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槽型金矿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前地槽型金矿~

前地槽型金矿系前地槽阶段形成的金矿,它不是“赋存在前地槽构造层中的金矿”的同义语。
在我国,处于前地槽构造阶段发展的时代,一般为太古宙,因此前地槽金矿床的赋矿围岩必定为太古宙地层。
太古宙地层中发育绿岩带,如辽宁清源地区太古宇绿岩带、河北迁西群的太古宇绿岩带、内蒙古集宁群的太古宇绿岩带、山东泰山群和五台群的太古宇绿岩带等。众所周知,绿岩带是富金岩石产出的构造岩浆带,带中的中基性火山岩通常被认为是初始金矿源层。在我国,该金矿源层常常是形成地洼型金矿床的物质来源基础。
太古宇地层在太古宙时期,经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岩浆作用和构造作用等,地层(金矿源层)中的金就可被活化、迁移、集中到有利的构造地球化学地段内进一步富集。
我国太古宇主要分布在华北地洼区北部,故前地槽型金矿主要分布于这一地域内。
在我国,前地槽型金矿有三种类型。
一、变质热液石英脉型金矿
辽宁南龙王庙新太古界内韧性剪切带中变质热液含金石英脉金矿床赋存于太古宇鞍山群通什村组红透山段“薄层互层带”中,直接容矿岩石为太古宇绿岩带的磁铁角闪石英岩、黑云变粒岩和浅粒岩等。矿体呈似层状,具多层性,与围岩产状一致,严格受到韧性剪切带的糜棱叶理等构造控制。
河北张家口地区的一些含金石英脉矿床,在成因上也属太古宙变质热液金矿。这些矿床与太古宇迁西群谷咀子组地层关系密切,而与岩浆岩的关系不大。
二、块状硫化物矿床伴生金矿
辽宁红透山铜锌矿床中的伴生金矿产于太古宇鞍山群红透山组的黑云与角闪斜长片麻岩互层中。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闪锌矿。黄铁矿是主要载金矿物。厚度大品位富的矿体均产在〞倾向褶曲〞的核部于岩层扭曲转弯处等有利的容矿构造部位,富矿地段矿物重结晶发育,矿物颗粒显著增大。大规模混合岩化是该类矿床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
三、含金砾岩
例如内蒙古二道洼群含金砾岩。此类含金砾岩一般呈透镜状,产于太古宇上部二道洼群的底部,岩相变化大,沿走向逐渐被含砾绢云母石英片岩所代替。砾石成分以石英岩、大理岩、片麻岩为主,磨圆度好,硅质胶结。黄金呈粒状和片状,赋存于砾岩胶结物中。
此外,还有太古宙形成的硅铁岩含金建造,矿化较好的见于山西五台群柏枝岩组中,其有三个含矿层,总厚约6m左右,含金约4.5g/t,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地台型金矿,指在地台阶段形成者。由于地台阶段属于壳体演化-运动史中一个相对稳定的大地构造阶段,其构造、岩浆、变质等内生作用相对和缓,内生金矿成矿作用微弱,至今尚未发现地台型内生金矿床。地台型外生金矿床,在我国发现也不多,规模亦有限。
在澳洲西部皮尔巴拉地盾区西南部,由太古宙基性-超基性岩变质而成的片麻岩在地台阶段发生风化淋滤作用,形成厚30多米的粘土型含金风化壳及赋存其内、金储量达近百吨的布尔丁顿金矿床。该类型在我国尚未发现。
地台阶段砂、砾岩型外生金矿(参见第一章第三节),在我国北方河北、山西等处的后吕梁期地台构造层底砾岩中以及与地槽构造层的不整合面上部见有金矿化点。华南的湘西南、桂东北地区,在后晋宁期地台构造层底砾岩和湖南、广西等地后加里东地台构造层底砾岩中都含金。含金砾岩中的含金量虽达到零点几至2g/t,但尚未成为工业矿床,它们是后地台阶段金成矿的“矿源层”和赋矿层。
在后华力西地台区,尤其是它们与地槽褶皱区或地洼区相邻的地台构造层中,发育地台型砂金矿。例如四川地台区西北缘(与巴颜喀拉地洼区和南北地洼区接壤),地台构造层的侏罗系-第四系底砾岩中含金广泛,如广元县小柏园侏罗系白田坝组中、剑门关下白垩统剑门关组中,安县城关公园侏罗系莲花口组和遂宁组中,灌县玉堂第三系大邑砾岩中等处。第四纪河流沉积中的砂金矿,在四川地台西部分布广泛。

