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稳定社会和安邦兴国的根本大计,是一件“关乎国运、惠及子孙”的大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虽然人们都认识到了社会保障在社会层面的重要性,而对其法律层面的认识还不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本文对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与分析。

当前,我国正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企业的优胜劣汰和职工的下岗、失业已成为一种经常发生的社会经济现象,妥善解决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问题,是推进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一、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简介

社会保障法是调整社会保障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而劳动法是调整劳动者与资本所以者之间社会关系的法律制度。

1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共性

社会保障法与劳动法的共通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而且社会保障法是在劳动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便是德国俾斯麦颁布的社会保障法典,也是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存状况为基本动因的。

2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区别

劳动法主要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社会保障法调整国家、用人单位、公民(劳动者)、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因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发生的关系。

3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所涉及的对象

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或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公务员、军人等不适用劳动法),而社会保障法的主体包括国家、用人单位、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和公民(劳动者)。

社会保障的对象应当是该社会的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那些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需要某些特殊帮助的人。同时,社会保障也对社会成员中的特殊对象给予特殊帮助。社会保障的特殊对象主要包括因退休、失业、患病、伤残、生育等造成的失去或中断收入来源而需要社会特殊帮助者。这些成员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与竞争能力,使收入中断、减少或丧失而影响了基本生活,从而得到社会给予的特殊保障。

二、国家该退位的地方应当退位

在劳动法的调整上,我国长期来存在的问题是行政因素过重,在改革过程中虽有较大的改进,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国家仍需进一步退位。目前,劳动关系中还存有大量的行政审查,例如:在劳动关系建立时一些地方执行强制鉴证,招、退工的行政审查程序;在劳动报酬中实行的工资总额管制;在特殊工时中实行的行政审批等等,使劳动关系建立与运行中融入大量行政因素。劳动关系的产生、结束与运行不应当是三方关系,而只应当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双方关系。尤其要突破的是国家为了行政管理的方便,规定每个劳动者只能建立一种劳动关系的观念。

当着现实逻辑与观念逻辑发生冲突时,需要重新审视的恰恰是观念的逻辑。“一个劳动者只能形成一种劳动关系”这种观点在计划经济时代无疑是恰当的。在那时,一个劳动者出现了多重劳动关系,国家将很难进行统一的管理。今天,当着劳动力通过市场来进行配置,为了使人尽其才,一个人存在多重劳动关系恰恰是一种常态。正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对“一个劳动者只能形成一种劳动关系”的观念进行全方位的突破。

允许一个劳动者同时建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劳动关系,对我国的劳动管理和社会保障制度会带来有益的影响。在用工管理方面,应当允许一个劳动者同两个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当然两单位工作时间总和不应超过现行的工时制度;在工资管理方面,各地在公布和调整最低工资时,应同时公布月最低工资标准和时最低工资标准,如果一个职工每天在甲乙各工作四小时的话,甲单位或乙单位都只按月最低工资标准的百分之五十来执行;在社会保障方面,缴费关系应当与工资关系挂钩,以养老保险为例,每个劳动者固然只能有一个个人帐户,但应要求多个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工资的一定比例向这一劳动者的个人帐户缴纳养老保险费,从而保障劳动者的利益。

