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要派马谡守街亭?

来自:专题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诸葛亮为什么要派马谡去守街亭?~

在名著《三国演义》中,“挥泪斩马谡”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几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实际上,这个故事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的。历史上,“斩马谡”发生在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起因是街亭的失守。
(据《诸葛亮传》中的“戮谡以谢众”,马谡最后应当是被斩杀的。至于《三国志•蜀书九》中所载“谡下狱物故”,我认为极有可能是陈寿“为传主讳”造成的。)
这一年,诸葛亮兵出祁山,派遣马谡镇守街亭。马谡违背诸葛亮作战部署,导致街亭失守,进军失去落脚据点,因此获罪下狱,后被斩杀,诸葛亮亦引咎,上疏请自贬三等。
一提起这个故事,多数人都会为街亭的失守感到惋惜,但鲜少有人深究诸葛亮为什么会派遣马谡镇守街亭。
奇怪的是,早在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在临终前就曾告诫过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既然如此,诸葛亮为什么还坚持令马谡把守街亭这样重要的隘口呢?

诸葛亮斩马谡_图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马谡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真的如刘备临终前说的那样“不可大用”吗?实际上,在刘备入蜀时,马谡就以荆州从事的身份随军了,在刘备病逝以前,他先后担任过绵竹令、成都令和越嶲太守,在刘备这句“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考语出现之前,马谡可以说是一个经验丰富,年少有为,履历十分惹人羡慕的年轻人了。
然而,或许是马谡的随军使得刘备有机会长时间地与他接触,又或许是刘备与生俱来的识人之明,总之,刘备不知道从哪里看出了些端倪,认为马谡做事不太靠谱,并且提醒诸葛亮最好不要委以重任。这句提醒在我们现在看来,确实是非常有先见之明的。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_图
可是作为实干家的诸葛亮,一辈子都遵循“实践出真知”的行事原则,从来不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就把一个人看死了(这点从其《与蒋琬董允书》中对李严的论述亦可看出)。况且所谓的“言过其实 ”,估计在他看来,只不过是很多有才学的年轻人都会经历的中二期。他自己当年躬耕隆中,自比管乐的时候,不也有好多人嘲笑他,认为他说大话么。
更何况,他和马谡的确非常投机。据《三国志》载,诸葛亮“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襄阳记》中也记载了诸葛亮南征时,马谡提出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策略,诸葛亮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终亮之世,南方不敢复反”。
所以说,马谡在诸葛亮眼里不仅没有前科,而且是非常难得的人才。这样的人才,自然需要大力扶植,这样日后才能够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_图
其次,从政治派系来看,马谡是在荆州时追随刘备的,属于旧部。
由于当时荆州已经丢失,蜀汉政权只有益州这一块地盘。而荆州旧部与益州新部的关系一向并不融洽,新部中有很多人一直看不惯所谓的“荆州客”。这种情况诸葛亮在世时,还能压制一时;但诸葛亮百年之后,如果继承人属于益州新部势力,两部关系难保不出问题,一旦内讧,对国家的发展极为不利。
所以继承人必须属于旧部(这一点在诸葛亮去世后,蒋琬的继任可以佐证),最好还有些处理政事的经验。从这点上看,马谡无疑是非常合适的。因此笔者认为,诸葛亮在一伐时重用马谡,有一方面是想锻炼他的能力,这或许也是出于培养继承人的考量。

街亭位置所在_图
诸葛亮让马谡镇守街亭,可能还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对马谡的兄长马良的惋惜和愧疚。
马良还年轻的时候,乡里就有谚语说:“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就是称赞马良非常有才华。实际上,马良自少年时便与诸葛亮相识,在信中以“尊兄”呼之,可见二人私交非常好。
可惜的是,在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先主在彝陵大败,年仅三十六岁的马良亦丧于军中。
马良的去世,虽说他自身应该也负有一定责任,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对马良的意外死亡,都有着深深的痛惜和愧疚。刘备或许猜到以诸葛亮的性格,极有可能把这种愧疚的情感转移到马谡身上,所以在认真回忆、仔细考察了马谡的为人处世后,特地嘱咐诸葛亮不要重之太过。
可是,哪怕是“我心如秤”的诸葛亮,终究不可能没有感情。他始终无法排解心中对马良的那一分愧疚,并希望把对马良的亏欠用合适的方式补偿在其弟马谡身上。这可能也是诸葛亮派遣马谡镇守街亭的原因之一吧。