地槽型金矿限定为:在地槽阶段形成并赋存于地槽构造层和前地槽构造层中的金矿产。在此限定下,那些在地槽阶段结束以后地壳发展阶段(尤其是地洼阶段)中,以地槽、前地槽构造层为全部或部分赋矿层和以地槽、前地槽构造层中金矿质为全部或部分矿源而形成的金矿产,均不能列为地槽型。现在所见的地槽、前地槽构造层及产于它们之内的地槽型金矿产,常受后地槽(尤其是地洼)阶段发生的构造、岩浆、变质和成矿作用等影响,叠加了诸构造、热事件的形迹和产物(岩浆体、构造-变质带和矿带等)。这一方面将部分原来的地槽型金矿产改造为多大地构造阶段的多因复成矿产,另一方面还使部分原来的地槽型金矿产难于识别。

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金的丰度(10-9)由地壳(3.5)经地幔(5.0)向地核(2600)急剧增高(黎彤,1975)。在地槽阶段时,陆壳厚度较薄,断裂较易切穿到地幔或更深,能较大量带出地球深部圈层中富金的气、液和熔融体等,所以地槽阶段不仅是形成金“矿源层(体)”的有利时期,也是形成地槽型金矿的有利时期。

在我国,不同地域的地槽阶段在开始发育、终止发育和经历时距等方面不相一致,激烈程度和表现特征等方面也有较大差异。这使地槽型金矿在不同地域的发育程度和类型等方面不尽相同。而且由于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地槽阶段结束时代较早,前地槽、地槽构造层在后地槽阶段(尤其是在地洼阶段)受各种内力改造十分显著,或被大量剥蚀,又或被巨厚的后地槽阶段诸构造层覆盖等,致使被完整保存下来的或能够出露的地槽型金矿床(点)较少。

对于这一类内生金矿产,在大地构造类型和成矿时代的归属上,常具有前地槽型、地槽型、地台型和地洼型等的认识分歧。有必要区别真正的地槽型与状似地槽型而实为其他大地构造类型的金矿产或多大地构造阶段的多因复成金矿(尤其是地洼型和有地洼阶段成矿作用的多因复成金矿产),以利于金的成矿预测和找矿勘查。在我国,尤其是东部现华夏型地洼区,内生金成矿研究中有一种现象值得进一步给予充分重视。这种现象表现为金的成矿物质来源于老的地层(体)(主要为元古宙、太古宙,部分为早古生代或晚古生代)或者赋矿地层(体)时代老(元古宇、太古宇或古生界),而成矿时代新(中、新生代)。有时,来源古老的金矿物质在中、新生代地质体中成矿,或者同一矿区或矿床中具有从很老到很新的一系列成矿年龄数据。

按照生因类型、形成阶段、矿质来源等特征差异,我们将地槽型金矿进一步划分为两大类十个亚类(见下表2—1),并以实例较详细阐述。

表2—1 地槽型金矿一览

1.与海底火山喷气形成近火山口块状硫化物矿床有关的伴生金矿

地槽阶段早期海相火山作用较发育。在火山口附近,喷气、热液等携带金矿质,在同期火山岩中形成多种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其中常伴生金,银等贵金属有用组分。陕西省宁强县燕子砭铜锌矿床属之。该地区的地槽型海底火山喷发活动具多期性。第一期火山活动为强喷发,形成火山角砾岩层,浮岩角砾岩和凝灰岩;第二期为较宁静喷溢的酸性流纹岩、珍珠岩和凝灰熔岩;第三期为次火山的流纹斑岩。矿区碧口群中亚群内有一个同沉积-喷发期的火山穹窿,穹窿轴部附近北西侧有一火山管道,管道中心为火山渣角砾岩,往外为酸性火山角砾岩,再往外粒度不断变细并成为石英角斑质凝灰岩。矿体呈层状和脉状,产于该石英角斑质凝灰岩中,主要为铜、锌等的块状硫化物矿石,矿石中Co/Ni值为2—10,表明为深源岩浆供给矿质。矿石中含金0.29g/t、含银6.24g/t。

