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六骏(5)- 团聚何遥遥,此恨长绵绵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8中国人对“昭陵六骏”有着深厚的感情。

据当地传说,人们有了冤情,就会来到“昭陵六骏”前倾诉,唐太宗就会骑着“六骏”显灵。

在这样的民族情结之下,中国人民不会坐视“二骏”流亡海外而不管。为了使“二骏”早日归国,不少爱国人士曾为此多方奔走。

1972年尼克松访华前夕曾向美国社会名流询问:送什么礼物给中国最好?当时居美的杨振宁提议将“两骏”送回,然而这一意见未被采纳。

“二骏”回归也曾出现过转机。1986年夏,陕西省考古学会会长、著名考古学家石兴邦到美国考察时,与美国哈佛大学华裔考古学家张光直一起到宾大博物馆观看“昭陵二骏”。宾大博物馆馆长戴逊先生和张光直是好友。在张光直的斡旋之下,戴逊表示愿意考虑将两件藏品归还中国,但提出中方用几件文物作为交换。

碑林博物馆随后挑选出两尊唐代石造像,打算与宾大博物馆交换:一尊是一米多高的佛像,另一尊是两米多高的菩萨像。

当时正值一个美国考察团访问西安。代表团中的凯赛尔先生是戴逊馆长的挚友,他在参观西安碑林时,发现“四骏”解说牌上写着,“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两骏被美帝国主义分子盗去,现藏美国费城宾大博物馆”。

凯赛尔十分生气,给戴逊写信说,“如果这是真的,我感到羞耻,请你把文物还给中国。如果不是,也请你告诉他们,希望能阻止这样的谴责。”戴逊当时的不快,可想而知,交换事宜遂不了了之。

近几年来,唐大明宫文物保护基金会一直在为“二骏”回归努力着。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开园时曾寄希望。大明宫是唐太宗李世民建造的宫殿,“昭陵六骏”的雕刻与大明宫的建造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但是当时情况,回归还是有困难。

不过未来还是有希望的,据说宾大也正在考虑此事。

“昭陵六骏”特有的表现手法,开创了陵墓雕刻的一代新风,为以后历代陵墓雕刻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六具石雕骏马,是在平面上起图样,雕出人马形状的半面及细部,并使用高内突起的浮雕手法,这种表现手法本出于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艺术,后来我国在佛教艺术中也大量使用(如云岗石窟、龙门石窟中的佛雕像,此手法屡见不鲜),但用作大型陵墓石刻,是从“六骏”开始的。

“昭陵六骏”的雕刻手法,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塑造形体,只给观众有限的观赏视域,与其它的陵墓雕刻拉开了距离,丰富了陵墓雕刻的表现力,突出表现了唐代雕刻水平的发展。

2003年,“昭陵六骏”继续续写着他们的传奇。一处规模宏大的昭陵建筑群遗址展现在了世人眼前,主要包括清代祭灵和北司马门建筑群遗址。这里出土了唐代及明清两代大量的建筑构件,还有明清祭祀碑八通,最重要的是还发现了唐代和清代曾经摆放“昭陵六骏”的两处基座。两处基座的出土,对研究唐朝陵寝形制和工艺有重大的意义。在台基上边的土层中,考古学家还有一个令人激动不已的发现——三块“昭陵六骏”的残片。这三方石块并没有明显的风化情况,从石质看,要比流传至今的“昭陵六骏”主体,完好许多。

三块残片的出土表明,在“二骏”被盗运出国之前,“昭陵六骏”早已被破坏过。

万幸的是,残片深埋地下未经风雨,为我们重新认识“昭陵六骏”,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线索。

2010年,我国专家受邀至美国参与修复"拳毛騧"、"飒露紫",使其已达到了可以全球巡展的基本要求。 中美双方的文物修复专家,共同来修复中国唐代的传世文物,此举的象征意义较之实际意义更深远,此举让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在保护利用方面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中美首度联合修复文物,催生了国际间文化交流与合作良好开端。

希望有朝一日漂泊海外的二匹神马能够早日回到故乡!

文 | 云间大彭

欢迎点击关注,点赞评论


昭陵六骏(5)- 团聚何遥遥,此恨长绵绵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