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引领辐射作用,促进各校科普教育的开展

来自:白云都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如何发挥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引领辐射作用,促进各校科普教育的开展~

按语:10多年前徐汇区教育系统提出:“以科技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并以《开发社区科技教育资源,拓展青少年科技活动》作为一项探索、研究的课题,已取得了科技教育的成果,也作为一项特色项目予以建设,如徐汇区青少年科技导师团、徐汇区科技幼儿园等。
今天,“校外教育与社区科普活动有效衔接的策略研究”是一项逆向研究的课题,可以通过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与社区活动的互动达到双赢,多赢的目的,同时为校外教育转型的探索提供实践活动项目。(本文已刊登上海教育科研 2008年第5期)

关键词:校外教育社区科普有效衔接

随着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校外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其在全社会大力加强和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背景下承载着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担。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校外教育如何抓住机遇,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健康发展、有所作为则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校外教育已经不可能继续独立于社区生活以外,不可能继续与社区教育毫无联系,而是越来越广泛和深刻地同社区发生各种各样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一方面,校外教育的资源正在向社区开放,引导和努力参与社区的一些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另一方面,社区也已经向校外教育开放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渗透参与校外的教育活动。校外教育与社区生活正在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即校外教育社区化,社区生活教育化。

一、校外教育与社区科普活动有效衔接的条件与背景

徐汇区经过数年努力已初步形成青少年科普活动的社区文化,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素来与区域内科普基地联合开展各项科普活动,并结合社区各街镇的特点,为跨越式的发展社区教育,建设社区学校创造条件。因此,提出探索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与社区教育结合,以青少年活动中心为枢纽,以各分中心和社区学校为网络,以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三位一体形成终身教育体系。近年来徐汇区校外教育与社区科普活动的有效衔接, 成为徐汇区作为社区教育全国示范的重要内容。同时,徐汇区具有丰富的校外科技教育资源,区内有数十所高校,百余所科研所,特别是徐汇区拥有几十位生活、工作在区域内并热心青少年科普事业的院士和科学家们组成的徐汇区青少年科技导师团。形成了社区科普资源的集聚效能,人力资源是最大的“财富”,导师们在不同社区对青少年校外科普活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指导。另外校外教育资源与社区教育充分整合,如:活动中心各分中心、大中小学,社区学校以及各种社会资源都是实体化推进社区科普活动的载体。因此,各街、镇在自身的社区空间里可以体现不同的青少年科普活动的社区教育方法甚至模式。

二、街道科普特色活动是有效衔接校外教育的主渠道

在社区教育推进的有利条件下,各社区努力发挥各个社区教育机构的独特功能,寻找已有成熟而简约的路径。不断开展各街镇业已存在的科普特色活动是有效衔接校外教育的主要渠道,同时努力发掘各街、镇的科普特色,继续开发各街镇特点的科普活动,使校外青少年科技活动通过各种渠道深入社区创建特色的科普活动。例如:徐家汇街道的头脑奥林匹克家庭赛,就是利用学校与街道联手组织居民培训,举办各类头脑奥林匹克家庭赛;龙华街道的龙华中学、龙华小学、龙苑中学等举办“五小龙”活动;凌云街道的青少年模型俱乐部以及小机灵擂台赛活动的开展,并由此获得创新大赛一等奖;湖南街道根据区域内老洋房、旧建筑多的特点开展建筑模型科普活动,以科技人文精神组织湖南老洋房、旧建筑的演讲活动,并多次在全国建筑模型比赛中获奖。天平街道与南模中学联手构建“生态工作室”,辐射周边学校等。
全区各街镇都与校外教育或学校课外活动进行有效衔接,既充分发挥了校外教育的作用,又发挥了学校的积极性,更开发了各街镇的特色资源,极大丰富了青少年校外科普活动的内容。形成了青少年科普特色活动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以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来推进和丰富社区教育,为学习型社区的创建提供基本素材。