青海省门源县红沟铜矿中的伴生金矿也属之。它虽然受地槽褶皱回返期和地洼阶段侵入岩浆作用的叠加影响,但其主要成矿期发生在地槽阶段地槽沉降期的海底火山喷发时期,主要为火山喷气热液成矿。该矿床主要产于加里东优地槽边缘带细碧岩中,是块状黄铁矿型富铜矿床,在松树南沟等地段伴生金较多。矿体主要赋存在上奥陶统的细碧质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夹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中。火山岩属于裂隙式喷发岩,从基性至酸性大致分成两个旋回。伴生金矿体主要分布在第二旋回的细碧岩中,其次在第一旋回的细碧岩中。矿区内有较多火山喷发中心,岩相和厚度按距喷发中心距离不同而有较大变化。矿体常呈扁豆状、平行复脉状或侧幕脉状,产于距火山喷发中心较近且与细碧岩产状一致的构造裂隙发育地段。这些构造裂隙多为片理或与片理产状一致,常发育在凝灰岩与细碧岩接触带的细碧岩一侧,距凝灰岩底面约9—26m。细碧岩层厚度大、延伸长时,矿体的厚度和延伸也随之增加。块状矿石为主,浸染状和脉状矿石为次。铜的品位一般是深部富于浅部,金、银与铜在含量上正相关。伴生在黄铜矿中的金、银、硒、碲、钴、砷含量高于在黄铁矿和磁铁矿中的相应组分。金、银以超显微机械混入物存在于黄铜矿和黄铁矿中。矿石的δ34S变化于+2.51至+10.62‰之间。晚奥陶世的火山口中常有较晚期的侵入岩或次火山岩充填。矿区内有多种岩性的加里东期和华力西期岩浆侵入体,而且在部分岩体内及岩体与奥陶纪火山岩系的接触变质带中见到金矿化及铜、铅、锌等矿化,有时形成小矿体。因此,有金矿伴生的红沟铜矿,虽然有后期构造-岩浆作用叠加成矿,但金的主要成矿类型仍属同火山期近火山口块状硫化物中的伴生金矿。

该类型金矿较广泛分布在地槽阶段火山作用区。它们的主要特征是,产在海相火山岩系中,具一定层控性,靠近当时的火山通道,主要与块状硫化物矿石伴生,含金储量常为小型或矿点。受火山期后构造-岩浆作用叠加明显时,金品位和储量可大为上升。

