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只是一个藩王,为什么却能起兵成功,得天下呢?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藩王造反往往以失败告终,为什么朱棣就能成功呢?~

作为明朝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朱棣成功的原因有三。第一是因为朱允炆政策失误,第二是因为朱允炆无人可用,第三是因为朱棣运气好。要知道,想要造反成功,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现实中的战争都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我举出的几个原因也仅代表我个人的意见。下面我们来细细分析一下这三个原因。

首先说说第一个原因,朱允炆政策失误。首先,朱允炆登基没多久就开始实行削藩制度。大明王室这帮人是真的能生,要是按照大明当时的制度,这帮子天子的亲戚能把大明拖垮。朱允炆削藩政策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他却没有考虑到现实情况。他才刚上任,脚跟都还没站稳,而他的那些叔叔伯伯哥哥都是跟随自己爷爷南征北战,手底下的实力还是很强的。他急于削藩,让很多藩王心生不满,于是朱棣起兵时,各地藩王纷纷响应。

第二个原因,朱允炆无人可用。这真不能怪朱允炆了,主要是当时朱元璋太狠了,把当时跟他一起打天下的那帮大将都杀得差不多了。而剩下的那些庸将又哪里是朱棣这位经验丰富的王爷的对手。要知道当年朱棣可是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大大小小的战役都打过不少,跟随开国时的那批猛人学到了不少东西的,一般的大将哪里会是他对手。

第三个原因,朱棣运气好。打仗胜利,运气绝对也是其中一个原因。朱棣虽然自身实力强大,但如果他运气差一点,可能历史就要改写了。据记载朱棣在与朱允炆的军队打仗的时候,明明差一点就要输了,但是突然之间天上就会刮大风,直接把朱允炆军队的帅旗给吹倒了,而且这样的事情还不止发生一次 。可见,朱棣能成为明朝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王爷,他的运气也占了很大的功劳。

深谋远虑的明太祖朱元璋,在太子朱标死后在立谁为继承人时曾经犹豫过,但是他在为国家长治久安考虑,接受臣下建议,把太子的儿子朱允文立为皇太孙,在他死后顺利接班,是为建文帝。不成想四年后即被朱元璋的四子燕王朱棣篡了位。朱允文与朱棣在治国才能上孰优孰劣,朱元璋洞察秋毫,心里很清楚。然而他还是选择了皇孙而非燕王,他是怕九死一生打下来的江山被家族内争给搞垮了。然世事难料,燕王到底篡位成功了,是为永乐皇帝。永乐帝颇有他赖皮老子的遗风,也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大明的国力上升,威名远扬,内修政里,经济和文化长足发展。在安邦治国方面,他成功了。朱棣起兵时,他已被解除兵权,他能调动的军队至多不过数千人。反观朝廷这方面,动辄调兵数十万,以举国之人力财力与一隅相争,道义上也占上风,为什么竟会失败呢?


隐忍不发对操之过急
建文帝毕竟年轻,心燥气浮。在他即位后不到一年,即连废五王。这就造成一种燕王除造反外无路可走的局面,也是国人对燕王产生同情,进而支持他。反观燕王,他虽早有夺位野心,但一直隐忍不发,他在府上装疯卖傻,意在迷惑朝廷,然暗地里却在制造兵器。后来一直到攻入南京时,燕王仍然打着“奉天靖难”、“清君侧”、“周公辅成王”的旗号,这不仅蒙蔽了大批官吏和民众,甚至还是建文帝产生幻想。


奋不顾身对掉以轻心
建文帝总以为以全国之力扑灭燕军不成问题,因而对此掉以轻心,这是他失败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燕王起兵后,北方战火连天,建文帝却把主要精力放在改定官制等方面,只是寄希望于李景隆这种徒有其表的人身上。建文四年四月,燕军打到淮河一带,只因平安、徐辉祖、何福等打了几个胜仗,朝廷就认为燕军不足虑,竟招徐辉祖回南京,致使平安、何福势单力孤,燕军乘机反攻,朝廷军队惨败,失去了消灭燕军的最后一次机会。与建文帝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燕王每战必全力以赴,身先士卒,斗志旺盛。对双方每位将领的特点、部队的士气、城池攻守的难易、地理形势的利害、战阵的得失等等,了然于胸。


