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流行语 [浅析网络流行语“最美”]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摘 要:本文将从语言学视角分析网络流行语“最美”的含义、句法特征、语用条件以及其所折射出的当代人的社会心态,进一步探寻其流行的真正原因。  关键词:流行语 最美 语义 语用 社会心态
  流行语指的是某个时期在某些人中广泛流行的语言形式。[1]
  自从2011年7月2日被网友们称为“最美妈妈”的吴菊萍事迹出现后,流行语“最美”的使用频率一路飙升,当前(截至2012年8月3日)网络上“最美”的使用词条已高达2.63亿。“最美”无疑成为当下最热的流行语。
  究竟“最美”为何如此流行?其语义是如何发展演变的?时代赋予了“最美”何种“新”的含义?“最美NP”格式有何特点,反映出人们怎样的社会心态?下面就从语言学视角全面地对流行语“最美”进行逐一解密。
  一、“最美”语义发展与演变
  “最美”是由程度副词“最”加上形容词“美”构成,“美”字的义项有很多,最基本的义项是“美丽的、好看的”[2]。“最美”作为一个偏正结构的词组,其最初的含义与用法等同于短语“最美丽的”。例如:最美风景、最美图画、最美乐曲……其语义是指在诸多同类的人或事物比较中,美丽的程度最高的一个,更倾向其比较后的客观美的描述。但现今越来越多的人们不仅将“最美”视为一个趋向固化的词语,并且也出现了“最美NP”特殊的话语格式,其含义通常是用来记述或形容某些表面看来平凡但却隐含着不平凡意义的事物或具有善行义举道德崇高的人。例如“最美”战士、“最美”乡村女医生、学生医院拍“最美毕业照”全班合影“一个都不能少”(荆楚网,2012年6月15日)。
  现今流行的“最美”“最美NP”与过去所不同的是副词“最”的极性意义已经虚化,没有了先前表极性程度的意味,无需通过在众多同类事物中比较而得出,反而具有“最平凡中的伟大”之义。“最美”用来描述人时,其后所跟的通常是人的职业(如“最美”护士)、身份(如“最美”路人)、亲属称谓(如“最美”嫂子)等,多半突出强调了人的群体化、身份职业的类化等,而淡化了其具体长相、出身、性别、年龄、地位等信息。被赋予“最美”评价的人都是些“草根”人物。“最美NP”格式绝大部分最先是出自网民的“赞誉”,与以往客观的“美丽”或官方的“荣誉称号”相比,“最美”被赋予更多平民化与主观性,可以理解为在一个或某些人眼中或心中所认为的“最美”。
  二、“最美”句法结构特点
  与词组“最美丽的”相比,趋向于固化词的“最美”在句法中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多种句法成分,具有丰富的句法功能。(从642条整理的语料中选取最典型的以下12例来说明。)
  (一)“最美”作主语
  (1)“最美”将不会成为道德幻觉(圣才学习网,2012年7月?31日)
  (2)民众眼中的“最美”应该得到制度的肯定(华夏经纬网,2012年4月25日)
  (3)“最美”其实不需要仰视(《钱江晚报》2012年7月13日)
  (二)“最美”作谓语
  (4)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最美”(红网论坛,2011年8月20日)
  (三)“最美”作宾语
  (5)让青春向“最美”靠拢(《丽水日报》2012年7月20日)
  (6)与其指责路人,不如践行“最美”(《人民日报》2011年11月14日)
  (7)大学生暑期实践寻找“最美”(浙江在线教育频道,2012年7月30日)
  (8)让“最美”流行(《长沙晚报》2011年12月20日)
  (四)“最美”作定语
  (9)抢救“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人民网,2012年5月13日)
  (10)“最美警卫战士”高铁成有望一个月后出院(新华网,2012年5月27日)
  (五)“最美”作补语
  (11)时代英雄,生命中的旋律流动得最美。(大连论坛,2012年7月15日)
  (六)“最美”作状语
  (12)“托举哥”——“最美”地托举(金羊网,2012年6月13日)
  三、“最美”流行的真正原因
  (一)媒体的影响与推动
  近年来,媒体采用流行语“最美”作为新闻标题而没有选用近义短语“最美丽的”或是“最动人的”等,主要是由于“最美”在音节上符合双音节化趋势,读起来音律整齐、有力,且标题显得凝练而富有新意。
  诸多“最美”被《人民日报》等中国极具权威影响力的媒体报道,央视《新闻联播》从2011年底也增设了“最美中国人”的介绍,同时《光明日报》等全国几十家网络、报刊媒体联合推出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与“寻找最美警察”等大型主题活动也把流行语“最美”的广泛传播及使用推向了新的高潮。
  (二)符合人们选用词语的心理趋向
  流行语“最美”适应了社会语言发展规律,即经济性。并且符合了人们选用词语的基本原则:趋新、趋简、趋雅。面对社会现实中人性的冷漠与“丑态”,“最美”唤起了人们对于真善美良知的追求,是人们对生活中善行义举的强烈渴盼与褒奖,表达了抑止“假恶丑”泛起的心愿。该流行语既反映了中国互联网主流文化从“审丑”到“最美”的变迁,又体现了当代弘扬美德的强烈社会需求。因此“最美”流行具有其必然性。
  注 释:
  [1]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王昕芃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300387)


浅析网络流行语 [浅析网络流行语“最美”]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