2.海相火山岩中区域变质型矿床的伴生金矿

地槽阶段地槽沉降期和前地槽阶段海相火山岩系广泛分布,与火山作用同时生成的黄铁矿多金属硫化物矿体或含矿层、“矿源层”广为发育,其中伴有较丰富的金矿物质。至地槽褶皱回返期,区域性构造-岩浆作用使这些火山岩系、矿层、矿体接受区域变质与构造应力的影响,导致多金属和伴生的金矿质单独富集或叠加富集。例如陕西省东沟坝多金属金矿属之。该矿床产在碧口群上亚群内的角斑质-石英角斑质火山爆发相碎屑岩中,矿体与围岩呈整合接触关系。矿体下部为角斑质集块岩、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等,从下往上粒度变细、岩性的酸度增大、火山碎屑增加。铅锌多金属和金等矿体直接产于白色石英角斑凝灰岩,硅质岩和白云岩中。矿石类型有重晶石型、硅质岩型、白云岩型和浸染状石英角斑岩型四种。含金矿石具有变余层状、层纹状、透镜状、条带状、浸染状、脉状、网脉状和斑点状构造。近矿围岩缺乏蚀变现象。成矿温度在118—293℃间,δ34S为+3.32—+8.56‰。不少沿层分布的含金、银硫化物重晶石矿体被片状变质石英角斑凝灰岩包围,矿石中普遍有压力影结构和揉皱压力影结构,这表明区域变质作用前已有成矿。但脉状、网脉状和斑点状等表明区域变质对成矿也有叠加作用。综上所述,这类金矿床的特征是:①直接产于海相火山岩中,较远离同火山喷发期的火山口(或没发现火山口);②附近缺乏后火山作用的地槽期侵入体或大断裂,但有火山期后的地槽期成矿作用;③具层控特点,成矿温度较低,围岩蚀变弱至缺。它们与第一类金矿床的区别在于:①与同火山期火山口的关系不明显,而在地槽阶段内、火山活动以后的叠加成矿作用显著;②品位较富、储藏量大。该类金矿在地槽型火山岩建造分布区发育较多,但有时见有后地槽阶段金的叠加和改造成矿作用。

3.少火山物质陆源碎屑沉积岩中区域变质热液型金矿

在一些地区的前地槽和地槽型陆源碎屑沉积岩中,没有或极少有同沉积期火山物质,附近也不见或少见地槽阶段的侵入岩。但这些沉积岩中的金丰度较高,其中金成矿又主要发生于地槽阶段的褶皱回返(或区域变质)期。湖南沃溪金矿即是其一。在该矿床中,金与锑、钨共生,金储量达大型。矿床赋存于浅变质的元古宇板溪群中,且主要在马底驿组第二岩性段中、上部紫红色含钙质板岩的层间断裂内。矿体成群成带地分布于古佛山复背斜两翼的狭窄地带。该背斜核部为冷家溪群,两翼为马底驿组和五强溪组,局部被震旦系和上白垩统不整合。除矿田外围局部地段见冷家溪群中出露少量细碧角斑质火山岩外,前震旦系全部为陆源碎屑岩,它们之中的金含量为几至几十(10-9)量级,比克拉克值较高。矿区及较大区域内缺乏地槽阶段的侵入体,地洼阶段也仅有酸性脉岩侵入。金矿主要产于石英脉中,占总储量60%的矿石则赋存于与地层产状一致的层间脉中,约占总储量30%的矿石赋存于层间脉下盘伴有围岩蚀变的细脉带内,细脉带与层间脉相互平行,并平行于古佛山背斜轴和区域压性滑动的走向大断裂破碎带(沃溪断裂),控矿构造和容矿构造与区域褶皱、断裂相一致。矿物包裹体水和裂隙水的δD在-81‰—-18‰之间,δ18O在+2.0—+18.3‰之间,它们的分布区间和投影关系图均表明矿液来自变质水。矿石硫同位素组成与马底驿组地层中变质型硫化物的相近,均以富轻硫为特征;而与冷家溪群和五强溪组中以富重硫为特征有别;也不像深源硫的δ34S(‰)主要集中于0值附近,这表明矿质主要来自赋矿围岩马底驿组。近矿围岩具弱蚀变,以褪色化为主,其次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和粘土化等。成矿温度在100—338℃之间。其成矿作用主要与雪峰运动和加里东运动有关,但也存在地洼阶段的叠加富集。如矿床中局部存在燕山晚期的酸性岩脉被次要的含金锑石英脉切割。

湖南黄金洞金矿床也属于这一类型。它以含金石英脉、含金石英网脉-破碎带赋存于元古宇冷家溪群的浅变质陆源碎屑岩中,分布在一个复式背斜两翼,并与背斜轴平行的一系列压性破碎带中。矿区内没有发现元古宇的火山岩和侵入岩,硫同位素组成上富轻硫,说明成矿物质为沉积岩来源。矿脉中石英、硫化物的形成温度在340—230℃之间,近矿围岩蚀变有硅化,黄铁-毒砂化、绢云母化、白云石化、绿泥石化等。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雪峰期,但由于区域上大量分布中生代和加里东期侵入体等,也可能存在雪峰期后多期构造岩浆作用的叠加、改造成矿作用。

