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后期剪辑流程--粗剪之为影片号脉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做剪辑工作的人都知道,用什么样的剪辑思路和技法去构架影片,取决于剧本的题材、立意和导演的拍摄风格。上剪辑台之前,必须对这些方面做一个全面的考量,才能确保剪辑思路的恰当,这就是所谓的“谋定而后动”。我把这个过程称之“为影片号脉”。

情节走势结构图的建立是号剧本之脉,其方式、方法在第二章里已经详细讲过,不再复冗。这里要重点谈的是,在走势结构图建立之后如何以之为标准去考量、取舍素材,选择剪辑方案的问题,即贯彻立意,号导演之脉。

我们以《不准掉头》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为例。

《不准掉头》与其说是在讲故事,不如说是在强调树立一种具有奥利弗·斯通个人气质的反传统诗意电影标签。这也正是该片剪辑师在动手剪片子前就牢牢把握住了的东西,所以他处处都在彰显反传统的“有缝剪辑”借此打破流畅叙事,在构架非线性双时空的同时,建立起自己极具表意系统的诗一样的叙事语言架构。

这个用反传统的剪辑方案去实现影片的反传统风格的“脉”是怎么号出来的呢?

一是剧本,二是导演,三是素材的内容和影像风格

先说剧本

《不准掉头》是通过波比因汽车的散热管爆炸滞留小镇却越来越深地陷入一系列事件中,不能离开的故事,刻画出一个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的人间社会和似乎带着宿命感的绝望人生。为彰显立意,整个故事中充满了略带疯狂的情节设置和黑色幽默的气质,其叙事走向和人物情绪是将人生一直推向谷底的绝望。影片的这种立意和情节设置蕴含了做视觉效果和颠覆传统的大量元素。

再看导演

奥利弗·斯通导演的影片,不依传统是出了名的,每部影片都要牢牢地烙印个人特色标签。他的片子做得炫目不奇怪,循规蹈矩倒是特例。

最后看影片素材

肩扛摄影,带有强烈象征意味的画面(秃鹰、蛇、猫、蝎子等)、不规则的构图、快摇和甩镜头,影像处处彰显着导演反经典电影的不拘传统的强烈个人风格和借由影像传达寓意的目的。

剪辑师把这一切都拿捏准确后,确立了以“有缝剪辑”打造反传统诗意电影的思路。

《不准掉头》中运用倒叙穿插、段落拼合的方式重新整理时空关系,将波比出现在小镇的前因、格瑞丝的成长经历和杰克对前妻的描述拆解成无数的片断,作为回忆插入现在的时空中,形成了由不断的倒叙构成的“段落加碎片”式的双时空非线性结构。

在素材选择上

剪辑师着意挑选导演在拍摄时违反经典构图的镜头,结合甩镜、凸显出影片不安分的叙事风格:还大量运用跳切、时空自由切换、甩镜、升格、象征、碎剪等反传统技巧,加强影片的节奏感和画面的动势,显示出人物动荡不安的内心世界,托举起弱肉强食、贪婪凶残的人间社会这一立意,呈现出怪异多变的影片风格。

比如影片开头展现波比在闷执,荒劳的公路下种自行肿。结果撞死了一只动物的戏,前辑师就显得不拘一格而寓意深刻:

七个短镜头中,除了三个关系镜头是在交代车碾死动物这件事外,其余的镜头并不是在叙述这个事件本身,也不是常规的传统叙事的组接方法。这个段落只是给了观众一个碾死动物的印象,而并不着意呈现整个清晰的过程,剪辑师关注的是镜头经由组接表现出的象征意味和炫目的风格化。这让影片有了很强的现代感和时尚感,也充满了寓意。

为使这种影像风格确立得更明确,剪辑师在波比车行的途中除了猫以外,还加入了秃鹫、蛇、食尸兽、狮子等一系列具有浓厚象征意味的镜头,去象征弱肉强食的社会现实和波比即将降临的厄运。在后来的叙事中,剪辑师也多次选取波比置身于小镇画着蛇等凶兽的广告牌下和爬着蝎子的水管前的镜头通过这些不断出现的镜头累积,渲染出创作者想表达的弱肉强食的人生欢和价值观。

应该说,正是剪辑师找准了承载立意的镜头表现方式,才使原本在大多数影片中用作转场的空镜头在这部影片中成为意向浓郁的风格化元素和视听语言诗意化的重要体现在时空和事件的转场上,《不准掉头》也根本不在乎平滑流畅,而更注重某一时刻的人物情绪和内心想法的表达跳切儿乎成了转场的主要形式。与之相适应的是某些重要情节点(一场场的戏)上的大胆、炫目的剪辑技法。

