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统治者后来又增设了什么特务机构?由谁统领?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为加强对臣民的监视,明朝统治者后来又增设了什么特务机构?由谁统领?~

明初期 明太祖朱元璋 设立锦衣卫 锦衣卫专司皇帝仪仗的亲军,同时他还一度把亲自审问的案件交给他们 明成祖朱棣时设东厂,由宦官统领,主要用来缉捕叛逆之人。西厂是明朝中期明宪宗所设立的,也是特务机构。根据你提出的问后期题增设的特务机构应该是朱棣设的东厂 宦官统领 但最高决策人还是朱棣

明清推行“八股取士”,使科举成为愚,民,政,策。它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教,育,事,业发展,难以满足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难以选拔实用人才,阻碍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科,举,制,度创造了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起到了一定的选拔人才的作用,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中华,,民,族、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现,代,选,拔,制,度奠定了基础。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它无疑对中,华,民,族、对全人类都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明代以前的科,举推动了社,会,进,步,但明清的科,举,制,度则相反。教,育和选,拔,制,度应与时俱进,适,时,改,革,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八股文也称“时文”“制艺”“制义”“八比文”“四书文”,是中国明、清两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八股文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
八股文是明清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八股文专讲形式、不注重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八股文最初是写议论文章的一种推荐格式,本身无好坏之分。但后来由于科举考试规定必须采用这个格式,就遭到了很多知识分子的反对。
八股文就成了古代科,举,制,度,弊,端的替罪羊。士人为了挣得功名,皓首穷经,揣磨圣贤的言行和时文的程墨。到了后来,连经书也不读了,只“记其可以出题之篇,及此数十题之文而已”(顾炎武《日知灵·拟题》)。
清代徐大椿有讥刺士人的《道情》说:“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生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宋皇、汉祖是那一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嘘唏。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据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二引)这类读书人究竟于世何补?
顾炎武《日知录·拟题》愤而指出:“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甚至有人认为,明代亡国,就是用八股试士的缘故。“崇祯末,有人拟一仪状云:‘谨具大明江山一座、崇祯夫妇两口,奉申贽敬。晚生文八股顿首。’贴于朝堂,亦愤世嫉俗之忠言也。”(见吕留良《东庄诗集·真进士歌》自注)甲申之变,崇祯自缢,这一仪状真的成了明社覆亡的谶语。
八股文一意代圣贤立言,远离现实,只能作为博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别无它用。像归有光,既是时文大家,又是古文巨擘。虽然二者同样当行出色,但是人们唯独记得他“直据胸臆,信手写来”的《先妣事略》《寒花葬志》《项脊轩志》等抒情记事之文,那才是他的“宇宙一样绝好文字”(王慎中《答茅鹿门知县书》)。
因为八股文缺乏实用的价值,所以一经赶下历史舞台,就失去了它的立身之所。不像诗赋,当不再被用作考试工具时,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以至于当今犹未衰竭。诚然,八股文也间曾有过实用的个例,像晚明的一些篇章触及到时政的弊端,像清代尤侗的《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抒风月之情怀,像近人杨度《“颜渊季路侍”章》写共产主义者理想,都不过是个别士人的偶尔笔触,或个别才子的一时逸兴,终至成为历史的绝响。
八股文有不少清,规,戒,律,诸如怎样破题、承题、八股、落下……如何起、承、转、合,都有着严格的规定,甚至在字数上也限定为五百或七百字。繁琐的程文格式,驱使人们只能亦步亦趋,不敢逾闲半步。
顾炎武《日知录·程文》指出:“文章无定格;立一格而后为文,其文不足言矣。”后来有人对这种程文烂调,仿墨卷作比语嘲之道:“天地乃宇宙之乾坤,吾心实中怀之在抱,久矣夫千百年非一日矣,溯往事以追维,曷勿考记载而诵诗书之典要;元后即帝王之天子,苍生乃百姓之黎元,庶矣哉亿兆民中已非一人矣,思入时而用世,曷弗瞻黻座而登廊庙之朝廷?”只求形式,了无内容,架床叠屋,时文之劣下者一至如斯!
科举看榜图,是明代科,举,考,试,后的看榜图。图中描绘了在科,考,发,榜后应考的读书人看榜的情景。以图中人物表情可以看出许多考生急切地寻找自己的姓名,看完榜后考生有的为考取大声欢呼,有的则为落榜愁头苦脸。
所有的人都为这张皇榜如醉如痴,显示出“八股取士”对读书人的毒,害之深。八股文是一种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开始先揭示题旨,为“破题”。接着承上文而加以阐发,叫“承题”。然后开始议论,称“起讲”。再后为“入手”,为起讲后的入手之处。以下再分“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四个段落,而每个段落中,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称八股文。
‍明清两朝的科举制度基本上差不多,明朝规定科举考试内容以八股文及试帖诗为主,即“八股取仕”。八股文是一种特殊文体,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结构有一定的程式。八股文中有四个段落,每个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文章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等组成部分,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
八股文主要测试的内容是经义,在《诗》《书》《礼》《易》《春秋》里选择一定的题目来进行写作。写作的方式略仿宋代的经义,但是措辞要用古人口气,所谓代圣贤立言。
科举制度由于八股文的出现逐步成为僵化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