街亭之战_图
当然,对于如此重要的任务,一直坚信“欲思其成,必虑其败”的诸葛亮,在马谡出发前,详细地向他交代了战略部署。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个一向尊敬他,想法总与他不谋而合的聪明机智有才干的年轻人居然违反了他的调度,擅作主张,在实战时当了一回赵括,几乎是直接导致了一伐的失利。
有时候,我们不禁会思考,如果诸葛亮听了先帝的话,另遣他人去守街亭,街亭是不是就不会失守?如果马谡听从诸葛亮的调度,一伐是不是有可能成功?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无论发生什么事儿,都绝无可能读档重来。街亭失守后,尽管诸葛亮花了很长的时间反思自己,并及时采取了一系列补救措施,这件事终究对北伐事业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使得后世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扼腕叹息。

马谡在蜀汉的确算是少有的人才,诸葛亮用马谡一方面是利用人才,同时也有培养他的威望的作用。因此比马谡资格老的一些人他没有用于守街亭,此外马谡于诸葛亮的私交甚好,诸葛亮也是很想培养这个人才。
至于丢街亭,可以说是都错。马谡的战术失误导致唯一一次前景大好的北伐失败。
诸葛亮任人偏亲(不能说是唯亲,但的确当时启用马谡有偏爱的成分)从这点来看都有过失。
【马谡】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马良之弟[1] ,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
蜀汉丞相诸葛亮任用他为参军。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深为器重,每次接见谈论,从白天到黑夜。
建兴六年(228年),马谡在诸葛亮北伐时,因违背诸葛亮作战指令,而导致街亭失守,撤军后被诸葛亮斩首。

并不是诸葛亮让马谡去守街亭的,而是马谡自己苦苦哀求诸葛亮让他去守街亭,诸葛亮才同意马谡去守街亭的。

诸葛亮十分器重马谡,经常与马谡探讨军事上的策略,刘备在去世之前便对诸葛亮说过,马谡此人他说的话超过他自身的才能,你不要委托他大的事情去做,你要多多对他进行考察。

但是诸葛亮却不以为然,他不但让马谡担任参军,而且还经常和他一起谈论军中大事。

最初诸葛亮攻祁山时,一些将领都建议用魏延等人做先锋,但是此时马谡却苦苦哀求诸葛亮让他前去领导诸军,诸葛亮出于对马谡的赏识便同意了。

马谡的骄傲自大,不听取自己部下给的建议,一心只想证明自己,导致街亭被破,街亭之战是北伐战争中的一次决定性的战役,因为街亭失守,导致了整个蜀国处于危难之中。

虽然马谡是诸葛亮十分看重的人,但是为了安抚朝中上下,为了安抚民心,诸葛亮不得不斩杀马谡,诸葛亮斩杀马谡,也说明了马谡虽然重要,但却不是唯一,蜀国虽然在这次街亭之战中失败了,但是还能称霸天下。

马谡在导致街亭失守后,并没有去诸葛亮那里负罪,而是选择了逃跑,我们不妨设想,如果马谡没有逃跑,而是去诸葛亮那里负荆请罪,那么他会不会不存在被斩这一情况呢?

后来,马谡被子均缉捕归案,诸葛亮亲自执行,临刑前,马谡上书诸葛亮说:丞相,对待我就像亲儿子一样,而我这次却因为自己的骄傲自大使街亭被破,丞相将我斩首,我并无怨言,只希望丞相能照顾好我的一家人。

