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界古代史》第三章 古代西亚 的相关问题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关于《世界古代史》第五章 古代西亚 的问题~

1、名词解释:
(1)爱琴文明是指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前12世纪间的爱琴海域的上古文明。它是指公元前20世纪~前12世纪存在于地中海东部的爱琴海岛、希腊半岛及小亚细亚西部的欧洲青铜时代的文明,因围绕爱琴海域而得名。在希腊文明之前,是最早的欧洲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泉。
(2)特洛伊战争是《荷马史诗》里提到的以阿伽门农及阿喀琉斯为首的希腊军进攻以帕里斯及赫克托尔为首的特洛伊城的十年攻城战的一个故事。
(3)荷马史诗记载的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称作"荷马时代",因荷马史诗而得名。
(4)古风时代是指公元前8~6世纪希腊地区在爱琴文明灭亡后重新普遍出现国家的时期,也就是城邦的时代。
2、古希腊历史:
(1)爱琴文化时代:公元前20—12世纪,爱琴文化包括克里特文化和迈锡尼文化。 重要事件:
(2)荷马时代:公元前11—9世纪,这一时期开始使用铁器,属于军事民主制文化。 重要事件:《荷马史诗》的巨著的诞生、特洛伊战争。
(3)早期希腊文化时代(也就是古风时代):公元前8—6世纪,这一时期是希腊城邦形成的时期。重要事件:前776年召开了第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
(4)古典时代:公元前5—4世纪前期,这是希腊奴隶制城邦的极盛时期。重要事件: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
(5)希腊化时代(马其顿统治时代):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2世纪中期,希腊奴隶制城邦衰落,处于马其顿统治之下,最后为罗马所灭。重要事件:亚历山大大帝建立了历史上继波斯帝国之后第二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3、古希腊古典时代是古希腊文明鼎盛繁荣时期,体现在很多方面,经济文化,政治体制、外交影响等等。
4、亚历山大东侵
背景:(1)公元前4世纪,希腊各城邦内部及各城邦之间矛盾错综复杂,冲突持续不断。马其顿迅速崛起,亚历山大父亲建立了以他为盟主的泛希腊同盟,使马其顿成为了希腊各城邦的霸主。
(2)当时的波斯帝国是个没落的军事奴隶制国家,在大流士三世统治下,内政腐败,政局不稳,国势日衰。
(3)古希腊“复仇”声音不断。要求对波斯宣战。
过程:格拉尼库斯之战、伊苏斯之战 围攻提尔、加沙、高加米拉之战、转战中亚和进军印度、希达斯佩斯河之战、到公元前324年开始班师。
影响:(1)亚历山大东征是一场掠夺性战争。
(2)亚历山大东侵充分体现了其军事及政治高超的能力,从而建立了历史上继波斯帝国之后第二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留下光辉一页。
(3)亚历山大东征给当地人民造成深重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希腊与亚非诸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在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以前的复习资料。
婆罗门教:古代印度宗教,产生于后期吠陀时代,其前身是吠陀崇拜,强调世界的本原梵和人的本质是同一的,十分注重业报轮回理论。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一样,是直接为上层统治者服务的。
哈拉巴文化:古印度文明,距今约4000多年,于1875年首次被发现。这一文明北起喜马拉雅山,南到阿拉伯海,东到德里,西到今巴基斯坦与伊朗交界处。是一种典型的城市文化城市布局经过精心规划。这一文明的发现,将印度历史提前1500左右。

  苏美尔人——阿卡德人——乌尔第三王朝——古巴比伦——亚述——新巴比伦——波斯帝国——塞琉古王国——帕提亚帝国(安息帝国)——萨珊波斯

  特点:一、楔形文字的发明。
  二、两河流域的文学作品产生较早,对后世的影响也比较大。最著名的是苏美尔的《吉尔伽美什史诗》以及一些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诗歌。
  三、发明太阴历。能把恒星和五大行星区别开来,观测出太阳在恒星背景上的视运动轨道——黄道,区分出黄道上的十二个星座,绘出黄道十二宫的图形。又以七天为一周,分别以日、月、火、水、木、金、土七个星的神名作为星期日至星期六的七天名称,并学会了置闰。
  四、数学上,采用十进位和六十进位的双重记数法。用六十进位法计算时间和圆周,开始推行数字位置的原则,为代数学奠基。
  五、建筑和雕刻,出现了城市和神庙的建筑,在雕刻艺术方面,苏美尔阿卡德时期的雕刻作品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古朴风格。古巴比伦王国时期的《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最重要的一件艺术文物。

  社会情况:反映了自由民之间的财产占有、继承、转让、租赁、借贷、雇佣等多种经济关系和社会、婚姻关系。法典表明古巴比伦社会存在奴隶主、奴隶、小生产者三个基本阶级,此外与阶级关系不尽一致的等级关系。自由民之间分为有权者阿维鲁和半有权者穆什根努两个等级。前者原意是“人”,享有一些特权;后者原意可能是“礼拜”,法律地位低下。

