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在历史上如此著名,是什么导致了八大晋商的消亡?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素有“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之称的乔家大院,二百余年后,留下五千多件珍贵的历史文物,让我们能从中一窥明清时期北方民居的建筑特点。而能有如此大手笔修建4175平方米大豪宅的主人,即是当时显赫一时的晋商之一。

晋商,中国历史上三大商帮之一,在全盛时期,晋商的商业范围甚至拓展到了俄国甚至欧洲等其它海外国家,其总商业价值富可敌国。但就是这样一个极其辉煌的晋商一脉,在清末年间逐渐衰败,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留下的,不过时史书上的故事罢了。

但以“诚信”和“团结”著称的八大晋商,为何会集体覆灭?是什么阻挡了晋商的更高一层的发展?

贪图享乐,缺乏精神支柱

晋商,山西商人。在以“重农抑商”为社会价值观念的古代社会,之所以会有山西人开始经商,其主要原因是受困于无法改变的自然环境——山西是典型的被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能够作为耕地使用的土地面积有限,加之山西位于内陆,降水较少,这对本身土壤贫瘠的山西无疑于雪上加霜。所以山西的百姓生活在贫困之中。




为了改变这种世世代代传下来的贫穷,一群有志之士开始打破传统“轻贱”从商的观念,把目光放在经商上。晋商人凭借着吃苦耐劳、敬业进取的精神,开辟了一条属于山西人的致富路。

晋商一直坚守“诚信”的经商之道,又恪守很多儒家传统,坚持儒商精神。晋商最开始踏入商业圈是因为“穷”,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往”,以利益为驱动的力量一直推动着晋商的发展,他们不断进取,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队伍。

“山西人多商于外,十余岁辄从人学贸易,俟蓄积有资,始归纳妇。”在山西人的眼中,经商是一件大事,不可小觑,它和其他人想考取进士一样,把商业做好光宗耀祖是他们的追求。在最初,因为穷,晋商也坚持“勤俭节约”的风尚,《乔家大院》的主要人物身上有很多晋商代表性的有意思的东西,比如,再有钱他们也很土,很简朴,他们相信“他日苟有寸进,薄积当体”。




但晋商的发展和兴盛时期在清朝,一个岌岌可危却不自知的王朝。清朝时期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思想控制达到一个巅峰状态,文字狱,八股取士等,生活在如此大环境下,晋商很难不受影响。

所以晋商的价值取向逐渐发生了改变,他们开始追求物质享乐,凡人之社会观念,皆羡于富者之宴安,无论致富已成未成,都急于享受而不再进取,只顾纸醉金迷,不问世事,一些巨商后裔从小含着金钥匙出生,更是浮靡。比如太古曹氏家族,到了曹可让一代,家里人人吸鸦片,遇事不管红白都大摆席,花钱如流水。

由此观之,晋商人一开始从商是因为“穷”,后期发展逐步完善队伍后,晋商也没有发展出自己的精神文化,他们的进步动力没能有更高层次的追求,比如“帮助家乡脱贫致富”或者“致富国家”,在享乐的社会大环境下,他们逐渐迷失,找不到奋斗的方向和意义,覆灭也就成了必然。

眼界狭小,故步自封

虽然晋商极力打破“重农抑商”“士农工商”的社会观念,在某些时期一度到了“经商致富”和“走上仕途考取功名”的荣誉一样的地步。

但随着官位可供买卖之后,这些商人趋之若鹜,开始钻营官场、捐官买爵,这种好不容易搭建的等级塔轻而易举倒塌,掀起了一股“能争名于朝即争名于朝,不能争名于朝即争利于肆,既能争名夺利,不妨二者兼顾”的风潮,商场精英们在“入仕”道路上乐此不疲,放在商场上的精力减少,而在宦海浮沉中又处于劣势,毫无疑问加速其灭亡。



其次就是千年来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晋商没有把赚来的财富用在正确的地方,完全把“钱生钱”这种想法避之门外。

在晋商发展的辉煌时期,西方资本主义也正在蓬勃发展,而晋商在和俄国打交道时,对他们的大机器生产毫不感兴趣,在和欧洲船只进行贸易往来时,除了自己所需的商品外,其它仿佛都难以入晋商的眼,他们急于求成,故步自封,没意识到自己正在和世界大环境脱节,他们懒于学习新技术,也舍不得把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投资在新的机器设备和技术上,只顾眼前利益购房置地。

而当面临国门被迫被打开,洋枪洋炮打进来的时期,再多的土地,又有什么用呢?

