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曾是“日不落帝国”,为何会成为美国的“最铁盟友”?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英国为什么被美国驻军~

英国是美国的盟国,盟国之间互相驻军是符合国际法的。美国在英国的驻军并非强迫,而是经过英国批准的,是平等性质的军事合作,和当年列强在半殖民地国家强迫驻军是两个概念。
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
829年英格兰统一,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渡海征服英格兰,建立诺曼底王朝。1649年5月19日宣布为共和国。
英国位于欧洲西部,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部和一些小岛组成。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国家关系则是主权国家立于本国政治利益上的斗争与合作关系。二战中,英美两国为了从实际中支援苏军对德作战,以求早日消灭危害它们统治利益的法 西斯势力,都同意开辟对德作战的第二战场,并且最终也能就此达成一致行动的协议。这体 现了它们合作的一面。但同时具体到第二战场开辟的时间、地点等问题时,英美两国都从自 己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自己的方案,并就此展开争吵和斗争,另外加上战略传统,作 战条件及对战后利益的考虑等方面的差异,使这一分歧与斗争更复杂和持久。 首先,从国家的根本利益来看,对英国而言,维护海上交通线就是从根本上保卫了国家。这是它的根本利益所在。众所周知,英国不仅是个岛国,而且是个殖民大国和工业国,本土资 源多以海外进口,近几百年来“英国人民的生存,英国的经济和工业,以及英国同大陆敌人 进行战争,全部依赖于这种巨大的海上输入”。大西洋运输线和地中海航线是英国的生命线 。 同时地中海航线又是它与东方广大领地保持联系的最短路途,也是“战争血液”的供应线。此外,埃及和苏伊士运河更是帝国的“交通枢纽”。埃及的棉花、伊拉克的石油、印度的粮 食、东南亚的橡胶和锡,这些英国进行战争的必需物资都经由苏伊士运河运出,所以在战略 家眼中,控制埃及和苏伊士运河的意义不亚于控制伦敦。而当时控制这条通道的意大利法西 斯却是三国轴心中最弱的一环,因此早在 1 941 年 1 月英国就决定了在这个地区用兵,先打垮 意大利,进而重返欧洲大陆的地中海战略方针。这个方针的确立是它的国家利益的根本要求。 从美国的根本利益来看,确立它的战后亚欧乃至世界的霸权地位是利益的根本。美国位于大西洋彼岸,战前没有像英国那样广阔的殖民地,同时战火未在本土燃烧,投入战争的时间较 晚,因而更多地希望依仗强大的军事、经济潜力,力争“战时能决定全局”,战后能“从事 ”仲裁主宰世界。所以在美国与苏联合作之初,就坚决反对英国急于承认苏联新西部边界要 求的作法,强调美国甘冒“联合国家的内部分裂”之险,也不支持附有领土条款的英苏条约 。美国更多地愿意在物资援助和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上同苏妥协,从而使它放弃领土要求,所 以美国提出尽快而直接地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苏联得到实际上的援助,坚定它与美国合作 的决心。 其次,从作战条件来看,战初英国由于执行绥靖政策而遭惨败,后又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与德军单独作战一年,英国实力被大大削弱,而英方军备物资和领地的军队多集中在地中 海一带,同时,考虑到若在 1 942 年 执行“大铁锤计划”,美军投入兵力有限,战争的更大责任要由英国来负担。这显然对已很衰弱的英军实力又是雪上加霜的打击。因此丘吉尔为保存 实力,既要极力坚持首先与苏结盟,以防止苏联退出战争,并可把德军陆空主力不断东引, 同时又要从保存实力和夺取交通线的首要目标出发,宁肯答应苏联的新边界领土要求,而不 同意尽快在欧洲直接开辟第二战场,可见丘吉尔多次回绝斯大林提出的开辟第二战场的要求 ,也是从英国当时作战条件的实际情况出发的。 从美国的作战条件来看,美国参战晚,此前国内盛行孤立主义,这使美国的军事力量要在战争中逐渐壮大,因此战初与英军联合作战就非常重要,但同时美国又希望速战速决,特别是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军需要兼顾欧亚,两面迎敌,就更急于在欧洲战场尽快打败德军,控 制住欧洲局势,防止苏联战败,以制德日联合之势,因而罗斯福一开始就坚持横渡海峡作 战的“大铁锤计划”,并向苏联许诺,在 1 942 年 开辟第二战场,以稳住苏联。