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你身边的人出现了哪些心理问题?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疫情期间常见的心理问题~

疫情期间常见的心理问题
  心理是人类在情感世界里流动的过程和结果。具体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的表现形式叫做心理现象,如果是情绪比较脆弱敏感的人,比较情绪化的人,会更容易体会到他人的情感体验、情绪变化,从而也会更善良,更会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疫情期间常见的心理问题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在疫情期间普通大众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是疑病和焦虑。目前,普通大众已经认识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严重性,由于无法分辨谁是携带者,所以安全感急剧下降。有些人偶有咳嗽,就开始怀疑自己感染了病毒;有些人,过分整天关注疫情的进展消息,反复查看相关内容;有些人,如出门办事,看谁都是携带病毒者;有些人过量使用消毒剂,有些人,抢购囤积口罩、药物和食品等。种种的暗示行为,加重了紧张、焦虑的情绪。
  二是恐惧和愤怒。在社交媒体上往往会看到一些充满了“戾气”的文字,有些是针对那些吃“野味儿”的,有些是针对管理者的,有些是针对的人,评论里有不少赞同的、响应的、散播的,不辨真伪,声嘶力竭。面对疫情的风险和人人自危的压力情境,油然而生的恐惧和愤怒情绪就出来了。
  三是悲伤和抑郁。居家隔离过程中,有的人情绪低落,甚至悲伤、绝望,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感到十分疲劳、精神不振,很难集中注意力,忍不住想哭泣。在确诊人数不断增加,以及身边其他人传递给的沮丧情绪,可能产生抑郁,如果持续时间长了,会导致生理紊乱,影响正常的睡眠和饮食,还会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
  四是强迫的行为。一部分人反反复复地查看手机信息,或者一天到晚守着电视机看各个台的新闻;或者总怀疑自己没有消毒干净,反复对自己的用品和接触过的物品进行消毒,如果不反复消毒,自己总是不放心。
  五是盲目的乐观。一部分人抱有“我不可能被感染”的侥幸心理,产生盲目的乐观,不仅会放松警惕,而且会增加自己和别人感染的风险。当后续疫情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时,这些人可能放松预防措施,过早的开始旅行、聚餐等活动,有可能造成疫情反扑。
  在疫情期间如何进行心理自助:
  一要正确认识心理的反应。首先需要确认的是,传染病暴发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造成心理上的创伤。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是十分正常的,没有必要有过多的心理负担。接纳这些情绪,有助于我们及时调整心态、积极应对疫情。
  二要理性对待疫情的信息。要对疫情做到“心中有数”,认真阅读官方媒体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报道,了解病毒性质,掌握流行情况,不轻信传言。要对政府的防疫工作,保持足够的信心,把消极的恐慌转化为积极的科学防护。只要认真做好防护,就没有必要过分地担心。
  三要经常进行与他人沟通。长期闭门不出,就会感到孤独,可以通过手机多与他人交流,互相倾听,相互鼓励,相互支持,构建抗击疫情的同盟。
  四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虽然活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仍要积极地看待生活,尽可能保持原有的作息规律,按时吃饭睡觉,让自己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还要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试图通过使用烟酒来缓解紧张情绪。
  五要掌握抗压的操作方法。如果感觉自己的情绪确实有问题,可尝试下列方法进行调整:
  一是情绪宣泄法。压抑不良情绪会损害健康,因此,可以采用正确的途径和方式宣泄情绪;可以写日记,将近期的事件和自己的感受通过文字记录下来,或者可以通过其他兴趣爱好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当然,也可以痛痛快快地哭一场。
  二是认知调整法。在疫情肆虐期间,使人们只想到坏的结果,或夸大坏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可以尝试问自己:还能想到其他结果吗?如果是比较好的结果,自己的感受又如何?如果不是最坏的结果,那么能够反驳的证据有哪些?对于那些更好的结果,能够支持的证据又有哪些?如果是别人,会这么想吗?对这些问题进行自问自答。