黑龙江东风山金矿床为典型沉积变质型金矿床。矿体赋存在属于前地槽阶段沉积、华力西地槽回返期区域变质的元古宇东风山群中,原岩为一套夹酸性火山岩和碳酸盐岩的陆源碎屑岩,现为中-浅变质岩(板岩、结晶灰岩等)。金矿体分布在东风山背斜两翼及核部,呈似层状、扁豆状产于东风山群下部的含铁建造中,其顶板为条带状磁铁矿体,底板为石榴石硅质板岩或硅质板岩。矿体与围岩整合接触。矿石以铁钴金矿石及钴金矿石为主,次为含金石英脉。在顶、底板的硅质石英板岩磁铁铁闪石英片岩中含金量高于克拉克值10倍以上。在矿层和沉积变质围岩中金、砷、钴、镍、锰、硫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硫同位素反映硫为沉积-变质成因(δ34S变化范围宽,较多样品富集32S)。金粒细小,多与磁黄铁矿、毒砂、辉钴矿等共生或伴生。矿区内,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的岩浆作用和热液活动广泛发育,它们对成矿作用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产于地槽阶段沉降期和前地槽阶段的陆源碎屑沉积岩中,具层控特点,矿质主要来源于赋矿沉积岩,成矿温度较低,围岩蚀变弱,地槽阶段火山作用和侵入岩浆直接供给矿质甚少等,是该类金矿的特征。该类矿床常受后地槽阶段的叠加成矿作用影响。

4.地槽回返期酸性侵入岩浆热液与较早期火山-陆源碎屑沉积岩中的活化热液混合而成金矿

该类金矿产与前三类金矿产的不同处,主要在于地槽褶皱回返期的侵入岩浆作用不仅为金矿成矿作用提供了热和动力源,而且还为矿区、矿床直接地提供了成矿物质。例如新疆吉木乃县布尔克斯岱金矿床属之。该矿床赋存在布尔克斯岱复式向斜北翼的布尔克斯岱断裂带中,该断裂带平行于复式向斜的压性走向断裂破碎带。矿体的围岩为下石碳统黑山头组下段,它是华力西期地槽中的陆源碎屑岩。黑山头组的上覆和下伏层位均为中基性火山岩,尚未发现金矿体产出。下石炭统陆源碎屑岩平均含金128.5×10-9,比矿区同类岩石的平均含金量102.9×10-9高。黑山头组上、下层位中的火山岩平均含金5.6×10-9,比矿区同类火山岩(347Ma)的平均含金量180.0×10-9低。矿区内,侵入到下中石碳统内并受蚀变影响的碱性、酸性岩(329—314Ma)的含金量约154×10-9。按矿体中铅同位素计算模式年龄为304—309Ma。金矿体分布在布尔克斯岱断裂与黑山头组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的交汇部位。金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华力西地槽的褶皱回返期,当时的构造作用和侵入岩浆作用使黑山头组等火山-陆源碎屑岩层褶皱,并形成断裂破碎带等,使围岩中的成矿物质发生活化、迁移,而且侵入岩浆直接提供部分矿质,两种矿液混合在断裂破碎带中形成金矿床。

