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DNA内的P元素是来自于大肠杆菌中细胞质中的磷元素还是说大肠?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有力地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以下哪项描述与该实验不~

A、T2噬菌体的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的组成为DNA和蛋白质,A正确;B、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遗传特性相同,B正确;C、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细胞中不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C错误;D、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DNA,由于DNA进入细菌内部,故沉淀物中含有较高放射性,D正确.故选:C.

1、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结果的表述没有抓住要害(45页)
原文进一步观察发现:细菌裂解放出的噬菌体中,可以检测到32P标记的DNA,但却不能检测到35S标记的蛋白质。想一想,这一结果说明了什么?
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因此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商榷(1)原文的这两段话的目的,是想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结果,来说明只有“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但是原文对这个实验的结果的表述却没有抓住要害。
这个实验为什么要用放射性元素标记噬菌体呢?因为具有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进入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细胞内会进行大量增殖,而新增殖的噬菌体又都是没有放射性的。赫尔希和蔡斯正是用进入细菌的是具有放射性的DNA,出来的是不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的结果,来说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原文第一段不去强调“细菌裂解放出的噬菌体中”有大量不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恰恰相反,原文强调的是“可以检测到32P标记的DNA”。在细菌放出的噬菌体中能检测到具有放射性的DNA,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何况从理论上讲,在由一个放射性DNA侵染的一个细菌,释放出来的噬菌体中,只有两个噬菌体的DNA具有放射性。
这个实验结果的要害是什么呢?这个实验不仅仅是“表明”噬菌体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更重要的是要表明噬菌体DNA在细菌细胞中增殖出了更多新的噬菌体。因为进去的是DNA,出来的却是噬菌体,所以我们才确信,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而原文恰恰没有抓住这个“最重要的”要害。
  (2)原文第一段中,“放出的噬菌体”的裂解细菌是由哪一种噬菌体侵染的?原文没有交待。根据原文的表述,应该是两种细菌。
建议把原文改成:进一步观察发现:以上两种被侵染的细菌裂解放出的噬菌体中,除可以检测到少量的32P标记的噬菌体外,还有大量的不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并且在这些噬菌体中,不能检测到35S标记的蛋白质。想一想,这一结果说明了什么?
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并且增殖出大量新的噬菌体,而蛋白质外壳仍保留在细菌细胞的外面。因此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这一实验直接地说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则不是遗传物质。

2、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的表述过于简单且表述不清(45页)
原文赫尔希和蔡斯首先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得到DNA含有32P标记或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然后,用32P或35S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短时间的保温后,
商榷 (1)讲述太过简单粗糙:
原文讲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实际上包括以下三个过程:
1. 用同位素标记细菌。
2. 用同位素标记噬菌体。
3. 用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本来是这一节知识的重点,也是难点。事实上这一实验也是包括上述三个步骤的系统知识,可教材上只用116个字就这么粗略地把这三个步骤讲完了。这跟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困难。
  (2)文字表述不清:1. 第2个步骤是细菌被标记后,本来是用上述两种细菌分别培养T2噬菌体,从而制备出DNA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和蛋白质中含有35S的两种噬菌体。可原文中说:“得到DNA含有32P或蛋白质中含有35S的噬菌体”。它这么一个“或”字,把本来的两种噬菌体,弄成了一种噬菌体,这跟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麻烦。
2. 第3个步骤,本来是用被32P标记的和被35S标记的两种T2噬菌体分别感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可原文中说:“用32P或35S标记的T2噬菌体去感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它这么又一个“或”字,又把两种噬菌体弄成了一种噬菌体。

建议 把原文改成:赫尔希和蔡斯做了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这个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实验步骤如下:
  1、用同位素标记细菌: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分别得到被35S和32P标记的两种细菌。
  2、用同位素标记噬菌体:分别用上述两种细菌培养T2噬菌体。分别得到DNA中含有32P和蛋白质中含有35S的两种噬菌体。
  3、用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用被32P和35S标记的两种T2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并保温一段时间。

        3、校对建议(44-48页)
第一句(44页):病毒……头部内含有DNA,
建议改成:病毒……头部含有DNA,

第二句(45页):而离心管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建议改成:而离心管中则留下了被侵染的大肠杆菌。

第三句(45页):思考与讨论 3.这对于你认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什么启示?
建议改成:3.请你写一篇科普文章,谈谈从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的概念到赫尔希和蔡斯发现遗传物质是DNA的主要探索过程。
简要说明:从课本第一册到第二册,这种谈“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什么启示”的题目太多了,建议换换口味。

第四句(45页):练习 二、1.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只有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细胞,……
建议改成:1.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只有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细胞,并增殖大量新的噬菌体,……