三、学校与社会资源是校外教育与社区科普活动有效衔接的依托

长期以来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与各学校,各街镇存在合力推进青少年校外活动特别是社区科普活动的合作机制。三位一体的模式的运作,充分发挥了各自工作的优势,根据街镇的特点,结合各社区所在的特色学校的校本建设,努力构建社区教育体系。同时依托青少年校外教育资源,以社区所在的学校和社区学校为依托,开展校外教育与社区科普活动有效衔接的研究,探索有效衔接方法与手段,通过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与社区科普活动形成形式互动,社会融合,手段多样,目的双赢的良好结果。
特色学校是社区教育最贴近最丰富最有效的资源,各街、镇区域都有若干所中小学、幼儿园。徐汇区共拥有三所上海市科技示范学校、八所上海市科技特色学校,八所区示范校,三十四所区特色校、六十一所绿色校,区内还有植物园、昆虫馆、公安博物馆等十九个市级科普基地以及许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研究所等。特色学校、科普基地、科研院所等资源是社区教育最近最好的资源,它们的场地、设备、师资不仅是社区教育的资源,更是青少年社区科普活动的无尽宝库,活动中心作为校外机构始终不渝地致力于开发各类资源,与各方面通力合作,开发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各类科普活动,成为徐汇校外教育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社区科普活动的方法是有效衔接校外教育的手段

校外教育及社区科普活动开展,要根据青少年不同的年龄段特征和兴趣爱好来设计活动:幼儿科技活动以游戏教育的形式作为主要手段;小学科技活动以兴趣教育形式作为主体方法;初中科技活动以使用工具教育形式作为主要途径;高中科技活动以课题研究、探究性学习行为和方法的培养为主导。寻找探索性研究的内在基本规律,而社区具备了青少年科学探索的众多素材。青少年的科学兴趣爱好是多样化的,而且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只有在明确青少年兴趣爱好的基础上,组织丰富多样的社区科普活动,让其有自由选择的机会,才能满足青少年的多样化活动需求,也才能真正发挥校外科普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因此,校外教育要积极组织和设计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以科技创新、动手动脑为内容的社区科普活动。活动要有时代气息,突出社区特点,采用青少年寓教于乐的形式,切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集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发挥校外教育优势,体现社区活动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五、校外教育机构要引领校外教育与社区科普活动有效衔接

相对于学校和社区组织的校外活动而言,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活动由于其专业性强,组织质量高,符合青少年兴趣爱好等特点而受到广大中小学生的欢迎。诚然,由于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条件所限,其校外活动不可能覆盖全区的所有学生,尤其是一些项目的杯赛活动,可能只有少数特长学生参与,这使很多中小学生感到遗憾。为此,以青少年活动中心为枢纽,发挥其校外活动的引领作用,带动学校、社区提高整个区域内校外活动的质量就极有必要。因此,校外机构要整合资源,探索一种适合社区的模式。根据各个社区实际需要从中选择相对典型、可行的稳定模式,这种模式经过探索和实践,已成为有效衔接的模式,徐汇校外机构是校外教育与社区科普活动的主要引领者。目前,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及各个分中心与若干社区已共建成多个社区学校,中心及分中心已在所在社区形成科普活动的多种模式。例如凌云分中心和凌云社区学校内设置信息苑、模型俱乐部、头脑奥林匹克、小机灵系列活动等都是这种模式的成功典型。而这些模式的出现与成型,都是由校外机构和社区共同创立而成并充分利用活动中心策划、组织的资源,调动社区学校、各中小学、家庭的各类资源形成蓬勃的社区科普活动,有力推进了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

