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迪的资料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在当代中国社会有这样一位女性,她在五岁的时候就因脊髓血管瘤而导致高位截瘫,面对命运的残酷,她从不言放弃。
凭借着毅力与疾病顽强的进行着斗争,最终将自己的人生书写成了一段传奇,她就是被称作“中国保尔”的张海迪。
微观人物故事,立志激励最为上进的责任青年。本期子牙童趣微观视角,为您讲述“中国保尔”的传奇故事。
高位截瘫
张海迪,山东文登人,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1960年,年仅五岁的她在与小伙伴嬉闹时忽然跌倒在地,而她对双腿的记忆也到此为止。
双腿失去知觉的张海迪在被送去医院后确诊为脊髓血管瘤,在经历了三次大手术后,最终的结果是高位截瘫。
曾经活泼好动的小女孩从此只能躺在床上度过余生,更残酷的是,根据以往的病例,医生一直认为她很难活过27岁。
然而年幼的小女孩并没有被病魔击垮,病床上的她既没有失去对生活的热情更没有失去对知识的渴求,求知欲让她忍不住向母亲表达了想要上学的渴望。
自学知识和医学
然而残酷的现实打碎了她上学的梦想,没有学校愿意接收一个不能自理的学生。
学校不接收,她就自己学,学拼音、学生字,自己查字典,看课本,小小的女孩子就在自己的床上用胳膊支撑着单薄的身体完成了全部的小学课程。
1970年,因为父母的原因,张海迪来到了山东东莘县的一个小村子里开始了农村生活。村里缺医少药的状况刺痛了她,她想尝试做些什么来帮助当地群众减少这样的痛苦。
为此她买来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等等医学书籍以及人体模型、听诊器等医疗器械开始自学医术。
她解剖小动物进行观察来了解内脏,她在自己的身上练针认穴来学习针灸。
经过刻苦的钻研和学习,她掌握的医术已经可以对当地的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进行治疗了,在农村的十几年里,她医治的病患超过万人。
文学创作道路
在农村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张海迪又因为父母的原因而随着迁到县城,在县城生活时,没有工作的她萌生了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想法。
为此她不仅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还学习了绘画、外语和琵琶、手风琴等多种乐器。
期间为了学习英语,家里的桌椅板凳,甚至连灯和镜子上都被她写上了英语单词,经过几年的努力,她打下了坚实的英文基础。
不仅可以轻松阅读英文原著作品,还翻译了多部英文小说。
英国长篇小说《海边诊所》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翻译作品,她不仅可以阅读英文原著作品,证明了她努力的成果,还为她带来了生活来源。
1981年,张海迪被评为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同年,《人民日报》对她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在这之后,张海迪先后出席了全国青少年学雷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座谈会,以及“首都新闻界听取张海迪事迹报告会”。
当时的她被誉为“80年代的新雷锋”、“青年学习的榜样”。
首都各报纸、杂志、通讯社、电台相继对她的事迹进行报道,报道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她还作为学雷锋的先进人物受到了多名领导人的接见,并分别为其题词。
家喻户晓带来的困扰
在那几年里,她每天都要接待无数的来访者,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一麻袋一麻袋地被送到她的单位和家里,还有无数请她作报告的邀约,这一切的一切让她没有一天是安宁的。
于是她选择了搬家,搬去了一个很少有人知道的地方,躲开不必要的社会活动,她说:“我要抓紧时间学习啊”。
就是这样,经历了疾病,经历了苦难,也经历了荣誉。
张海迪对知识的渴望依然如初,没有真正经历过一天学校生活的她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1993年通过了吉林大学哲学系的研究生考试,并被授予了硕士学位。
在身体上,上天对张海迪是残酷的,但在情感上却对她格外的厚待。
生活在满满的爱与关怀里
从小卧病在床的她一直生活在父母和妹妹满满的爱与关怀之中,因为身体的原因,家人对她格外心疼。
父母表示,女儿虽然缺失了正常孩子的健康,但是正常孩子拥有的温暖和爱一点都不能少。
除了娘家人的呵护备至,张海迪自己的小家庭也非常的温馨幸福,丈夫王佐良不仅在生活上对她体贴入微,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在事业上也始终坚定的支持着她。
为了买到她想要的书,丈夫经常要跑很多的路去帮她买,还会抄下书籍目录回来让她挑选。
无论在精神上还是生活上,他们都是彼此的依靠和寄托,他们之间爱情的样子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相濡以沫。
也许正是这样充满爱的家庭氛围,才让她在与病魔抗争的数十年中可以始终这样坚强。
张海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正式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在几十年的时间里翻译和创作的作品超过两百万字,其中《轮椅上的梦》和《绝顶》两部长篇小说是她的代表作品。
2002年,《绝顶》的正式发行又为她带来了诸多荣誉,这本书还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重点图书。
此时的张海迪已经年近五十了,但是初见她的人会惊讶地发现,在与病魔抗争了数十年的今天,这位作家依然有着清澈的眼神和自信的神态。
残疾人前进方向的引路人
早在最初成名之时,张海迪就开始关注残疾人生存状况的改善,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在这一方面的努力。
如今的她依然会出现在很多的公益活动当中,对很多残疾人而言,她就是指引前进方向的引路人。
2008年,在当选了中国残联第五届残联负责人时,张海迪表示绝不会辜负这份责任和重托。
自己一定会尽心竭力做好工作,履行自己的职责,继续奋战在开创残疾人事业新局面的第一线。
五岁对大多数的人来说还是不太懂事的年纪,遭遇如张海迪这样严重疾病的打击后如果就此沉沦一点也不奇怪。
在与疾病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张海迪对自己身体的认知无比清醒,也清楚地知道自己一生都离不开病床。
但是她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对未来的希望,也没有一刻停止努力的脚步,所以她的这种坚持和不屈才显得更加有力量,才让人们在了解她的故事的时候备受鼓舞。
人生不会一直顺遂,在经历逆境的时候,看一看这样的故事,汲取其中的力量,学习如张海迪这般顽强坚毅,人生终会走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张海迪的资料视频

