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与估算能力~

1. 培养估算意识,体会估算价值,让学生喜欢上估算
学生的估算意识淡薄,主要原因是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较多地进行精确的口算、笔算练习,形成了学生精算的思维定势。有部分教师在估算教学的定位上出现偏差,将目标定位在只教会往大估,或是看到“大约”就估算,做一些机械的训练,这可能会给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定式,使得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估算在实际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的价值。


2. 注重方法指导,实现方法多元化,让学生创造性的估算

估算虽然是一种估计,但不是凭空猜想,它不仅是一种数学思想,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结果也不是唯一的,所以估算方法的运用有两个目的指向:一是计算要简便,很快就可以计算出大概结果;二是估算的结果要尽可能接近实际结果。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和体验,在比较中理解估算方法的深刻内涵。
3. 旨在实际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也是估算的内在价值。单纯地用算式进行一种机械的估算训练,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估算并不是离精确值越近就越好,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估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有时要把数同时估小比较合理。如:“有350位同学要外出旅游,有7辆车,每辆车56个座位,估一估,够不够坐?”把56看成50,这时7辆车一共可以坐350人,就算把数字估小,350人仍能坐,那么每辆车56座肯定够坐了。第二,把数同时估大比较合理。如:“妈妈带了100元钱,买衣服要48元,袜子12元,够吗?”把48看成50、12看成20,就算把这两个数都估大了,答案才70元,所以100元肯定是够了。第三,让估计值与精确值接近比较合理。如在超市购物付钱时,就需要把钱尽量估算得与精确值接近些,可采用把一个数估大、一个数估小等方法。教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分析,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灵活的估算技能,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到估算在具体情境中的意义与作用。估算教学只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估算欲望,才能使学生主动地获得估算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显现估算的内在价值。唯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把所学的书本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自觉地加以运用。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且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技巧,都具有一定的重要价值。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往往把握不好估算教学的要求,出现各种各样的教学误区,严重影响了估算教学的质量。而学生们通常也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到估算,估算到底有什么作用,都没有弄清楚。从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来看,已将估算作为一种运算技能和能力来要求;从现实来看,估算能力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是衡量人们计算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呢?从我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来看,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1、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在解决生活实例中体会估算的用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并结合实际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运用估算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估算在生活中的处处存在,体会估算的地位和用处,从而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2、强化学生估算认知,在解决生活实例中体会估算的好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索估算的思考过程和方法,并在解决生活实例中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学生的估算意思。3、注重学生估算运用,选择灵合的估算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对估算的应用,掌握估算的技能,并能够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一种快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现实价值。从而增强学生的估算意思。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处处离不开估算。在估计日常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时,估算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学生的估算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他们的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地渗透,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不懈的努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才能迸发出许多有价值的、创造性的估算方法,才能不断提高估算能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估算能力呢?
一、创设问题情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估算的兴趣。在乘法估算的教学时,我就设计一个问题:“你知道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学生吗?”因为是自己身边的问题,同学们兴致很高,纷纷猜测。有的说:“如果每班50人,那么学校52个班就大约有2600人。”也有的说:“如果每个年级有450人,那么全校6个年级就大约有2700人。”还有的说:“全校人数在2500到2800之间”……显然学生在在充分表达交流各自的想法过程中,既发展了发散性思维,也激发了学好估算的求知欲望。所以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挖掘素材,编排一些生活中常遇到的,需要用估算解决的问题,诱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使之形成估算的意识。
二、强化估算训练,逐步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倡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在计算时,随时运用估算的方法,进行估算,以确定解决问题的大致范围,用来估计计算的结果。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估算习惯,要在每一课时中适时地运用估算,使之成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一部分。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要:1、培养兴趣愿意用。2、结合计算经常用。
估算,是学生逻辑思维的凝结与浓缩,其优点是简捷、迅速、流畅。学生掌握了科学的估算方法,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它,对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和捕捉一切可利用的估算教学的课程资源,加强估算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经历估算的过程,掌握科学的估算方法。长期这样坚持,学生就会感受到估算的好处,逐渐将估算内化为自觉、自主的意识,形成一种习惯。
三、渗透基本的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估算的方法因人、因事、因地而异。学生在生活背景和知识容量各有不同,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他们的知识水平,思考角度,交给学生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让学生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逐步形成熟练地估算技能。针对小学生的具体情况,有以下几种简单的估算方法:
(一)大数目的粗略计算。
对于数目较大的计算,先求出精确的近似数。通常保留最高位或次高位,然后用口算求出这些近似数的和、差、积、商。在对大数目的粗略计算时,估算的结果虽不一定精确,但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估算方法,可以给我们的计算和实际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
(二)日常笔算的验算。
对日常笔算的验算方法很多,而采用估算的方法进行验算可以更直观,更简洁的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三)现实生活中一些量的简单推算。
针对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在现实生活中最常估算的是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距离、多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较为简便:
1、参照一个单位的量来进行估算。如1厘米、1平方米、1立方米等。
2、可利用身边的实物作为参照物进行估算。如教室中黑板的长是3米,就可以以黑板为参照物,估算出教室的长是多少米等。
四、采取合理的评价策略,关注估算结果
学生估算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估算给予评价。教师的评价不仅可以使学生重视估算,而且有利于学生估算技能的不断提高。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正确评价估算的结果。估算结果与精算结果是不一样的,估算结果是不唯一的,重要的是要关注估算结果是否合情合理,而不是离精确值越接近就一定越好。平时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比一比谁估的最准”,“谁最能干,估的结果最接近准确值”等等类似的评价,这样的引导评价只关注了估算结果的精确度,显然是片面的。二是重视评价估算的方法。估算时,只要切合估算的目的或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就是好的方法。因此,不同的情境会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有时把两个或几个数同时估大比较合理,有时把两个或几个数同时估小比较合理,学生可以根据问题的需要,运用生活经验,灵活选择估算方法。三是注意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认识水平的实际情况,应给予有计划性的评价。
总之,估算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记忆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预见能力和判断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教师应把估算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要持之以恒地创设估算的情境,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接受估算,培养他们对估算的兴趣、形成估算习惯、提高估算技能,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技能和数学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