东厂和西厂

嗯,我再把二楼的补充一下。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这四个合称“厂卫”,除锦衣卫之外,其头目都由大太监担任(一般是由司礼监首座兼任)。
锦衣卫是朱元璋创造起来的,用心监视百官,因为老朱的疑心病比较重。晚年的时候老朱意识到锦衣卫的力量太大,万一控制不好就是祸害,于是把它撤了。但是到了朱棣夺了位之后,由于他的皇帝位子是抢来的,老觉得不踏实,怕别人反他,于是又把锦衣卫发扬光大了,从此就一直伴随着明朝。锦衣卫的选拔,最初是从民间选取品性纯良,身家清白,无犯罪纪录的人担任,再从中选拔出指挥使。至于后来么,慢慢地就变味了。

上面说了,朱棣也是个经常觉得不踏实的人,有了锦衣卫他觉得还不够,所以又在永乐十八年设立了东厂。可惜的是关于第一任厂公,史上并无记载。

西厂是明宪宗时建立,第一个厂公是大太监汪直。说起来这个西厂的成立过程有点搞笑。汪直很得宪宗的宠,想当东厂的厂公。但是当时东厂的厂公干得不错,资历比汪直老,口碑也好( 不要问为什么……),汪直可能取而代之。宪宗被烦得受不了,最后就答应了让汪直另起炉灶,让他创办新企业:西厂。