坚定不移对左右摇摆
建文帝深受儒家仁义之说的影响,他对燕王既害怕,又下不了决心置之于死地,当断不断,患得患失,这是导致他失败的有一个重要原因。
建文元年二月,户部侍郎卓敬迷奏:燕王智谋绝人,酷似太祖,且北平地势雄峻,金元皆兴起于此,应将燕王改封南昌,以绝后患。建文帝次日对卓敬说:“燕王骨肉至亲。”卓敬说:“隋文帝和杨广不是骨肉至亲吗?”建文帝沉默许久说:“还是算了吧。”及至燕王起兵,耿炳文率师北伐,本当一鼓作气,剪除燕王,可建文帝对诸将说,一家之内开战不详之极,要将士们务必体会他的意思,不要让他背上杀叔父的恶名,弄得将士们顾虑重重后来在多次大战中,将士们有多次杀死燕王的机会,但因建文帝有言在先,不敢出手。
再看燕王,他从正式起兵开始就从没有动摇过,一心要夺取皇位。耿炳文、李景隆先后率数十万大军来伐,燕王毫不畏惧,出战之际每每“面有喜色”。每获大胜或大败之时,燕王都不失时机的上书朝廷,自称“臣燕王棣”,表明自己无意造反,有意罢兵,实际上则加紧布置,整军备战。
根据以上分析,朱棣至少有三胜,建文帝也至少有三败,因此朱棣最后篡位成功就不是偶然的了。

朱元璋为了让皇太孙朱允?傻巧匣饰唬????十多个儿子分封在各地为王,防止他们反叛。但是建文元年的七月,朱棣在北平反叛,经过四年的靖难之役,最后通过武力夺取了政权。为什么朱棣单凭北京的一地之力,最后却能通过武力夺权天下?

第一,人才决定一切。朱棣身边聚集了张玉、朱能等能征善战的将领,也聚集了足智多谋的谋士,例如姚广孝等人。史书上记载,朱棣起兵谋反之时,突然刮起一阵大风,掀掉了房顶上的瓦片。众人大惊失色,朱棣觉得起兵之际,天空刮起大风,掀掉了房顶上的瓦片,他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姚广孝却哈哈大笑说,“此乃是祥瑞啊,老天爷刮此风,是想把你的黑瓦换成黄瓦呢。”众人听后,更加坚定了起兵造反的决心。

第二,成功往往属于有准备的人。一是朱棣就藩燕京北平之后,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战绩显著,他每次战斗身先士卒,在军中威望极高。在与北元的战争中,锻炼了朱棣的军事才能,也成就了他在军中的威望。二是朱棣在姚广孝等人在建议下,下定了决心通过武力来夺取政权。他一方面暗中在燕府中收养了很多奇能异士,一方面还在燕府里头挖了地下室,日夜打造兵器。他们怕打造兵器的声音惊扰外边,就在燕府的周围养了很多鸡鸭,以此来掩盖打造兵器的声音。

第三,善于伪装自己,麻痹对方。史书上有记载,说燕王极其狡猾,为了迷惑朝廷,他故意装疯卖傻,大热天的时候,穿着很厚的衣裳围在火炉旁;有时候躺在大街上睡觉,见人就说胡话,还抢别人的饭吃。但是,没有不透风的墙,燕王府的不寻常行动还是被朝廷察觉了。建文元年(1399)六月,朝廷派了北京的按察使张?m、北京都司的都指挥谢贵、还有一个北京都指挥使司的指挥使张信等人,准备对燕王下手。但是张信得到朝廷的消息以后,知道要对燕王下手,回到家里头坐卧不安,被其母亲发觉,在母亲的追问下,张信道出了事情的原委。他母亲告诉他,燕王不能动。第二天,张信坐着一顶女轿到了燕王府,见了燕王后说:”我已经知道你要造反,朝廷让我来抓你。“燕王却继续装疯卖傻,张信急道:“你不要瞒我了,我诚心诚意来向你报告,你再不说实话,我就按照朝廷的旨意抓人了。燕王这才向张信说了实话。