六、整合社区科普活动是有效衔接校外教育的途径

目前,政府的各个工作部门,以及社会各种文化教育机构,比如,街道社区、博物馆、校外教育基地等,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其工作都会成为或多或少涉及青少年的校外活动,搞好青少年校外活动自然也成为其份内之事。但是各个机构之间的互动和联系还有待提高,各行其是的现象尚很普遍,这也造成了其组织的青少年校外活动质量参差不齐,资源得不到高效利用。因此,加强各个部门和机构之间的联系和衔接很有必要,尤其是,青少年校外活动的彼此交流是提高青少年校外活动整体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而通过各个机构之间的沟通联系,整合社区科普活动也就有了可能。目前徐汇区社区教育发展迅猛,各街、镇结合地区的特点,以科普活动拓展其功能。整合社区科技活动来发展社区教育,以街、镇为“块”,以教育系统以及社会资源为“条”。从“条块”结合发展到“条条块”结合,建立社区教育的立交桥。将青少年科技活动有机地、多元化地融入到社区活动中去,以多种形式立体地在各街、镇开展活动,渗透到社区、小区,甚至深入到家庭,扩大到其它街、镇,形成青少年科技活动新的增长点,成为社区教育的一道风景线。
目前,徐汇区每年街、镇或学校冠名的科技“杯赛”有三十项左右,参加学生数十万,这些“杯赛”大多与社区街镇联办,既体现街镇热情组织,同时也体现了青少年科技活动愈来愈离不开社区,青少年在社区生活的时光愈益成为各类科普活动的好时光。如:2007年9月在迎接上海市承办的世界特奥运动会时,华泾社区与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徐汇区“科技特奥”活动,组织了十三街、镇的智障青少年参加的训练、培训、竞赛等系列活动,让智障青少年在科技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愉悦,同时也体现全社会共同关注智障人士的人文精神。
以“青少年科技活动”为载体,整合地区学校、社会等资源举办各项活动,开展具有社区特色的科普活动。使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成为社区活动的组成部分,青少年科技活动进入社区的时间空间将大有作为,它将会大大激活社区教育的开展。社区教育要经营好区内已有的科普资源与已有的科普活动成果,将已有的青少年科技资源与成果运用好。
徐汇校外教育和社区教育将整合徐汇优势资源,拓展其功能。它将融入到徐汇社区教育体系之中,在徐汇区社区教育的大空间做好资源利用,优势整合,为构建徐汇学习型社区的明天做出贡献。
校外教育与社区科普活动有效衔接是在国际、国内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进行衔接的。它通常通过当地社区已有的条件与背景来开拓和衔接的;它通过街道科普特色活动的主渠道来构建的;它通过学校、社会资源的依托来巩固的;它通过校外教育机构与社区科普活动的联动模式来设计的;它通过社区科普活动的方法和校外教育的手段来实施的;它通过整合社区科普活动和校外教育的途径来发展的。校外教育与社区科普活动有效衔接无疑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三大理念的一项深远意义的举措。

作为科技和教育的交叉点——美国如何推广科普工作

科普作为科技和教育的一个交叉环节,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政府的高度重视。很多国家的政府通过政策、立法、组织、资金等手段,积极推动本国科普事业的发展。

美国政府近年来特别重视科普,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会的促进和支持。由于美国联邦政府没有专门的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政府在科技领域的目标任务是通过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能源部、商务部等分头承担的,美国国会因此明确要求这些政府部门和机构都要担负相关的科普职责,并通过预算、年度报告、听证会等手段监督其科普工作实施情况。

NSF科普计划支持的项目分为科技馆、传媒以及青少年与社区科普三大块。 NSF主任科尔维尔认为, NSF的科普工作必须与NSF所资助的科学研究项目联系起来,这样,既能扩大科普的力量与内容,又能让公众了解NSF资助的研究及其对国家的重要性。NSF的科普计划历来鼓励项目要有创新性,不只如此,NSF从2000年起又特别提出每年支持一些有创造性但风险大的科普项目。NSF认为,只有鼓励这样的项目,才更有可能开辟科普崭新的机会、手段和内容,使科普工作具有不竭的生命力。

NSF科普计划从2000年起推出了“探索与新发现校外中心”计划,作为其社区科普的一部分,向全国征集项目。该计划是NSF响应美国《1998年竞争力与劳动力改善法》设立的,目的是通过为初高中生创造丰富独特的课外及周末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以期未来能成为有技术素养的劳动力。NSF要求,此类项目不能是学校开设的正规课程的引伸,而是要探索新的教育内容和策略,使学生对进行中的科学发现以及将来从事科技职业产生兴趣。

NSF科普计划经费宏大,但在科普经费使用管理上一直恪守“费用分担”原则,即对于要支持的科普项目,NSF只提供项目所需经费的一部分(一般为总费用的1/2~1/3),其余经费由执行机构从企业、民间基金会等其它渠道获取。NSF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以其资助为催化剂,吸取广大的民间力量支持科普,由此推动整个国家的科普事业的发展。

如有必要,美国政府部门和机构也会联合开展某项重大科普活动。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然而,根据第三届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的结果,美国八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很差,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有感于此,美国教育部和国家科学基金会共同出资300万美元,在1997年11月联合推出了“公众理解与接触数学计划”,在全美掀起了一场面向学生、家长及社区的大规模的公众数学教育活动。

