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子要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专业)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为什么老子要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专业)~

上古竟于道德,中世谋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老子处于中世之期,社会风气如是,大家都谋于智慧,若是大智还好,可惜人性难移,挂圣贤之名谋一已之利,现仁义之象而行苟且之事。这种社会形势下,自然就有了“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之说。
庄子亦说过,名利是罪恶之源,而耍小聪明谋取名利则是人的劣性所致,名利与小聪明是两大凶器。
这里的圣智仁义指的都是名,而不是实。如果为人不贤无智,不仁不义,如何能有民利孝慈?

绝圣弃智:是指不要用世间的小聪明。小聪明是指世间的名言概念分别,世人均是用这概念来分别和认识事物,这些都属于小聪明。
什么是大智慧?就是直接认识事物本质的智慧。这里面没有概念名言,没有圣人,也没有凡夫。
那错觉图来说事。

比如,这张图,有的人只看到是少女,有的人只看到是老妇,有的人能看到两者。
其实,你看到的无论少女、老妇,这些统统都是名言概念,是先有了相应的概念,然后才呈现在我们心中的。为什么有人只看到一个?是因为心落入了惯性执取。
为什么说少女老妇都是概念?因为图中根本上没有实在的少女和老妇,有的只是黑白的色点。
是否可以说,黑白的色点,也是名言概念?是的。回答完全正确!这是更深层次的名言分别。
当我们的眼睛落在图上的第一刹那,其实还没有起名言分别。如同用照相机拍照,只是取了个景。但是,我们的心,无法安住在这个景上,很快就在惯性分别势力的推动下,落入到了概念分别当中,用概念分别来取景,取出来的景就不真实了,早已经背离了真实。
有了概念分别,很容易就产生种种相违。还是拿错觉图来说:

这张图上,到底是方柱,还是圆柱?为什么此图看上去这么违和?
其实无论是方柱,还是圆柱,也都是概念分别。方与圆这两种强大的惯性概念分别的冲突,让我们产生了违和的感觉。
另外,这种概念分别所造成的错觉,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地步。还是看错觉图:

这张图上,A格和B格的颜色,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
答案是:完全相同!是的,非常的不可思议。
所以,绝圣弃智,说的就是如何回归真实的方法:让我们的心,在面对一切境界时,都能如其所是的呈现,而不是落入到种种概念名言分别这种世间的小智之中。这种境界,道家就称之为“天人合一”。心与境界,完全地贴合在一起。现代人称之为直觉,或者灵觉。
一旦拥有了这种体察事物本质的直觉大智慧,那么,世间的种种概念名言分别的小智慧,唾手可得。如同一颗树扎下了根,何愁没有枝梢末节呢?
这种就是修行,道家称为返朴归真,显然是需要长时间投入功夫的。

原因如下:

1、因为老子的时代是中世时期,个时代圣贤基本等同于统治者,大家看起来都聪慧有谋,可是却缺乏大智慧,大多数人都挂圣贤之名谋一已之利,现仁义之象而行苟且之事。

2、老子认为,统治者不应该把自己的理念强加于民众,不应该束缚甚至是引导民众,这样民众的行为才符合自然,也就是合乎道在这种社会风气下,因此发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的感慨。即保持淳朴,减少欲望,摒除仁义巧智。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释义:

极其圣明的人抛弃智谋,民利百倍;

极其仁爱的人抛弃忠义,民复孝慈;

绝高技巧的人抛弃利润,盗贼无有。

这三种人仅做表面是不够的。

所以下令让那些行为体现在身上:外表朴素内心朴实,减少拥有清心寡欲。

学尽学问就不用愁了。

 扩展资料: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子



绝圣弃智:是指不要用世间的小聪明。小聪明是指世间的名言概念分别,世人均是用这概念来分别和认识事物,这些都属于小聪明。

什么是大智慧?就是直接认识事物本质的智慧。这里面没有概念名言,没有圣人,也没有凡夫。

那错觉图来说事。

比如,这张图,有的人只看到是少女,有的人只看到是老妇,有的人能看到两者。

其实,你看到的无论少女、老妇,这些统统都是名言概念,是先有了相应的概念,然后才呈现在我们心中的。为什么有人只看到一个?是因为心落入了惯性执取。

为什么说少女老妇都是概念?因为图中根本上没有实在的少女和老妇,有的只是黑白的色点。

是否可以说,黑白的色点,也是名言概念?是的。回答完全正确!这是更深层次的名言分别。

当我们的眼睛落在图上的第一刹那,其实还没有起名言分别。如同用照相机拍照,只是取了个景。但是,我们的心,无法安住在这个景上,很快就在惯性分别势力的推动下,落入到了概念分别当中,用概念分别来取景,取出来的景就不真实了,早已经背离了真实。

有了概念分别,很容易就产生种种相违。还是拿错觉图来说:

这张图上,到底是方柱,还是圆柱?为什么此图看上去这么违和?