相关评论:
  • 13964871501关于张海迪的故事简介 张海迪人物介绍
    甘狗佩1、张海迪,1955年9月16日在济南出生。小时候因患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15岁时,张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莘县,给孩子当起了老师。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2、后来,张海迪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

  • 13964871501张海迪热爱生命的故事
    甘狗佩1955年9月,张海迪出生在山东省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玲玲是她的小名。5岁之前,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跑来跑去。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1960年一个明朗的早晨,玩具室里刚上完一节“课”,她和小同伴们嘻笑着朝门外跑去,忽然跌倒了。从此,双腿丧失了...

  • 13964871501张海迪人物简介
    甘狗佩【 #能力训练# 导语】张海迪,女,汉族,1955年9月出生,山东文登人,1981年8月参加工作,198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吉林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哲学硕士学位,德国巴伐利亚州班贝格国际艺术家之家访问学者,英国约克大学荣誉博士。张海迪,1955年9月17日在济南出生。5岁因患脊髓血管瘤...

  • 13964871501哪些作家是残疾人
    甘狗佩由此落得了"勒班陀的独手人"的绰号。1616年4月23日在马德里逝世。代表作品有《堂吉诃德》、《咖拉泰》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海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铁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伦·凯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塞万提斯 ...

  • 13964871501张海迪的资料
    甘狗佩张海迪,汉族,山东省文登人,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哲学硕士。1983年3月7日,团中央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光荣称号,并作出向她学习的决定。 她的名言:1.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理想是小船的风帆。2.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3.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4.我...

  • 13964871501我要张海迪的简介和资料
    甘狗佩张海迪,女。山东文登人。自幼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失去知觉。她以坚强毅力,长期与疾病和困难斗争,发愤学习,自修完小学、中学基础课程,并学习英语、日语、德语、世界语和无线电技术。学习医学知识和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万余人次。她爱好音乐、绘画。对人生充满信心,并帮助周围青年奋发向上。

  • 13964871501关于张海迪身残志不残的故事
    甘狗佩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

  • 13964871501关于张海迪的资料???
    甘狗佩张海迪,1955年9月16日生,汉族,山东省文登市人,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哲学硕士,英国约克大学荣誉博士。5岁的时候,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当代保尔”。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经受了...

  • 13964871501张海迪的资料
    甘狗佩张海迪,女,1955年9月生于济南,山东省作家协会作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已出版长篇小说《绝顶》,散文集《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长篇小说已在日本、韩国出版。曾获中国作协庄重文文学奖、全国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全国...

  • 13964871501张海迪为什么残疾
    甘狗佩多年以来,张海迪以保尔·柯察金的英雄形象鼓舞自己,用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同病残作顽强的斗争,同时勤奋地学习,忘我地工作。她自修了小学、中学的主要课程,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近20万字的外文著作和资料。她还用自学的医药知识和针炙技术,为群众治病达1万多人次,...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