GLOBE计划,即有益环境的全球学习与观测计划,是由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发起的一项国际性环境科学与教育计划,目的是提高全世界青少年的环境意识,增进他们对地球的科学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和科学成绩。该计划得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SA、环保局、内政部、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等政府部门和机构的共同支持。由于它们的参与,该计划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有包括美国在内的约100个国家的6000多所学校参加该计划组织的活动。

美国政府卓有成效的科普工作使我们感到,它们确实把科普作为政府的一项义不容辞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它们视科普为一种符合国家利益的事业,把政府在科普上的支出看作是一种在未来有高回报的投资,而不是纯粹的付出。美国科普搞得好,与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的理念——科普如何关注困难群众

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长期以来,出于实现教育公平的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和许多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困难群众的受教育问题。反映在科普教育上,则是它们对面向科技困难群众进行科普的特别关注。

所谓科技困难群众,是指由于性别、生理、经济等方面的原因而导致其接受科技教育和从事科技相关工作较少的人群或阶层,主要包括女性、农村和边远地区人口、残疾人、少数民族等。

事实上,美英等发达国家重视对科技困难群众的科普,除了基于最初的实现教育公平的理念外,很大程度上还是出于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发达国家近年来面临日益严重的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短缺问题,因此,政府也期望通过科普活动,唤起那些困难群众对科技的兴趣,以期他们将来投身科技事业(最起码不至于是科盲),弥补科技人才及技术劳动力的不足。比如,政府在科普工作中,都对女性、少数民族或经济落后地区的人口、残疾人给予特别关注,给予优先支持。发达国家面向女性的科普活动是很多的。英国贸工部科技办公室专门设立了“向妇女宣传科学、工程和技术”项目组,协调和促进针对妇女的科普工作。荷兰为解决女性在技术行业就业少的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就成立了一些面向女性青少年的俱乐部。美英还特别注重对少数民族及农村青少年的科普教育。美英政府根据国内少数民族人口增多的趋向,也特别把少数民族青少年作为重要的科普对象。比如,英国1995年就专门建立了“非洲———加勒比海科学技术网络”,以加强对黑人社区的科普工作。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几乎所有科技馆项目都把方便和吸引困难群众参与作为一项重要的考虑因素,还有一些科普项目是专门为残疾人安排的。美国科促会(AAAS)作为一家民间科技团体,也长期致力于提高残障者的科技教育与就业水平,在很早的时候就实施了“科学、技术与残疾人”项目。它协助全美的残疾人组织开展社区科学计划,资助学龄残疾青少年参加社区科普活动或在家里与家人一起进行动手型科学活动。

实际上,对于科技困难群众来说,由于其在身体、禀赋、社会经济地位等方面与正常群体存在差异,仅仅给予平等的科技教育机会是不可能改变其科技弱势地位的。因此,在科普方面,也有必要应用美国社会学家罗尔斯提出的弱势补偿原则,对科技困难群众在分配科普资源时进行弱势倾斜,实行对困难群众的“优先扶持”,如此才能有望切实缓解此问题。要实现这一目标,即便是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有很长的路要走。

儿童科普活动丰富多彩——国外如何进行素质教育

美、英、日等国家在抓大中小学正规科学教育的同时,也在积极发展对青少年的校外科普教育。在这些国家,众多的科技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散布在学校和社区,为青少年提供亲自动手探究科学的场所和机会;电视台在政府等的资助下不断推出趣味横生的科普节目;高品位的科普科幻类书刊琳琅满目,赢得众多青少年读者;科普专业组织、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等也经常为青少年安排科普讲座、科技博览会、科技设计发明比赛、见习研究等科技活动。所有这些是学校教育力不能及的,它们丰富了青少年的科技经历,拓宽了青少年的科技视野,对青少年科技兴趣、创造力、想像力的培养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美英等国家促进青少年科普教育的目的是要弥补学校科学教育的不足,甚至希望通过科普活动纠正学校科学教育的某些失败。科普工作搞得好,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常常超出我们的想像。比如在美国,有大大小小300多座动手型科技馆,每年多达1.35亿人次的观众来科技馆参观,比去观看各种体育赛事的观众加在一起还要多。

