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简介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鲁迅简介~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中文名: 周树人
别名: 鲁迅,周樟寿,周豫才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浙江绍兴
出生日期: 1881年9月25日
逝世日期: 1936年10月19日
职业: 文学 作家,杂文家,思想家
毕业院校: 南京路矿学堂,仙台医学院
代表作品: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
身高: 161厘米
重要事件 : 新文化运动
鲁迅年历
1881年 一岁 八月初三(公历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城内东昌坊口。姓周,原名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 1886年 六岁 是年入塾,从叔祖周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其五六岁时,宗党皆呼之曰“胡羊尾巴”。誉其小而灵活也。 1888年 八岁 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逝世,当其病笃时,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询其何故,答曰:“为妹妹。” 是岁一日,本家长辈相聚推牌九,父伯宜亦与焉。先生在旁默视,从伯慰农先生因询之曰:“汝愿何人得赢?”先生立即对曰:“愿大家均赢。” 1892年 十二岁 正月,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怀鉴读。以比目鱼对寿先生的独角兽。 在塾中,喜乘闲描画,并搜集图画,而对于二十四孝图之“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独生反感。先生外家为安桥头鲁姓,聚族而居,幼时常随母太夫人前往,在乡村与大自然相接触,影响甚大。《社戏》中所描写者,皆安桥头一带之景色,时正十一二岁也。外家后迁皇甫庄、小皋步等处。 十二月三十日曾祖母戴太君卒,年七十九。 1893年 十三岁 三月祖父介孚公丁忧,自北京归。 秋,介孚公因事下狱,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出入于质铺及药店者累年。 1896年 十六岁 九月初六日父伯宜公卒,年三十七。父卒后,家境益艰。 1898年 十八岁 闰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改名为树人。 1899年 十九岁 正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对于功课并不温习,而每逢考试名列前茅。课余辄读译本新书,尤好小说,时或外出骑马。 1901年 二十一岁 十二月,路矿学堂毕业。 1902年 二十二岁 二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于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1903年 二十三岁 是年为《浙江潮》杂志撰文。秋,译《月界旅行》毕。 1904年 二十四岁 六月初一日,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 八月,往仙台入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1906年 二十六岁 六月回家,与朱安女士结婚。同月,复赴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中止学医。 1907年 二十七岁 是年夏,拟创办文艺杂志,名曰《新生》,以费绌未印,后为《河南》杂志撰文。 1908年 二十八岁 是年从章太炎先生炳麟学,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 1909年 二十九岁 是年辑印《域外小说集》二册。六月归国,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 1910年 三十岁 四月初五日祖母蒋太君卒,年六十九。 八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 1911年 三十一岁 九月绍兴光复,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冬,写成第一篇试作小说《怀旧》,阅二年始发表于《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 1912年 三十二岁 一月一日,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部员。 五月,航海抵北京,住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藤花馆,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是月公余纂辑谢承《后汉书》。 