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成语名句~急急急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人教版初中所有的文言文古诗名句~

(加“▲”号的为《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诗词。) 七上1、《回乡偶书》贺知章“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从侧面表现了诗人离乡之久,变化之大。▲2、《夜雨寄北》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表达了诗人把思念深情化为重聚希冀。3、《淮上与友人别》郑谷▲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名句:“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把朋友间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无限怅惘的复杂心情。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用比喻提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表现了诗人达观的人生态度。▲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时风直到夜郎西。”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怀,展示了李白飘逸、豪放的性格。7、《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描写了江南的春光明媚、生机盎然。▲8、《登飞来峰》王安石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蕴含登得高望得远的哲理。▲9、《望岳》杜甫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勇攀高峰的凌云壮志。▲10、《观沧海》曹操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抱负。 七下▲1、《饮酒》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现出诗人物我合一的脱俗境界。▲2、《次北固山下》王湾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写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形象地描绘出了早春的景色。▲4、《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出了危城将破的壮烈场面。“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现了诗人立志报效国家的愿望。▲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皆是景物描写,烘托出悲凉的气氛。6、《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中连用了六个叠词,增强了诗的音韵及美感。既深化了主题,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7、《渡荆门送别》李白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刻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8、《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了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移情于物,意蕴丰富。▲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句为咏雪的千古名句。10、《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突出了环境的寂静。“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现。”写出了词人在夏夜骤雨急至而慌忙避雨的情形。 八上▲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写出了作者“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悲惨境地。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表现了作者推已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2、《过故人庄》孟浩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绘了山村美丽的自然景色。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描写了农家朋友相聚的场景。▲3、《游山西村》陆游 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4、《渔家傲》范仲淹“千帐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边塞的苍凉与悲壮。“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写出了守边将士的忧国思乡。5、《浣溪沙》 苏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抒发了作者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情怀。▲6、《观刈麦》白居易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极写农民的辛苦劳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7、《赤壁》杜牧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人一反传统看法,从另一方面评说赤壁之战。▲8、《过零丁洋》文天祥 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诗人宁死也要为国的高风亮节。▲9、《已亥杂诗》龚自珍 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以落花为喻,表明虽已辞官,但仍希望以其他方式为国家做贡献。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10、《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名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此句道出了全诗的主旨,揭示了统治者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本质。一针见血,发人深省。 八下1、《采薇》诗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此句用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沉重抑郁的心境。2、《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表现了服兵役时间之长,兵役制度极其不合理。3、《送别》无名氏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借漫天的柳絮表现离人之思。4、《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描绘了江南的田园风光。“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表现了童真毕现,童趣盎然。5、《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借喇叭抨击统治者。“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形容民财全部被搜刮干净。6、《长歌行》乐府诗集“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用流水东去不复归说明了时光短暂易逝。名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鼓励人们应该珍惜飞逝的时光,趁少壮年华奋发努力,有所作为。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出了洞庭湖宏大壮阔的气势。“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引用典故,委婉地表达了诗人虽有意出仕却无人举荐的急切心情。8、《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清新、宁静的晚景图。“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从侧面写出了山村居民淳厚,朴实的风尚。“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反用楚辞中“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诗意,暗指自己愿归隐山林。9、《渔家傲》李清照“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空有才干而不能伸展的感慨。“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气势开阔,表示自己虽遭不幸,但也希望如大鹏般展翅高飞,找寻幸福。10、《长相思》纳兰性德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表现了词人对现有生活的不满与厌恶。 九上▲1、《使至塞上》王维 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简约的线条画出景物的形态,展现了壮阔雄浑的大漠之景。▲2、《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表现了朦胧的美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运用曲笔讽刺那些终日醉生梦死、不关心国事的封建贵族,表达了自己的忧愤之情。▲3、《无题》李商隐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比喻的手法写对意中人至死不渝的爱情和无尽的思念。“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运用美丽的神话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4、《浣溪沙》晏殊“夕阳西下几时回?”使词的格调由欢快立时转为哀伤。“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写出了因暮春花落而感叹年华流逝的惆怅思绪。▲5、《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点明此词为饮酒赏月时所作。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表明了万事皆难以美满。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作者美好的祝愿。体现了词人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思想。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体现了诗人对收复失地的无比欣喜。7、《滁州西涧》韦应物8、《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用蛙声来衬托夜晚的寂静与寂寞。9、《如梦令》李清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饱含词人不尽的惜花之情。10、《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词人睹物思人,抚今追夕。“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以江水为喻,抒写抗金复国的决心。“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表达了词人对南宋王朝的忠心。 九下▲1、《关睢》诗经 名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了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2、《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表现了主人公对恋人的怀念,笼罩着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3、《黄鹤楼》崔颢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对仗工整,写出了黄鹤楼远处的美景。▲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莺燕活动的忙碌景象,充满朝气活力。“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形象地描绘出早春的景色,同时也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体现了诗人陶醉于美景之中。▲5、《相见欢》李煜 名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词人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愁形象、贴切、自然地表达出来,欲哭无泪,感人至深。▲6、《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渲染了打猎的壮观场面。“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运用了“孙权射虎”的典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冯唐持节”的典故。“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词人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雄心。▲7、《行路难》李白“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子牙垂钓碧溪”和“伊尹乘舟梦日”的典故。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虽遭遇挫折却信心十足,相信自己定会战胜困难实现理想,气势豪迈。8、《凉州词》王翰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表现了战士们豪饮的狂放之情。9、《咏煤炭》于谦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托物言志,表明诗人甘心牺牲自我,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甘于奉献一切的精神。10、《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词人慨叹人生的短暂。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出了无尽的愁思。▲1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表现了豪放的军营生活。“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现了词人的豪情壮志。 “可怜白发生。”表现了词人壮志未酬的悲愤与抑郁。

