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中国是如何探索国家出路的,这些探索给我们带来那些启示

来自:评价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层是如何探索国家出路的? 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
2、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其领导阶级是地主阶级洋务派。
3、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4、民族资产阶级——辛亥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5、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资产阶级性质的人民民主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启示: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民族资产阶级都各有局限性,无法成功领导中国的民族革命,只有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无产阶级可以带领群众完成反帝反封建,驱除侵略者,建立新中国的任务。

扩展资料
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曾经实验过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但是,它们最终都失败了。事实证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以人民共和国代替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正如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28年来的经验时,所指出的:“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我们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武器,团结全国除了反动派以外的一切人,稳步地走到目的地”。这是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平天国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洋务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戊戌变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辛亥革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民主主义革命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史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1.地主阶级抵抗派(改革派)背景和主张: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些地主阶级的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其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结果:因清政府腐败、闭关政策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而没明显实效评价: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的提出使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激励着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探索强国御侮之道。由于实践有限,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2.地主阶级洋务派结果:由于外国阻挠,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力量分散等导致洋务运动破产。评价:洋务运动由于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为目的,没有从政治制度上学习西方,决定了它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但是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第一次把学习西方的思想主张具体实践化。它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和生产技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并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举办新式学堂,开始了中国的近代教育;促进了西方政治学说、民主思想的传播;民用企业的创办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3.农民阶级背景和主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为了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和把革命推向深入,颁布《天朝田亩制度》。通过这一方案,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结果: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争环境的紧张和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等规定,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而使这一方案没有真正实行过。评价: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主张小私有制,废除商品经济,具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等都是无法实施的,有空想性。4.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背景和主张:早期维新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这一思想的产生。主张君主立宪来救国,具体为:要求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实践效果:从“公车上书”演化为社会政治运动到百日维新失败,说明资本主义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其最大功绩在于起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使更多的知识分子接受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思想。评价:维新变法思想是当时中国社会最进步的思想,因为它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也是爱国的,因为它把维新思想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但是其思想主张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内容,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这必然导致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推行维新变法主张依靠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开明绅士,失败是必然的。5.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派)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为了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和角逐,民族危机更加严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此时民族资本主义又有所发展,但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限制和阻碍。主张: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论纲领。其基本主张是用暴力推翻了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结果: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和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但果实最终被袁世凯所篡夺。评价: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但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6.资产阶级激进派背景:辛亥革命前,维新派和革命派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北洋军阀政府在思想领域推行尊孔复古逆流;一战期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主张方案为“民主“科学。具体为: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以西方的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进化论为指导思想,大力宣传资产阶级的新文化,主要内容包括提倡民主和科学

近代以来,中国先后出现过好几次探索:

1、魏源到洋务运动,核心思想是,在不改变中国根本体制和文化的情况下,引进西方的技术来图强。方式从引进西方的武器、学习其军事技术、发展西方式兵工厂、发展重工业。最终结果体制不改,武器再先也没有意义。

2、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运动、义和团运动,试图通过传统的农民起义来改造社会。最终证明传统的农民起义无法适应新的工业化社会,无法同时面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联合绞杀。

3、戊戌变法、慈禧的改制、皇族内阁。试图在“大清”这个屋顶下进行改良。最终证明了,中国的守旧力量太强大,不彻底推翻帝制的改良没有太大意义。

4、辛亥革命、宋教仁的被刺及二次革命、段祺瑞和黎元洪的府院之争、曹锟的贿选。证明了英美式的议会斗争,英美式的政党在掌握军队的军阀强人面前没有任何还手之力,而没有充分教育和动员的民众在这种对抗中根本起不了应有的作用。

5、国共都看到了这一点,且有如下共识,在中国,只有学习苏俄,依靠革命化、政治化的党、军队和民众才能彻底击败旧式军阀、才能还击帝国主义的干涉,才有可能建立起新中国。才有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最终才有了国民政府的建立。

6、国共后来的内战,实际上是两种不同阶层的内战,即上层和底层的内战。内战的根本原因是双方无法妥协,也不愿意妥协。最终证明了,即便不算充分动员的民众力量,一旦获得了领导,就远胜于上层所依托的地主、资本家的力量。

