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思的著作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小思原名卢玮銮,中国香港中文大学中国香港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曾在大学及中学任教。在教育界前线打拼、努力了四十年,2003年底获中国香港教育学院第二届杰出教育家奖。12月8日出席于礼宾府举行的颁奖典礼,并举行了以「纤夫的脚步」为题的分享会。 小思《承教小记》的启发 小思的散文情理兼备,因为 它们在写景写情的背后能对生活的感悟作解释并带出人生道理。例如她怀旧的作品,如《旧与新》及《电车》二文,基本上道出了她对古老如电车等事物的感情,说 明自己对过去的一份依恋。但另一方面,《电车》一文也不至滥情,因为她也透过电车被其他车代替说明人生不断在变,社会亦在向前走。同样在《旧与新》一文中 她浅浅道出想起过去的人和事时那份「有点温馨,又带点苍凉」的感觉。但在抒发此种情怀的同时她仍能客观分析人们何以会「怀旧」,亦说明新一代的人怎样在没 经过「旧」下去怀旧。凡此例子足见她情理兼备。 小思在《承教小记》一书中不乏说理的文章,但它们往往亦包含了作者的一点浓情。例如在《鸡仔蛋》一文中,作者明显地在责问人们是否真的要为科学而牺牲鸡仔 蛋。可是,在带出这点道理同时,她亦不忌言自己可能被责「婆妈」,因为她是基于对「蛋」的同情而出此言的。这也证明了她的文章情理兼备,一方面对科学探索 作出了理性的疑问,一方面又没有掩饰自己的同情。同样地,对于身边的小动物的描写,如《蜗牛》及《蛾》等散文,她亦表现了自己兼顾情与理的思想。在《蜗 牛》一文里她坦白地表露了自己为蜗牛的命运感到「悲戚」。与此同时,她却又能从中得到启悟,道出蜗牛的宿命大概出于它们过份执著,那不愿离开行人路的性 格。在《蛾》一文中她懂得蛾飞向灯是由于其科学构造影响的,但她在理性地思考这原因时亦不忘对蛾的命运感到一点可惜,因而称之为「悲剧」。但从中她又能带 出人,跟蛾一样,该学习选择,分清楚该朝向那种光。这也表现了其情理兼备。 书中差不多大部份文章皆充份表现了作者情理上的平行。就算简单如《苔》一文,表面抒发了自己对着盆苔后「宛似精神沐浴,悠然清新」的感受,但内里不忘说明 在繁忙的生活中该静下来,否则忙碌只会「烧得人打从心底焦起来」,变得不健康。这样作者在说理时亦包含了情感。 以上种种都表现此书情理上的兼备,而这亦给我在写作上一点启发。我非常欣赏作者能用短短的文字道出道理同时不忘抒情。例如在《塌包山》一文中带出小心谨慎 的重要。虽然作者没有刻意表现自己对受伤的人的担心之情,可是亦浅浅地包括其中。古代中国作家如白先勇亦曾努力透过学习西方文学而改掉滥情的写作手法。我 渴望有一天能像作者般在看见如塌包山般使人感到不安的情况下仍能理性客观地分析情况,从而使自己的文章能更有道理和客观。 小思的散文亦使我明白师生间的情谊的可贵。作者在《师承》一文道出丰子恺的学生表面上学不到老师的技艺,但实质上潜而默化下学会了做人要温厚。我深信在老 师身上每人也能得到一点有用的东西,问题是我们是否愿意发掘。其中很重要的便是透过耐心的聆听。在《为甚么不聆听》中我明白到留心和以开放的态度聆听的重 要,因为我们若不懂真心听可能便不能得到真切可贵的精萃。 最后,我亦更明白「伟大」的真正意义。正如作者在《也谈鲁迅》中所言,真正的伟大见于小事上的努力,在平凡中寻找不平凡,这提出我们做人也要有如《挑山》 中的挑山者般的勇气不屈地向前走,像《敲钟者》般永不言弃,不屈于风雨下。我因此明白每个人在世上的贡献也很重要,因为一个敲钟者已能使很多学生受教,如 陶知行先生般造福人群。因此,我们也该「敲到无力才罢休」。 阅毕本书后使我明白做人不可以太执著,有如《老人与鱼》的老人和《蜗牛》般。人定要坚毅但在确立目标时也要小心。为了虚无飘渺如大鱼般的东西而执著对自己 不一定有益,甚至像蜗牛般招致灭亡。最后,我希望也能学习作者多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因为原来连一只《小酒杯》也有其蕴含的道理。人生尽是可以写的题材,我 希望能好好把握,写出一些有意义的好文章。


小思的著作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