一、劳动法的定义
劳动法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制定的法律。它规定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劳动关系的形式、内容和效果。从狭义来说,劳动法是指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和颁布的关于调整劳动关系及与之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全国性、综合性的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广义的劳动法,则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涵盖了众多方面的内容,如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明确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是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例如在劳动合同方面,规定了双方在签订合同时需要明确的各项条款,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重要内容。在劳动报酬方面,保障劳动者取得合理报酬的权利,用人单位不得无故拖欠或克扣工资。同时,劳动法还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做出规定,如标准工时制、加班工资的计算方式以及劳动者享有的带薪年假、病假等休假权利等,这些规定旨在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得到全面的保护,使劳动者能够在健康、合理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下进行工作3。
二、社会保障法的定义
社会保障法是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国家为维护社会安定和经济稳步发展而制定社会保障法,目的在于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和经济安全,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11。
社会保障法规定了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这些制度遵循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并且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在中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而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并且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例如,基本养老保险为劳动者退休后的生活提供基本的经济保障,使其能够安享晚年;基本医疗保险在劳动者患病就医时,分担其医疗费用,减轻就医负担;工伤保险则对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遭受的工伤事故提供医疗救治、经济补偿等保障;失业保险为失业人员在失业期间提供基本生活费用,帮助其度过失业难关;生育保险保障女职工在生育期间的医疗费用报销和生育津贴领取等权益。除了社会保险外,社会保障的内容还包括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方面,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7910。
三、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区别
(一)调整对象不同
劳动法主要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这种关系基于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用人单位支付报酬而形成,涉及到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等诸多环节,以及在劳动过程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如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规定,重点在于协调双方在劳动过程中的关系。例如,在一家制造企业中,工人与企业之间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工作岗位、工资待遇等内容,这一关系受劳动法调整。
社会保障法调整国家、用人单位、公民(劳动者)、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因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发生的关系。它关注的是当公民面临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风险情况时,如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以及各方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例如,在养老保险制度中,涉及到劳动者、用人单位和社保经办机构三方,劳动者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缴费义务,社保经办机构负责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养老金的发放,这种关系由社会保障法调整1415。
(二)法律部门设置不同
在中央,设有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但在职能分工上,劳动和社会保障在地方上,各级政府都设有处理劳动与社会保障问题的行政机关或具体工作部门,但在实际的管理和运行上存在差异。劳动法相关事务主要涉及劳动监察、劳动仲裁等部门,这些部门重点关注劳动关系中的纠纷处理、劳动标准的执行监督等。例如劳动监察部门对企业遵守最低工资标准、工作时间规定等进行监督检查。
社会保障法相关事务涉及社保经办机构、民政部门等多部门的协作。社保经办机构负责社会保险费的征收、待遇发放等具体业务操作;民政部门在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对贫困家庭的救助、养老院的管理等事务。不同部门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各司其职,共同维护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14。
(三)关系主体不同
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或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但公务员、军人等不适用劳动法。这表明劳动法主要适用于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等与劳动者建立的雇佣关系,旨在规范这一特定范围内的劳动活动。例如,民营企业雇佣员工,双方的劳动关系受劳动法约束。
社会保障法的主体包括国家、用人单位、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和公民(劳动者)。国家在社会保障法中承担着制定政策、提供财政支持等重要职责;用人单位需要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等;社会保障经办机构负责具体的社保业务操作;公民(劳动者)则是社会保障的受益对象,依法享有社会保障待遇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缴费义务。例如,在工伤保险中,国家制定工伤保险政策,用人单位为员工参保缴费,社保经办机构管理工伤保险基金并支付工伤待遇,劳动者在遭受工伤时享受相应待遇141529。
(四)立法目的有所差异
劳动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协调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对劳动关系双方权利义务的规定,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各项权益得到保护,如工资待遇、工作环境、休息休假等权益,以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发展,进而推动企业的正常经营和经济的发展。例如,劳动法规定了加班工资的计算标准,保障劳动者在加班情况下能够获得合理报酬。
社会保障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障社会全体成员在遭受各种意外和风险时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安全。无论是公民面临年老、疾病、失业还是其他风险情况,社会保障法都提供相应的保障机制,使公民的基本生活能够得以维持,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体现社会公平和共济性。例如,失业保险为失业人员提供一定期限的生活费用,帮助他们在失业期间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同时促使他们积极寻找新的就业机会14。
四、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联系
(一)调整对象存在交叉
虽然劳动法主要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法主要调整社会保障关系,但在实际情况中,这两种关系存在交叉。劳动者作为劳动关系中的重要主体,同时也是社会保障关系中的受益主体。例如,劳动者在企业工作过程中,一方面与企业存在劳动法所调整的劳动关系,企业按照劳动法的要求支付工资、提供劳动保护等;另一方面,企业作为用人单位,需要按照社会保障法的规定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劳动者在面临年老、疾病等情况时可以享受社会保障待遇。这种交叉体现了两者在调整对象上的紧密联系。
(二)目的具有相通性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劳动法通过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协调劳动关系,使得劳动者能够在公平合理的劳动环境下工作,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社会保障法通过为社会成员提供各种社会保障,在公民面临风险时给予物质帮助,减少贫富差距,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样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例如,当劳动者在工作中受伤时,劳动法保障其工伤认定、赔偿等权益,社会保障法中的工伤保险则为其提供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两者共同作用保障劳动者的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三)在理论研究和学科分类上的联系
在法学研究领域,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都属于社会法的范畴。社会法是在国家由消极守夜人到积极行政人角色转变过程中,应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而产生的。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在社会法的体系框架下,共享一些基本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如对弱势群体的保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等。在学科分类上,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经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和研究,许多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专业人才,这也反映出两者在理论和学科建设方面的紧密联系20。