1. 明察秋毫:意为眼睛明亮得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生的细毛.形容目光敏锐,观察入微.沈复《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源于《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2. 怡然自得:形容喜悦而满足的样子.《童趣》:“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3. 庞然大物:指形体大而笨重的东西,也指貌似强大而实则虚弱的东西.《童趣》:“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
4. 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 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编辑本段](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阅读训练】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 音: 义:
②辄以水沃面 音: 义:
③食不给 音: 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 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编辑本段](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朗诵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 ②迨能倍诵乃止
③迨能倍诵乃止 ④咏其文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 用力多者收功远。
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 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编辑本段](五)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阅读训练】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
A.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 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
②惟读书是务。 译文:
3. 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4. 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编辑本段](六)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阅读训练】
1. 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窃入学舍 ②辄默记
③儿痴如此 ④恬若不见
2.与“曷不听其所为”中“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只有剩骨 B.满坐寂然 C.坐佛膝上 D.可爱者甚蕃
3.与“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必以分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以刀劈狼首
5. 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
[编辑本段](七)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原文】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译文】
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 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③就明而读 ④如是者十四年
2. 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其如土石何
A B
如是者十四年 其寝室有短窗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编辑本段](八)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发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 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 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授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译文】
我幼年时候,就喜好读书,因为家里贫寒,没有办法买到书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阅,亲手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到时归还。遇到天寒,砚台里结成坚冰,手指头不能屈伸,(仍然坚持抄写)一点也不敢偷懒。抄写完,立刻送人家,从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所以能够读了许多书。
到了成年,更羡慕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又恐怕没有大师、名人来开导自己,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地方上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先辈是德高望重的人,学生挤满屋子,他说话态度从没有流露一点客气。我(毕恭毕敬地)站着侍候在先辈的左右,向他提出问题,询问道理,弯着腰,侧着耳朵专心地请教;有时遭到了斥责,态度越发恭敬,礼节越发周到,不敢回答一句话;等待他高兴了,就向他请教问题。所以我虽然很愚笨,还是得了知识,增长了见闻。
【阅读训练】
1.下面“以”的用法与另外三项不同的是( )
A. 无从致书以观 B.计日以还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俯身倾耳以请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 回答下列的问题。
①“余因得遍观群书”的原因是什么?
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
4. 这则短文赞扬了宋濂怎样的精神?
答:
[编辑本段](九)师旷论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②臣安敢戏其君
③孰与昧行乎 ④何不炳烛乎
2. 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编辑本段](十)程门立雪《宋史》
【原文】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译文】
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
2. 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
[编辑本段](一一)凿壁借光《西京杂记》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 ②衡乃与其佣作
③资给以书 ④遂成大学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
3.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何以战 D.必以分人
4.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用四字短语作答)
[编辑本段](一二)七录《明史·张溥传》
【原文】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译文】
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读书必手钞 ②如是者六七始已
③日沃汤数次 ④后名读书之斋曰……
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有( )
A, 可以已大风挛瘘疠 B.钞已朗诵一过
C.情不能自已 D.扁鹊已逃秦矣
3.翻译句子。
①如是者六七始已
译文:
②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
译文: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②名之者谁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 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5. 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 从小在学习上就
(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
”(用一句名言回答)
[编辑本段](一三)学弈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②非然也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编辑本段](一四)李生论善学者
【原文】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译文】