最终的启示:首先,改革必须要改变体制,只有体制改革才是改革的深水区。其次,任何外来的、好的经验,必须适应中国国情而非相反,脱离了中国国情的做法最终都将一败涂地。

中国近代探索其他国家出路的启示:

一,中国资产阶级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武装,缺乏革命政党和武装力量的支持,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天生的软弱性导致他们不可能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

二,缺少一个深入的启蒙过程,人们不了解民主共和的精神,因而也无法建立组织严密、团结战斗、坚强无比的革命政党。他们也不敢深入地发动群众。

三,缺少广大群众的支持。辛亥革命时期和民国初年移植西方民主共和制度失败的实践表明,资产阶级的共和国方案不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仍需进行新的探索。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中国近代史纲要



近代以来,中国先后出现过好几次探索:

1、魏源到洋务运动,核心思想是,在不改变中国根本体制和文化的情况下,引进西方的技术来图强。方式从引进西方的武器、学习其军事技术、发展西方式兵工厂、发展重工业。最终结果体制不改,武器再先也没有意义。

2、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运动、义和团运动,试图通过传统的农民起义来改造社会。最终证明传统的农民起义无法适应新的工业化社会,无法同时面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联合绞杀。

3、戊戌变法、慈禧的改制、皇族内阁。试图在“大清”这个屋顶下进行改良。最终证明了,中国的守旧力量太强大,不彻底推翻帝制的改良没有太大意义。

4、辛亥革命。证明了英美式的议会斗争,英美式的政党在掌握军队的军阀强人面前没有任何还手之力,而没有充分教育和动员的民众在这种对抗中根本起不了应有的作用。

5、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国共都看到了这一点,且有如下共识,在中国,只有学习苏俄,依靠革命化、政治化的党、军队和民众才能彻底击败旧式军阀、才能还击帝国主义的干涉,才有可能建立起新中国,才有了。最终才有了国民政府的建立。

6、国共后来的内战,实际上是两种不同阶层的内战,即上层和底层的内战。内战的根本原因是双方无法妥协,也不愿意妥协。最终证明了,即便不算充分动员的民众力量,一旦获得了领导,就远胜于上层所依托的地主、资本家的力量。

最终的启示首先,改革必须要改变体制,只有体制改革才是改革的深水区。其次,任何外来的、好的经验,必须适应中国国情,而非相反,脱离了中国国情的做法最终都将一败涂地。

中国近代探索其他国家出路的启示:

一,中国资产阶级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武装,缺乏革命政党和武装力量的支持,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天生的软弱性导致他们不可能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

二,缺少一个深入的启蒙过程,人们不了解民主共和的精神,因而也无法建立组织严密、团结战斗、坚强无比的革命政党。他们也不敢深入地发动群众。

三,缺少广大群众的支持。辛亥革命时期和民国初年移植西方民主共和制度失败的实践表明,资产阶级的共和国方案不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仍需进行新的探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文库



近代以来,中国先后出现过好几次探索:
1、魏源到洋务运动,核心思想是,在不改变中国根本体制和文化的情况下,引进西方的技术来图强。方式从引进西方的武器、学习其军事技术、自制造西式武器,发展西方式兵工厂、发展重工业。最终结果是,中法战争、甲午战争证明了,体制不改,武器再先进也没有意义。

2、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运动、义和团运动,试图通过传统的农民起义来改造社会。最终证明传统的农民起义无法适应新的工业化社会,无法同时面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联合绞杀。

3、戊戌变法、慈禧的改制、皇族内阁。试图在“大清”这个屋顶下进行改良。最终证明了,中国的守旧力量太强大,不彻底推翻帝制的改良没有太大意义。

4、辛亥革命、宋教仁的被刺及二次革命、段祺瑞和黎元洪的府院之争、曹锟的贿选。证明了英美式的议会斗争,在当时的中国是不现实的,英美式的政党在掌握军队的军阀强人面前没有任何还手之力,而没有充分教育和动员的民众在这种对抗中根本起不了应有的作用。

5、国共都看到了这一点,且有如下共识,在中国,只有学习苏俄,依靠革命化、政治化的党、军队和民众才能彻底击败旧式军阀、才能还击帝国主义的干涉,才有可能建立起新中国。所以才有了国民党的改组,才有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最终才有了国民政府的建立。