  三是积极联想法。去联想一些积极的、放松的场景,有利于改善心态,提高免疫力。每天花10分钟进行1到2次的积极联想,或回忆自己生活中欢乐美好的时光、或想象宁静的森林、想象溪流洗刷自己的身心,驱散内心可能的阴影。
  四是身体力行法。对抗焦虑最好的方法是,去做有意义的事情。那什么是有意义的事情呢,我认为,在家打扫卫生是有意义的事情;看看书,也是有意义的事情;在学习强国平台上学习,也是有意义的事情;帮助他人、关心他人,也是有意义的事情。
  五是咨询求助法。在感觉以上的方法无效时,要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我们包头开通了热线电话,电话咨询具有避免直接接触的安全性、相当的`隐秘性和专业的指导性,是危机时期获取帮助的很好渠道。
  孕妇都有什么心理问题?
  孕妇面临的一种与多种心理危机,都会在情绪上反映出来,情绪的变化影响着孕妇内分泌的失调,产生一系列的身心变化。孕妇在心理失去平衡时,常会感到全身不适、疲倦、焦虑、紧张、依赖、期求关注等等。情况较严重时,可能呈现心动过速、食欲不振、嫉妒、忧郁、悲观以及妄想,有的甚至妄想腹中的胎儿已死。
  1、烦躁心理。孕妇不要因妊娠反应而心情恶劣,烦闷不安,应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保持心理平衡。
  2、担心心理。孕妇会担心胎儿的健康,应把你的担心说出来依靠科学的手段来确定,而不要盲目担心。
  3、忧郁心理。忧郁情绪会造成孕妇失眠、厌食、性机能减退和植物神经紊乱,对胎儿的生长不利。
  4、淡漠心理。妊娠期间,孕妇可能只关心体内的胎儿而对以外的事情漠不关心这样会影响夫妻感情。
  5、依赖心理。总希望丈夫能时时陪在身边,过分依赖丈夫或母亲这样显然不行,孕妇应体谅丈夫的事业和工作,应学会自强自立,学会在心理上进行自我调理和自我平衡。
  6、暴躁心理。有些妇女怀孕后,爱发脾气,尚不知孕妇发怒时,血液中的激素和有害化学物质浓度会剧增,并通过“胎盘屏障”,使胎儿直接受害,在怀7-10周时,经常发怒,可能造成胎儿腭裂和兔唇。
  7、猜想心理。总想在宝宝是男孩还是女孩,担心宝宝的性别给自己的压力(来自夫家),无形中给孕妇造成心理负担。
  8、羞怯心理。怕别人看出自己怀孕了,羞于出现在公共场所,这完全是不必要的。
  9、焦急心理。期盼宝宝、担心宝宝而整天焦躁不安。
  10、紧张心理。偏听信长辈的话对分娩产生一种恐惧。
  如何缓解孕妇心理问题?
  1、丈夫要善待妻子,不仅在身体上照顾好她,为她分担家务,陪她上医院检查,还应该关心她心理的变化,在她担心时安慰她,陪伴她,为她解闷。
  2、以一种舒畅的心情推开家门,即使因工作不顺心或在外面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也应该在跨入家门的一刻,将不良的情绪排除掉。
  3、在妻子妊娠的这段特殊时期,温存与体贴、快乐和幽默、理解加包容,安排好妻子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才是稳定妻子情绪的良方。
  4、夫妻发生口角,原因当然不总是在丈夫身上,因为妻子在怀孕期间,身体内的激素变化使人整天都感到不太舒服,故而往往焦躁不安。丈夫一旦发现有矛盾的苗头,除开导妻子以胎教为重外,可采用幽默的方式对待。因为幽默能使人的副交感神经兴奋,使身体内环境稳定。
  5、重物由丈夫下班时买(捎)回家,晚餐时说一句“晚饭后由我来收拾”这样的话,会倍添温馨。
  6、晚上主动地把被子铺好,开窗通风换气。
  7、孕妇每隔90-120分钟就做一个大脑疏压的呼吸影响法:1拍吸气,4拍屏气,2拍吐气。如果比例安排为3:12:6,那效果更好。深呼吸时大脑要集中,什么都不想,这样做可以清理压力和杂念。
  8、性格比较外向的孕妇可以向母亲、挚友倾诉,但最好是有相似经历的孕妇朋友,也可选择专业机构,在那可以及时和专家面对面咨询,也可以和其他孕妇交流孕期的感受,获得共鸣。
  9、写日记适合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孕妇。写日记的方法不仅可以起到宣泄心情的作用,更难得的是给自己和小宝宝留下一份终身回味的记忆。
  10、心里出现担心、紧张、抑郁或烦闷时,去做一件高兴或喜欢的事,如浇花、听音乐、欣赏画册、阅读或去郊游。自然美感引起的情感,会使孕妇对生活的兴趣提高。洗温水浴或适度做家务活,也会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孕妇的不良情绪。
  11、换一个发型,买一件新衣服,装点一下房间,都会给孕妇带来一种新鲜感,从而改变沮丧的心情。
  12、不要过多吃巧克力、甜食、肉和鱼。它们可使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增多,同样引起伤感,或加重烦燥不安、爱发脾气及忧郁等消极情绪。
  13、克服分娩恐惧,最好的办法是让孕妇自己了解分娩的全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对孕妇进行分娩前的有关训练,许多地方的医院或有关机构均举办了“孕妇学校”,在怀孕的早、中、晚期对孕妇及其丈夫进行教育,专门讲解有关的医学知识,以及孕妇在分娩时的配合。这对有效地减轻心理压力,解除思想负担以及做好孕期保健,及时发现并诊治各类异常情况等均大有帮助。
;