其实无论是方柱,还是圆柱,也都是概念分别。方与圆这两种强大的惯性概念分别的冲突,让我们产生了违和的感觉。

另外,这种概念分别所造成的错觉,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地步。还是看错觉图:

这张图上,A格和B格的颜色,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

答案是:完全相同!是的,非常的不可思议。

所以,绝圣弃智,说的就是如何回归真实的方法:让我们的心,在面对一切境界时,都能如其所是的呈现,而不是落入到种种概念名言分别这种世间的小智之中。这种境界,道家就称之为“天人合一”。心与境界,完全地贴合在一起。现代人称之为直觉,或者灵觉。

一旦拥有了这种体察事物本质的直觉大智慧,那么,世间的种种概念名言分别的小智慧,唾手可得。如同一颗树扎下了根,何愁没有枝梢末节呢?

这种就是修行,道家称为返朴归真,显然是需要长时间投入功夫的。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绝学无忧。

译文:
极其圣明的人抛弃智谋,民利百倍;
极其仁爱的人抛弃忠义,民复孝慈;
绝高技巧的人抛弃利润,盗贼无有。
这三种人仅做表面是不够的。
所以下令让那些行为体现在身上:外表朴素内心朴实,减少拥有清心寡欲。
学尽学问就不用愁了。

理解:
本章是第十八章种种问题的解决方案。
追求至圣的人,只有彻底抛弃那些智巧心机,社会就能创造出极大的繁荣。
因为用智巧心机来和别人交往一定会让人识别,使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度降低,增加了人在社会交往中的成本和风险性,是社会进步的障碍。人的大脑当然需要充分开发,并应该把充分开发的大脑用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自然社会等工作上来。如果人与人之间不勾心斗角,并能纯朴友爱的话,那么每个人就都不会担心上当受骗等等不利因素,进而能一心一意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专心于自己兴趣或领域,并有所成就,进而为社会做出百倍贡献。

追求至仁的人,彻底抛弃所谓的公正、正直的“义”,对所有人都充满博爱,人民就会慢慢的懂得孝慈。
社会之中,由义组成的团体间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用义来调解这些不和谐则会偏袒,只有抛弃那些刚烈教条的“义”,进而变通博爱的、平等的对待每个人每个团体,人们才会感到你的公正,进而把这位至仁之人当做榜样来学习。那些六亲不和民众也会在学习中懂得互谅互信,进而重新孝慈,社会风气就会蒸蒸日上。

追求极高技巧的人,彻底放弃那不合理的虚高利润,社会就不会有盗贼。
作为有着极高技巧的管理者,只有彻底抛弃用巧妙的方法谋取私利的行为,一心为公,他才有资格要求民众遵守法度。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那些有着极高技巧(可以是赚钱、发明创造、工艺科技等等技巧)的人抛弃那些不合理的虚高利润,那社会也就不会有变态的贫富差距。人们也就不会盗窃、不会坑蒙拐骗、不会竞相追逐谋取私利。那时社会每个人赚的钱都是良心的,又有严明的法度,管理层不为自己谋私,社会风气就会进步。

这三种人都是各行各业的表率,所以这三种人把“弃”当做表面文章是不行的,所以一定要让自己随时随地的实践到位:外表要朴素、内心观念要纯正朴实,不要总想着自己、不要总沉浸在欲望幻想与利益中。
如果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做到,那每个人学尽自己领域的学问,就没有忧愁了。

注意:
本章是紧接着第十八阐述的。呼应第五十七章。

注释:
绝,非常、极致。智,计谋、智谋。巧,技艺高明。利,利铦也《说文》、有利、财利。
仁,温良者,仁之本也《礼记·儒行》。义,公正的道理正直的行为。复,往来、还原。
文,花纹、纹理。令,发号也《说文》。属,“尾”与身体相连,本义:连接。
素字本义:没有染色的丝绸。抱字本义:用手臂围住。朴字本义,未加工的木材。
见,看见、显现。私,自己的、与“公”相对。寡,少、古代王侯的谦称。忧,愁也《说文》。

这并不是老子说的,而是汉代篡改的,为了挑拨儒道斗争。在更古老的楚墓竹简上,这句话其实是:

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伪弃诈,民复孝慈。三言以为辩不足,或命之,或乎属:视素保朴,少私寡欲。

上古竟于道德,中世谋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老子处于中世之期,社会风气如是,大家都谋于智慧,若是大智还好,可惜人性难移,挂圣贤之名谋一已之利,现仁义之象而行苟且之事。这种社会形势下,自然就有了“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之说。
庄子亦说过,名利是罪恶之源,而耍小聪明谋取名利则是人的劣性所致,名利与小聪明是两大凶器。
这里的圣智仁义指的都是名,而不是实。如果为人不贤无智,不仁不义,如何能有民利孝慈?