明武宗的时候,当时八虎之一的刘谨也遇到了和 汪直类似的情况,于是一怒之下也自创码头,开设了“内行厂”。不过这个机构是最短命的一个,五年后便和刘谨一起成为了历史。

明朝四大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

明成祖时,增设东厂

西厂,汪直设的,成化年间

1.东厂...........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公或督主,是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通常以司礼监秉笔太监中位居第二、第三者担任,其官衔全称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简称“提督东厂”。
东厂的属官有掌刑千户、理刑百户各一员,由锦衣卫千户、百户来担任,称贴刑官。
除此以外,设掌班、领班、司房四十多人,由锦衣卫拨给,分为子丑寅卯十二颗,颗管事戴圆帽,着皂靴,穿褐衫。其余的人靴帽相同,但穿直身。
具体负责侦缉工作的是役长和番役,役长相当于小队长,又叫“档头”,共有一百多人,也分子丑寅卯十二颗,一律戴尖帽,着白皮靴,穿褐色衣服,系小绦。役长各统帅番役数名,番役又叫“番子”,又叫“干事”,这些人也是由锦衣卫中挑选的精干分子组成。 东厂第一任厂主已不可考, 《明史·成祖三》记载 “是年,始设东厂,命中官剌事。”
明代大太监 王振 刘瑾 冯保 魏忠贤 都曾统领东厂。
2.西厂..........于成化十三年(1477)于东厂之外增设西东厂与西厂布局图厂,与东厂及锦衣卫合称厂卫,用太监汪直为提督。西厂的成员是由锦衣卫中选拔出来,宪宗钦定西厂所领缇骑(即锦衣卫校尉)
3.锦衣卫............ 明初的军制比较简单,其基层单位是“卫”和“所”,每卫辖正规军士约5000人,其下设所,分为千户所和百户所。 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或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很少由太监担任。锦衣卫的第一任指挥使在历史上没有明文记载,不过综合各种蛛丝马迹来看,有明明白白的锦衣卫指挥使名分的第一人是毛骧,打造了胡惟庸死后的牵连大案,最后把自己也牵连进去陪葬了,被朱元璋为了平息众怒而推出去做了胡惟庸的垫背。第二代是蒋瓛,历史上蓝玉谋反的罪证正是他通告的朱元璋,当然在疯狂的蓝玉案后,被老朱一杯毒酒搞定。此后到建文时代都没有常设。锦衣卫
第三代比较出名,成祖时代的纪纲,历史上他负责用雪压死了解缙,永乐十四年因为支持汉王夺嫡被砍了。因为执掌锦衣卫时的种种恶行而被列入《明史·佞幸传》的第一位。此后按步升迁了几位,有一个是蒙古人赛哈智。
英宗继位的时候,锦衣卫指挥使是刘勉和徐恭,《明史》上说他们“皆谨饬”。王振上位后,提拔亲信马顺作了锦衣卫的老大,然后在英宗被俘后,作为王党“余孽”被活生生的打死在朝堂上。紧接着景泰朝的清算开始,卢忠当了指挥使,指挥了一把景泰朝的“金刀案”,扑朔迷离之后,卢忠甚至装疯,一把刀引发的血案被内阁和司礼监联手压了下去。“夺门之变”后的指挥使是逯杲,公然索贿,胡乱按罪,被准备谋反的曹吉祥的侄子曹钦发现了无间身份后砍了,为事业献身。接任的是门达,也不是好人,宪宗继位后流放广西。不过天顺朝最出名的指挥使是皇帝的大恩人袁彬,全大明锦衣卫的头头脑脑们摘出来,所有人听过的好话加起来估计也没有给他一个人的多。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个皇帝上台锦衣卫都得大清洗一遍,只有他服侍了两代皇帝还都是正牌卫使。去世时官爵为光禄大夫、上柱国、左军都督,为帝国超一品的大员,连母亲和妻子都是一品诰命。另一位在同期做过锦衣卫指挥使的是蒙古人哈铭,他和袁彬是唯二与英宗在“土木之变”后共患难的。还留下一本回忆录《正统临戎录》。
宪宗朝的第一位指挥使是万贵妃的弟弟万通。后继者朱骥持狱公正,风评不错。弘治朝的牟斌也是个厚道人。[1]
指挥使马顺象牙腰牌
正德时,卫使石文义与张采攀附刘谨,刘公公倒台后也归天了。接棒的是钱宁,这位同志从小被太监义父“嬖之”。做御前侍卫更是跟武宗皇帝睡在同一张床上,“如胶似漆”,还顺便认了皇帝做干爹,名札上直接写“皇庶子钱宁”,不过后来还是倒在了另一位皇帝亲近江彬手里。江彬继任了锦衣卫指挥使和皇帝也是“出入豹房,同卧起”,而且同时还管了东厂。正德朝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都是钱宁和江彬“诱使”皇帝干的。正德一死,江彬也就被剐了。
嘉靖朝锦衣卫指挥使换得勤快,开始是朱宸,不久是骆安,然后是王佐、陈寅,都是嘉靖在安陆兴王府的旧人。之后就是陆炳,严嵩的同党,不过却是被夏言逼得,而且居官并无过甚之恶迹,并且对士大夫折节有礼,不曾陷害一人,为朝士所称。他是嘉靖奶娘的儿子,而且还救过嘉靖的命,明代唯一的以三公兼三孤,而且是善终。但是死后在隆庆朝还是被清算了,万历的时候张居正出来替他说话,身后才得保持。嘉靖三十九年陆炳退休后接任的是朱希忠,他是“靖难”功臣朱能的后人,袭封成国公。
万历朝张居正时代的指挥使是刘守有,他是名臣子弟,出身好。后期是骆思恭,他干到了天启四年,在“移宫案”中出了大力,可惜还是栽在魏忠贤手里了。接任的是田尔耕,崇祯继位后完结。接任的是骆养性,也就是骆思恭的儿子。之后大概是吴孟明,缓于害人而急于得贿。
4.内行厂............明武宗正德初年,以当时八虎之一的马永成掌管东厂,以八虎的另一成员谷大用掌管西厂。当时司礼监太监刘瑾因与他们有矛盾,又在京师荣府旧仓地(即四司之一的惜薪司)另设内行厂,自成系统,正德五年刘瑾倒台后,内行厂与西厂亦一同被裁撤。仅存在五年。


明朝统治者后来又增设了什么特务机构?由谁统领?视频

相关评论:
  • 17681145441明朝详细的行政体系
    柳眨仇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必须建立适应封建统治者需求的集权于上而适度分权于下的政治体制,为安邦治国,江山社稷永固创立坚实的基础。 中枢官制 明初设中书省与丞相之职,赋予丞相极大的权力,对此朱元璋深为疑忌。为加强皇权,明太祖遂于洪武十三年(1380)以左丞相胡惟庸谋反为借口,罢中书省,废丞相制,提高吏、户、礼、兵、...

