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三岁前的陪伴,到底有多重要?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001

我们小区里,有一对令人非常羡慕的夫妻。

夫妻俩都在公司里上班,妇唱夫随,感情和美,育有一子,现在在美国哈佛大学深造。

谈起自己的儿子,林女士难掩内心的喜悦之情。她说,晚上经常会和大洋彼岸的儿子视频聊天,儿子会很开心地“转播”自己的近况,工作上的和生活中的,都会很乐于和父母分享,有时候也会说说自己的小烦恼。

作为父母,多会倾听儿子的唠叨,然后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给予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和儿子经常保持亲密的互动,让远在国内的父母很是放心。

“这不,最近谈了女朋友,过年时会带回来给老爸老妈看看。”林女士如是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林女士的儿子上学时就成绩优秀,现在更是学业精深,前途不可小觑。相比这些成功,更让我羡慕的是,林女士夫妻和儿子这种轻松自然的亲子关系。

林女士说,她当初休完产假时,就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像身边大多数家庭一样,让婆婆把儿子带回农村老家带,节假日时才抽个空去乡下看看,等孩子大一点再送回来上学。第二就是把婆婆接过来,一起照顾宝宝。

考虑再三,林女士还是选择了把婆婆接过来,大家一起带孩子。林女士说,这是她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

工作虽然很忙,可是只要下班回到家,林女士就会抽时间陪孩子玩耍,游戏和学习,即使再苦再累,也乐此不疲,全程参与了孩子的成长时期。

付出总是有回报。如今,林女士拥有了一个优秀的儿子,还有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

香港女博士兼歌星陈美玲,曾经成功地把自己三个儿子都送到了美国斯坦福大学,这个了不起的母亲,在谈到孩子们的成长时,曾经这样说过:

我并不提倡把孩子交给别人带,还是在父母身边长大比较好,尤其是在三岁以前,这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是很重要的。

002

王东华教授在《发现母亲》一书中,讲过这样一件事,大学里学校放假,在校同学都迫不及待地回家了,只有一个同学一直磨磨蹭蹭地在学校里,也没有特殊重要的事要办,就是不想回家。

王东华当时就随口问了一句:你小时候是在爷爷奶奶家长大的吗?

此同学很诧异:老师,你怎么知道的?

原来这个同学,恰恰就是在乡下爷爷奶奶那里长大的,七岁时才被父母接回来上学。

自小独自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父母没有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父母和孩子就很难建立良性的依恋关系。

和父母没能在一起的三岁前,就成了一个感情断层,这个感情的断层,是后来的岁月无论如何也弥补不回来的。

上面所说大学生放假不想回家,深层的原因就是和父母关系的疏离,是家里没有令他深深依恋的东西,源于父母错过了和孩子前三年关键期亲密关系的建立。

孩子的成长过程,最初的前三年你缺席了,后期你如果再想找回来,已经很难。许多年轻的父母,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003

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说过,孩子的养育,需要稳定的一对一关系,形成依恋的亲子关系。三年有恩于他,才可随后立威于他。

就是说,三岁前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在这重要的三年里,父母和孩子的亲密相处,可以说是恩威并重,这样长大的孩子,和父母更可能成为很好的朋友关系。

三岁之前的努力,将会受益一生。

孩子一直在身边,就能及时发现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及时沟通解决。

有的青春期的孩子看起来非常乖,按时上学按时放学,可就在某一天却做了一件令大人们费解,甚至震惊的事情。原因之一就是,平时父母和孩子没有很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加以疏导情绪和正确加以引导。

和孩子前三年的陪伴,培养了深厚的亲情纽带,还能有效地缓冲孩子青春期遇上更年期父母之间的矛盾冲突。

所以我们再难也要创造条件,给孩子更多的爱,至少要做到在孩子的前三年,给予他们亲密的陪伴。

你现在所投入的每时每刻,都会在未来的日子里,给予你丰厚的回馈。

心理学博士陈美玲,在分享育儿经验时说:

永远别说没时间陪孩子,无论是十五分钟还是半个小时,可以陪伴时,一定要全心陪伴。

紧握孩子的手,多陪伴孩子吧!往往,孩子在我们不经意之间,就会忽然长大。

                        end   


孩子三岁前的陪伴,到底有多重要?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