长期处于疫情之下,会让我们总是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难免会对我们的生活和心理造成影响。
一、容易产生哪些心理影响呢?
1、会让我们变得多疑,总是担心自己会被感染。就比如说我同事,她一感冒就会把自己的症状和感染者症状对比,发现有相似情况,就会怀疑自己被感染。
2、容易让人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我们可能会不自觉地去关注各种相关信息,会担心疫情是不是蔓延到自己身边,是不是又有感染者流入自己所在的地区,时刻在想疫情什么时候能够结束。
3、长时间处于疫情管控之下,可能会让人产生抑郁情绪。疫情开始后,我们就不能像之前那样到处游玩,疫情严重的地区,都只能待在家里,时间长了会精神不振,对生活也会变得没有激情,从而产生抑郁情绪。
4、可能会出现强迫行为。比如有些人就会反复地洗手,勤洗手肯定是对的,但是一直不停洗手,总觉得不洗就没有安全感,那这就是出现了强迫思维了,严重地可能从强迫行为变成强迫症。
二、怎么疏解这些心理问题呢?
1、我们要改善自己的认知。多了解重大疫情出现时正常的心理反应和躯体反应,情绪与躯体症状的关系。同时多关注怎么更好地做好自我防护,提升自己的免疫力。
2、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问题。虽然疫情给我们造成了很多苦恼,也让很多人只能长时间待在家里,但这不也是一个和家人好好相处的机会吗,平时忙于工作,可能陪家人陪孩子的时间屈指可数,不妨把这当成一个机会,好好陪伴家人,增进感情。
3、学会过滤出正确信息,避免被错误信息误导。那些不实的夸大的消息,只会让我们更加焦虑,会让我们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得好好辨别信息的真伪,不要徒增自己的不安全感。
4、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我们得学会接纳现状,不能与朋友去外面聚会,那就网上多交流,不能出去上课,那就在线学习,面对不同的处境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提升自己免疫力的一种方式。
5、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心理健康是离不开身体健康的,所以,我们可以规律我们的生活习惯,多锻炼自己的身体,虽然不能外出锻炼,但是在家锻炼身体的方法也有很多,身体健康了,我们抵御疫情的力量也会更强。