1913年 三十三岁 六月,请假由津浦路回家省亲, 八月由海道返京。 十月,公余校《嵇康集》。 1914年 三十四岁 研究佛经。 1915年 三十五岁 一月辑成《会稽郡故书杂集》一册,用二弟作人名印行。同月刻《百喻经》成。 喜搜集并研究金石拓本。 1916年 三十六岁 五月,移居会馆补树书屋。 十二月,请假由津浦路归省。 仍搜集研究造象及墓志拓本。 1917年 三十七岁 一月初,返北京。 七月初,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同月乱平即返部。 1918年 三十八岁 自四月开始创作以后,源源不绝,其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以鲁迅为笔名,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掊击家族制度与礼教之弊害,实为文学革命思想之急先锋。 1919年 三十九岁 一月发表关于爱情之意见,题曰《随感录四十》,载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后收入杂感录《热风》。 八月,买公用库八道湾屋成。 十月发表关于改革家庭与解放子女之意见,题曰《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载《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后收入论文集《坟》。 十一月修缮之事略备,与二弟作人俱移入。 十二月请假经津浦路归省,奉母偕三弟建人来京。 1920年 四十岁 一月,译成日本武者小路实笃著戏曲《一个青年的梦》。 十月,译成俄国阿尔志跋绥夫著小说《工人绥惠略夫》。 秋季起,兼任北京大学及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1年 四十一岁 二三月又校《嵇康集》。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2年 四十二岁 二月八月又校《嵇康集》。 五月译成俄国爱罗先珂著童话剧《桃色的云》。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3年 四十三岁 八月迁居砖塔胡同六十一号。 九月小说第一集《呐喊》印成。 十二月买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二十一号屋。同月,《中国小说史略》上卷印成。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1924年 四十四岁 五月,移居西三条胡同新屋。 六月,《中国小说史略》下卷印成。同月又校《嵇康集》,并撰校正《嵇康集》序。 七月住西安讲演。 八月返京。 十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论文《苦闷的象征》。 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是年冬为《语丝》周刊撰文。 1925年 四十五岁 八月,因教育总长章士钊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鲁迅与多数教职员有校务维持会之组织,被章士钊违法免职。随后鲁迅向专管行政诉讼的平政院投递诉状,控告章士钊滥用职权。 十一月,杂感第一集《热风》印成。 十二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出了象牙之塔》。 是年仍为《语丝》撰文,并编辑《国民新报》副刊及《莽原》杂志。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讲师,黎明中学教员。 1926年 四十六岁 一月,新任教育总长易培基取消过去对鲁迅的免职处分,教育部佥事恢复,到部任事。 二月,平政院开会作出裁决,正式取消章士钊对鲁迅的处分,判定鲁迅诉胜。 三月,“三一八”惨案后,避难入山本医院,德国医院,法国医院等,至五月始回寓。 七月起,逐日往中央公园,与齐宗颐同译《小约翰》。 八月底,离北京向厦门,任厦门大学文科教授。 九月《彷徨》印成。 十二月因不满于学校,辞职。 1927年 四十七岁 一月至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二月往香港演说,题为:《无声的中国》,次日演题:《老调子已经唱完!》。 三月黄花节,往岭南大学讲演。同日移居白云楼。 四月至黄埔政治学校讲演。十五日,赴中山大学各主任紧急会议,营救被捕学生,无效,辞职。 七月演讲于知用中学,及市教育局主持之“学术讲演会”,题目为《读书杂谈》,《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八月开始编纂《唐宋传奇集》。同月《野草》印成。 八日,移寓景云里二十三号,与番禺许广平女士同居。 十月抵上海。沪上学界,闻先生至,纷纷请往讲演,如劳动大学,立达学园,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中华大学,光华大学等。 十二月应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聘,任特约著作员。同月《唐宋传奇集》上册出版。 1928年 四十八岁 二月《小约翰》印成。同月为《北新月刊》译《近代美术潮论》,及《语丝》编辑。《唐宋传奇集》下册印成。 