诸葛亮看过之后百感交集,泪流满面,于是诸葛亮他强忍悲痛亲自下手,斩掉了马谡的首级,全军将士无不为之震惊。



街亭是关中咽喉,诸葛亮也明白“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休矣”,可他为何要用连刘备都认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参军马谡呢?是军中无人?可有常胜将军赵云、屡立战功的魏延、平生谨慎的王平可供调遣。是诸葛亮出于“丞相视某如子,某以丞相为父”的私情?可诸葛亮告诉马谡“此地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又让马谡立了军令状,岂不是把马谡往火坑里推?再则诸葛亮也不会因私而冒这么大的风险。诸葛亮的动机何在?如果从人才的角度考虑,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应该是出于培养接班人的需要。街亭之战发生在蜀汉建兴6年,魏和吴的军事指挥者已经更新换代,魏国有司马懿,吴国有陆逊,只有蜀国仍是诸葛亮一人在苦苦支撑。诸葛亮此时已经48岁,后主刘禅无能,朝中事无巨细都得决断,还得在战场上奔波,用司马懿的话说:“孔明食少事烦,得无久乎?”而一旦自己作古,谁来接班?作为丞相的诸葛亮必定要考虑。而作为统帅又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其人必须有指挥才能,满腹经纶有安邦定国之策,熟读兵书有行兵打仗之谋,这是前提条件;二、其人必须有声望,有威信,有战功,这是基础条件;其三、其人必须得到最高统治者的信任,这是保障条件。这三者缺一不可。
我们来看看马谡具备的条件:一、马氏五兄弟是荆襄名士,才名远播,马谡“自幼饱读兵书,熟谙战法”,并“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并且“丞相诸事尚问于我”,可见马谡也算得上文武兼备,无怪乎诸葛亮称赞他为“当世之英才”,马谡具备前提条件。二、马谡不仅与诸葛亮情同父子,而且早在刘备收荆州后就经伊籍推荐得到任用,也可算是忠心旧臣,后又深得后主刘禅的重用。诸葛亮出兵南讨孟获时,马谡尚在为兄长马良挂孝却“奉主上敕命,赐众军酒帛”,可见刘禅对他的信任程度,故马谡具备保障条件。三、马谡五兄弟在为蜀汉服务前已有名声,马良又是蜀汉重臣,街亭之战时,马谡已是安远将军并作中参军,有一定的声望。他在南讨孟获之前提出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主张得到了诸葛亮的高度赞赏和贯彻。在诸葛亮北伐之前,马谡又提出使用离间计,成功地使司马懿免去雍凉提督之职,为北伐前期的连胜奠定了基础。马谡在三军将士面前也应该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诸葛亮选择马谡做接班人也是在情理之中。
可是在基础条件上,马谡缺少了最重要的一点——战功。在街亭之战前,马谡只在诸葛亮战前出谋划策,没有独立指挥过一场战争,没有显赫的战功,没有显露出独立指挥军事的能力,当然就没有威信可言,今后让他去指挥战功显赫的赵云、魏延等老将,谁会买账?诸葛亮死后暂把一应大事托于杨仪,魏延就看不起他“杨仪不过一长史,安能当此大任”,就说明了这一点的重要性。因此诸葛亮让马谡作接班人就得让他建立大功劳,而防守街亭就是一次良机。一方面马谡是主动请缨,另一方正如诸葛亮对王平所说“如所守无危,则是取长安第一功”,可以推断马谡如不丢街亭的话,今后让他作接班人也就有了大资本。诸葛亮对诸将的面说“次地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但对王平说“下寨必当要道,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可见如何防守诸葛亮心中有数,却不对马谡明说,其有意考验马谡,栽培马谡,为马谡创造基础条件的用意不言自明。更为甚者,诸葛亮又派出王平、高翔、魏延、赵云四路人马帮助马谡,说明诸葛亮不放心马谡,却重用马谡,本身就让人很难理解,可这就是诸葛亮的良苦用心。让诸葛亮没有想到的是马谡在关键时刻没有挺住,纸上谈兵又不听劝告,导致全盘皆输,只得挥泪斩马谡,培养接班人的计划也彻底流产了。
诸葛亮难道没有其他的人可用了吗?我们不妨来看看蜀汉的人才状况 。刘备礼贤下士,笼络了不少人才,除了诸葛亮,先后有徐庶、马良、庞统、法正等,可经过战争死亡和年老亡故等原因,人才损失严重。再加上后主昏庸,亲昵小人,可以说蜀汉已出现了人才危机。诸葛亮身边也只有姜维、马谡、蒋琬、杨仪、魏延、赵云、王平等一班文臣武将。谁能做未来蜀汉的统帅呢?从第一个条件来看,有文韬武略的也只有姜维和马谡是合适人选了。两者选其一,谁又更理想呢?我们来做个对比。姜维“自幼博览群书,兵法武艺,无所不通”,从条件一看两人不相上下。从第二个条件看,姜维新降,也无声望,也无战功,更无威信,马谡还稍强。从第三个条件看,姜维是投降的,诚信度不高,虽得到诸葛亮的赏识,但姜维在朝中无根基可谈,更谈不上被后主刘禅信任,就是在后来姜维做了统帅还中了魏国的反间计,而马谡是刘备征招的,已经是“老臣”,其忠诚度不可置疑,优势自不待言。
可见诸葛亮培养马谡是无奈中的必然,没有错;错就错在时机不对,冒的风险太大,相中的接班人被杀,在诸葛亮死后只能任用姜维和蒋琬,蒋琬未见其能,姜维又被猜疑,朝中群小无人节制,黄皓弄权,蜀汉日衰,终至灭亡。

街亭是街亭是扼守天水至长安的门户,因此,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如此兵家重地,诸葛亮当时为何没有派军中的宿将,赵云,魏延,吴懿、马岱等人去驻守呢?却让从来没有独自统军经验的马谡去守街亭?



诸葛亮为什么派马谡姜维和赵云去守街亭,而不是姜维和赵云?




