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有几瓶牛奶教学反思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一年级数学有几瓶牛奶的教学反思~

《有几瓶牛奶》教学反思
《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第七单元的第3节课,是孩子初步接触进位加法。应用“凑十法”,学会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凑十法”的思考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让孩子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方法的简便性。
本节课围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利用课件出示了1箱有9瓶牛奶,1箱有5瓶牛奶的情景图,请学生们提出问题。学生们经过思考,踊跃发言:如一共有几瓶牛奶?左边比右边多几瓶牛奶?右边比左边少几瓶牛奶等问题。我请学生拿出小棒,摆一摆,算一算,解决“一共有几瓶牛奶?”这个问题。学生通过摆小棒等学具,直观地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列出算式解决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达到了以疑激思的良好效果。形成感性认识后,逐步抽象出9加几的计算方法。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并在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自主探索、猜测验证的学习习惯,并引导学生与他人进行积极有效的合作交流。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应表现为:创设情境——建立模型(探索交流)——解释应用。本节课通过创设小动物采摘水果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适时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理解凑十法的意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最后,创设了购买肯德基食品的生活情境,学生通过自己选套餐的数学游戏活动,实践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习惯。从而达到使学生学习有价值数学的目的。

《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学习的是“9+几”的进位加法。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不进位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进位加法的起始课。“9+几”的知识还是后续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乃至多位数加法运算的奠基石,学生将第一次接触“凑十”这种计算方法,对他们来说要理解掌握是一个大挑战。在学生运算能力发展过程中,或者说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9+几”作为学生学习的难点,不好掌握。我认为本课难就难在学生对“凑十”法的掌握与运用。有的孩子宁可去掰手指一个一个地数数也不用这个方法。归根结底一是孩子没有体会到“凑十”的方便性和必要性;二是对进位加法的算理不理解,造成了认知盲区。才会觉得没有掰手指直观方便。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时本着以“理”服人的目标从两方面入手展开教学。即:首先让孩子体会“凑十”的优势;然后再在探究算理上下功夫,让孩子心悦诚服地在后续练习中自觉应用,提升运算能力。
一、巧设情境,感知意义。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体会“凑十”的方便性和必要性,我们的情境设计从复习准备的口算题目开始。以往的教学中往往会在复习阶段设计拆分数(把1个一位数拆分成1和几)和连加(9加1再加1个一位数)的练习。但我们以为这样的练习看似为后续学习计算方法做好了铺垫,但这种方法很可能在学生探究9加几算法时,人为地把他们推进了一个狭隘的思维通道(即一定要把9凑成10) ,在无形中限制了学生思路,不利于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细细想来9加几的算法多种多样,但有一个共同的思路——'凑十',即:将9加几转化成10加一个数。所以我们设计复习题时,只复习10加几的口算。让学生体验10加一个数比较简便,从而为帮助学生理解'凑十'法做好铺垫。
其次,我们在探究新知前还安排了一个“取铅笔”的活动,即给学生提供10支一袋和零散的铅笔,要求他们取出十几支铅笔。并重点交流取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感知、体会10加一个数比较简便,为后续的探究算法、理解算理做准备。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方法、思想不能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更多地是要在数学活动中自己理解、感悟、发展,内化。所以,我们在算法探究环节就先充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上学生很活跃出现了数数、摆小棒、拨计数器、画数线等多种多样方法。
这个环节我们给了学生更多的信任,坚持只做观察者,对学生的探究活动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探索规律,发展思维。
算法多样是对学生思维的“放”,课上到这里还要有一个“收”的重要环节,即:对比算法,小结计算规律,再认识“凑十”。
一年级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比较粗浅,他们往往更关注自主探究的过程,不善于倾听他人,很少对比思考自己与他人方法的异同。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在学生汇报算法后,设计了一个整理的活动,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算法逐步发现9加几的加法计算规律,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通过本课的教学告诉我们:数的运算的价值追求,除了理解计算原理、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之外,还应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数学思想和理性精神的培养。由此我们想到如果在对比观察小结计算规律的环节,对9+几的算式做个结构化的展示,会让计算规律更明晰,同时还能渗透有条理思维习惯的养成。这样的课堂更具思维含量,对学生的发展就更有意义。


一年级数学有几瓶牛奶教学反思视频

相关评论:
  • 180494624702022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4篇
    宁竿鬼答:体现了数学教学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如某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

  • 18049462470一年级上学期数学工作总结
    宁竿鬼答:这样,学生对抽象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感性的具体的认识容易记忆,懂得辨认分类。在教学中,我既重视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气氛中学习,也重视自主探索,引导每个儿童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学习数学,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如教学“有几瓶牛奶”进行“凑十”时...

  • 18049462470课课练数学:一年级图书目录
    宁竿鬼答:- 整理房间、整理书包:通过分类物品,学习整理技能,同时复习数学概念。第六单元:位置与顺序 - 前后、上下、左右:通过教室等实际场景,学习位置与顺序的概念,提升空间感知能力。第七单元:加减法(二)- 捆小棒、搭积木、有几瓶牛奶、有几棵树:通过具体操作,进一步实践加减法,增强数学应用能力。第...

  • 18049462470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加减法
    宁竿鬼答: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知识点:1、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2、理解凑十法的简便性。(把与9相加的另一加数分解成1和几,使9和1凑成10,再用10加上剩余的数,就是“9+?”的凑十法。3、直接对进位加法的算式进行计算,以作为巩固练习。有几棵树(8加几的进位...

  • 18049462470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几用数学>说课稿
    宁竿鬼答: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72页、73页的《有几瓶牛奶》。 经过我们几位教师的研讨,对本节课的教学背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有几瓶牛奶”的情境活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也是建立位值概念的重要阶段。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⑴根据生活情境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以供学生进...

  • 18049462470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瓶牛奶教学反思
    宁竿鬼答:《有几瓶牛奶》教学反思 《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第七单元的第3节课,是孩子初步接触进位加法。应用“凑十法”,学会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凑十法”的思考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让孩子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方法的简便性。本...

  • 18049462470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瓶牛奶优秀教案设计
    宁竿鬼答: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CAI课件,小棒。教学活动设计 修订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有几瓶牛奶 1、 星期天,笑笑家来了几位好朋友,妈妈买回2箱饮料招待他们,小客人走后,笑笑帮妈妈一起清理房间(出示挂图)。看着箱子里的饮料,笑笑想起了一个数学...

  • 18049462470如何提高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宁竿鬼答:计算能力的高低对学好数学、用好数学是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很关键的时刻,是为学好高年级数学知识打基础的时候。那么,怎样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体会:一、 讲清算理、理清算理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