五月往江湾实验中学讲演,题曰:《老而不死论》。 六月《思想•山水•人物》译本出。《奔流》创刊号出版。 十一月短评《而已集》印成。 1929年 四十九岁 一月与王方仁,崔真吾,柔石等合资印刷文艺书籍及木刻《艺苑朝花》,简称朝花社。 五月《壁下译丛》印成。同月十三,北上省亲。并应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二师范学院,第一师范学院等校讲演。 六月五日回抵沪上。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艺术论》译成出版。 九月二十七日晨,许广平生一男。 十月一日名孩子曰海婴(周海婴)。同月为柔石校订中篇小说《二月》。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文艺与批评》译本印成。 十二月往暨南大学讲演。 1930年 五十岁 一月朝花社告终。同月与友人合编《萌芽》月刊出版。开始译《毁灭》。 二月“自由大同盟”开成立会。 三月二日参加“左翼作家连盟成立会”。此时浙江省党部呈请通缉“反动文人鲁迅”。“自由大同盟”被严压,先生离寓避难。同时牙齿肿痛,全行拨去,易以义齿。四月回寓。与 神州光社订约编译《现代文艺丛书》。 五月十二日迁入北四川路楼寓。 八月往“夏期文艺讲习会”讲演。同月译雅各武莱夫长篇小说《十月》讫。 九月为贺非校订《静静的顿河》毕,过劳发热。 同月十七日,在荷兰西菜室,赴数友发起之先生五十岁纪念会。 十月四五两日,与内山完造同开“版画展览会”于北四川路“购买组合”第一店楼上。同月译《药用植物》讫。 十一月修正《中国小说史略》。 1931年 五十一岁 一月二十日柔石被逮,先生离寓避难。 二月梅斐尔德《士敏土之图》印成。 同月二十八日回旧寓。 三月,先生主持“左联”机关杂志《前哨》出版。 四月往同文书院讲演,题为:《流氓与文学》。 六月往日人“妇女之友会”讲演。 七月为增田涉讲解《中国小说史略》全部毕。同月往“社会科学研究会”演讲《上海文艺之一瞥》。 八月十七日请内山嘉吉君教学生木刻术,先生亲自翻译,至二十二日毕。二十四日为一八艺社木刻部讲演。 十一月校《嵇康集》以涵芬楼景印宋本。同月《毁灭》制本成。 十二月与友人合编《十字街头》旬刊出版。 1932年 五十二岁 一月二十九日遇战事,在火线中。次日避居内山书店。 二月六日,由内山书店友护送至英租界内山支店暂避。 四月编一九二八及二九年短评,名曰:《三闲集》。编一九三〇年至三一年杂文,名曰:《二心集》。 五月自录译著书目。 九月编译新俄小说家二十人集上册讫,名曰:《竖琴》。编下册讫,名曰:《一天的工作》。 十月排印《两地书》。 十一月九日,因母病赴平。同月二十二日起,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师范大学,中国大学等校讲演 1933年 五十三岁 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权保障同盟会”,被举为执行委员。 二月十七日蔡元培函邀赴宋庆龄宅,欢迎萧伯纳。 三月《鲁迅自选集》出版于天马书店。同月二十七日移书籍于狄思威路,税屋存放。 四月十一日迁居大陆新村九号。 五月十三日至德国领事馆为“法西斯蒂”暴行递抗议书。 六月二十日杨铨被刺,往万国殡仪馆送殓。时有先生亦将不免之说,或阻其行,先生不顾,出不带门匙,以示决绝。 七月,《文学》月刊出版,先生为同人之一。 十月先生编序之《一个人的受难》木刻连环图印成。同月“木刻展览会”假千爱里开会。又短评集《伪自由书》印成。 1934年 五十四岁 一月《北平笺谱》出版。 三月校杂文《南腔北调集》,同月印成。 五月,先生编序之木刻《引玉集》出版。 八月编《译文》创刊号。同月二十三日,因熟识者被逮,离寓避难。 十月《木刻纪程》印成。 十二月十四夜脊肉作痛,盗汗。病后大瘦,义齿与齿龈不合。同月短评集《准风月谈》出版。 1935年 五十五岁 一月译苏联班台莱夫童话《表》毕。 二月开始译果戈里《死魂灵》。 四月《十竹斋笺谱》第一册印成。 六月编选《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作导言毕,印成。 九月高尔基作《俄罗斯的童话》译本印成。 十二月编瞿秋白遗著《海上述林》上卷。 十一月续写《故事新编》。 十二月整理《死魂灵百图》木刻本,并作序。 1936年 五十六岁 一月肩及胁均大痛。同月二十日与友协办之《海燕》半月刊出版。又校《故事新编》毕,即出书。 二月开始续译《死魂灵》第二部。 三月二日下午骤然气喘。 四月七日往良友公司,为之选定《苏联版画》。同月编《海上述林》下卷。 五月十五日再起病,医云胃疾,自后发热未愈,三十一日,史沫特莱女士引美国邓医生来诊断,病甚危。 六月,从委顿中渐愈,稍能坐立诵读。可略作数十字。同月,病中答访问者《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又《花边文学》印成。 七月,先生编印之《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出版。 八月,痰中见血,为《中流》创刊号作小文。 十月,体重八十八磅,较八月一日增约二磅。契诃夫作《坏孩子和别的奇闻》译本印成。能偶出看电影及访友小坐。 八日往青年会观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 十七日出访鹿地亘及内山完造。 十八日未明前疾作,气喘不止。修书一封,托内山完造请医,此为绝笔。 十九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逝世。