但要实现这一诺 言,无论从作战人员上,还是从战略物资上看,都离不开与英军合作。然而丘吉尔是不会将本国实力孤注一掷地冒这个险的,因此,最终罗斯福权衡当时的作战条件,做出了让步,将 北非登陆作为权宜之计。 再次,从对战后利益的考虑来看,英美也有不同。战前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而在战后力争保住这些殖民地是丘吉尔等英国统治阶级首先考虑到的,所以他们一再坚持对北非地 区和中东地区的最有效控制。美国则极力反对这种大殖民主义思想,认为这种思想已过时, 更重要的是战后应由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都强大的美国来主宰世界。特别是随着战争的演进 ,苏联已脱颖而出,这时若再不执行欧洲登陆方案,恐怕要出现一个“布尔什维克化的欧洲 ”。加速在欧洲的行动正是美国利益所在,美国必须“在欧洲东部前线的后面部署足够军力 以对抗红军……欧洲不能成为军事真空而让俄国入侵”。可见罗斯福对战后欧洲事务的安排 问题早有考虑。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已经意识到战争使英国削弱和苏联在欧洲地位的加强。魁北克会议期间的 一份美国文件集中反映了美国的想法,其中写道:“俄国在欧洲的战后地位将是一种占优势的地位。德国战败后,欧洲将没有力量可与它的巨大军事力量抗衡。事实上,英国正在地中 海造成一个与俄国相对峙的地位,这将使它在日后欧洲的均势中得到好处。然而即便在这地 方,它也无法同俄国匹敌,除非它有可能得到其他方面的支持……有必要发展和保持同俄国 的最友好关系。美国在对俄国关系中必须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太平洋战争的进行。”这份 文件所表明的政策对日后德黑兰会议决议起着指导意义。由此可见英国为了保持海外殖民地 的统治,为了谋求在欧洲重建英国的势力范围,遏制苏联势力,就要谋求同美国合作。然而 ,美国另有打算,它不仅要考虑战后如何与苏联联合统治世界即罗斯福的战后蓝图,它还要 顾及太平洋战势,要力争苏军出兵对日作战,以减少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消耗和损失。罗 斯福此时更多地要考虑与苏联而不是与英国共谋合作,“我们战后将会同英国发生的纠纷, 也许比目前同德发生的纠纷更大”。因此,美国坚持欧洲登陆方案,反对丘吉尔的地中海战 略,并最终促使这一方案执行。 最后,再从战略传统来看,英国的边缘战略占重要地位。这一战略主要是由老威廉·皮特在 “七年战争”中提出的,主张英国在同欧洲大陆的国家作战时,不必在大陆投入主力部队, 而是向盟友提供物资援助,由它们负责大陆内部的战争,英国则要利用海军优势,对敌人 进行海上封锁,破坏敌人的海上贸易和攻击敌人的海外殖民地。这样就可以较小的代价取得 胜利。丘吉尔就是边缘战略的鼓吹者。由于战初法国沦陷,英军根据自身处境和力量,积极 推行这一战略,将目标重点转向地中海。这是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但到后来,丘吉尔仍坚 持这一战略,并想将美国力量也拖入地中海,就遭到了美国的坚持反对。 而从美国方面看,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和周边国家的弱小,美国就有反常备军的传统,实行 战时召募民兵制,同时厉行“先宣战,后准备”的作法。但是临时召募来的民兵缺乏训练,纪 律涣散,又受季节影响大,农忙就要回家。这使美国战争指挥者不敢打长期的消耗战,同而力求打短而快的战争。战略上,喜欢采用进攻型战略,甚至不怕冒险。“大铁锤计划”的提 出就明显地缺乏对战争条件和客观情况的充分认识,带有冒险成分。这也是直接承袭了美 国的作战传统的产物。 总之,第二战场开辟问题不仅是重大战略决策问题,也是复杂的外交斗争问题,在此英美的合作与分歧,其根本原因是国家根本利益的不同,当然还有一些诸如作战传统、作战案件和 对 战后事务安排的考虑等原因。仅就国家利益而言,国家关系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合作与斗争是并存的。同时在分析战争问题时,还应注意战争自身发展的规律性, 就开辟第二战场问题来说,1942年的“大铁锤计划”显然不具备实施条件,只会招致失败 ,而1944年则条件具备,再实施“地中海战略”就没有道理且延误战机。必须承认,在战争中任何主观冲动的计划只能带来损失和教训。因此我们应该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待英美的 合作与斗争,并始终把握住一点:国家利益是根本所在。

