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阶段确立正确的人生观时,如何修炼自己的个人品德?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在大学阶段确立正确的人生观时,如何修炼自己的个人品德?~

一要重修养。要坚守信念,把握方向,不忘初心,胸怀大志,保持严肃生活态度,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树立良好家德家风,做好自己,诚信待人,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要勤读书。读书使人增长知识、丰富阅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读书给人以智慧,给人以思想,让你成熟,让你达观,使你从无知到有知,从有知成为智者。
三要守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红灯的限制,就没有绿灯的畅通。要守住生活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

扩展资料
品德的构成因素
1、品德是人之为人、人之区别于动物的品质
德性伦理学认为,“德性是人类为了幸福、为了兴旺发达、生活美好所需要的特性品质。”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指出,“我们称那些值得称赞的品质为德性。”可见这种品质是人类幸福生活所不可或缺的。
在什么是“人”,人(Person)与物(Things, belongings)、人性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有着不同于西方的传统。孟子提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这段话应当有两层涵义:作为道德品质的仁、义,是人禽的关键界分。这是非常明确的。同样明确的是,“由仁义行”,是由仁义之心出发,是由仁义的内在品德生发而行动,“非行仁义也”,是说这样行为并不是遵守仁、义的“规范”和“要求”去做,而是“基于道德本心或良知所行的仁义,这也印证了“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一说。
“圣人,与我同类者”、“舜,人也;我,亦人也”。朱熹说:“仁者,心之德,非在外也。放而不求,故有以为远者。反而求之,则即此而在矣,夫岂远哉?”(《论语集注》卷四)孔子用比喻的方式说:“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论语·宪问》)不是称赞千里马的力气,而是称赞它的品德,说明君子以“德”为首,“才”则居其次。理想的人格品质,在孔子看来是智仁勇“三达德”;孟子的理想人格是“大丈夫”,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意志与品质。
仁义品德,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孟子就多次强调:“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孟子·离娄章句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2、品德是倾向、性情(disposition),表征稳定的个性状态
品德、品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获得、在实践中养成的。亚里士多德就已看到,我们所有的道德德性都不是由自然在我们身上造成的,它是由习惯养成而获得的品性、品质,但品德并不只是“习惯”,不只是一种机械程序,它的涵义要丰富得多。
对亚里士多德来说,发展出一种特质需要做具有这种特质的品性的行为,只有做了公正的行为,人才能把公正感慢慢地灌植入他自身,做公正之事的习惯会帮助我们打造成公正之人。这种实践,是要不断地重复这类的行为而内化,德性人就是这样炼成的。
由做公正的事而成为公正的人,这一论述,表明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并没有当代伦理学所提出的“做”(doing)与“在”(being)的尖锐区分,亦即不存在“做(什么事)”与“是(什么人)”在“如何行动”与“生存状态”之间的鸿沟,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二者是相贯通的。
品德是一个人的状态或性情(disposition)。如果一个人是慷慨的,那么他就有一类特定的品性,他在性情上,亦即习惯地和可以信赖地,是慷慨的。德性要求,作为一种品性,为了正当的理由做正当的事情而没有严重的内心不情愿的反抗,以这种方式来发展你的品性。
比如,你是全心全意地慷慨,公平地行动而决无反悔等等,这才是源于品性的好的行动的真实动因。正如安娜斯所说,德性是承载了伦理价值(如公道与仁慈)的品质。因为这些性情是我的,它们是我生存的方式,是我的品格,我的特质,它们使我以特定的方式过自己的整体的生活,因此,思考德性就引向了思考我的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活。
这种性情要化为内心的一种内在品质。孔子看到卫灵公薄德厚色,发出“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的感叹(《论语·子罕》),他希望好的品德就如生而俱有的本性一样,达到“好好色,恶恶臭,诚也。好德如好色,斯诚好德矣”(朱熹《论语集注》卷五)。

