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呀,为什么众生皆苦?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佛说的 众生皆苦 是什么意思~

众生皆苦 是“佛教四谛”中的“苦谛”
苦谛:即众生皆苦,不论是天上的天道众生,还是我们人道生灵,以及地狱的受难众生,享福或者受苦的,其本质都是苦的,故而在六道中,就不能免于因缘聚合,轮回无休,一切无常。

扩展资料: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最古老的宗教,相传在公元前五至六世纪(藏传佛教的记载中更早)便已产生。佛教以无常和缘起思想反对婆罗门的梵天创世说,以众生平等思想反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以“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为基本教理,主张依经、律、论三藏,修持戒、定、慧三学,以断除烦恼成就佛果为最终目的。
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佛教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从某种程度上,它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界的面貌,同时,也促使它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佛教四谛

为什么会感觉众生皆苦?

总得来说,三界众生有三苦、五苦、八苦,这就是对苦从粗略到细致的划分。所谓三苦,即苦苦、行苦、坏苦。苦苦的含义即为真苦,众生自出生以来,就要经历病、老、死,眼前的荣华富贵转瞬即逝;行苦即苦受不明显,比如修止观到一定境界,感觉非常自在,但最终还是要下座,去吃饭、睡觉,这时候苦又出现了;坏苦的意思是就算我们暂时生活在快乐当中,但是它会随着时间推移,渐渐变成苦,俗语说“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就是在说坏苦的道理。
五苦的分类方式根据不同标准,有所不同,比如根据三界众生分类,有诸天苦、人道苦、旁生苦、饿鬼苦、地狱苦;另外也可以分为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阴炽盛这五种苦。如果将生老病死的生命历程,拆分成生、老、病、死,加上后面的四苦,就是人生的八苦。
生老病死的苦,无需多言,我们共同探讨余下的四苦。爱别离苦,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比如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我们喜欢的事物偏偏离自己而去,世人贪著自己的色身,想尽办法来做保养,但它仍然在不断衰老,这些都是爱别离苦。
求不得苦与爱别离相应,比如身体的衰老是自然过程,任何力量都无法抗拒,我们即使再追求生命的永恒,也无法得到。如果说什么样的人生经历会让人痛苦不堪,那么求不得一定会榜上有名,想得却得不到,确实是生命中的痛苦。
怨憎会与爱别离相反,喜爱的事情和人不断离我们而去,讨厌的人和事却接踵而至。生活中往往我们越讨厌什么,结果它往往出现在自己面前,内心因此产生怨恨、愤怒,自己烦恼痛苦,就是怨憎会苦。
人的痛苦,往往不是因为得到的太少,而是想拥有和想要拥有的东西太多,欲望无止尽,求而不得,便是苦。
生活中,那些无人理解和支持的孤独,努力了没有成果的失望落寞,目标没有达成的意犹未尽,身受疾病时的痛苦折磨,想要得到时得不到,能得到时却已不想要了的无奈,都是苦。
人在世间的所有重逢离别,露水情缘,聚了又散,爱而不得,全都是苦。

因为众生有生老病死,众生的欲望太多。

众生没有觉悟,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处于无知的状态,于是就产生了愚痴、贪婪、嗔恨、傲慢、疑惑等等烦恼。众生应对这些烦恼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种种后果,这些后果又带来了新的烦恼。众生就是如此陷入了越来越多的烦恼之中没有尽头。
没有觉悟就是苦,要想觉悟就得勤修戒、定、慧。

佛曰:因为众生无明。

为什么会感觉众生皆苦?




佛呀,为什么众生皆苦?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