为什么老子要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专业)视频

相关评论:
  • 15939864406《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
    鲁刷竹事实上,老子恰恰相反是反精英的 在老子那个时代圣贤基本等同于统治者 老子认为,统治者不应该把自己的理念强加于民众,不应该束缚甚至是引导民众,这样民众的行为才符合自然,也就是合乎道 那个绝就是舍弃的意思 你这个解释不能不说是说不通,不过所解释出来的老子是于我们这个社会普遍意识里的老子是不合辙...

  • 1593986440619、庄子言“绝圣弃智”,其哲学意当如何归旨?
    鲁刷竹《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圣弃智"应从绝圣与弃智两个方面去理解。绝圣:意为应该将“圣人”这种只会损害人民利益的人除尽。老子中圣人更多意为古代帝王或那些有着知识水平的人,特别是官。弃智:应不让人民学习知识,保持质朴...

  • 15939864406老子为什么提倡绝圣弃智,结绳记事,让人类退回到原始社会?
    鲁刷竹老子提倡绝圣弃智,意在告诫人们应抑制好恶之心,一分为二地客观看待事物。他主张小国寡民,清静无为,以期达到社会和谐。而所谓的结绳记事,并非倡导回归原始社会,而是强调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避免人为地干预和破坏。绝圣异智,清修脱俗,是不活在故事里,是一种入静状态。这与俗家的有为精神截然不同...

  • 15939864406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的意思是什么”
    鲁刷竹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去义,民复孝慈”If we could abolish knowledge and wisdomThen people would profit a hundredfold;If we could abolish duty and justiceThen harmonious relationships would form.二千多年前,哲人老子曾经说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去义,民复孝慈”老子所谓的“...

  • 15939864406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鲁刷竹仁者见仁的解法,如果按我所解,人之所以忧,只因知道的太多,很多东西都是这样,不去寻根至底的探究,知道的少,所需要担心的事儿就少.上面人的观点明显断章取义。我个人感觉这是老子写作习惯问题,是倒过来说明一个问题。比如前面所说"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这并不能说老子叫大家不要做东西做得那么...

  • 15939864406怎么理解老子思想中的“绝智”,是要人们愚昧无知吗?
    鲁刷竹绝圣弃智,民利百倍。说的应该是自以为能凌驾于自然规律之上的圣心和智慧吧。比如市场是一双看不见的手,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而有个姓马的圣人自认为自己的理论足够聪明到取代市场经济。所以,跟着马圣人走的人民都很穷。

  • 15939864406老子《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学无忧
    鲁刷竹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九章中提出,要摒弃过度的圣智与仁义,让人民回归朴素的生活方式,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安宁。"绝圣弃智"意味着超越传统的权谋智慧,让人民在简单直接中找到利益;"绝仁弃义"倡导放弃过度的道德规范,使人们回归自然的孝慈之情。"绝巧弃利"则强调去除机巧和争利之心,从而消除盗窃与...

  • 15939864406弃圣绝智弃仁绝义是什么意思
    鲁刷竹弃圣绝智是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核心,就是既不要圣人也不要智者。具体含义为表示一个人达到了绝对的神圣,从而舍去了知识。弃仁绝义:老子认为人为的仁义其中必然参假,只有放弃假仁假义,才能让一个人真正的受到敬仰。出自《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

  • 15939864406绝圣弃智是什么意思
    鲁刷竹此词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译文: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圣智、仁义、...

  • 15939864406“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
    鲁刷竹B 试题分析:这几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前面意思是:放弃最高学问和渊博知识,有利于民智百倍。弃绝仁义,民众才会恢复慈孝。弃绝奸巧投机,才没有盗贼。后面意思是:使人民对他们的吃食感到香甜,对他们的穿戴感到漂亮,对他们的住宅感到安适,对他们的习俗感到满意。邻近的国家互相望得见,鸡鸣...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