1、努力学习道德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
修养首先要学习先进的道德理论,提高修养的道德认知水平,分清正确的价值观和错误的价值观,这样才能帮助人们进行正确的道德修养。我们应该真正理解这些道德规范的深刻含义,使之真正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内心,落实到具体的道德行为上来。
在认真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进行文化素质的修养,在人的素质中,文化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的素质,文明、理智、高尚总是同知识,文化相联系的;不明事理、粗俗、野蛮总是和愚昧、无知,不学无术相联的。
2、重视修养中的“内省”功夫。
内省即对自己的内心的省视,修养者要经常在内心省察自己的言行,对照道德标准,坚持正确的,及时改正错误的。
如果只学习而不内省,学习的道德知识便会束之高阁,难以产生品德上的提高;只有内省而不学习,便如井底之蛙,不可能获得新的道德认识,也难以达到高尚的精神境界,因此,在学习的同时,更应重视内省,我们要联系自己的社会实践,学思结合,对照道德标准,勇于解剖自己,省察自我弱点和错误。
3、重视立足当前,循序渐进。
优良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逐渐积累的结果。道德修养要不惜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才能养成大德。
在现实生活中加强道德修养,我们应该“从自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精心地培育自己心中开始萌发的社会主义道德幼芽,使之长成精神文明的参天大树。小善的积累,可以强化人们从善的观念和意志,可以形成人的美好的道德感情和行为习惯。
4、要把“慎独”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一人、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要谨慎从事,严格要求自己,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它强调了道德影响内心信念的作用,体现了严格要求自己的道德自律的精神,指出了一个人自觉实践道德行为的意义。
因为,当一个人独处之时,没有任何外在力量的监督,最容易放松道德规范的约束,最容易放纵自我言行;而此时此刻,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念头,最细微的举行和最隐蔽不为人知的行为,也是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灵魂状况。

扩展资料:
个人品德的重要性:
1、道德行为是个人品德的基础。
没有一定的道德行为积累,就不可能形成个人品德,道德行为是个人品德的客观内容,个人品德是道德行为的综合表现。一定的道德行为经常表现出来,形成一定的道德行为习惯,就表现为具有稳定特征个人品德,而一定的个人品德只有通过道德行为才能表现出来。
个人品德一方面表现为个人内在的心理和价值意识特质;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个人外资的行为活动和行为习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个人品德表现为一个人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统一。
2、个人品德是个人自觉自主的行为过程。
个人品德不仅是一种道德生活习惯或习性,更重要地还是一种由个人行为充分展示出来的自觉自主的意志选择过程,是凭借个人意志选择而获得的行为习惯。
个人品德不是自然形成的或天生的习惯,而是在行为的每一场合或每一时期,都能凭借一定的道德判断和意志抉择,凭借意志的控制和坚持的结果。在这里,意志的作用是最重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意志是个人品德的核心,个人品德就是力量。
3、个人品德是在行为整体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
个人品德不是一种个别的行为现象,也不是一个人偶然表现出来的一两件具有善或恶的性质的行为,个人品德是一个人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的稳定特征和倾向,具有特定行为的连贯性和重复性。所以,个人品德不仅体现在一个人的某个持续进行的行为中,而且更充分地体现在这个人的一系列行为构成的行为整体中。

一要重修养。要坚守信念,把握方向,不忘初心,胸怀大志,保持严肃生活态度,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树立良好家德家风,做好自己,诚信待人,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要勤读书。读书使人增长知识、丰富阅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读书给人以智慧,给人以思想,让你成熟,让你达观,使你从无知到有知,从有知成为智者。

三要守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红灯的限制,就没有绿灯的畅通。要守住生活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

扩展资料

品德的构成因素

1、品德是人之为人、人之区别于动物的品质

德性伦理学认为,“德性是人类为了幸福、为了兴旺发达、生活美好所需要的特性品质。”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指出,“我们称那些值得称赞的品质为德性。”可见这种品质是人类幸福生活所不可或缺的。

在什么是“人”,人(Person)与物(Things, belongings)、人性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有着不同于西方的传统。孟子提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这段话应当有两层涵义:作为道德品质的仁、义,是人禽的关键界分。这是非常明确的。同样明确的是,“由仁义行”,是由仁义之心出发,是由仁义的内在品德生发而行动,“非行仁义也”,是说这样行为并不是遵守仁、义的“规范”和“要求”去做,而是“基于道德本心或良知所行的仁义,这也印证了“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一说。

“圣人,与我同类者”、“舜,人也;我,亦人也”。朱熹说:“仁者,心之德,非在外也。放而不求,故有以为远者。反而求之,则即此而在矣,夫岂远哉?”(《论语集注》卷四)孔子用比喻的方式说:“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论语·宪问》)不是称赞千里马的力气,而是称赞它的品德,说明君子以“德”为首,“才”则居其次。理想的人格品质,在孔子看来是智仁勇“三达德”;孟子的理想人格是“大丈夫”,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意志与品质。

仁义品德,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孟子就多次强调:“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孟子·离娄章句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2、品德是倾向、性情(disposition),表征稳定的个性状态

品德、品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获得、在实践中养成的。亚里士多德就已看到,我们所有的道德德性都不是由自然在我们身上造成的,它是由习惯养成而获得的品性、品质,但品德并不只是“习惯”,不只是一种机械程序,它的涵义要丰富得多。