5.超基性侵入岩浆热液与较早期火山-陆源碎屑岩的活化热液混合而成金矿

该类型金矿与前述四类金矿的区别在于侵入体的岩性不同。例如云南省墨江县金厂金矿即是。该矿床是个大型金矿床和一个中型含砷硫化物镍矿床,赋存在金厂超基性岩体西侧边缘与中下志留统金厂组接触带的蚀变断裂岩中。部分矿体产状与地层一致,具一定的层控性。金厂组为浅变质砂、板岩,原岩为含火山物质的陆源碎屑岩,其中金的含量普遍较高,达数十至百余量级(10-9),是一个矿源层。金厂超基性岩体为华力西晚期侵入体,其金含量平均值达35×10-9,岩体内也有金的矿化。电子探针分析表明矿石中自然金、银金矿与自然铂、铜金矿、钯金矿和金铂矿等共生,金与铂呈正相关。金精矿中含Pd,Ir,Os,Rh和Ru等。矿区各类矿石中的δ34S‰平均值全为负数,分布较集中,塔式效应较明显,但在含金石英脉的黄铁矿中散布宽和有较大正值(-4.2至+9.8),花岗斑岩中平均值接近零(-1.6),有变质硫和深源岩浆硫的反映。矿体通常分布在距岩体与地层接触带断裂构造的数米至数十米范围内。朝远离岩体的方向,金含量缓慢上升后急剧下降。金厂金矿是华力西地槽阶段超基性侵入岩体提供的矿液与从加里东地槽构造层中活化出来的矿液混合成矿。

6.地槽回返期岩浆含矿热液成矿

该类型与前述第四、五两类型的区别在于赋矿的地槽和前地槽构造层中含金矿质不丰富,成矿物质主要由地槽回返期岩浆供给。在那些地槽回返期侵入岩体附近贫金的碳酸盐岩中形成的矽卡岩型、石英脉型等地槽型金矿都属于这一类型。这一类型的金矿产,在现存地槽区、地台区及中亚型地洼区内较易识别。例如在中亚型的巴甘吉林地洼区,与华力西期侵入岩浆体关系密切的卡休他他矽卡岩型金矿床、脑木洪铜金矿床及沙拉希别铜铁金矿床等即是。在其他中亚型地洼区内,与华力西—印支等地槽回返期侵入岩浆体关系密切的矽卡岩型、石英脉型独立金矿产或伴生金矿产也较常见。由此推之,在华夏型地洼区内,必然存在与各种地槽期岩浆含金热液有关的金成矿作用,只是它们常被地洼阶段强烈或较强烈的构造-岩浆作用叠加、改造等,因而有时较难于识别。

7.后期侵入岩浆活动使前期侵入体内成矿物质活化成矿

地槽阶段的侵入岩浆活动常为多期(次)的,后期(次)侵入岩浆的动、热、化学能力也能活化、迁移前期(次)侵入体中的矿质成矿。新疆吉木乃县塔斯特金矿(点)是(长沙大地所,1991)其一例。该金矿床(点)赋存于华力西地槽褶皱回返期侵入的塔斯特复式岩体的钾长花岗岩(Rb-Sr年龄316Ma)与稍晚期二长花岗岩的接触带附近、偏钾长花岗岩一侧的断裂破碎带中。钾长花岗岩含金5.72×10-9,二长花岗岩含金仅0.38×10-9。矿体中铅同位素(模式年龄为368—250Ma),与矿化关系极密切的硅化石英的氧同位素均显示矿液来自幔源岩浆,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的Rb-Sr同位素显示岩浆也是幔源的。综上所述,认为华力西阶段稍晚期侵入的二长花岗岩浆作用于稍早期侵入的钾长花岗岩体,使其矿质活化,迁移到断裂破碎带中富集成矿。