鲁迅简介

--------------------------------------------------------------------------------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据《辞海》1989年版改写〕


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1923年),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药》、《故乡》、《社戏》、《一件小事》、《风波》等14篇作品;《彷徨》(1926年),包括《伤逝》、《祝福》等11篇作品;《故事新编》(1936年),包括《补天》、《奔月》、《理水》等8篇作品。
散文集《朝花夕拾》(1927年),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
散文诗集《野草》(1927年),包括《秋夜》、《过客》等24篇作品。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鲁迅生平简介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号豫才。浙江绍兴人。七岁开始读书,十二岁从寿镜吾老先生就读于三味书屋。十三岁那年家里发生一场很大的变故,经济状况渐入困顿,接着父亲一病不起,使他饱尝了冷眼和侮蔑的滋味,“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1909年8月回国。

辛亥革命后应蔡元培之邀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供职,后又随部迁住到北平。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正式开始了辉煌的创作生涯,至1926年,又相继出版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等。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其思想产生了飞跃,由此进化论思想为主导,转向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思想为主导。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


后十年的杂文,更加深刻、犀利,有如匕首、投枪,充满了唯物辨证的精神。这些作品收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毛泽东认为:鲁迅是 “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 是“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附: 自嘲

1932年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 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 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 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 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 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 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 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 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 《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 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 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 《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 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 《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 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 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 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 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 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展开大规模的论战时,鲁迅站在革命派一边,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重要论文。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并同早期共产主义者李大钊等取一致步调,坚决反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妥协、投降倾向。1918年至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旁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在这一时期,鲁迅开始接触马列主义,阅读过《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著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来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教育,彻底放弃了进化论思想。1927年10月到达上海,认真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1930年,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学运动的主将。这期间,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国民党反动派御用文人及其他反动文人、反动文学进行不懈的斗争,逐步成为我国文化革命的旗手和无产阶级的伟大战士。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后十年的杂文,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地、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这些作品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介绍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中国的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艺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1938年出过《鲁迅全集》(二十卷),新中国成立后,鲁迅的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56年,党和人民政府迁移重建了鲁迅墓。毛泽东亲自为鲁迅墓题字,并多次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向鲁迅学习。北京、上海、绍兴等地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少年时代在家塾学习诗书经传,喜欢野史杂录和民间绘画艺术。1898年就读于洋务派创办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数月后重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路矿学堂,开始接触新学。1902年到日本留学。4月入弘文学院,1904年4月结业,6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这一时期开始参加各种民族民主革命活动,广泛涉猎西方近代科学文艺书刊。最早的一篇译述文章《斯巴达之魂》前半部分发表于l903年6月在日本出版的《浙江潮》第5期(后半部分载于第9期);同年在东京出版了第一本翻译科幻小说《月界旅行》。1906年弃医学文,希望以文艺改造国民精神。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未果,转而在《河南》杂志发表《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文化偏重论》等重要论文。与周作人合译《域外小说集》第一集,1909年出版。1909年夏回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辛亥革命后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1911年用文言写了第一篇小说《怀旧》,思想特色和艺术风格,都与后来小说相同,捷克学者普实克认为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1912年2月应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任职,后随教育部迁往北京。1918年5月开始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3年间陆续在《新青年》发表小说、新诗、杂文、译文50余篇,并参与《新青年》编务。1920年8月被聘为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科讲师。1921年12月至次年初,最重要的代表作《阿Q正传》在《晨报副刊》连载。1923年,第-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出版。1926年出版《仿惶》。除了小说,鲁迅还写了很多具有独特风格的杂文,以《随感录》为代表,1918年起在《新青年》上发表。1925年出版杂文集《热风》。此后几乎每年都有杂感集问世。

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同年10月抵上海,从此定居上海,专事写作。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