因为英国比起当年的大英帝国,实力已经远远不如了,因为当年的英国是巨无霸的存在,大英帝国巅峰期包括殖民地大约有3000万平方千米,比苏联还要大,而后来因为二战和一战的失利,慢慢的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了一座普通的发达国家,而美国替代了这个全球霸主地位,现在的英国自然与美国靠拢的。

很多人都知道,英国在近代是一座非常强大的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在当时的世界上无可匹敌的超级大国,英国之所以能一下子变得这么强大,就是和英国以前的航海起家有关,英国很早就完成了工业革命,对其他海外国家进行了殖民,所以说19世纪的英国可以说是巨无霸的存在,很多国家都无法和他抗衡,但是如今的英国虽然是发达国家,但是却成为了美国的小弟,无论是领土还是经济总量,都无法和大国进行对比,不少人肯定奇怪,英国怎么会从一个日不落帝国衰落到了现在这样。
原因就是英国的人口总数有限,所以造成了盛极必衰,在19世纪末期,英国殖民地的面积大约有接近3000万平方公里,可以说达到了蒙古帝国的档次,当时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都是属于英国控制的,还有印度和我国的香港也都是英国的殖民地,当时的英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已经达到了巅峰,但是因为后来不断的发生战争,英国还一直打败仗,所以英国人控制不了这些殖民地,一个一个殖民地纷纷独立出来,并且战争以后,英国严重的消耗了国力,慢慢的就开始退出了世界霸主的舞台。
而最后英国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在殖民地想要独立的时候,他也没有强力阻止,希望他们依然可以保留英国原有的制度,为将来的互相发展推动作出一定的作用,而美国在战后英国衰落了以后,就代替了这个地位,成为了新一代世界霸主,并且从全球各国吸引了大量的顶尖科技人才,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而英国作为和美国文化相近的国家,如今自然也是要抱美国大腿的。



为了不让自己的地位再继续下落,曾经的王者“日不落帝国”现在的小弟依然可以在世界上说得上话排的上号,没有被落井下石,依然在稳步发展就是因为能屈能伸,可以当大哥,从大哥的位置上下来之后可以跟着新大哥继续发展。

丘吉尔参加雅尔塔会议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自治领地跳起来分家,各殖民地的民族主义思潮风起云涌,日不落帝国已成明日黄花,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战争,英法两大殖民帝国最后一次军事冒险失败,宣告着美苏两大强权正式成为世界的主宰。不过作为几百年纵横捭阖的老玩家,英国积累了丰富的外交智慧,既然国运不兴已成大势,那自然要通过其它方式尽量保护自己的利益。

二战之后,英国首相丘吉尔提出了“三环外交”理论:“第一个环自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其次是我国、加拿大、和其他英联邦自治领域以及美国在其中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最后是联合起来的欧洲”。

三环外交的本质是:在国力不足的情况下,英国想通过扮演这几个环节的关键联络节点,来维持自己的大国地位。不过,地位是要通过国力为基础的,国力不足的英国并不能演好这个角色,明白大国地位已经保不住了,似乎突然想到了二战时期的“友谊”,英国开始抱上了美国的大腿。这种关系延续到现在,就演变成了“英美特殊关系”。



因为现在英国的发展没有美国快,所以英国希望自己可以有一个比较稳的靠山,而美国正好是它的最佳选择。

因为其实在工业革命之后呢,也是进行了一系列的世界大战的。但是那个时候英国在世界大战当中的表现并不好,所以也成为了战败国,那个时候经济也衰败了,再加上那时候美国又是非常强大,是正在崛起的一个状态,所以英国就选择投靠美国。