科普活动的另一个很微妙却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它能吸引原本对科学学习无兴趣、无积极性的青少年学生。很多在学校讨厌上科学课的学生,在到科技馆参与动手型科学探究活动之后,改变了对科学的看法。西方国家青少年科普工作开展得好,正是得益于他们在追求趣味性和多样性上的不懈努力。这种努力的成功又有赖于三方面的条件。一是政府的提倡和支持。二是科普项目机构本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比较强。三是参与科普的社会团体和个人多种多样,具有科普多样性的社会组织基础。

与此同时,美英等国家还通过举办家长与孩子一道参加的科技活动、组织教师到科技馆、研究机构和大学接受研究实验培训等手段,发挥家长及教师对青少年的科学引导作用。很多科学家都声称,他们最初对科学萌发兴趣,他们的父母和教师起到了很大的鼓励、支持和引导作用。

发达国家青少年科普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注重科普与学校科学教育的融合。这种融合有助于解决目前学校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实施的科普计划就非常强调科普与学校科学教育的联系,鼓励科普项目机构聘请中小学教师参与项目工作,如担任项目顾问小组的成员、参加项目开发与评估小组、编写科普项目的学校外伸材料等。美国等国家青少年科普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注重趣味性与多样化。科普活动有趣,才能吸引学生,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及参与的欲望,多样化则保证了学生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接触科学。英国研究委员会近年来则通过鼓励科学家、研究人员到中小学校开展活动,来支持中小学校的科学教育。它们开展的研究人员驻校计划,每年派大批的博士研究生到中小学校与学生和教师一起开展科技活动。

总之,我们说美国等国家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善于创造性思维,这里既有学校教育的成就,也有科普工作的很大功劳。我国目前正在推行素质教育,但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应是一种大教育,应包含学校教育及青少年科普教育两个方面。如果说我们的学校教育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需要改革,我们在青少年科普教育上则更薄弱,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更大。素质教育对我国青少年科普工作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创造了发展的机遇。随着我国学校素质教育的展开,学生的课业负担将逐渐减轻,学生及其教师、家长会越来越希望学生多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以增长见识、经历和能力。因此,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加速发展我国的青少年科普事业势在必行。

国人科学素养落后二三十年

■每两人有一人迷信求签 ■每四人有一人迷信星座

■每五人有一人迷信解梦 ■50人只有一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

晨报广州专讯 在前日揭幕的“广州科普论坛”上,一份有关中国科普
现状的调查资料带来了不少震撼人心的数字——在中国,2人中有1人迷信求签;4人中有1人迷信星座;5人中有1人迷信周公解梦。然而,50个中国人中只有一个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比发达国家落后了二三十年。

这项由中科院等机构的权威专家完成的调研报告指出,2003年,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在个人素养中的比重仅占1.98%,尽管与上世纪90年代的0.3%相比,有了一定增长,但仍处于非常落后的状况,2000年,美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比重已达到了17%。

与科学素养低形成反差的是,中国人的迷信程度,无论是老年人、中年人还是年轻人,几乎都能有自己感兴趣的迷信活动,国人对各类迷信活动的参与程度之高,可以从上述的惊人数字中窥见。

中国科学技术馆馆长、中科院博士生导师王渝生研究员认为,中国人迷信普及远胜于科学普及的原因,既有受传统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国家过去对科学普及没有确立一个完善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也忽视了科普对公民素养的重大意义。2003年,全国有三分之一的地区人均三级财政科普经费还不足0.2元,目前中国内地最好的科普场馆,规模还不及台湾省规模前三甲的科普场馆。每40个中国内地公民中,仅有一个受过科普教育,而在日本,每两个公民中就有一个参观过科普场馆。《羊城晚报》供稿