1936年因积劳和肺病在上海逝世,终年55岁。

著作书目:

《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期社

《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

《彷惶》(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

《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

《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

《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

《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

《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

《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

《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

《鲁迅杂感选集》翟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

《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

《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

《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

《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

《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

《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

《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

《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

《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

《鲁迅选集》1952,开明

《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

《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

《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

《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

《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

《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

《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

《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

《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

《鲁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 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 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 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 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 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 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 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 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 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 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 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 《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 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 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 《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 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 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 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 《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 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 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 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 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 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 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鲁迅生平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豫山,后改字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评论家、翻译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旗手。历任北京大学讲师、北京女子师范高等学校、厦门大学、广州中山大学教授。

鲁迅生平:

绍兴17年
少年的鲁迅居住在绍兴城区。12岁到17岁时,鲁迅在绍兴的三味书屋学习。童年的百草园、咸亨酒店、外婆家一带的农村等地,给了鲁迅十分深刻的印象,也是之后创作《呐喊》和《彷徨》两部小说集的素材来源。鲁迅13岁那年,祖父因为科举案下狱,父亲重病在床,家道开始衰落。鲁迅开始出入于药店和当铺,饱受侮辱。16岁时父亲病逝。家境更加艰苦。

南京4年
1898年,鲁迅到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铁路学堂,1901年毕业,颇受进化论思想影响,爱读新思想的书,尤其是翻译的小说。

在日本7年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笔记,上有藤野先生的注解鲁迅与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等著名作家都为留学日本派。1904年9月鲁迅赴日本仙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在是东北大学医学部)学医,并与讲师藤野严九郎结下深刻友谊。他也是东北大学的第一位外国留学生。鲁迅的医学成绩平均分为65.5,作为一个初到的外国留学生已经是不错的了。因为抱着希望用文学治疗中国人的疾病的想法,他于1906年3月从学校退学,回国尊母命与朱安结婚。后又重赴日本研究文艺。1907年曾拟创办杂志新生,因经费问题未能如愿。1908年师从章太炎,加入光复会,并和二弟周作人一起翻译外国小说。1909年从日本归国。

浙江3年
回国担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绍兴师范学校校长等职务。1911年写出第一篇小说《怀旧》(文言写作)。

在北京,1912年-1926年
1912年受蔡元培之邀到北京教育部任签事。经历一段思想苦闷时期,对国民党、社会改革颇感失望,沉迷于收集研究拓本之中,校编谢承《后汉书》、《嵇康集》。后受钱玄同影响,重新投身新文化运动,在北京女子师范高等学校任教授、北京大学任讲师。1918年,他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短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12月,他还生动地塑造了阿Q形象,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

在厦门和广州
1926年8月,鲁迅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抗议三·一八惨案,被北洋军阀政府通缉,于是南下厦门大学任文科教授。
1927年1月16日,鲁迅离开厦门经香港,于19日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并与自己的学生许广平同居。

上海10年
鲁迅1933年为纪念“左联五烈士”所写的《为了忘却的纪念》(手稿)1927年10月他辞去中山大学职务到达上海,10年之久,他一直住在上海公共租界北区的越界筑路区域(所谓“半租界”,今天虹口区北部鲁迅公园一带),那里有特殊的政治环境,以及他不少的日本朋友。1930年起先后加入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但鲁迅与左联领导有很多思想上的冲突,这或许是把他定位为自由作家的论据之一。1927年到1936年间,鲁迅创作了很多回忆性的散文与大量思想性的杂文,翻译、介绍外国的进步文学作品。

鲁迅在上海期间,和宋庆龄、陈赓有交往。鲁迅所主持的文学团体和郭沫若、郁达夫主持的文学团体有矛盾。鲁迅扶植奖掖文学青年,包括柔石、白莽、萧军、萧红等,也和化名狄克的张春桥进行过论战。

自1931年起,鲁迅大力倡导木刻版画,由此开始了中国创作版画的历史。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因肺结核病而逝世,葬于上海虹桥万国公墓。在上海为他举行隆重的悼念活动。民众代表在其灵柩上覆盖写有“民族魂”的白旗。1956年,鲁迅墓迁移重建于上海虹口公园。