史书上还记载一件事情,说燕王带着财宝来到大宁想拉拢宁王,见到宁王后,他握着手宁王的双手,不禁潸然泪下,说我们都是太祖高皇帝的儿子,都是建文帝至亲的人,可是现在朝中出了奸臣,诸王死的死,废的废。宁王听后感同深受,也黯然神伤,但是却不想跟朱棣一起反叛建文帝。好吃好喝地款待了几天朱棣,就把燕王送出城外。哪里知道,燕王早在城外布置了军队,而且还用重金收买了宁王身边的将士,控制了宁王,燕王朱棣说:“我们联手反抗建文帝,将来得了天下,你我各一半”。宁王无可奈何,只得答应。宁王手下骁勇善战的朵颜三卫也顺势都归了燕王。但是燕王打败建文帝,登上皇位时,却不兑现当初的诺言,还怕宁王反叛,将其分封在江西南昌,尽夺其兵权,最后,宁王郁郁而终。

第四,朝中无将。明初是个名将辈出的时代,徐达、常遇春、蓝玉个个是照耀史书的耀眼之星,朱元璋登基后,为了使子孙后代能够平安地做皇帝,开锅后不久便对身边的开国元勋大开杀戒,这个时候弊端也出现了。朱棣反叛后,建文帝发现朝中无将可派了,只剩一个年迈的老将耿炳文了。耿炳文是一个不善于进攻,却善于防守的老将,我个人觉得朱元璋唯独留下此人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他觉得此人不善进攻,即使反叛也不怕,但是善于防守,可以留下,为子孙固守江山之用。建文帝任命了耿炳文为大将军,讨伐燕王。耿炳文带领官军北伐,遇到燕王的主力,双方展开决战。燕王朱棣善于使用骑兵进攻,手下张玉和朱能两人都是久经沙场,骁勇善战之人,耿炳文不敌,一战败于涿州,再战败于雄县。燕军继续南进,他们在真定发生了激战。这一战,燕王巧施“半渡而击”的妙计,趁着官军还在渡滹沱河之际,便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耿炳文大败。从涿县,到雄县,到真定,接连败退,耿炳文无计可施,只能关起城门,闭门不出了。




朱棣只是一个藩王,为什么却能起兵成功,得天下呢?视频

相关评论:
  • 15994004206朱棣原本只是一个藩王 朱棣最后为什么会起兵造反
    诸红褚姚广孝并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和尚,早年曾学过阴阳术数;正是他劝朱棣起兵,当时朱棣还说:“百姓都支持朝廷,怎么办?”姚广孝答道:“臣只了解天道,不管民心。”这么说什么意思?不就是在暗示朱棣,他命中应该当皇帝么,而且他还向朱棣推荐相士袁珙、卜者金忠等,使朱棣逐渐下定决心。可以说,朱棣...

  • 15994004206明成祖朱棣是如何从一介藩王成为一国之君的?
    诸红褚3、建造兵器,训练人马。这些都是姚广孝在具体做,为了避人耳目,朱棣特地建了一个很大的养殖场,可谓煞费苦心。二,艰难的战斗过程,靖难之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藩王对朝廷胜利的战斗,但过程并不轻松,他分三个过程。1、开始的势如破竹。由于朱棣的军队经过了严格的训练,并且长期在边境作战,有着...