(四)相互补充完善
劳动法为社会保障法提供了基础,因为社会保障法中的很多内容是基于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权益而设立的。例如,社会保障法中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是在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基础上,为应对年老、疾病等风险而设立的补充保障。另一方面,社会保障法对劳动法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当劳动者因劳动关系的解除或其他原因失去工作时,社会保障法中的失业保险制度为其提供生活保障,弥补了劳动法在这方面的不足,两者相互补充,共同构建了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完整体系。
五、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重要性
(一)维护劳动者权益
1. 劳动法的作用
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在工资支付方面,明确了用人单位应按照约定的工资标准和支付方式及时足额支付工资,防止用人单位恶意拖欠或克扣工资,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所得。例如,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以货币形式支付工资,且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在劳动保护方面,要求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对从事特殊工种的劳动者还需提供特殊的保护措施。例如,建筑行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为其提供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并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条件符合标准。同时,劳动法还保障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利,规定了标准工时制、加班工资计算方式以及带薪年假、病假等休假制度,避免劳动者过度劳累,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2. 社会保障法的作用
社会保障法为劳动者提供了全面的风险保障。以社会保险为例,养老保险为劳动者退休后的生活提供基本的经济来源,使劳动者在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时能够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医疗保险减轻了劳动者就医的经济负担,当劳动者患病或受伤时,可以通过医疗保险报销部分或全部医疗费用。工伤保险保障了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遭受工伤事故时的医疗救治、经济补偿等权益,避免劳动者因工伤陷入经济困境。失业保险为失业劳动者提供一定期限的生活费用,帮助他们度过失业期间,同时促使他们积极寻找新的就业机会。生育保险则保障了女职工在生育期间的医疗费用报销和生育津贴领取等权益,减轻了女职工生育的经济压力。
(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 劳动法对公平正义的促进
劳动法打破了以前劳动关系的行政调整模式和按照用人单位所有制性质管理劳动关系的模式,确立了市场经济下劳动关系调整的基本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公平性。无论劳动者在何种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工作,都受到劳动法的平等保护。例如,在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中,如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劳动者在工资待遇、工作时间、劳动保护等方面都依据劳动法享有相同的权利,这有助于消除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劳动待遇差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 社会保障法对公平正义的促进
社会保障法通过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制度,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使社会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例如,社会救济制度为贫困家庭、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缩小贫富差距。社会保险制度中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遵循广覆盖、保基本的原则,尽可能地将更多的公民纳入保障范围,让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待遇,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
(三)推动社会和谐稳定
1. 劳动法对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
劳动法协调了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冲突,当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争议时,劳动法提供了劳动争议解决的途径,如劳动仲裁、诉讼等方式,通过公正的法律程序解决纠纷,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避免矛盾的激化。例如,当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克扣工资时,可以通过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应得工资,仲裁机构依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裁决,这种合法的解决途径有助于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2. 社会保障法对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
社会保障法为社会成员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当公民面临各种风险时,如年老、疾病、失业等,能够得到相应的物质帮助,减少了因生活无以为继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如贫困、流浪等现象。例如,在一些发达国家,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即使在经济危机时期,失业人员也能够维持基本生活,避免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从而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1. 劳动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劳动法通过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提高了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当劳动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时,他们会更加投入地工作,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例如,合理的工资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休息休假制度能够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满意度,减少员工的流失率,稳定企业的劳动力队伍,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
2. 社会保障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社会保障法的实施有助于稳定社会消费需求。例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为公民提供了稳定的预期,使他们在年老、患病时不必过于担心经济负担,从而能够在当前合理消费。失业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失业人员的生活压力,促使他们积极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减少了长期失业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此外,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也有利于吸引人才,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六、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适用范围
(一)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1. 用人单位范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雇工在七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劳动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劳动法执行。例如,各类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等都属于企业范畴,它们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受劳动法调整;国家机关中的工勤人员,如司机、保洁员等,与国家机关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也适用劳动法31323536。
2. 劳动者范围
一般情况下,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劳动法,但也存在一些排除情况。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不适用劳动法;农业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现役军人和家庭保姆等也不适用劳动法。例如,公务员的人事管理依据公务员法进行,他们与所在单位之间的关系不属于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而进城务工的农民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则适用劳动法,受到劳动法的保护3536。
(二)社会保障法的适用范围
社会保障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用人单位包括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各类组织,这些单位依法需要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个人包括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无论是劳动者还是非劳动者,只要符合社会保障法规定的条件,都可以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例如,企业职工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城乡居民可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项目,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什么叫做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视频