疫情之下,我身边的朋友出现了以下心理:问题

1.恐慌焦虑:面对疫病肆虐的新闻十分担心,紧张恐惧,过分担心自己和家人的身体状况,一旦身体不适就联系新冠肺炎;担心学校延期、网络教育可能影响正常学业,有可能导致毕业延期、就业延期。白天太紧张了,不想学习,晚上又浪费时间,产生罪恶的体验。

2.抑郁症绝望:因为疫病感觉人生无常,对生活失去信心,对一切都失去兴趣。担心自己和家人生病,担心“万一感染了就麻烦了”,感觉自己和家人不能生活。自己和家人有明显的症状,担心治不好而绝望地崩溃了。

3.身体症状:虽然出现了奇怪的突发性头痛、呼吸困难、肠胃不适等身体化症状,但经过各种物理检查也没有发现异常的变化。

4.行为问题。家庭生活不规律,黑白颠倒,食欲不好。不能进行离线社交活动,青少年比较偏远,容易沉迷于在线社交。过度依赖电子媒体获取流行病信息,沉迷于网络视频,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学习,影响睡眠。

5.家庭问题.长期在家生活,由于观念、工作和行为的不同,青少年和父母容易矛盾,容易引起家庭关系的紧张。有些孩子由于家长的关注度增加,与家长敌对地增加,烦躁,与家长发生矛盾冲突。



疫情给很多人的生活造成了方方面面的影响,不光是日常的衣食住行,还有可能导致心理疾病。

彭国球表示,疫情之下,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有三类。

第一,睡眠障碍。很多人因为疫情打乱了生活节奏,导致睡眠质量变差。也有人受到左邻右舍的影响,个人生物钟发生改变,睡眠节律打乱了。

第二,焦虑。疫情早期,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不太了解,产生了很多恐慌情绪。还有人因为面临失业、收入减少、孩子不能上学等原因导致焦虑。焦虑在情绪方面的具体表现为:心里不踏实、心情七上八下像“坐过山车”;很难静下心来,不能完全投入到工作中;身体方面出现呼吸困难、唉声叹气、肢体僵硬等情况。



第三,抑郁。特别是以前有过焦虑或抑郁的部分病人,在疫情期间复发,出现情绪低落、悲观绝望、食欲下降、体重下降、月经不调、大小便异常等症状。如果症状持续半个月以上没有好转,一定要到医院及时寻求帮助。

如何判断心理是否生病了?

彭国球表示,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层面。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所有疾病的治疗都与心理有关。作为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的维护需要很多因素,因此值得大家关注。

生活中,很多人偶尔会出现睡眠不好、头疼、肩膀痛、胃肠不好、呼吸不畅等症状,但是体检却没有任何问题,这些多是由心理疾病导致的躯体化症状。

此时需要通过明确的诊断,对心理状态做出较全面的评估,进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判断自己和家庭成员是否存在心理疾病呢?彭国球指出,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自我评估,比如自己跟以往相比有什么明显的变化?跟周围人相比有什么明显变化?如果情绪、人际关系、性格、睡眠方面变化很大,出现发作性呼吸困难心慌等身体不适的症状,很可能是因为过度焦虑导致的身体反应。

身体和心理是密切相关联的,大脑会影响人体器官的功能或状态,身体也会影响大脑神经的功能或状态。

生活中应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健康呢?彭国球表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建议人人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健“心”方法,比如找朋友倾诉、运动、舞蹈、瑜伽、正念、唱歌、音乐、美术、旅游等;其次,对自我和家庭发生的事情、对周边的人和事要有合理正确的认知;最后,学会感知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时常静下心来问问自己,今天的情绪怎么样?哪方面需要改进?哪方面有所改进?从而进行适当的调节。

呼吸训练是一种最有效的健“心”方法之一,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姿势坐着或站着,平静地做几次自然呼吸,然后进行有意识的深呼吸。根据自身情况,深呼气后深吸气,憋气保持三秒钟左右,再把气呼出来,再憋气保持三秒钟左右,一般如此重复3~5次就会感觉到放松了许多。随后放慢呼气和吸气的节奏,重复几次后心会越来越平静。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闭上眼睛或眼睛看着鼻尖,吸气时双手握拳尽量慢慢紧张起来,憋住气保持一会儿,呼气时双手慢慢放松,再保持一会儿,再重复几次。

