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论易之三名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前些年买了管锥编,但是断断续续地看了四五次,每次都从头看起,都看不了几章,昨天终于自认为看懂了第一章,然后被问起:“这章讲了什么?”突然无言以对,沉默了好一会才说:“这章讲的是,语言就是个球。”

第一章的标题是论易之三名,易有三名“简易,变易,不易”,一名而三义。通章来讲,论述的就是文字,或者说言语可以一文一义,也可以一文多义,同时在一文一义的同时也可以对反义进行消长携抑。
一文多义,作者举了很多例子,从最开始的“易一义而三名”开始,到“伦”,到《法华玄义》的“机”互相参证这种一文多义的用法并不鲜见。并且这“多义”还同时并用。顺带反击一下黑格尔说我们没有入拉丁文那么深奥蕴意给后人带坏路的说法。

一字多义,作者粗分为两种,一种是相辅相成型,一种是此消彼长型。前文是概论,作者在这里更进一层,后面会持续递进,感叹我们读书果然都是粗粗扫过,从未有如此深刻体会。当然这也是大量的阅读积累融汇贯通的结果,以目前自己的阅读量,即便有如此想法也无法做出如此成果。作者举《墨子》的“已”为例,已可以释为“成”,也可以释为“亡”,成就是达成,亡也可以形容走到尽头,收尾的意思,但是个人以为颇有消极意味其中,而成则较为积极,这就是此消彼长型。也是如作者说的冰炭相憎;又举一例《论语·微子》的“隐居放言”,放在这边作者认为可以解释为极言尽词,也可释为舍置不言。同时在这里细分出这多义不能同时并举,只能保留一个,这个比较显见,这句话的只能有一个意思不可能同时多个意思并举,不然就无法表明状态。并引多例参证,兹取一例:冯德《心理学》引恒言:“有因斯得果,成果已失因”。

讲完了一文多义,而多义不能并举,下来就要将多义可以并举的地方了。这里作者并未如前文用例直接,虽然这边也用了很多例子,但是这边的例子都不是直接说明,而是蕴意在了例子中。先来看第一个比较绕但是很优美的例子:
“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物无非彼,物无非是。……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刚看这个例子的时候不免都会懵逼,读起来确实很顺口,但是讲的啥?大概翻一下就是,肯定了否定的地方,那么就是否定了肯定之处,事物不是外物,就是自身,外物是因为有了自身,而自身又是因为外物。外物只不过是自身的对立面同时并举的一种说法罢了。
看到没,这就是通过例子的意义来讲述多义并举,此处涉及玄学较多,就好比一个硬币,因为有了正面,就有了反面,两个是同时产生,没有只有正面的硬币,所以说“彼是方生之说也”,这本是玄学义,但是作者用来说明一文多义并举,确实是高,这就是哲学的应用,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形式不同,但是本质上是一样的。后面有举了很多例子,比如《维摩诘经》的“从我起二为二”,这句本来是说大乘佛教认为世间的相是共相,是无相,就因如此,也没有真实自我,如果你确立了一个真实自我,就是确立了一个二元对立,那么有了我就会有他,所以就有了二,那除我之外都是他,就是“为二”,二元对立只有两面,所以叫二为二。这里作者用这个例子来说明并举之义。后面的例子都是说明了这一小论点,便不赘言。

最后一段作者回归标题,也是扣了相辅相成的题,但是较之前段更加费解,其实说相辅相成并不全然正确了,相辅相成是表象,作者这里说的是本来面目,易一义而三名,有同义有反义,但都兼于易一字之中,后面举了很多道典的例子,这里我已作者举的东坡例子来说,比较轻松:“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大义是:水流了那么多,但是河在此,水在此,从来未有过变易,月亮阴晴圆缺,但是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变动的只是表象,所谓的一文多义,一文一义,多义并举都是表象,所谓不变谓变是也。不变就是变,变就是不变,还我本来面目,管你变是不变。