诸葛亮为什么要派马谡守街亭?视频

相关评论:
  • 15976623012诸葛亮明知道马谡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何还派他去街亭?
    谢舒悦其实诸葛亮原本并不是很想派马谡去守卫街亭的,但他之所以最后还是派了马谡前去,这是因为马谡对他请求了很久,甚至还立下了军令状,而且诸葛亮也有培养马谡之心,才派马谡去的。除此以外,诸葛亮麾下的名将,姜维、赵云、魏延等人都有其他的事物在身。所以最后无奈之下,诸葛亮只能选择马谡去守街亭。

  • 15976623012马谡街亭失守,诸葛亮有很大的责任,汉中咽喉之地需要擅长守城的将领。为...
    谢舒悦有了这些功绩以后就好接替他的北伐大业。第二点就是诸葛亮认为街亭的位置只需要人拖住些许时日,等他在正面取得胜利的时候,街亭自然也就安全了。当时进攻街亭的是张颌的5万大军,诸葛亮派马谡前去迎敌,虽然只有一万余人,寡不敌众,但诸葛亮只让他坚守几天就可以了。只要按照诸葛亮自己的计划去进行...

  • 15976623012空城退敌中诸葛亮为什么要任用马谡守街亭
    谢舒悦第一马谡为人机敏,曾熟读兵书战策,见解独到,诸葛亮很喜欢,两人交情很深,说马谡是诸葛亮的学生也不为过。第二诸葛亮在平定南中之初,马谡曾献计给诸葛亮说此次南征需要,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得到了诸葛亮的采纳。第三诸葛亮曾采纳马谡的反间计,陷害司马懿,受到了...

  • 15976623012街亭历来都是军事要地,为何诸葛亮还要力排众议让马谡去守呢?
    谢舒悦因为马谡在诸葛亮身边很长时间,诸葛亮觉得马谡这个人确实才能卓著。而且当时蜀国这边没有几个能带兵打仗的人,只有一个魏延可以使用,但是诸葛亮接下来的军事行动还需要魏延这样的大将去执行,不能让魏延去镇守街亭。诸葛亮多次和马谡谈论兵法韬略,马谡都对答如流,没有停顿的地方,这一点让诸葛亮很惊讶...

  • 15976623012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为什么要派没有任何军事经验的马谡去防守...
    谢舒悦这一点,张郃很清楚,诸葛亮也很清楚。所以张郃在领军后,第一件事就是昼夜不停的向街亭方向奔去,不带丝毫犹豫和停歇;诸葛亮在得知魏军增援部队出发后,也是当即着手安排重兵前去把守街亭。这防守一路,派上了除他本人及其新收研究生姜维之外的所有名将:赵云、魏延、王平、高翔、邓芝、马谡、马岱...

  • 15976623012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为何派马谡镇守街亭,而不是赵云呢?
    谢舒悦不过,大家都知道,因为马谡失守街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最终功亏一篑。马谡失守街亭后,诸葛亮失去重要据点,进退无据,无法再战,于是,迁西县一千多户撤回汉中。后马谡与将领李盛、张休等人被处死,黄袭被夺兵权。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为何派马谡镇守街亭,而不是赵云呢?首先,诸葛...

  • 15976623012诸葛亮素有识人之明,可为什么会让马谡去守卫街亭呢?
    谢舒悦虽然刘备在去世的时候叮嘱诸葛亮,马谡,有才但缺少实践,切不可轻易重用。 但是,诸葛亮并没有听进心里去,因为被感情蒙蔽了双眼,他只看得见马谡的厉害之处,却忽略了他的短处。所以才需要派去守卫街亭的人时,他放弃了身边可用的魏延等人,选择了毛遂自荐的马谡。却没想到,马谡真的是像赵括一样纸上...

  • 15976623012司马懿攻打街亭时,诸葛亮为什么任用马谡为守将?
    谢舒悦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诸葛亮为什么不派姜维守街亭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守街亭最合适的人选是魏延,其次是马谡,姜维根本不在考虑之列。原因如下:一、诸葛亮心中守...

  • 15976623012诸葛亮为何用马谡守街亭?
    谢舒悦并不是诸葛亮让马谡去守街亭的,而是马谡自己苦苦哀求诸葛亮让他去守街亭,诸葛亮才同意马谡去守街亭的。诸葛亮十分器重马谡,经常与马谡探讨军事上的策略,刘备在去世之前便对诸葛亮说过,马谡此人他说的话超过他自身的才能,你不要委托他大的事情去做,你要多多对他进行考察。但是诸葛亮却不以为然,...

  • 15976623012诸葛亮自知“街亭”重要性,为何还派马谡去守?难道他不知道马谡的能力吗...
    谢舒悦作为北伐军的最高领导人,诸葛亮不仅知道街亭的重要性。同时,他也很清楚马谡的军事能力。但是!他依然任命了马谡为驻守街亭的第一指挥官。最终导致了马谡失街亭,北伐军宣告失败的结局。那么!接下来,就根据北伐的整体局势,来讨论一下,诸葛亮为什么要派马谡去镇守街亭?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是蜀汉...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