8.超基性侵入岩熔离-贯入矿床中的伴生金矿

地槽阶段幔源岩浆侵入体的熔离-贯入矿床中可以伴生金矿。例如青海省玛沁县德尔尼矿床的矿体直接产在华力西地槽阶段末期的超基性侵入岩中,金与铜、钴等共生,金、银与铜、钴、硫的储量均达大型,共生锌的储量为中型。德尔尼超基性岩体群顺层侵入到二叠系地层中,岩体中含有下二叠统下组地层构成的大小不一的捕掳体。宽约一公里的带内由一系列大小不等的长条状超基性岩体组成,各单个岩体或相互平行,或首尾衔接,断续延伸。岩性主要为辉橄岩,其次为橄榄岩、纯橄岩、辉石岩以及少量辉长岩。它们侵入的地层仅及上古生界,在中、新生界中未见类似侵入体,并且与二叠系具有同褶皱现象。矿体赋存在超基性岩体中部,底板为超基性岩,顶板常为被超基性岩包裹、厚薄不一、原属于下二叠统的砂板岩。矿体与围岩的界线清楚。矿体中的主要组分以铜和钴含量高,二者且正相关;镍含量低。还共生或伴生Mn,Zn,Au,Ag,Se,Cd,Ga和In等。主要组分沿矿体的纵向呈带状分布,在矿体中硫分布较均匀,锌在矿体上部富集,钴主要富集在矿体中、下部,铜富集于矿体下部。除少部分金在矿体顶部的氧化带或在矿体近地表破碎带中因后期叠加富集并以自然金赋存外,大部分金赋存在黄铜矿和黄铁矿中,即黄铜-黄铁矿矿石中。金与铜在含量上正相关。矿床中δ34S(‰)在-6.15—+6.64间,平均+0.43,具明显的塔式效应。该矿床中金品位低,各主矿体平均品位0.26—0.71g/t,矿床顶部次生叠加富集带也仅有1.26g/t。该矿床为产于超基性岩内受变质的深部熔离-贯入矿床。

9.地槽下构造层中的古砂金矿

在地槽阶段早期的强烈沉降沉积带,当蚀源区的前地槽构造中的金矿产较丰富时,在近源的地槽构造层下部,不仅可能形成富金“矿源层”,还可能形成砾岩型砂金矿(主要在底部)。豫西崤山地区的半宽及申加窑(叶连俊,1993)有该类型金矿。该地区太古宙为前地槽阶段,元古宙进入地槽阶段(广州地震大队,1977)。元古宇的嵩山群底部为底砾岩,不整合盖在太古宇太华群的古风化壳之上。整个嵩山群为海相陆源建造,由砾岩-石英岩-细碎屑岩-碳酸盐岩组成海侵层序。其中底砾岩层为含金层,厚2—20m,由砾岩、含砾石英岩、含砾细碎屑岩组成韵律层。四川若尔盖地区(刘文君,1986)也有这类砂金矿。该地区白龙江复背斜西端白依沟背斜核部的白依沟群是地槽初动期火山-沉积层。白依沟群中产有含金砾岩层,砾石以花岗岩砾为主,胶结物为火山-沉积物。

该类型古砂金矿在国内其它元古宙地槽(参见表1—7)和加里东地槽中时有发现,但未构成工业矿体;而且常具多因复成特征。它们对应的层位可以成为以后的叠加、改造成矿中的重要赋矿层和“矿源层”。

10.地槽上构造层中的古砂金矿

地槽阶段晚期,大规模的褶皱隆起,使含金的或赋存有金矿的地槽-前地槽构造层受破坏,剥蚀并迁移到山间坳陷和山前坳陷的磨拉石建造中富集为砂金矿。陕西省勉略宁地区新元古宇郭家组中的古砂金(叶连俊等,1993)属于该类型。较古老地槽褶皱区中的这类砂金及相应层位,也可以在后来的大地构造阶段(尤其是地洼阶段)内,以重要的“矿源”及赋矿层出现。




 地槽型金矿视频

相关评论:
  • 17830097559莫霍面形态与岩金矿分布关系
    牧烁鲍看来,我国岩金矿分布与地壳成分类型的关系,亦有异于所谓的“一般性规律”,因为恰恰是“硅铝质型地壳”的金成矿作用,强于“硅镁质型地壳”的金成矿作用。 原因何在?我们认为亦与地壳构造演化及地壳成熟度有关。上面所述地壳成分类型与金矿生成的一般关系,我们认为只适用于地槽区,因为地槽区的发展历史是一个由洋壳...

  • 17830097559金矿是怎么形成的?
    牧烁鲍各种类型的金矿床,在世界总储量中所占的比例,依次为:变质砾岩型56.2%,变质热液型12.4%,伴生金9.5%,沙金8.9%,岩浆热液型及火山热液型7%,热水溶滤型0.9%。从全球范围来看,按金矿产出的大地构造单元来分,又可分为四类:地盾成矿区、地台及边缘成矿区、地槽褶皱带成矿区和环太平洋成矿带...

