是被他杀光的。 除了《后鉴录》之外,其他的资料很多都并没有将全部责任嫁祸到张献忠身上。 张献忠殉难地一一凤凰山。凤凰山位于西充县城东南15公里处,东临多宝寺、太阳溪,西靠金山铺,面积25平方公里,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的殉难地。
昔日之古战场凤凰山的东、西、南三面筑有的石寨门,已在1958年被毁。但当年大西军在此扎营和与战斗有关的遗址、遗迹仍然很多,人们代代相传。山上150亩的宽阔土地被称之“营房地”,是张献忠扎营的地方。山顶上有一方形巨石,长、宽约2.6米,高4米,名为“将军石”,因张献忠常在此展视地图、观察地形,研究作战方案而得名。凤凰山东麓的三块大石,每块大约长7米,宽6米,高4米,名叫“三块石”。相传张献忠曾将战斗中获得的胜利品,如粮食、衣物、金银等分别放在三块石上,当众发给贫苦农民。至今当地还流传着:“穷人来到三块石,有衣穿、有粮吃”的说法。过去行乞者多爱到此地观望,晚上他们常在中间一磁大石下的石窟里过夜,人们称之为“叫化子洞”。 凤凰山北侧有一山峰名“插旗山”,是张献忠悬挂军旗的地方。东南面深沟叫“马槽沟”,是张献忠部队饲养战马的地方。东南面有“牧马岭”是大西军放战马的山岗。凤凰山东麓山下的太阳溪西岸坡地,是张献忠猝遇清兵激战时,中箭的地方。风凰山的东南面山岭叫“带箭岭”。相传是张献忠中箭后将士们扶他回营地途中不幸牺牲之处。山顶东侧有一小丘(土冢)为张献忠墓,今犹存。过去农民路过此处时,常常自觉地添上一杯黄土,以英英灵。在这些地方曾出土过很多戈、矛、箭簇、大刀、马蹬、炊锅等明代兵器图三与遗物,部份收藏在西充县文化馆。
西充县于1983年在这里分别树立了地名牌,在带箭岭上树立了《农民革命领袖张献忠》纪念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王纲为其撰写了碑文。西充县人民政府于1983年3月13日,将“农民革命领袖张献忠殉难地一一凤凰山”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当地政府在凤凰山进行封山育林,培修道路,树立碑记,修建水池,遂成为人们访古寻幽,激发士气的旅游之地。 参见:张献忠家庙
在四川省梓潼县城北八公里处的川陕公路旁,有座双峰突起、翠柏森森的七曲山。规模宏丽的大庙古建筑群,就座落在这里。而这里的梓潼大庙也供奉了张献忠的塑像。殿宇楼阁, 依山而建,隐现于林扉之间。在庙内的风洞楼墙壁上,镶嵌着一通清乾隆七年(1742年)绵州知州安洪德捣毁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塑像石碑《除毁贼像碑记》。碑高1.33米,宽0.73米,厚0.1米。碑的铭文为安洪德撰。 1984年,陈怀皑指导电影《双雄会》,江化霖饰演张献忠。 1988年,许圣雨、刘锦旺指导电视歌仔戏《英雄残梦》,许思贤饰演张献忠。 201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纪录片《中华名将张献忠》。



“崇祯十七年,逆贼张献忠乱蜀,将汉州人杀戮数十万。予奉命平寇复省,提兵过此,痛彼白骨,覆以黄壤,爰题曰万人坟”。

凡我士民,春秋霜露,伤父兄之惨难者,一以恸先灵,一以仇寇厉,拜扫依依。忠孝之思,竖髪难昧,宁不勃然而兴乎。

挂平寇将军印左都督杨展题。隆武二年仲冬月吉。


张献忠的轶事典故视频

相关评论:
  • 17787406032郑成功的故事是什么?
    闻仁枫轶事典故:高山族献金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郑成功率军到台湾之初,就非常注意团结高山族同胞。当高山族同胞迎接他们时,郑成功即设宴款待,并赠送礼物给他们。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他又亲自率领文武官员多次拜访高山族各部落。当时,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有一天,郑成功带领将士去拜访高山族一个...

  • 17787406032多尔衮简介,多尔衮简介
    闻仁枫轶事典故——赐死豪格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一日,在多尔衮即将出征大明前夕,豪格的一个亲信部下,出面检举豪格“悖乱”。处理的结果是,几位忠实于豪格的部下被杀死,豪格本人被废为庶人。这是一个奇怪的、完全狗屁不通的判决。 三年后,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已经牢牢掌控了大权的多尔衮再次起用豪格,命他率军前去...

  • 17787406032中国历史每个朝代的著名人物有哪些?
    闻仁枫一、春秋:齐桓公(小白)、管仲、隰朋、鲍叔牙、易牙、竖刁、郑庄公(寤生)、太叔段、祭足、颍考叔、公子纠、宫之奇、公孙无知、晋文公(重耳)、狐突、狐偃、狐毛、介子推、里克、邳郑、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石碏、石厚、州吁、郑突、郑忽、老子、孔子、孙武、左丘明、伍子胥、范蠡、...

  • 17787406032求有关鲁迅传记类文..越多越好..追分
    闻仁枫清新、简洁,列出一个个醒目的小标题,把鲁迅的生平轶事及所处环 境眉目清晰地囊括于一本书中,使读者一目了然,诚如作者在后记中 所说可以“减少一些将来写传记的人翻拣上的烦劳”。其中有些章写 得很有情趣,例如“胡羊尾巴”一节,写鲁迅幼小时候的聪明灵活, 就很生动有趣;“张献忠与永乐皇帝”一节,写少年...

  • 17787406032历史上哪位女将军被单独载入史册
    闻仁枫历朝历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记载到列女传里,而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轶事典故 崇祯十七年,张献忠攻陷四川,于成都称帝后派人招降四川各土司,秦良玉军事力量弱小,有建议投降的,有建议转移的,但秦良玉不肯投降反王张献忠,作《固守石砫檄文》,...

  • 17787406032崇祯皇帝怎么死的死在哪里
    闻仁枫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身亡。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即明思宗(1627年—1644年在位),字德约,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亦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天启二年(1622年)被册封为信王,天启七年(1627年)登基,改元...

  • 17787406032崇祯皇帝怎么死的
    闻仁枫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身亡。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李自成部克襄阳、荆州、德安、承天等府,张献忠部陷蕲州,明将左良玉逃至安徽池州。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一日,大同失陷,北京危急,初四日,崇祯帝任吴三桂为平西伯,飞檄三桂入卫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六日,李自成陷宣府,太监杜勋投降,十五...

  • 17787406032李自成为何国号叫“顺”?
    闻仁枫李自成、张献忠分别以“大顺”为国号或年号,可能也含有“顺天应民”之意。《礼记·礼运》有云:“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

  • 17787406032李自成为何国号叫“顺”?
    闻仁枫李自成、张献忠分别以“大顺”为国号或年号,可能也含有“顺天应民”之意。《礼记·礼运》有云:“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

  • 17787406032多尔衮简介及其一生的功与过
    闻仁枫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650年),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顺治帝时期摄政王、和硕睿亲王,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拥立皇太极的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即帝位。多尔衮被封为摄政王,随后晋为皇叔父摄政王,一切大礼诸如围猎、出师等时,王公贵族俱要聚集一处待候传旨,还要“列班...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