6、国共后来的内战,实际上是两种不同阶层的内战,即上层和底层的内战。内战的根本原因是双方无法妥协,也不愿意妥协。最终证明了,即便不算充分动员的民众力量,一旦获得了领导,就远胜于上层所依托的地主、资本家的力量。

最终的启示:首先,改革必须要改变体制,只有体制改革才是改革的深水区。其次,任何外来的、好的经验,必须适应中国国情而非相反,脱离了中国国情的做法最终都将一败涂地。

地主阶级:发起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谋求“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本,西学为用”,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科技及购买列强的军备,但不学习西方的先进社会制度及生产方式,注定要归于失败;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前者提出《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废除封建地主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核心思想:“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等,尽管有进步的一面,但没有提出符合社会前进趋势的先进主张;后期洪仁轩提出《资政新篇》,最先研究资本主义,但没有实施。后者少有作为,没提出进步主张。
  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戊戌变法,谋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由于脱离群众,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加上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故他们的探索失败了;
  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一系列暴动,特别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开创了民主宪政的先河。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不敢发动群众尤其是农民的等局限性,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没有改变“两半”社会的局面。
  民族资产阶级:谋求建立宪政民主国家,以代表议会制度取代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但解放战争期间,资本主义濒于破产,第三条道路行不通。
  总结经验与启示:
  以上探索都在一定程度上为国人指出了奋斗的方向,都不同程度地冲击了封建专制,但都脱离了群众,都没有完全依照当时的国情来寻找适合中华民族的出路。
  历史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旧式的农民革命更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必须走中国自己的道路,才能赢得民族独立与解放,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俺们国家,你就看看最近缅甸炸云南,俺们国家会有什么动作就知道了!


近代以来,中国是如何探索国家出路的,这些探索给我们带来那些启示视频

相关评论:
  • 17719783231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及启示?
    陶惠雪答:尽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但最终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但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综上所述,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历程充满了艰辛和挑战,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的探索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 17719783231近代史 先进的中国人为探索中国未来道路进行哪些探索
    陶惠雪答:解答:1,洋务运动: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在此过程中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2,戊戌变法: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3,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并结束...

  • 17719783231近代中国关于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包括哪些内容
    陶惠雪答:5.目的:改革政治制度,实现国家富强。6.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三、辛亥革命 1.背景:清朝日益衰落,革命党主张推翻封建君主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2.代表人物:孙中山、黄兴等。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指导思想:三民...

  • 17719783231自近代以来,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各自有哪些早期探索,结果如何?各自...
    陶惠雪答: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探索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自近代以来,中国农民阶级对国家出路的一次重要探索。面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以及国内封建统治的压迫,太平天国试图建立一个基于基督教教义和共产主义理念的国家。然而,由于内部分歧和外部压力的双重打击,太平天国最终失败,但其经验为后来的社会变革提供了...

  • 17719783231近代中国先进的中国人对国家出路进行了哪些探索
    陶惠雪答: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总的来 说归纳为六个阶段:一、农民阶级。中国的农民阶级开展了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其中典型的就是太平天国起 义和义和团运动。其中,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 根基。此外,它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并...

  • 17719783231简述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历程
    陶惠雪答:3、曲折前进阶段(1919-1949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近代化艰难地进行,同时,增加了新的内涵。阶段特征: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4、腾飞阶段(1949年至现在),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历经曲折,终于...

  • 17719783231试评析近代中国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陶惠雪答: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

  • 17719783231近代中国各派力量是怎样探索国家出路的
    陶惠雪答:(1)农民阶级探索方式是旧式农民战争,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斗争方式是兴办洋务事业,发起了洋务运动。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现代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支配后者)。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探索方式是政治改良,发动了戊戌变法。

  • 17719783231谈谈农民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陶惠雪答:1. 近代中国的探索历程是屈辱与抗争交织的历史。在外敌侵略和内部封建统治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不断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地主阶级的抵抗派,如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试图以西方技术强国御侮,但由于种种局限,这一主张并未取得显著成效。2. 面对内忧外患,地主阶级的洋务派...

  • 17719783231近代以来中国各主要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陶惠雪答:9.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工业。- 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资本输出与清政府放宽限制。- 短暂发展:1912-1919年,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发展。- 合理调整:1951年,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恢复发展。- 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方式...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