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通篇基本都很少自己说明,而是不停地举例,然例子说话,他负责旁白一下,就完成了这一整篇的论述,实在可怕,从具体表相的用例到形而上的说明,信手拈来。


第一章——论易之三名视频

相关评论:
  • 13837044571易经的全部解释
    别贝古一派认定,一部《周易》非孔子他人莫属;另一派则断言:《周易》与孔子毫不相干。 这种争论起源于汉代。根据《周礼》记载,周初,《易经》有三种本子,一名曰《连山》,二名称《归藏》,三名为《周易》。前两种在汉代已经失传,只有《周易》在民间流传。汉武帝时,政府曾设置以调易》为首的五经学馆,一些“五经”博士用...

  • 13837044571如何理解《道德经》中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
    别贝古老子《道德经》八十一章中的第一章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这是老子写《道德经》的开宗明义之句,其分量是极重大的。如果这个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没有弄清楚,那么以下整本《道德经》都没有法子好好地读下去,更不要说如何去正确理解和实行了。然而,这个“道可道,非常道”一句六字中,最关键的问题乃是:“...

  • 13837044571求道德经第一章正解
    别贝古希望能帮到你。。第一章 [原文]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译文]“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

  • 13837044571玄学里的"紫府朝垣,喜神三合,七杀居命"的含义
    别贝古是在顶峰期,前期太强后期会有衰退之象,可吸收下层来排斥环境所给与的不顺,如夏午的太阳,易被环境影响,属不稳定动态期。 能知此则因应有道不致人生不顺。其它在姓名学的第八篇之12:姓名学论断吉凶基础之十二长生论法已说明故不再累述。 第三章:紫微斗数架构之二 7。纳音格局。 这是告诉咱们五行又可细分为...

  • 13837044571连山易名称的由来
    别贝古而在筮人的职责中,也提到:筮人掌管三种《易》,以区分九种筮法的名称:一是《连山》,二是《归藏》,三是《周易》。“连山”之名源于其象征意义,意指山中内蕴之气连绵不断。郑玄在《周礼注》中解释说:“因其名字叫连山,就像山中云气不断冒出。”《易赞》和《易论》进一步阐述:连山就像山峰...

  • 13837044571什么是精气神啊?
    别贝古一、精气神理论和六道轮回理论精气神理论是易学的基础理论,易学的所有知识都是在精气神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易学将物质分为精、气、神三类,分别对应于炁学的炁粒、炁流、炁体三炁物质。精又名精气、有、形、象、器、质、万物,气又名行气谈雀差、五行气、五行、五气、炁、风、火,就是水、木、火、土、金...

  • 13837044571一读《道德经》道篇之1—5章
    别贝古2022年1月15日-1月16日,为期2天的第四期《财富影响力》在北京成功举办,我有幸和我的欧倩老师参与了本次课程的线上学习。本期财富影响力课程以讲《道德经》为核心。张萌萌姐从道、为人、处事和领导力等四个维度拆解了《道德经》整个81章。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

  • 13837044571管锥编的作者是谁
    别贝古书中引述四千位著作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管锥编》是钱锺书先生于1960至1970年代写作的古文笔记体著作。全书约一百三十万字,论述范围由先秦迄于唐前,用文言文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写成。所论除了文学之外,还兼及几乎全部的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管锥编》1979年8月由中华书局出版一套四册。后...

  • 13837044571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别贝古《道德经》第一章【第三句】: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名,为天地的本源;有名,是万物的开始。) 《酷说老子》第一章(17)维特根斯坦:我们不能在活着的时候体验死亡吗? 1、 首先,这一句话的断句存在不小的争议,自北宋以来就分为两大阵营。 一学界的主流阵营断句为: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

  • 13837044571斯圣人之意文言文
    别贝古《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系辞》中引用了不少孔子的论述,应当经过了孔子以后儒家的整理,可以说《系辞》是先秦儒家认识论和方法...于是乎有训 诂之学,而传之以为名;有记诵之学,而言之以为博;有词章之学,而 侈之以为丽。 若是...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