来自于大肠杆菌DNA的P元素,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是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大肠杆菌DNA,利用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标记T2噬菌体,被标记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将32P标记的DNA注入到细菌细胞内进行增殖,因此子代噬菌体的DNA的P元素准确的来说是来自于噬菌体注入大肠杆菌内的DNA。

1、分别用s35或p32去标记噬菌体,s35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p32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
2、再分别用被s35和p32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后,搅拌离心。3、搅拌的目的是让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的噬菌体与之分离,离心后,上清液中是噬菌体颗粒(即未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部分),沉淀物中是被感染的大肠杆菌(细菌体内已含噬菌体进入的部分)。
4、s35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组最后的实验结果是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而沉淀物中放射性很低,而且最后细菌裂解后释放的新噬菌体中也未检测到s35,说明被s35标记的蛋白质没有进入大肠杆菌。
5、p3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组最后的实验结果是上清液中放射性很低而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而且最后细菌裂解后释放的新噬菌体中检测到p32,说明被p32标记dna进入了大肠杆菌。
综上所述,蔡斯实验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噬菌体的dna进入到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仍然留在外面,因此,子代噬菌体的各种形状,都是通过亲代dna遗传的。
我觉得楼主的产生困惑的原因是,没有看清楚这个实验是对照试验,两组实验结果对照起来看,就不难得出结论:蛋白质没有进入而dna进入了。
还有,楼主说的“沉淀里有原来的噬菌体所以有放射性,并不是新生成的有放射性。”是对的,本来就是这样的。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DNA内的P元素是来自于大肠杆菌中细胞质中的磷元素还是说大肠?视频

相关评论:
  • 19285364596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中,离心后DNA分布在哪里?
    邬选邓离心后DNA分布在上清液中。噬菌体感染细菌实验,是为了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其原理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含有硫,而DNA中不含硫,所以硫只存在于T2噬菌体的蛋白质中。相反,磷主要存在于DNA中。如果用带有放射性S和P的物质标记细菌,用噬菌体感染细菌,一段时间后对培养物进行离心处理,分离菌体和释放...

  • 19285364596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
    邬选邓T2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噬菌体侵染 1. T2 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于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蛋白质壳体和 DNA 分子; 2. 将用于实验的 T2 噬菌体分为 2 组,一组用 35S 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另一组用 32P 噬菌 体的 DNA;3. 将 2 组作了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与细菌进行侵染实验;...

  • 19285364596在噬菌体侵染实验中,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是由什么
    邬选邓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合成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所需原料和酶来自细菌,模板来自噬菌体,A错误;B、模板来自噬菌体,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B错误;C、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C错误;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只有DNA进入细菌,所以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

  • 19285364596赫尔希和蔡斯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
    邬选邓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所以最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为②⑥①④③⑤.故选:C.

  • 19285364596...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邬选邓A、用32P标记一组T2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了另一组T2噬菌体的蛋白质,A错误;B、该实验的步骤是标记、培养、搅拌、离心、检测,B正确;C、噬菌体只能寄生在细菌细胞内,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C错误;D、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DNA注入到细菌内,根据放射性的分布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

  • 19285364596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有力地证明了DNA是遗...
    邬选邓A、T2噬菌体的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的组成为DNA和蛋白质,A正确;B、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遗传特性相同,B正确;C、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细胞中不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C错误;D、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DNA,由于DNA进入细菌内部,故沉淀物中含有较高放射性,D正确...

  • 19285364596T2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为什么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邬选邓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理由:1.遗传物质是要复制并传递给下一代的,还要指导子代物质和结构的合成和组成。该实验中,蛋白质留在了细菌外面,说明其不具有这样的功能,当然不能作为遗传物质。2.本实验采用双组对照法,标记P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标记S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若...

  • 19285364596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为什么在同位素检测时期,细菌没有裂解? 细菌什 ...
    邬选邓然后中途去掉了细菌的细胞壁(然后开始检测同位素)听你的问题,是没裂解的时候吧(也就是噬菌体还没开始繁衍下一代)那么理应检测到和蛋白质在一起的S同位素少量减少(粘在细胞壁上被除掉了)而和RNA在一起的P同位素大量减少(进入细菌体内了,剩下少量二货噬菌体没有找到细菌,留在培养液里 如果裂解,S...

  • 19285364596高中生物T2噬菌体试验中上清液与沉淀物??
    邬选邓32P标记T2噬菌体的DNA在细菌体内复制时,需要的酶是由细菌体内本身的酶。 因为噬菌体是利用细菌本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来合成自身的DNA,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细菌没有被标记,所以最后获得的子代噬菌体大多不含有放射性。 在细菌体内产生的MRNA不含有放射性对,因为合成的核苷酸来自细菌,细菌的核苷酸没有被...

  • 19285364596为什么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说明了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带的...
    邬选邓)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a、研究着: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b、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c、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d、实验思路: 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