相关评论:
  • 19425416432社会保障法与劳动法之间有何联系
    慕韵具社会保障法和劳动法的关系: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在社会保险领域存在交叉;社会保障法是在劳动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保障法为劳动者的权益提供了更有利的保障,为劳动关系的延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劳动法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

  • 19425416432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跟劳动法是一个概念吗
    慕韵具不是一个: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

  • 19425416432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关系
    慕韵具法律主观:劳动法主要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劳动保障主要是负责,就业再就业,社保,医保,失业人员管理,职业培训,职业介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农民工管理等工作。社会保障主要是负责民政优抚,民政救助,日常医疗救助,低保等工作。法律客观:《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十三条对用人单位的劳动...

  • 19425416432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关系是什么
    慕韵具法律分析: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关系如下:1、社会保障法是在劳动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在社会保险领域存在交叉;3、社会保障法对劳动法功能的发挥有补充和促进的作用。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条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

  • 19425416432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内容简介
    慕韵具《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作为法学本科专业核心教材,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深入研究我国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基础理论与具体制度。此教材关注我国及域外最新发展,涵盖2008年《劳动合同法》适用的典型案例,确保信息准确严谨。在形式上,教材创新性地设置了“理论探讨”、“案例分析”、“资料链接”等栏目。其中...

  • 19425416432劳动法属于什么法
    慕韵具劳动法属于社会法。 社会法包括: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规范,如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等;维护社会稳定的法律规范,如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凡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职业的权利。劳动是人们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劳动就业权是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获得叁加社会劳动...

  • 19425416432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作业二如何理解充分就业?
    慕韵具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都是提供法律依据为就业者,也就劳动者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保障他们的利益。

  • 19425416432《劳动法》和《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有什么区别
    慕韵具《劳动法》是部门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是行政法规

  • 19425416432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慕韵具劳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资支付条例、就业登记 社保:工伤保险条例、广东省社会养老保险条例、企业员工社会养老保险条例、深圳经济特区企业员工社会养老保险条、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 好多好多。只给你选了几个,你自己找吧。如果找不到可以联系我 ...

  • 19425416432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第二版)百科名片
    慕韵具该书的定价为39.00元,价格适中,性价比高,适合各类对法律领域,特别是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感兴趣的读者购买和研读。无论是法律专业人士,还是需要了解相关法规的普通人,都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取宝贵的知识。通过阅读,读者能够系统地学习和理解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相关规定,对于保障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