对亚里士多德来说,发展出一种特质需要做具有这种特质的品性的行为,只有做了公正的行为,人才能把公正感慢慢地灌植入他自身,做公正之事的习惯会帮助我们打造成公正之人。这种实践,是要不断地重复这类的行为而内化,德性人就是这样炼成的。

由做公正的事而成为公正的人,这一论述,表明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并没有当代伦理学所提出的“做”(doing)与“在”(being)的尖锐区分,亦即不存在“做(什么事)”与“是(什么人)”在“如何行动”与“生存状态”之间的鸿沟,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二者是相贯通的。

品德是一个人的状态或性情(disposition)。如果一个人是慷慨的,那么他就有一类特定的品性,他在性情上,亦即习惯地和可以信赖地,是慷慨的。德性要求,作为一种品性,为了正当的理由做正当的事情而没有严重的内心不情愿的反抗,以这种方式来发展你的品性。

比如,你是全心全意地慷慨,公平地行动而决无反悔等等,这才是源于品性的好的行动的真实动因。正如安娜斯所说,德性是承载了伦理价值(如公道与仁慈)的品质。因为这些性情是我的,它们是我生存的方式,是我的品格,我的特质,它们使我以特定的方式过自己的整体的生活,因此,思考德性就引向了思考我的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活。

这种性情要化为内心的一种内在品质。孔子看到卫灵公薄德厚色,发出“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的感叹(《论语·子罕》),他希望好的品德就如生而俱有的本性一样,达到“好好色,恶恶臭,诚也。好德如好色,斯诚好德矣”(朱熹《论语集注》卷五)。




在大学阶段确立正确的人生观时,如何修炼自己的个人品德?视频

相关评论:
  • 14719376753当代大学生如何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
    蔡民苇在大学生应该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个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创立和营造中,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受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制约,在主观上,人也许能够按自己的意愿去演化人生历程,但客观上,个人的这些人生意愿多大程度能够遂愿,不是个人一厢情愿,而要受社会关系诸多因素制约。正如罗曼·罗兰所说,...

  • 14719376753大学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蔡民苇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人生要有奋斗目标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告诉我们人生应该是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应该怎么走。这些声音有的可以借鉴,有的则不能。因为,人生目标有合理的,也有非合理的。合理的目标,会极大地调动我们的积极性,使我们不断地取得成就;非合理的...

  • 14719376753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蔡民苇作为一名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树立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1. 人生观:- 积极向上: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有勇气和毅力去克服。- 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设定合理的目标并为之努力。- 社会责任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做出...

  • 14719376753大学生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蔡民苇1、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价值观教育,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使他们树立以知识为国贡献的高尚情操。作为跨世纪的一代,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财富,他们应该具备坚定的爱国信念。2、对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敬业乐群的奉献精神。坚持集体主义教育,就是让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 14719376753大学生应当怎样塑造自己的人生观?
    蔡民苇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对于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大学生塑造自己的人生观:1. 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注重个人品质的培养,追求真善美。2. 明确人生目标: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设定长期和...

  • 14719376753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蔡民苇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敢于创新,关于实践是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基础。5、思想上充满自信。只有思想上、精神上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是内在的、强大的、持久的。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也是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前提。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学习教育重在树立正确的“三观”

  • 14719376753新时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勇于担当时代责任
    蔡民苇2、自强 树立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青年人最大的优点是:有拼劲、充满活力和朝气;有激情,始终鼓足创新前行的动力;有锐气,敢于挑战障碍,不拘一格。广大青年大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创业、独立奋斗。3、自立 勇于承担人才强国的重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是当代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14719376753大学生应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蔡民苇1.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坚定崇高信念 ,漫漫人生路,唯有激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光明的彼岸。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坚持正确向上的价值取向,不断完善自我。3.新时代大学生要不断学习,培养创造能力。4.要不断学习党史,培养砥砺政治...

  • 14719376753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
    蔡民苇大学生应建立何种人生观?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处于塑造自我、确立人生定位的关键阶段。此时,他们应当深刻认识到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的重要性。一个全面的人生观包括三大核心:对生活的态度、对工作的态度以及对待人际关系的态度。首先,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是人生观的基石。大学生应该正确认知自我,...

  • 14719376753大学生如何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蔡民苇大学生应树立积极向上,善于思考学习,谦逊诚恳,有目标有理想的人生观。人生观,英文是View Of Life,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对人生道路、生活方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人生观是世界观的...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