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阅读训练】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离注音并释义。
①吾悉能志之 音 义
②李生说之曰 音 义
③不应而还 音 义
④迨年事蹉跎 音 义
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译句:
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公问其故 B.广故数言欲亡 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之
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答:
[编辑本段](一五)问说《孟涂文集》
【原文】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 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译文】
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即使你道理懂得了,也许你还不能用于实践,即使你搞清楚了主要的东西,也许你还不了解它的细微末节,那么除了向别人请教,又从哪里去推断解决呢?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非学无以致疑 ②而或不达于事
③非问无以广识 ④舍问,其奚决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好学而不勤问”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人不知而不愠 D.面山而居
3.翻译:“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译文:
4.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0个字)
答:
[编辑本段](一六)教学相长(节选)《札记》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阅读训练】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 )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 ) ②教学相长( )
③虽有至道( ) 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2. 翻译句子。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故曰:教学相长也
②译文: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
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
[编辑本段](一七)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多数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 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阅读训练】
1.选出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A. 辞以军中多务 B.以残年余力 C.或以为亡 D.以刀劈狼首
2.文中有两个通假字,这两个通假字是: 、
3. 翻译句子,并写出由此而出的一个成语。
“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
成语:
4. 本文通过记述孙权劝勉吕蒙努力致学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编辑本段](一八)颜回好学《史记》
【原文】
回年 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阅读训练】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发尽白,蚤死 ②今也则亡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孔子哭之恸 ②门人益亲
③弟子孰为好学 ④不贰过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迁怒,不贰过。”
译文:
4. 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原文回答)
答:
[编辑本段](一九)邴原泣学《初潭集》
【原文】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屿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1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
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④或答人简札
2. 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编辑本段](二)薛谭学讴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
4. 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 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编辑本段](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阅读训练】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 音: 义:
②辄以水沃面 音: 义:
③食不给 音: 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 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编辑本段](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朗诵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 ②迨能倍诵乃止
③迨能倍诵乃止 ④咏其文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 用力多者收功远。
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 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编辑本段](五)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阅读训练】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
A.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 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
②惟读书是务。 译文:
3. 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4. 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编辑本段](六)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阅读训练】
1. 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窃入学舍 ②辄默记
③儿痴如此 ④恬若不见
2.与“曷不听其所为”中“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只有剩骨 B.满坐寂然 C.坐佛膝上 D.可爱者甚蕃
3.与“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必以分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以刀劈狼首
5. 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
[编辑本段](七)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原文】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译文】
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 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③就明而读 ④如是者十四年
2. 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其如土石何
A B
如是者十四年 其寝室有短窗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编辑本段](八)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发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 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 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授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译文】
