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蒹葭》讲述了一个男子寻找或追求他的心上人的故事。

在芳草鲜美、白雾飘渺的水边,居住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多情的小伙子跋山涉水,来向她表达心中的爱慕。可是姑娘却若即若离,对他进行了种种考验。小伙子并不气馁,用真诚的行动和深情的歌声,打动了姑娘的芳心。 

原文如下:

蒹葭

先秦:佚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

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追随她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河水中央。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又艰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很大。在这里,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不可得而作。《蒹葭》属于《秦风》。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2、赏析

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好诗都能创造意境。

意境是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

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由此看来,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里的“河水”。

可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现和表现天地。如此说来,古人把蒹葭解为劝人遵循周礼、招贤、怀人,今人把它视作爱情诗。

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仪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执其一而否决其他,因为它们都包蕴在“在水一方”的象征意义之中。

自然,当我们处在与“在水一方”类似的境遇时,应当欣赏的是它的锐意追求,而不是它的悲观失望。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

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诗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体现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雾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纱。她一会出现在水边,一会又出现在水之洲。寻找不到,急切而又无奈的心情正如蚂蚁爬一般痒,又如刀绞一般痛。

就像我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感”,这种美感因距离变得朦胧,模糊,不清晰。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发显得难以捉摸,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的心境。

诗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

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

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蒹葭》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浇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了一个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意境。

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体现。总之,《蒹葭》诗的丰富美感,不论是从欣赏的角度,还是从创作的角度,颇值得我们重视和予以认真探讨。




《蒹葭》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视频

相关评论:
  • 18422472680蒹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习以瑾蒹葭表达了作者对爱恋的人求而不得的苦闷和惆怅之情。蒹葭表达了作者对爱恋之人求爱而不得的苦闷与惆怅之情。《蒹葭》出自《诗经》,其主要描述了一个男子对心爱之人的执着追求和被心爱之人拒绝的痛苦。原文:蒹葭 佚名 〔先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 18422472680蒹葭表达了什么感情?
    习以瑾《蒹葭》一诗抒发了一种求爱而不得的苦闷与惆怅之情。《蒹葭》这首诗出自《诗经》国风篇中的《秦风》,大约产生于2550年以前,是当时在秦地流传着的一首民歌,全诗总共有三章,每章八句,重章叠唱,韵律和谐优美。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晚秋画面。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向往或...

  • 18422472680蒹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习以瑾《蒹葭》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之景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苦恼、惆怅及对其强烈的思念之情。

  • 18422472680《蒹葭》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习以瑾1、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热恋者对心中爱人的追求。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的精神。2、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日希。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3、译文 大片的芦苇青...

  • 18422472680诵读《蒹葭》这首诗,简要说说它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习以瑾表达的主题是: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原文节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 18422472680蒹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习以瑾《蒹葭》出自《诗经·秦风》,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诗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体现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雾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纱。她一会出现在水边,一会又出现在水之洲。寻找不...

  • 18422472680诗经的蒹葭描述了一副什么样的场景
    习以瑾“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眼前本来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牵肠挂肚的思念。2.蒹葭向我们展示了在恋爱中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实、曲折、动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朱熹《诗集传》:“伊人,犹彼人也。”在此处指...

  • 18422472680蒹葭的诗意是什么
    习以瑾《蒹葭》是秦国的民歌,这是一首爱情诗,写在恋爱中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实、曲折、动人。“蒹葭”是荻苇、芦苇的合称,皆水边所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暗衬出主人公身当此时此景的心情。“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朱熹《诗集传》...

  • 18422472680《蒹葭》 表达啦什么感情
    习以瑾《蒹葭》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浇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的一个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体现。《蒹葭》一文通过思见秋水伊人而终不得见的意境描摹,“伊人”视为作者所敬仰和热爱的对象,全诗流溢着抒情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

  • 18422472680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出自诗经中的哪首诗
    习以瑾《蒹葭》一诗的作者是春秋时期的诗人佚名,诗中描写了一段爱情故事,讲述了男女相思之情。这首诗被视为中国爱情诗歌的经典之作,被广泛传颂。《蒹葭》一诗的内涵 《蒹葭》一诗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句话,描写了一种清新、动人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表达了男女相思之情。这...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