  • 17681145441明朝为加强专制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柳眨仇政治改革 明初官僚机构沿袭自元朝。朱元璋进行了改革,在中央废除中书省,明初中书省负责天下政务,其长官为左、右丞相,位高权重,丞相极易与皇帝发生矛盾,明朝时以胡惟庸任相后最甚。胡惟庸势力逐大,威胁皇权。且日益骄横 ,懈怠政事 。于是,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处死了胡惟庸和有关的...

  • 17681145441明朝时期统治者加强君权的主要措施有什么
    柳眨仇明朝时期统治者加强君权的主要措施:1、对国家行政机构的改革 扩张皇权,集军政法三权于一身,如此专制必成封建制国家的政体,自然是按照封建统治者统治天下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因此封建的国家行政机构,处处都要体现统治者一人独裁的意志。为了使行政机构更适合君主的需要,历史上很多帝王都曾对政体做过削...

  • 17681145441有关台湾的历史资料
    柳眨仇台湾的原住民族在17世纪汉族移入前即已在此定居;自明末清初始有较显著之福建南部和广东东部人民移垦,最终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社会。元、明在澎湖设巡检司, 明末被荷兰和西班牙侵占。1662年郑成功收复,清代1684年置台湾府,属福建省,1885年建省。1895年清政府以《马关条约》割让与日本,1945年中国...

  • 17681145441九边重镇简介:明朝用以掌控边陲的九大重镇
    柳眨仇嘉靖年间明廷于北京西北增设了昌平镇和真保镇,万历年间又从蓟州镇分出山海镇,从固原镇分出临洮镇。公元1368年明朝建国,其后百余年间,退居漠北的蒙元残余势力伺机南下,成为明代的严重边患。明朝统治者不得不在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绵亘万里的北部边防线上相继设立了辽东、宣府、蓟州、大同、...

  • 17681145441求:中国古代各王朝政府机构设置分别是怎样的?
    柳眨仇依据宗法制度的组织形式,周王既是普天之下最高的统治者,又是全体姬姓宗族的“大宗”,即最大的族长。他既代表社稷,又主持宗庙的祭祀。天子的宗庙,祭祀自始祖以来的历代祖先,是全国规模最大、地位最高的祭祀祖先场所,称为“太庙”。历代祖先,以始祖为中心,按昭穆排列,都有一定的地位,只有天子才有这种祭祀列祖...

  • 17681145441八旗是怎样划分的?
    柳眨仇八旗的划分:八旗最初源于满洲人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明万历二十九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万历四十三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之制确立。满洲社会实行...

  • 17681145441评价明代的军屯改革
    柳眨仇明代的军屯改革评价:1.明代军屯的建置主要是设卫分军屯田,并制定几种极为重要的屯田法令,完备当时的军屯制度。主要体现在军屯的新增上 ,洪武以后增设的军屯,其性质不外乎是腹里军事据点、少数民族地区的军事要塞、水陆交通枢纽以及边防地区,随着军屯的创设,卫所也有所改变和增设。2.根据明代初年的...

  • 17681145441关隘的历史上的关隘
    柳眨仇元末陈友谅、明朝邓茂七等农民起义将领都以此为根据地,抵抗统治者军队的进攻。铁牛关,原在大禾山的铁牛岭,山形如牛状,山顶曾有石牛为镇。关内外岩石嶙峋,峭削直立。关势两山中凹成一路,旁扼险滩,且有深涧环护,如铁桶般坚固,故称铁牛关。后迁这位于县城西北面30公里的牛岭坑上。关上炮楼立于山顶,逼视关外,...

  • 17681145441明代为什么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最长的朝代
    柳眨仇假如中国一直有明朝那样的活力,华夏文明应该在1840以前就会融到世界文明之中,哪里会遭遇鸦片战争那样的耻辱?又岂容小日本猖狂?我们应该明白,明清两代华夏文明是截然不同的,更应该明白清朝的统治本不是华夏文明的正常发展轨迹,满人灭绝中国文化给我们带来了灾难性后果!历代征服者,都没有象满人那么狠!他们让汉族易服,...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