  • 15994004206历史上藩王众多,为何谋反成功的就只有朱棣一人?
    诸红褚将藩王都分配出去,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朱允炆接手的大明朝中缺乏可用之人。最后,朱棣能够取得成功还有一部分原因来自朱允炆本身。为人宽厚仁慈的确是朱允炆的优点,但也是他的缺点,正因为这个懦弱,不愿意心狠手辣的性格让他多次对朱棣心慈手软,最后反而失去良机。

  • 15994004206历史上藩王众多,为何只有朱棣一人能够造反成功?
    诸红褚但是比较邪门的是,那几次都出了意外,让朱棣跑掉了。甚至于有一次,都快要捉住朱棣了,然而一阵大风吹过,居然把朱允炆一方的军旗跟吹倒了,顿时朱允炆那方的士兵就慌乱起来,朱棣也趁机逃跑了。运气跟实力都具备,而且对手还很弱,就这样朱棣都差点失败,所以说历史上才没几个藩王能够造反成功。

  • 15994004206靖难之役以前,没有藩王造反成功的例子,为什么朱棣还敢造反?
    诸红褚朱棣几乎算得上中国数千年封建王朝中唯一一个以藩王身份反叛成功当上皇帝的人了。无论是西汉的七王之乱,还是西晋的八王之乱,乃至朱棣之后的宁王之乱,这些藩王通通没有成功,那么,这么低的成功概率,为什么朱棣会反叛呢?朱棣 第一。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政策太过急切。朱允炆的削藩政策几乎将明朝的...

  • 15994004206朱棣只是一个藩王为什么却能起兵成功得到天下呢?
    诸红褚4、建文帝军事打击燕王的不坚决、用人的不正确、策略的不得当,这是建文削藩失败的根本原因,也是朱棣成功的根本原因。除了以上三个先决条件外,还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条件:朱棣虽然是藩王,但却是当时仅存的朱元璋嫡子。这也是他造反后能为官僚集团迅速接受的主要原因。此后的历次藩王造反都无法复制燕王的...

  • 15994004206明朝时期藩王权力受到限制,为何朱棣依旧能短时间起兵叛乱?
    诸红褚古代藩王叛乱少有成功,朱棣是唯一一个藩王叛乱成功的。自古建国者都防范着藩王起兵作乱,所以在给予藩王富贵的同时,在权力上都设定着极大的限制。那么朱棣又是怎么成功的呢?是偶然吗?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在大统一王朝的盛世出现大规模藩王叛乱的有:七国之乱、八王之乱、靖难之变、三藩之乱,这些藩王...

  • 15994004206朱棣为何是大一统王朝中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王爷?
    诸红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朱棣的个人能力很强,还有一个就是朱允炆的能力不行。首先要说明一个情况,就是造反能成功的事迹在历史上本来也不多,大多都是失败的,而那些能成功的人除了时运很好之外,他的个人能力也是很强的,比如说刘邦,比如说这篇文章所讲的朱棣。朱棣本来只是一个藩王,朱允炆...

  • 15994004206朱棣上位之后为什么不削藩,不怕有藩王像他一样造反吗?
    诸红褚由此就可以看出当时朱棣反对学反,其实是对他自己非常有好处的。因为既可以让他手中的视力不断壮大又可以帮助他进行造反。朱棣在登上皇位之后,也是一个非常英明的君主。当时他虽然反对削藩,但是也知道藩王对于中央统治的危险。所以即使他没有削弱藩王之间的权力,但是却实行了非常多的制度对三网进行压制。...

  • 15994004206都说“开创为主,守成为宗”,为什么朱棣被称为明成祖?
    诸红褚因为嘉靖皇帝朱棣才被称为明成祖,原先朱棣只是明太宗。嘉靖皇帝可以说运气非常不错,他只是一个藩王,按说跟皇位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上天眷顾他, 他的堂兄弟明武宗正德皇帝去世的时候没有一个后代,国不可一日无君,群臣就选举嘉靖皇帝当皇帝,嘉靖皇帝知道以后欣喜若狂,原本以为自己这一辈子和皇位...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