  评价:法典对债务奴隶制和高利贷有所抑制,限制对小生产者过分的掠夺,以免动摇兵源和税源。法典对奴隶制予以严格保护,体现了法典的性质。结尾部分除继续对汉谟拉比歌功颂德外,还强调法典原则的不可改变性。法典的制定标志古西亚法律制度的进步,国家的成熟。

  发波斯帝国发展历程: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的古国,波斯人属印欧语系的一支,约公元前二千年代末叶从中亚一带迁至伊朗高原西南部(法尔斯地区),有十个部落(六个农耕,四个畜牧)。公元前2000年与波斯人同属印欧语系的米底人定居于伊朗高原西北部。在其兴起前曾臣服于米底王国。米底人曾臣服于亚述帝国。据希罗多德的《历史》记载,在亚述统治下的各民族中,米底人是最先起来反抗亚述人统治的。公元前672年,它争得独立,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米底王国,都爱克巴坦那。
  米底王国曾强大于一时,它统治了伊朗高原的广大地区(包括米底,波斯、帕提亚等地)和小亚的部分地区。公元前7世纪后期,它同新巴比伦王国结盟灭了亚述帝国,分得了亚述帝国的西半壁河山。它还同小亚的吕底亚王国争夺对安那托利亚的统治权。
  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创建者为阿契美尼斯;当时整个波斯地区还是在米底王国的统治之下。阿契美尼斯死后,他的儿子泰斯帕斯继任王位,并在米底王国斯基泰时期带领阿契美尼德脱离米底王国的统治。泰斯帕斯死后将土地分给他的两个儿子:塞鲁士一世和阿里亚拉姆尼斯。他们死后将王位分别传给他们的儿子:冈比西斯一世和阿尔沙米斯)。公元前559年,居鲁士二世继承冈比西斯一世的王位,并在其后承袭了亚薛米斯的王位,重新联合阿契美尼德王国。
  居鲁士随后开始扩张领土。他首先公开反叛米底王国,并在公元前550年将其彻底消灭。其后,他与巴比伦结盟,以确保王国的后方不会受威胁;公元前546—539年之间,居鲁士先后征服了东部伊朗和中亚的许多地区:巴克特里亚(大夏)、马尔吉安那、花剌子模、索格地亚那、格德罗西亚、萨塔吉地亚、阿拉霍西亚、德兰吉安那、萨克人的地区、阿富汗等地,其统治范围在东方接近了印度河流域。
  公元前547—546年,波斯人同小亚强国吕底亚王国发生战争。吕底亚是一个十分富庶的国家,在其强盛时,曾控制了希腊世界和东方之间的海上和陆上贸易。米底王国灭亡后,它于公元前547年出兵卡帕多细亚(原属米底,现已归波斯人统治),从而引发了与波斯人之间的战争。居鲁士率军还击,打败了吕底亚,俘虏了它的国王克列伊索斯。不久,波斯人又借镇压吕底亚人起义之机,征服了小亚西海岸各希腊人城邦。消灭吕底亚后,塞鲁士乘着巴比伦国内政局不稳之时挥军向其进攻。公元前539年,巴比伦城陷落,居鲁士入城,并握住巴比伦守护神马尔杜克塑像的手,以表示愿意以巴比伦人的身份来统治这个地方。自此,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势力扩至埃及边界。居鲁士死后,其子冈比西斯二世继任王位。冈比西斯在公元前525年征服了埃及,攻破其国都孟菲斯,更将法老掳至苏萨。埃及国王普萨美提克被俘(后因参与反对波斯人的起义而被杀)。他在埃及建立了第27王朝。由此,波斯人建立起一个地跨西亚北非的波斯帝国,其版图比埃及新王国和亚述帝国大得多。此后,他还曾出兵远征利比亚和努比亚,均不顺利。据希罗多德,冈比西斯远征利比亚的军队毁于沙漠风暴;而远征努比亚的军队则败于准备不足。于是埃及爆发了反对冈比西斯的起义。公元前524年末或523年初,冈比西斯回到埃及首都孟斐斯,镇压了起义。公元前522年,阿契美尼德王国内部发生叛乱,冈比西斯二世急忙班师回朝,却死在途中。其王族将领大流士一世续率兵回国,并成功平定叛乱,更最后获得王位。
  波斯帝国刚建立不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乃至统治阶级内部王权与贵族的矛盾都十分尖锐。当冈比西斯对利比亚和努比亚的征服遭到挫折时,终于引发了高墨塔暴动。暴动于公元前522年3月14日爆发于波斯国内的庇里什瓦德地方的阿尔卡德里什山。暴动者打着冈比西斯的弟弟巴尔狄亚的旗号起兵。暴动引起强烈反响,各地纷纷响应。公元前522年9月,出身阿黑明尼德氏族的大流士同其他六个波斯贵族一起密谋,杀死了高墨塔及暴动的其他领导者,镇压了各地起义。暴动历时7个月。流士一世(公元前522-486),为阿尔沙米斯的孙儿,同时也是阿卡米力斯家族的王子,他夺得王位后对内采取了严厉的措施以稳定政局。大流士上台后,各地人民(包括波斯人)曾两度起义反对他的统治,他严厉地镇压了起义。为了巩固他的位置,大流士在Parsa建立了新的首都,希腊人称为波斯波利斯(“波斯的城市”)对外他积极推行扩张。他成功把印度次大陆的北部大片地区纳入疆土。东部的战役巩固了由赛勒斯获得的利益并将广大的印度次大陆北部变为了波斯控制的省份之一。其后,他又挥军至亚细亚与希腊之间的赫勒斯滂海峡。向西的扩展从大约公元前516年开始,大流士开始在小亚细亚沿海岸攻打希腊的殖民地。
  公元前492年,大流士一世派其女婿马多尼奥斯进攻色雷斯和马其顿,但于公元前490年在入侵希腊时的马拉松战役中失利。
  大流士一世于公元前486年去世。他的儿子薛西斯一世接续作王,薛西斯(公元前486-465),大流士一世的儿子和继承人,决定继续波斯在西面的征服,并且以公元前480年的“希腊征服之旅”而闻名,那是一场以发生在塞莫皮莱、萨拉密斯和布拉底的战斗而出名的战役。并于公元前485年成功镇压在埃及发生的一场叛乱。其后,他对希腊发出多次进攻;最初获胜,占领希腊北部地区。但在之后的几场战役中均失利,马多尼奥斯更于普拉提亚一役中战死。希腊的城邦最后保持了一致行动并击败了薛西斯,标志者波斯帝国衰落的开始。从此,波斯帝国停止扩张。