我幼年时候,就喜好读书,因为家里贫寒,没有办法买到书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阅,亲手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到时归还。遇到天寒,砚台里结成坚冰,手指头不能屈伸,(仍然坚持抄写)一点也不敢偷懒。抄写完,立刻送人家,从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所以能够读了许多书。
到了成年,更羡慕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又恐怕没有大师、名人来开导自己,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地方上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先辈是德高望重的人,学生挤满屋子,他说话态度从没有流露一点客气。我(毕恭毕敬地)站着侍候在先辈的左右,向他提出问题,询问道理,弯着腰,侧着耳朵专心地请教;有时遭到了斥责,态度越发恭敬,礼节越发周到,不敢回答一句话;等待他高兴了,就向他请教问题。所以我虽然很愚笨,还是得了知识,增长了见闻。
【阅读训练】
1.下面“以”的用法与另外三项不同的是( )
A. 无从致书以观 B.计日以还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俯身倾耳以请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 回答下列的问题。
①“余因得遍观群书”的原因是什么?
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
4. 这则短文赞扬了宋濂怎样的精神?
答:
[编辑本段](九)师旷论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②臣安敢戏其君
③孰与昧行乎 ④何不炳烛乎
2. 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编辑本段](十)程门立雪《宋史》
【原文】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译文】
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
2. 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
[编辑本段](一一)凿壁借光《西京杂记》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 ②衡乃与其佣作
③资给以书 ④遂成大学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
3.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何以战 D.必以分人
4.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用四字短语作答)
[编辑本段](一二)七录《明史·张溥传》
【原文】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译文】
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读书必手钞 ②如是者六七始已
③日沃汤数次 ④后名读书之斋曰……
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有( )
A, 可以已大风挛瘘疠 B.钞已朗诵一过
C.情不能自已 D.扁鹊已逃秦矣
3.翻译句子。
①如是者六七始已
译文:
②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
译文: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②名之者谁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 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5. 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 从小在学习上就
(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
”(用一句名言回答)
[编辑本段](一三)学弈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②非然也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编辑本段](一四)李生论善学者
【原文】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译文】
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阅读训练】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离注音并释义。
①吾悉能志之 音 义
②李生说之曰 音 义
③不应而还 音 义
④迨年事蹉跎 音 义
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译句:
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公问其故 B.广故数言欲亡 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之
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答:
[编辑本段](一五)问说《孟涂文集》
【原文】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 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译文】
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即使你道理懂得了,也许你还不能用于实践,即使你搞清楚了主要的东西,也许你还不了解它的细微末节,那么除了向别人请教,又从哪里去推断解决呢?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非学无以致疑 ②而或不达于事
③非问无以广识 ④舍问,其奚决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好学而不勤问”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人不知而不愠 D.面山而居
3.翻译:“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译文:
4.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0个字)
答:
[编辑本段](一六)教学相长(节选)《札记》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阅读训练】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 )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 ) ②教学相长( )
③虽有至道( ) 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2. 翻译句子。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故曰:教学相长也
②译文: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
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
[编辑本段](一七)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多数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 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阅读训练】
1.选出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A. 辞以军中多务 B.以残年余力 C.或以为亡 D.以刀劈狼首
2.文中有两个通假字,这两个通假字是: 、
3. 翻译句子,并写出由此而出的一个成语。
“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
成语:
4. 本文通过记述孙权劝勉吕蒙努力致学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编辑本段](一八)颜回好学《史记》
【原文】
回年 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阅读训练】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发尽白,蚤死 ②今也则亡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孔子哭之恸 ②门人益亲
③弟子孰为好学 ④不贰过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迁怒,不贰过。”
译文:
4. 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原文回答)
答:
[编辑本段](一九)邴原泣学《初潭集》
【原文】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屿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论语》: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不耻下问
《童趣》:观蚊如鹤 神游其中