随着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校外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其在全社会大力加强和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背景下承载着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担。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校外教育如何抓住机遇,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健康发展、有所作为则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校外教育已经不可能继续独立于社区生活以外,不可能继续与社区教育毫无联系,而是越来越广泛和深刻地同社区发生各种各样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一方面,校外教育的资源正在向社区开放,引导和努力参与社区的一些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另一方面,社区也已经向校外教育开放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渗透参与校外的教育活动。校外教育与社区生活正在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即校外教育社区化,社区生活教育化。
  一、校外教育与社区科普活动有效衔接的条件与背景
  徐汇区经过数年努力已初步形成青少年科普活动的社区文化,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素来与区域内科普基地联合开展各项科普活动,并结合社区各街镇的特点,为跨越式的发展社区教育,建设社区学校创造条件。因此,提出探索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与社区教育结合,以青少年活动中心为枢纽,以各分中心和社区学校为网络,以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三位一体形成终身教育体系。近年来徐汇区校外教育与社区科普活动的有效衔接, 成为徐汇区作为社区教育全国示范的重要内容。同时,徐汇区具有丰富的校外科技教育资源,区内有数十所高校,百余所科研所,特别是徐汇区拥有几十位生活、工作在区域内并热心青少年科普事业的院士和科学家们组成的徐汇区青少年科技导师团。形成了社区科普资源的集聚效能,人力资源是最大的“财富”,导师们在不同社区对青少年校外科普活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指导。另外校外教育资源与社区教育充分整合,如:活动中心各分中心、大中小学,社区学校以及各种社会资源都是实体化推进社区科普活动的载体。因此,各街、镇在自身的社区空间里可以体现不同的青少年科普活动的社区教育方法甚至模式。
  二、街道科普特色活动是有效衔接校外教育的主渠道
  在社区教育推进的有利条件下,各社区努力发挥各个社区教育机构的独特功能,寻找已有成熟而简约的路径。不断开展各街镇业已存在的科普特色活动是有效衔接校外教育的主要渠道,同时努力发掘各街、镇的科普特色,继续开发各街镇特点的科普活动,使校外青少年科技活动通过各种渠道深入社区创建特色的科普活动。例如:徐家汇街道的头脑奥林匹克家庭赛,就是利用学校与街道联手组织居民培训,举办各类头脑奥林匹克家庭赛;龙华街道的龙华中学、龙华小学、龙苑中学等举办“五小龙”活动;凌云街道的青少年模型俱乐部以及小机灵擂台赛活动的开展,并由此获得创新大赛一等奖;湖南街道根据区域内老洋房、旧建筑多的特点开展建筑模型科普活动,以科技人文精神组织湖南老洋房、旧建筑的演讲活动,并多次在全国建筑模型比赛中获奖。天平街道与南模中学联手构建“生态工作室”,辐射周边学校等。
  全区各街镇都与校外教育或学校课外活动进行有效衔接,既充分发挥了校外教育的作用,又发挥了学校的积极性,更开发了各街镇的特色资源,极大丰富了青少年校外科普活动的内容。形成了青少年科普特色活动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以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来推进和丰富社区教育,为学习型社区的创建提供基本素材。
  三、学校与社会资源是校外教育与社区科普活动有效衔接的依托
  长期以来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与各学校,各街镇存在合力推进青少年校外活动特别是社区科普活动的合作机制。三位一体的模式的运作,充分发挥了各自工作的优势,根据街镇的特点,结合各社区所在的特色学校的校本建设,努力构建社区教育体系。同时依托青少年校外教育资源,以社区所在的学校和社区学校为依托,开展校外教育与社区科普活动有效衔接的研究,探索有效衔接方法与手段,通过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与社区科普活动形成形式互动,社会融合,手段多样,目的双赢的良好结果。
  特色学校是社区教育最贴近最丰富最有效的资源,各街、镇区域都有若干所中小学、幼儿园。徐汇区共拥有三所上海市科技示范学校、八所上海市科技特色学校,八所区示范校,三十四所区特色校、六十一所绿色校,区内还有植物园、昆虫馆、公安博物馆等十九个市级科普基地以及许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研究所等。特色学校、科普基地、科研院所等资源是社区教育最近最好的资源,它们的场地、设备、师资不仅是社区教育的资源,更是青少年社区科普活动的无尽宝库,活动中心作为校外机构始终不渝地致力于开发各类资源,与各方面通力合作,开发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各类科普活动,成为徐汇校外教育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社区科普活动的方法是有效衔接校外教育的手段