鲁迅著作:
论文和讲义:坟(论文集) | 中国小说史略(讲义) | 汉文学史纲要(讲义)
杂文集:热风 | 华盖集 | 华盖集续编 | 而已集 | 三闲集 | 二心集 | 南腔北调集
杂文集:伪自由书 | 准风月谈 | 花边文学 | 且介亭杂文 | 且介亭杂文二集 | 且介亭杂文末编
短篇文集:呐喊(小说集) | 彷徨(小说集)| 野草(散文诗集) | 朝花夕拾(回忆录集) | 故事新编(小说集)
诗文集:集外集 | 集外集拾遗
其他:集外集拾遗补篇 | 古籍序跋集 | 译文序跋集 | 两地书 | 日记

鲁迅评价:

鲁迅是一位著名作家。他在文学上的卓越贡献,已被文学界与普通民众所公认,他对中国人的国民性、中国社会的弊端予以深刻的阐释。他的小说倍受推崇,散文诗《野草》被认为是中国20世纪文学的颠峰之作。但在反映其政治倾向的许多杂文思想价值上颇受争议,大多数人认为他文笔犀利、思想深刻,是“新文学”的奠基人。他也是现代中国大陆很多民族主义者的膜拜对象。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前,他在中国大陆是一位受意识形态保护的作家。现在大陆学术界对他的评论已经自由化。

由于鲁迅生前反对国民党的官僚腐化、血腥治国,因而受到国民政府的严重打压。1949年后,鲁迅在台湾也一直被当作国民党的反面教材加以贬低,就像林语堂、梁实秋在大陆受到贬低一样。毛泽东早在延安时期对鲁迅有高度评价,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鲁迅的方向就是新文化的方向”,并将中共在延安创办的文学院取名鲁迅文学院,后改为鲁迅艺术文学院。虽然在共产党掌权后,鲁迅的形象被严重政治化,其文学地位也因政治需要被权力集团高度肯定,但是据2001年出版的周海婴著《鲁迅与我七十年》记载,1957年毛泽东在回答罗稷南的问题时表示,如果鲁迅仍然活着,“以我估计,鲁迅要么是关在牢里还是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不作声”。两岸政府对他的不同的政治化评价,使当代对鲁迅的真实思想需要重新澄清。

国内比较重要的当代鲁迅研究学者有王瑶、钱理群、李欧梵、王富仁、陈漱渝、汪晖、张梦阳、徐麟、王乾坤等。


鲁迅简介视频

相关评论:
  • 15765918372鲁迅简介?
    薄绍胥答:鲁迅(1881.9.25—1936.10.19),现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主要作品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1000万字,其中著作600万字,辑校和书信400万字。 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

  • 15765918372鲁迅的简介
    薄绍胥答: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

  • 15765918372鲁迅简介及代表作
    薄绍胥答:一、简介: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评价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

  • 15765918372鲁迅个人简介
    薄绍胥答:鲁迅像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 15765918372鲁迅 简介
    薄绍胥答: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人称“文教思革”.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儿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

  • 15765918372鲁迅的人物介绍
    薄绍胥答:一、鲁迅简介:鲁迅(1881—1937),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后改名树人,浙江绍兴人。出生于破落士大夫家庭。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鲁迅在1898年到南京求学,1902年留学日本学医,后痛感于医治麻木的国民精神更重于医治肉体病痛,便改行提倡文艺运动。...

  • 15765918372鲁迅生平事迹及其简介(200字左右)
    薄绍胥答:鲁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人称“文教思革”。发表中国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小说中《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较为知名。鲁迅以笔为武器...

  • 15765918372鲁迅简介
    薄绍胥答: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亭,后改字为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鲁迅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

  • 15765918372鲁迅的生平简介和作品简介
    薄绍胥答:一、鲁迅简介: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

  • 15765918372鲁迅的资料简介
    薄绍胥答: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在他的一生中,特别是后期思想...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