如果四肢无力、无精打采,可以在原地蹦蹦跳跳;可以坐着,两手十指交叉举过头顶,掌心向上,尽最大力量向上撑,同时眼睛看向双手大拇指和食指构成的三角形,快速用鼻呼气、鼻吸气3次;然后,双手放在脖子后面、掌心向前,双手肘部向后用力,打开双肩,十指交叉的双手向前用力,眼睛看向前方,快速鼻吸气口呼气3次;接下来,双手十指交叉放在臀部后方、掌心向下,挺直双上肢,双肩下沉,快速鼻吸鼻呼3次、鼻吸口呼3次、口吸口呼3次;最后双手十指交叉放在胸前或腹前,口快速吸气,鼻慢慢呼气3次。这样呼吸练习后,大脑和血液的氧含量会增多,全身肌肉激活,能够有效调节情绪低沉,增加活力。

最后,彭国球表示,建议大家多学习或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不仅能够加强对自己或别人的了解,还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危机,有利于个人成长和快乐。



疫情给很多人的生活造成了方方面面的影响,不光是日常的衣食住行,还有可能导致心理疾病。疫情之下,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有三类。

第一,睡眠障碍。很多人因为疫情打乱了生活节奏,导致睡眠质量变差。也有人受到左邻右舍的影响,个人生物钟发生改变,睡眠节律打乱了。

第二,焦虑。疫情早期,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不太了解,产生了很多恐慌情绪。还有人因为面临失业、收入减少、孩子不能上学等原因导致焦虑。焦虑在情绪方面的具体表现为:心里不踏实、心情七上八下像“坐过山车”;很难静下心来,不能完全投入到工作中;身体方面出现呼吸困难、唉声叹气、肢体僵硬等情况。

第三,抑郁。特别是以前有过焦虑或抑郁的部分病人,在疫情期间复发,出现情绪低落、悲观绝望、食欲下降、体重下降、月经不调、大小便异常等症状。如果症状持续半个月以上没有好转,一定要到医院及时寻求帮助。

生活中应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建议人人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健“心”方法,比如找朋友倾诉、运动、舞蹈、瑜伽、正念、唱歌、音乐、美术、旅游等;其次,对自我和家庭发生的事情、对周边的人和事要有合理正确的认知;最后,学会感知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时常静下心来问问自己,今天的情绪怎么样?哪方面需要改进?哪方面有所改进?从而进行适当的调节。

第二,呼吸训练是一种最有效的健“心”方法之一,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姿势坐着或站着,平静地做几次自然呼吸,然后进行有意识的深呼吸。根据自身情况,深呼气后深吸气,憋气保持三秒钟左右,再把气呼出来,再憋气保持三秒钟左右,一般如此重复3~5次就会感觉到放松了许多。随后放慢呼气和吸气的节奏,重复几次后心会越来越平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闭上眼睛或眼睛看着鼻尖,吸气时双手握拳尽量慢慢紧张起来,憋住气保持一会儿,呼气时双手慢慢放松,再保持一会儿,再重复几次。

第三,如果四肢无力、无精打采,可以在原地蹦蹦跳跳;可以坐着,两手十指交叉举过头顶,掌心向上,尽最大力量向上撑,同时眼睛看向双手大拇指和食指构成的三角形,快速用鼻呼气、鼻吸气3次;然后,双手放在脖子后面、掌心向前,双手肘部向后用力,打开双肩,十指交叉的双手向前用力,眼睛看向前方,快速鼻吸气口呼气3次;接下来,双手十指交叉放在臀部后方、掌心向下,挺直双上肢,双肩下沉,快速鼻吸鼻呼3次、鼻吸口呼3次、口吸口呼3次;最后双手十指交叉放在胸前或腹前,口快速吸气,鼻慢慢呼气3次。这样呼吸练习后,大脑和血液的氧含量会增多,全身肌肉激活,能够有效调节情绪低沉,增加活力。