  校外教育及社区科普活动开展,要根据青少年不同的年龄段特征和兴趣爱好来设计活动:幼儿科技活动以游戏教育的形式作为主要手段;小学科技活动以兴趣教育形式作为主体方法;初中科技活动以使用工具教育形式作为主要途径;高中科技活动以课题研究、探究性学习行为和方法的培养为主导。寻找探索性研究的内在基本规律,而社区具备了青少年科学探索的众多素材。青少年的科学兴趣爱好是多样化的,而且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只有在明确青少年兴趣爱好的基础上,组织丰富多样的社区科普活动,让其有自由选择的机会,才能满足青少年的多样化活动需求,也才能真正发挥校外科普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因此,校外教育要积极组织和设计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以科技创新、动手动脑为内容的社区科普活动。活动要有时代气息,突出社区特点,采用青少年寓教于乐的形式,切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集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发挥校外教育优势,体现社区活动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五、校外教育机构要引领校外教育与社区科普活动有效衔接
  相对于学校和社区组织的校外活动而言,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活动由于其专业性强,组织质量高,符合青少年兴趣爱好等特点而受到广大中小学生的欢迎。诚然,由于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条件所限,其校外活动不可能覆盖全区的所有学生,尤其是一些项目的杯赛活动,可能只有少数特长学生参与,这使很多中小学生感到遗憾。为此,以青少年活动中心为枢纽,发挥其校外活动的引领作用,带动学校、社区提高整个区域内校外活动的质量就极有必要。因此,校外机构要整合资源,探索一种适合社区的模式。根据各个社区实际需要从中选择相对典型、可行的稳定模式,这种模式经过探索和实践,已成为有效衔接的模式,徐汇校外机构是校外教育与社区科普活动的主要引领者。目前,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及各个分中心与若干社区已共建成多个社区学校,中心及分中心已在所在社区形成科普活动的多种模式。例如凌云分中心和凌云社区学校内设置信息苑、模型俱乐部、头脑奥林匹克、小机灵系列活动等都是这种模式的成功典型。而这些模式的出现与成型,都是由校外机构和社区共同创立而成并充分利用活动中心策划、组织的资源,调动社区学校、各中小学、家庭的各类资源形成蓬勃的社区科普活动,有力推进了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
  六、整合社区科普活动是有效衔接校外教育的途径
  目前,政府的各个工作部门,以及社会各种文化教育机构,比如,街道社区、博物馆、校外教育基地等,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其工作都会成为或多或少涉及青少年的校外活动,搞好青少年校外活动自然也成为其份内之事。但是各个机构之间的互动和联系还有待提高,各行其是的现象尚很普遍,这也造成了其组织的青少年校外活动质量参差不齐,资源得不到高效利用。因此,加强各个部门和机构之间的联系和衔接很有必要,尤其是,青少年校外活动的彼此交流是提高青少年校外活动整体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而通过各个机构之间的沟通联系,整合社区科普活动也就有了可能。目前徐汇区社区教育发展迅猛,各街、镇结合地区的特点,以科普活动拓展其功能。整合社区科技活动来发展社区教育,以街、镇为“块”,以教育系统以及社会资源为“条”。从“条块”结合发展到“条条块”结合,建立社区教育的立交桥。将青少年科技活动有机地、多元化地融入到社区活动中去,以多种形式立体地在各街、镇开展活动,渗透到社区、小区,甚至深入到家庭,扩大到其它街、镇,形成青少年科技活动新的增长点,成为社区教育的一道风景线。
  目前,徐汇区每年街、镇或学校冠名的科技“杯赛”有三十项左右,参加学生数十万,这些“杯赛”大多与社区街镇联办,既体现街镇热情组织,同时也体现了青少年科技活动愈来愈离不开社区,青少年在社区生活的时光愈益成为各类科普活动的好时光。如:2007年9月在迎接上海市承办的世界特奥运动会时,华泾社区与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徐汇区“科技特奥”活动,组织了十三街、镇的智障青少年参加的训练、培训、竞赛等系列活动,让智障青少年在科技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愉悦,同时也体现全社会共同关注智障人士的人文精神。
  以“青少年科技活动”为载体,整合地区学校、社会等资源举办各项活动,开展具有社区特色的科普活动。使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成为社区活动的组成部分,青少年科技活动进入社区的时间空间将大有作为,它将会大大激活社区教育的开展。社区教育要经营好区内已有的科普资源与已有的科普活动成果,将已有的青少年科技资源与成果运用好。
  徐汇校外教育和社区教育将整合徐汇优势资源,拓展其功能。它将融入到徐汇社区教育体系之中,在徐汇区社区教育的大空间做好资源利用,优势整合,为构建徐汇学习型社区的明天做出贡献。
  校外教育与社区科普活动有效衔接是在国际、国内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进行衔接的。它通常通过当地社区已有的条件与背景来开拓和衔接的;它通过街道科普特色活动的主渠道来构建的;它通过学校、社会资源的依托来巩固的;它通过校外教育机构与社区科普活动的联动模式来设计的;它通过社区科普活动的方法和校外教育的手段来实施的;它通过整合社区科普活动和校外教育的途径来发展的。校外教育与社区科普活动有效衔接无疑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三大理念的一项深远意义的举措。