  • 17830097559壳体构造与岩金矿形成
    牧烁鲍在不同壳体里金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是有明显差异的。例如在地台区,尤其是台盾区,前地槽构造层(以太古-元古宙结晶基底为代表)大片出露的壳体,绿岩带型金矿特别多见。而在地洼区,则以类型复杂、丰富多彩的地洼型各种矿床类型的金矿占据主要地位为特色。并且,由于地洼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成矿作用(在地壳演化史中现知...

  • 17830097559含金沉积建造
    牧烁鲍我们主要按地洼学说,划分出前地槽型、地槽型、地台型和地洼型四类沉积建造。 各种岩石种类和岩相的沉积岩中,均可以赋存金矿体,大多数可能成为外生金矿的“矿源层(岩)”。但是仅有部分可作为内生金成矿的“矿源层(岩)”,其中大部分是前地槽型、地槽型与海相火山喷发有关的沉积建造,部分为地台型沉积建造中的...

  • 17830097559岩金主要矿床类型的时空分布规律
    牧烁鲍该类型金矿床主要分布于华北陆台高级变质区和花岗岩-绿岩带组成的太古宙克拉通内,尤其是华北陆台的北缘,以及滨西太平洋构造域部分地槽区元古宙变质岩出露部分(如佳木斯地块),构成我国岩金矿床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成矿期的AA、AB、AC三个矿床成矿系列和中-新元古代成矿期的BB矿床成矿系列,主要代表性矿床有金厂峪、...

  • 17830097559含金岩浆建造
    牧烁鲍前地槽构造层的普遍亲地幔性,国内外大多数内生金矿赋存在前地槽构造层、特别是其岩浆建造中的超铁镁质-铁镁质岩内等,从一个方面说明前地槽型岩浆建造可能是最早将金等成矿物质从原始地球和地幔带入陆壳的岩浆建造(陈国达,1993;王有志,1992)。该岩浆建造中各种岩浆岩的原始含金丰度到底有多少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 17830097559贵金属矿产
    牧烁鲍金矿可形成于各个地质时期和各种地质构造环境及岩石类型中。原生金矿类型多,勘查和开采原生金矿的主要类型有:①前寒武纪地盾、地台区绿岩带金矿,包括加拿大赫姆洛金矿、美国霍姆斯塔克金矿;②元古宙原始地槽坳陷区含金-铀砾岩型金矿,包括南非维特瓦特斯兰德金矿;③古生代褶皱区的美国卡林型金矿和乌兹别克斯坦穆龙套型金矿...

  • 17830097559金子是怎么形成的
    牧烁鲍8、各种类型的金矿床,在世界总储量中所占的比例,依次为:变质砾岩型56.2%,变质热液型12.4%,伴生金9.5%,沙金8.9%,岩浆热液型及火山热液型7.0%,热水溶滤型0.9%。9、全球范围来看,按金矿产出的大地构造单元来分,又可分为四类:地盾成矿区、地台及边缘成矿区、地槽褶皱带成矿区和环...

  • 17830097559金矿的形成要有什么条件
    牧烁鲍5. 黄金矿床可分为岩金矿床、沙金矿床和伴生矿床。岩金矿床又可划分为岩浆热液型、变质热液型、火山热液型、沉积变质型、热水溶滤型和变质砾岩型等。6. 全球范围内,按金矿产出的大地构造单元来分,可分为地盾成矿区、地台及边缘成矿区、地槽褶皱带成矿区和环太平洋成矿带。其中,产于地盾的金储量...

  • 17830097559金矿都在什么环境下呢?在线等!!!
    牧烁鲍金矿一般有两种环境:1、原生矿,就是地球成型的时候就存在的金矿,一般伴随铜银。2、地壳运动过程中,火山爆发形成的岩浆岩中层。秦岭金矿属于火上岩成矿。大部分金矿都属于后一种,在花岗岩地形切有岩浆岩存在的地区都可能有金矿存在。沉积岩、页岩、石灰岩地带一般不可能有金矿的存在。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