  大流士改革:A.在地方行政制度上采取军政分权制度,大流士划全国为23个行省,每省设立总督(负责管理行政、司法和赋税)和将军(负责统领驻军)各一人,两者互不隶属。又在总督身边设立“皇室秘书”,作为皇帝和总督之间的桥梁。(中国的地方军政分权制度好像是从宋朝开始,至于“皇室秘书”很象中国唐以后的“监军”。)
  B.效法亚述,进行军事改革。包括建立“不死队”;把全国分为5个军区,以便于管理;严格规定每省驻防军的规模;皇帝是最高军事统帅,军队由波斯贵族领导;在腓尼基人的协助下建立海军;每年进行军队检阅。(军区就好比唐朝前期的节度使或都护。)
  C.重新规定各省的赋税,并采取包税制度。(很像中国历史上的元朝。)
  D.修筑驿道,开凿运河。驿道的修筑有利于军队的机动性,更促进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使相异的差距日益缩小;而运河也北非和西亚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正如中国秦统一之后。)
  E.统一度量衡。(也如秦的统一。)
  F.奉一神教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该教于南北朝时传入中国。)

  波斯帝国历史地位:庞大的波斯帝国只是一个暂时的军事行政联合,历时半个世纪之久的希波战争使波斯帝国元气大伤。困于内外重重矛盾的波斯帝国,从公元前5世纪末起便急剧衰落。当马其顿-希腊东侵时,波斯军队无力抵抗,屡战屡败,终于在公元前330年灭亡了。

  波斯帝国领土辽阔,民族复杂。当其全盛时期,帝国以相当严密的中央集权的政治机构和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及对待被征服民族的比较开明的政策,维持帝国的统一。为了军事和行政的需要而修筑的驿路网,把帝国各部分紧密连接起来,同时也为商业发展创造了条件。海上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国际贸易。大流士一世实行税制改革及统一度量衡和币制 ,更促进了帝国的经济发展。

  在艺术方面,波斯帝国留下了宝贵遗产。帝国从各被征服民族征调劳动者和建筑材料,用以兴建宫室,装点都城。波斯的建筑融合埃及、巴比伦、希腊各民族的艺术成就,构成自己独特的雄伟壮丽的风格。大流士一世的新都波斯波利斯的宫殿建筑在巨石垒成的高台上,有大王听政的殿堂和百柱大厅,浮雕和壁画形象生动、庄严肃穆,显示出国王的尊严。根据波斯波利斯王宫正门上的铭文,薛西斯一世修建了万国之门。金属细工在波斯也是一种高度发展的工艺。艺术家们以槌压的方式制成金片装饰宫殿的门和用具。波斯文化受两河流域文化影响,使用楔形文字。大流士一世当政时,琐罗亚斯德教定为国教。


关于《世界古代史》第三章 古代西亚 的相关问题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