其中有一场车行老板敲诈波比起冲笑的戏。剪辑师先用一组快摇镜头进行组接,展现车行老板和波比越来越急躁的情绪。波比拿起扳手冲过去时,车行老板挥镐,是用了一个本人接本人,动作上还有几格重复的跳切镜头组接,造成了一种动势的力量感和对波比的压迫感。

剪辑师的着力点不是在交代两人起冲突这件事上,而是在这一刻的波比那种焦躁、无奈、被压迫的心理情绪上,在两人经由争吵给观众形成的那种动荡的视觉感受上。

剪辑师对于修车工的愤奴状态通过一组跳切呈现,反衬出波比的极度无助,最后修车工在车盖上的一划,配上了马的嘶鸣声效(车子的标志也正好是一匹马),让整场戏在紧张、动荡之中又显出一丝充满嘲讽意味的黑色幽默,这样的处理方式,既传达了人物的心理节奏和情绪,也很好地凸显了影片张扬独特的个性风格波比在超市被抢的一场戏也是贯彻了通过号脉定下的不拘传统的剪辑思路,前得非常大胆。前辑师先选取了大量的快摇镜头和用锫头。通过纠接形成一种急迫的节奏感,吕显波比身携救命的巨款却面临被抢时的紧张心理,也营造出了抢劫现场的紧张气氛。

在匪徒被枪击后,剪辑师用了升格的处理方式,在婉转的背景音乐中,漫天飞舞的钞西缓缓飘落,像四散的雪花,波比在地上慢慢爬过去,眼神绝望地看着救命的钞票化为泡影这一刻,剪辑师运用升格变奏,很好地烘托出了波比希望成空的绝望和无奈的心境。有意模糊时空,从极具动感的镜头组接到快节奏中的突然停项,这样的剪辑方式极好地表现出了戏中的节奉感和情绪,显现出了斯通那种视效浓郁的影片风格效果,这种风格和打破线性叙事的结构一起,实现了剪辑师“号脉”后定下的剪辑思路,为影片打上了独树一帜的反传统的诗意电影烙印。

再来看《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导演是用肩扛和固定相混合的方式拍摄影片的,素材中那些倾斜甚至倒转的画面构图。明显是想实现自由风格的影像叙事,而那些用固定镜头拍摄的曲面则呈现出细致考究的味道,要想把两种拍摄手法融合起来,就必须采用一种混搭的方式去剪辑至于叙事线索和时空,如果把现在的成片重新按顺序式时空组接一次,就能发现,不仅叙述变得冗长,而且某些内容有缺失,戏剧性也远没有现在的成片那么强。这个故事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贾玛尔动荡的成长经历(最主要的内容)贾玛尔在百万资金现场的答题过程、贾玛尔受审的过程。而要表达的情感除了贾玛尔和拉提卡的爱情,还有他和哥哥的亲情。

但在讲述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如果按顺序时空来铺陈故事,则从哥哥把贾玛尔赶出去到青年贾玛尔的出现这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贾玛尔和拉提卡跨越十几年的感情线索等内容,或者根本缺失,或者讲得潦草生硬。为了让故事构架得紧凑好看,同时也为了弥合、修补这些缺失,剪辑师才确立了影片中四个时空穿插的非线性碎片式立体讲述的方式。这显然是剪辑师给剧本和素材“号脉”之后,经过周密思考、计算和安排的结果。整部影片因为这样的重构而得到了“新生”(此片的情节走势结构图和非线性碎片式立体时空在第二章里已详细分析过,这里不再冗述)。

在镜头取舍和组接上,由于导演有意运用肩打摄影和固定摄影相结合,使得素材中大量反常规自由构图和常规构图同时存在,所以剪辑师便据此形成了由视觉意识转场、跳切、升格抽帧、定格抽帧、相似连接、延宕和后期特效等反传统剪辑技法混搭传统剪辑的方案,以适应那些具有大动势的镜头,把导演动荡张扬的影像风格推向极致,从而成就了一场视觉盛宴。

比如,片中有一场胖警察将贾玛尔的头按在水中的戏,剪辑师在镜头的挑选和组接上,都着意制造视觉效果,让观众的眼睛形成一种跳跃的感觉。他除了挑选一组倾斜构图的镜头外,还在剪辑台上将这组镜头按抽三格走一格再定三格的方式,结合挖剪进行了三次连接,造成了一种动荡感。但这种动荡感又和戈达尔时期的影片不同,并不是无理由的生生切入,而是跳在了人物情绪上,制造了一种情绪的紧张不安,使得观众在看这一场戏时,既不影响流畅,又能形成强烈的视觉感觉和心理影响。