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英国已经不像最初那么强盛了。反倒是美国,借助时代的发展成为巨头,所以两个国家成为盟友也很正常。


英国曾是“日不落帝国”,为何会成为美国的“最铁盟友”?视频

相关评论:
  • 15575051688英国原来是“日不落帝国”,为啥现在国土辣么小咧???●^●
    侯科所当然,英国也的局限性,比如地域太小,自身消化能力弱。这一点并不象亨利七世所说,强国不一定要大,只要幅员相当就行了。所以英国要想恢复昔日地位,得另辟蹊径,包括改变以往的地缘观念,谋求新的资源,自立的根本。否则就只会永远衰纱下去。日不落帝国,日落西山了!

  • 15575051688英国以前为何自称为“日不落帝国”?
    侯科所当时英国在全球的许多地方都有殖民地,殖民地都插着英国国旗啊,所以自称总有太阳照耀下的国旗。所以叫日不落帝国

  • 15575051688为什么英国曾经被称作“日不落帝国”?
    侯科所英国出版的大英帝国全球地图,通常用红色把帝国的领土标出,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这个庞大的帝国在全球的影响力。所以就叫做日不落帝国!英国在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逐渐成为新兴的海上强权,控制了主要的海上贸易航线,并开始不断扩张海外殖民地。之后,英国在17-18世纪的英荷战争中打败了“海上马车夫”...

  • 15575051688英国为什么被称为是‘日不落国’?
    侯科所因为当时的英国殖民地很多,遍布范围很广,这边太阳落山,那边太阳升起,意思就是太阳永远不会在英国落下,所以称为“日不落帝国”。“日不落帝国”这一称谓,并不是指这个帝国没有黑夜,而是指在这个帝国疆域范围里不论何时都有领土处于白昼中,类似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概念。在19世纪这一词则...

  • 15575051688为什么英国曾经叫日不落帝国?
    侯科所那是因为当时在全球五大洲四大洋都有英国的殖民地,也就是所谓的领土,所以,无论太阳怎么照都能照得上英国的领土,这样才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 15575051688为什么英国曾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侯科所相当于全球陆地面积的1\/4,占各列强殖民地总和的1\/2,等于本土面积的100多倍。殖民地人口近4亿,等于本国人口的9倍,殖民地范围包括各大洲,是当时最大的殖民帝国。英国的国旗飘扬于各殖民地的上空,不管是东半球还是西半球都能受到阳光的普照。因此自称为“日不落帝国”。

  • 15575051688昔日的日不落帝国,大英帝国为何会衰败?
    侯科所别看英国曾号称日不落帝国,有着发达的经济和强大的工业。但是,他们在对人才的培养和利用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在一战结束之后,英国并没有重视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对一线科研事业取得的成绩熟视无睹,政府也没有对科学事业进行大力扶持。如此这般,导致了大量的科学家和一线人才出走法国、德国甚至...

  • 15575051688英国为什么曾经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侯科所因为曾经英国十分强大!强大到太阳永远能够照耀在英国的地盘上!也就是说英国最强大的时候,它的地盘足以横跨半个地球,一端是黑夜另一端是白天!所以就取意为“日不落帝国”。当然还有一层寓意,就是希望帝国可以像太阳一样亘古挂在天上,永远不会消亡。人们都知道全球共有七个大洲,然而英国...

  • 15575051688英国,曾经被称为“日不落帝国”,这其中有何意?
    侯科所英国“日不落帝国”的称呼,其实是在工业革命之后,英国踏上殖民扩张道路之后得到的称呼。“日不落帝国”大含义,是在一天24个小时内,太阳都能照射到这个国家的土地上,这个称号其实代表的是当时英国殖民地的广阔。英国并不会是第一个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的国家,但却是殖民地最为广阔...

  • 15575051688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是什么原因导致它衰落?
    侯科所一、资产阶级不愿投资新设备、新技术 公元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率先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最终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制度。随后,凭借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取得的成果,英国人最终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号称“日不落”的大帝国。此后的英国仗着拥有世界范围内最广阔的殖民地,依靠低廉的...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