如何发挥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引领辐射作用,促进各校科普教育的开展视频

相关评论:
  • 17614633763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田林分部
    尤涛光答:青少年的科学兴趣爱好是多样化的,而且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只有在明确青少年兴趣爱好的基础上,组织丰富多样的社区科普活动,让其有自由选择的机会,才能满足青少年的多样化活动需求,也才能真正发挥校外科普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因此,校外教育要积极组织和设计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以科技创新、动手动脑为内容...

  • 17614633763青少年活动中心有什么好处?
    尤涛光答:只有坚持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公益性质,充分发挥其阵地作用和辐射作用,积极开展各类形式新颖、参与积极性高的文化活动,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构建和谐文化,才能将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培训与文化休闲并重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为青少年特长的发展、素质的提高起到应有的作用。

  • 17614633763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发展规划
    尤涛光答:坚持公益性,活动中心将强化服务功能,打造为上海共青团服务青少年的公共服务平台,关注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职业发展等多方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升文化内涵和竞争力,打造服务品牌。活动中心致力于辐射全国,形成国际化格局,通过整合资源和合作交流,每年服务80万青少年,力求走在青少年宫的前列。

  • 17614633763广西北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的今后发展设想
    尤涛光答:为此,我们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场馆设施和环境建设,努力提升校外教育功能。积极筹集资金新建科技馆、艺术馆、游泳馆等,把“中心”逐步建成“场馆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的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基地。二是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促进校外教育良性循环。设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管理规...

  • 17614633763社区青少年活动策划方案
    尤涛光答:要围绕以下重点内容开展活动: 1、开展“未成年人提升”志愿行动 通过提供学习辅导和兴趣培养,帮助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要充分发挥未成年人课外阅读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教育辐射作用。在依托区服务中心,定期或不定期地以组织公益性的兴趣小组、辅导班等形式,对未成年人提供阅读、实践等多种形式的培养;开展...

  • 17614633763如何发挥中心小学的辐射引领作用
    尤涛光答:先在中心校确定一个年级为实验对象,按计划进行活动资源开发,摸索指导方法,总结活动经验。第二,连线。由实验点向中心校的3—6年级所有班级辐射,构建各年级的课程内容框架。第三,成面。由中心校向全镇各村小铺开。以年级为单位组建教研组,开展师资培训,提供观摩现场,引领村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同时制定出详细的、可...

  • 17614633763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在哪些方面逐步实现全方位嵌入
    尤涛光答:一、实施“三项工程”,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纵向发展。实施“思想铸魂”工程,依托青少年活动中心打造“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示范点,辐射带动辖区各中小学、幼儿园等各类学校,组织各族青少年广泛开展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题团。队日活动、“手拉手”结对交流、社会志愿服务交流活动等,让各族...

  • 17614633763绍兴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简介
    尤涛光答:依托其广阔的空间、齐全的设施、完善的管理以及高起点的艺术培训和高品位的体验活动,中心将发挥校外教育的龙头作用和辐射效应。通过两至三年的努力,中心将建设成为我市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基地、艺术教育的龙头、科技实践的阵地、成长体验的营地、对外交流的窗口,为现代校外教育事业的发展谱写新的篇章。绍兴市...

  • 17614633763党员志愿者活动总结1000字
    尤涛光答:青少年活动中心党支部在成立之前便长期开展爱心帮扶工作。全校党员以“教育、帮助、服务”为主要目的,以“心贴心,手牵手,心手相连,健康成长”为主题,通过各种形式,因地制宜对帮扶生进行文化知识补习与思想道德教育,并对他们学习、生活、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教育和引导。长期资助帮扶冲乎尔乡第二初级...

  • 17614633763社工针对青少年活动方案
    尤涛光答:要围绕以下重点内容开展活动: 1、开展“未成年人提升”志愿行动 通过提供学习辅导和兴趣培养,帮助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要充分发挥未成年人课外阅读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教育辐射作用。在依托区服务中心,定期或不定期地以组织公益性的兴趣小组、辅导班等形式,对未成年人提供阅读、实践等多种形式的培养;开展...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