1.焦虑、疑病
表现为特别关注身体的各种感觉,而且会将身体的各种不舒服与病毒联系起来,怀疑自己生病。一部分人过于关注相关消息,反复查看各种内容,加重了紧张、恐慌的情绪,甚至导致产生一系列盲目从众的行为。
2.愤怒情绪
根据心理学上的“挫折—攻击模型”,面对风险和各种压力,油然而生的愤怒情绪,其实是增强控制感、进行自我防卫的自然反应。我们更需要保持自己情绪和行为反应的冷静和克制,以“不信谣、不传谣”的心态,理性关注状况。
3.低落、抑郁
受影响的人们,会有情绪低落,甚至一度悲伤、绝望,难以感受到愉悦。当影响到自己工作、家庭的重要事项时,就会更加沮丧这样的表现可能是抑郁症的信号!低落抑郁的情绪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生活规律紊乱,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等。
4.盲目乐观
面对疫情,适度的乐观是必要的。但如果抱着“没听说周边有患者,自己不会被感染”的错误想法,产生盲目乐观情绪,甚至放松警惕,麻痹大意,就可能会增加自己和他人感染的风险。
普通大众心理自助与疏导
1.正确认识自己的心境反应
传染病暴发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压力,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十分正常。即使发现自己出现了一些平时不常出现的情绪,也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接纳这些情绪,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生活、应对情。
2.以恰当心态面对情信息
对做到“心中有数”,认真看官方媒体关于的报道,不轻信某些传言。了解相关科学防护知识,化恐慌为认真、科学、适度的个人防护。
3.积极和相关人士进行沟通
可以通过电话、网络多与家人、朋友交流,相互鼓励、沟通感情,加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如果是疑似患者、确诊患者的接触者等,在隔离医学观察的过程中尤其需要倾听和倾诉,构建心理同盟。
4.维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积极看待生活,尽可能维持原有生活作息,按照原先的节奏生活,让自己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注意饮食,保证睡眠



1.焦虑、疑病表现为特别关注身体的各种感觉,而且会将身体的各种不舒服与病毒联系起来,怀疑自己生病。一部分人过于关注疫情相关消息,反复查看各种内容,加重了紧张、恐慌的情绪,甚至导致产生一系列盲目从众的行为。2.愤怒情绪根据心理学上的“挫折—攻击模型”,面对疫情风险和各种压力,油然而生的愤怒情绪,其实是增强控制感、进行自我防卫的自然反应。我们更需要保持自己情绪和行为反应的冷静和克制,以“不信谣、不传谣”的心态,理性关注疫情状况。3.低落、抑郁受疫情影响的人们,会有情绪低落,甚至一度悲伤、绝望,难以感受到愉悦。当疫情影响到自己工作、家庭的重要事项时,就会更加沮丧。这样的表现可能是抑郁症的信号!低落抑郁的情绪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生活规律紊乱,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等。4.盲目乐观面对疫情,适度的乐观是必要的。但如果抱着“没听说周边有患者,自己不会被感染”的错误想法,产生盲目乐观情绪,甚至放松警惕,麻痹大意,就可能会增加自己和他人感染的风险。心理自助与疏导1.正确认识自己的心境反应传染病暴发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压力,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十分正常。即使发现自己出现了一些平时不常出现的情绪,也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接纳这些情绪,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生活、应对疫情。2.以恰当心态面对疫情信息对疫情做到“心中有数”,不轻信某些传言。了解相关科学防护知识,化恐慌为认真、科学、适度的个人防护。3.积极和相关人士进行沟通可以通过电话、网络多与家人、朋友交流,相互鼓励、沟通感情,加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如果是疑似患者、确诊患者的接触者等,在隔离医学观察的过程中尤其需要倾听和倾诉,构建抗疫心理同盟。4.维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看待生活,尽可能维持原有生活作息,按照原先的节奏生活,让自己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注意饮食,保证睡眠。




疫情之下,你身边的人出现了哪些心理问题?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