去买书。有的课外书上总结的很全面。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成语名句~急急急视频

相关评论:
  • 19793157087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文言文重点复习资料
    谈谢幸我是初一的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求人教版语文文言文重点复习资料例如:一词多义的字词是哪些分别是什么意思词类活义的古今异义的等等!~~这个网站进不去啊!~~... 我是初一的 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 求人教版语文文言文重点复习资料 例如: 一词多义的字词是哪些 分别是什么意思 词类活义的 古今异义的 等等!~~这个网站...

  • 19793157087...部编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谈谢幸分享部编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首先,了解文言文的基本构成和特点。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形式,使用古汉语书写,语法和词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学习文言文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例如文言文的句式、虚词、实词、成语等。其次,理解文言文中的常用句式。文言文中有许多...

  • 19793157087初中语文(关于文言文)
    谈谢幸扑朔迷离 出自《木兰诗》 雄兔脚扑朔 , 雌兔眼迷离 解释: 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磨刀霍霍 解释: 现多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出处: 《乐府诗集·木兰诗》:“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造句:由于犯罪现场被破坏,整个案件变得扑朔迷离。诗句:沙场秋点兵,马...

  • 19793157087语文八年级下册出自书中成语八年级下册中有很多文言文
    谈谢幸与有荣焉 是宋代以来的常语,并非成语,是“同有荣誉”或“同有荣耀”的意思。如神六成功返回,让全球华人与有荣焉,非常兴奋。肃然起敬 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随机应变 机:时机,形势。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合辙押韵 形容非常押韵。油嘴滑舌 ...

  • 19793157087初一上册语文重点资料。
    谈谢幸初一上册人教版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涵盖了丰富的字音字形、成语理解、诗歌鉴赏和文言文知识点。从字词基础如"痴想、秘诀、凝视",到成语的运用如"一丝不苟、脱颖而出",再到古诗词的默写如曹操的《观沧海》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都体现了教材对语言和文学素养的培养。此外,文言文中强调了"之、以、...

  • 19793157087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文,名著资料
    谈谢幸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文,名著资料 急,人教版... 急,人教版 展开  我来答 4个回答 #热议# 晚舟必归是李白的诗吗? 匿名用户 2009-06-28 展开全部 与朱元思书一、 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二)文言词语1. 词类活用【湍】急流。【...

  • 19793157087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
    谈谢幸八、积累成语、名句: 淡泊明志 俭以养德 宁静致远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相关文章: ★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诗句及文言文常考点 ★ 初中七年级语文复习计划归纳 ★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总结 ★ ...

  • 19793157087初一上册语文书上的100个成语
    谈谢幸人教版七年级上字词第一册(不含文言文篇目) 1 、在山的那边 痴想chī xiǎng:入迷的想;不现实的空想。 隐秘yǐn mì∶隐蔽,不显露。 铁青tiě qīng:指人恐惧、震怒或患病时的脸色发青。 凝成níng chéng: 结成或团成一块;聚在一起。 诱惑yòu huò∶使用手段引诱人做坏事;吸引。 喧腾xuān téng:喧闹沸...

  • 19793157087文言文难词
    谈谢幸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难字词(是难字词)急. 文言文虚词用法之一、代词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十则》)④醒侯故使之问之。 (《扁鹊见蔡醒公》)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

  • 19793157087八年级上语文文言文要点归纳
    谈谢幸八年级上语文文言文要点归纳八年级上语文文言文要点归纳八年级上语文文言文要点归纳八年级上语文文言文要点归纳... 八年级上语文文言文要点归纳八年级上语文文言文要点归纳八年级上语文文言文要点归纳八年级上语文文言文要点归纳 展开 10个回答 #热议# OPPO超级会员日会上线哪些专属权益?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