袁史有话说

一个群体的覆灭,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很多自身的原因,清朝的闭关锁国也缩小了晋商的海外商路,而清朝统治者的打压和清朝制度的腐朽,无疑是晋商发展路上难以用自身力量克服的难题。

当国门被炮火打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进入,大机器的生产力直接碾压了传统的手工劳作,在市场利益角逐中,晋商的优势越来越小,最终的结果只能无可奈何地离开历史舞台,湮灭在这奔涌的历史长河里。



经济重心南移。晋商大多是在山西地区,他们都是靠着北方的地理位置发展起来的,后来在历史过程中北方长期战乱,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他们的位置被取代

素有“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之称的乔家大院,二百余年后,留下五千多件珍贵的历史文物,让我们能从中一窥明清时期北方民居的建筑特点。而能有如此大手笔修建4175平方米大豪宅的主人,即是当时显赫一时的晋商之一。
晋商,中国历史上三大商帮之一,在全盛时期,晋商的商业范围甚至拓展到了俄国甚至欧洲等其它海外国家,其总商业价值富可敌国。但就是这样一个极其辉煌的晋商一脉,在清末年间逐渐衰败,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留下的,不过时史书上的故事罢了。
但以“诚信”和“团结”著称的八大晋商,为何会集体覆灭?是什么阻挡了晋商的更高一层的发展?
贪图享乐,缺乏精神支柱
晋商,山西商人。在以“重农抑商”为社会价值观念的古代社会,之所以会有山西人开始经商,其主要原因是受困于无法改变的自然环境——山西是典型的被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能够作为耕地使用的土地面积有限,加之山西位于内陆,降水较少,这对本身土壤贫瘠的山西无疑于雪上加霜。所以山西的百姓生活在贫困之中。

为了改变这种世世代代传下来的贫穷,一群有志之士开始打破传统“轻贱”从商的观念,把目光放在经商上。晋商人凭借着吃苦耐劳、敬业进取的精神,开辟了一条属于山西人的致富路。
晋商一直坚守“诚信”的经商之道,又恪守很多儒家传统,坚持儒商精神。晋商最开始踏入商业圈是因为“穷”,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往”,以利益为驱动的力量一直推动着晋商的发展,他们不断进取,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队伍。
“山西人多商于外,十余岁辄从人学贸易,俟蓄积有资,始归纳妇。”在山西人的眼中,经商是一件大事,不可小觑,它和其他人想考取进士一样,把商业做好光宗耀祖是他们的追求。在最初,因为穷,晋商也坚持“勤俭节约”的风尚,《乔家大院》的主要人物身上有很多晋商代表性的有意思的东西,比如,再有钱他们也很土,很简朴,他们相信“他日苟有寸进,薄积当体”。

但晋商的发展和兴盛时期在清朝,一个岌岌可危却不自知的王朝。清朝时期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思想控制达到一个巅峰状态,文字狱,八股取士等,生活在如此大环境下,晋商很难不受影响。
所以晋商的价值取向逐渐发生了改变,他们开始追求物质享乐,凡人之社会观念,皆羡于富者之宴安,无论致富已成未成,都急于享受而不再进取,只顾纸醉金迷,不问世事,一些巨商后裔从小含着金钥匙出生,更是浮靡。比如太古曹氏家族,到了曹可让一代,家里人人吸鸦片,遇事不管红白都大摆席,花钱如流水。
由此观之,晋商人一开始从商是因为“穷”,后期发展逐步完善队伍后,晋商也没有发展出自己的精神文化,他们的进步动力没能有更高层次的追求,比如“帮助家乡脱贫致富”或者“致富国家”,在享乐的社会大环境下,他们逐渐迷失,找不到奋斗的方向和意义,覆灭也就成了必然。
眼界狭小,故步自封
虽然晋商极力打破“重农抑商”“士农工商”的社会观念,在某些时期一度到了“经商致富”和“走上仕途考取功名”的荣誉一样的地步。
但随着官位可供买卖之后,这些商人趋之若鹜,开始钻营官场、捐官买爵,这种好不容易搭建的等级塔轻而易举倒塌,掀起了一股“能争名于朝即争名于朝,不能争名于朝即争利于肆,既能争名夺利,不妨二者兼顾”的风潮,商场精英们在“入仕”道路上乐此不疲,放在商场上的精力减少,而在宦海浮沉中又处于劣势,毫无疑问加速其灭亡。

其次就是千年来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晋商没有把赚来的财富用在正确的地方,完全把“钱生钱”这种想法避之门外。
在晋商发展的辉煌时期,西方资本主义也正在蓬勃发展,而晋商在和俄国打交道时,对他们的大机器生产毫不感兴趣,在和欧洲船只进行贸易往来时,除了自己所需的商品外,其它仿佛都难以入晋商的眼,他们急于求成,故步自封,没意识到自己正在和世界大环境脱节,他们懒于学习新技术,也舍不得把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投资在新的机器设备和技术上,只顾眼前利益购房置地。
而当面临国门被迫被打开,洋枪洋炮打进来的时期,再多的土地,又有什么用呢?
袁史有话说
一个群体的覆灭,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很多自身的原因,清朝的闭关锁国也缩小了晋商的海外商路,而清朝统治者的打压和清朝制度的腐朽,无疑是晋商发展路上难以用自身力量克服的难题。
当国门被炮火打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进入,大机器的生产力直接碾压了传统的手工劳作,在市场利益角逐中,晋商的优势越来越小,最终的结果只能无可奈何地离开历史舞台,湮灭在这奔涌的历史长河里。


晋商在历史上如此著名,是什么导致了八大晋商的消亡?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