而在贾玛尔童年被警察追的一场戏里,剪辑师在挑选素材时,更是着意找寻肩扛摄影拍摄的运动过程中一些具有大动势的倾斜构图的镜头,加上特效制作出一种既炫目又流畅的视觉感觉。比如他利用画面里太阳的光晕,组接出一段孩子们奔跑过程的段落。剪辑师挑选肩扛摄影拍摄的奔跑过程中的大动势倾斜镜头,运用跳切破除镜头的完整,形成一种强烈的动感,并在动作过程的三处关键组接点上利用了画面中的太阳光晕,让光的炫目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从而使由多个跳切镜头构成的奔跑显出一气呵成般的流畅感觉,而这三次重复出现的光晕,又和跳切、倾斜构图共同形成了节奏感,使得整个段落既流畅又具有视觉动感。

影片里甚至有些段落中还选择了倒转的构图和特效做出的遮罩加视迅平移构图(如下图)的镜头。这些横的、竖的构图除了造成不同凡响的视觉体验外,还能通过变化或是阶段性的重复造成一种节泰感和独特的表现力。

这些都是剪辑师号准了剧本的立意和导演所拍的素材风格之后,做出的镜头挑选和技法运用,以此锻造出精巧的叙事构架,实现浓郁的风格化视效,准确传达出影片想表达的思想情感,打造了一场视觉盛宴,让整部片子既显大气、时尚,同时又精巧、细腻。

上面两部影片都是结合剧本,顺应导演素材的拍摄风格,经过剪辑师周密思考后,确立最合适的剪辑方案,将影片立意和影像风格推向极致的范例。

但有的时候,剪辑师揣摩剧本,建立情节走势结构图后,在审视导演的拍摄素材时,却会发现素材的影像风格并不太适合表现剧本的立意和故事,或者说,拍摄的素材有较大的缺失、缺陷。这时,为了更好地实现剧作的立意和影片的拍摄目的,剪辑师就有可能在号脉后产生不同于导演的素材拍摄风格的构思,这种剪辑思路有时甚至是颠覆拍摄风格的。遇到这种情况,剪辑师要尤为谨慎,因为有可能导演在拍摄时有了其他想法,并没有完全按剧本的创作初衷去表现,这种情况在拍摄阶段并不少见。此时不要急着上剪辑台,而是应该更好地和导演沟通,提出自己的建议,也倾听导演的意见,在相互切磋中,确立最终的剪辑方案。这个方案可能是自己当初设想的那个颠覆性意见,也可能是在了解了导演的最终意图后,遵循他的拍摄风格重新拟订的比如影片《箱子》就是一个儿乎颠覆了导演的素材拍摄风格的剪辑例子。

《箱子》是一个小成本的商业电影。讲的是男主人公大上拣到一个藏有户体的箱子而引发一系列事件,最后误杀了妻子的故事,带有婚外情欲念、悬疑、凶杀等商业片情节构建的元素。剪辑师看完素材后发现,镜头拍摄有大量的长镜头,运用手持拍摄和自然光效,带有艺术片的气质但并不符合剧本的题材和影片对于商业性质的设定。

剪辑师没有急着下刀,而是在反复揣摩剧本,建立了情节走势结松终后,又细细地审视素材,以确定导演拍摄的那些素材是否可以通过取舍、组接,在完成叙事的同时,改变拍摄风格,实现影片的商业气质。拟定剪辑思路后,剪辑师和导演、制片人进行了沟通,最终决定颠覆导演的拍摄风格。采用碎剪的方式,将长镜头截断、运用跳切、挖剪、边缘镜头等剪辑技法,贴近剧本故事的“商业性”,变拍摄镜头的“艺术”为“商业”。

这种剪辑方案决定了粗剪和精剪时的镜头取舍与组接标准最终让导演的拍摄和剧本、还有演员的表演统一起来,剪出了一部出彩的小成本商业电影,拿下了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单元“我最喜欢的亚洲影片奖”和“最受大学生欢迎影片奖”,成为新人奖单元入围的三部中国内地影片(全世界共十部影片入围)之一。有影评称其“掀起一轮诡异暴疑而又惊悚幽默的黑任旋风”香港资深电影人文隽曾撰文盛赞《箱子》“是不能错过的国产新片,表现出国产片少见的黑色幽默”。内地影评人周黎明则表示,"影片兼具商业片的可看性和艺术片的回味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剪辑师上剪辑台前给影片号脉,就是为了能准确拟定剪辑思路:弄清影片要说什么,导演想用咋样的风格来说剪辑师能用怎样的手段把他的风格浸润出来,并推向更极致--什么时候把影片的脉找到了,什么时候再下“剪刀”。


影视后期剪辑流程--粗剪之为影片号脉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