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文学常识

来自:识号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1.什么是五味
【五味】 (梵pan~carasa^h!,藏ro-ln%a) 在佛典中,五味有时亦指碱、苦、酸、辛、甘之五味。

但是,与佛教教义之说明有关之五味,则指《涅盘经》所举的譬喻,亦即乳味、酪味、生酥味、熟酥味、醍醐味,天台宗藉 此五味配以分判佛一代教法的五时。 北本《涅盘经》卷十四〈圣行品〉云(大正12·449a)︰‘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 酥出醍醐。

醍醐最上,若有服者,众病皆除,所有诸药悉入其中。善男子!佛亦如是。

从佛出十二部经,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从修多罗出方等经,从方等经出般若 波罗蜜,从般若波罗蜜出大涅盘,犹如醍醐。 ’ 依《四教仪》所说,以五味配属五时有二意︰(1)约教相生,谓如乳等五味相生,次第不乱,华严等五时教也顺次相生。

(2)约机浓淡,就五味的浓淡论所被得益的浅深。 智顗在《法华玄义》卷十论五味时,更立前番、后番之别。

前番五味系经由华严、阿含、方等、般若以至于法华,而以法华为后教后味;后番五味为在法华座上为未入实者更以般若淘汰之,方令入涅盘,是以涅盘为后教后位。 五味虽次等相生,但后四味非直接由牛所出,因此以之喻五时同是佛说,其义不明,故天台大师举日光三照的譬喻,以阐明五时皆是佛说。

天台宗广用五味作喻,有四义︰ (1)喻一代五时,如以上的说明; (2)喻毒发不定; (3)总喻凡夫与四教; (4)别喻四教的行位,即藏通别圆四教各具五味。 约圆教而言,内凡相似位以义立小乘内凡位中四善根之名,初信如暖,二信至七信如顶,八、九、十信如忍及世第一法,更加住上作五位,以对五味。

依《四教仪》所说,以五味配属五时有二意︰(1)约教相生,谓如乳等五味相生,次第不乱,华严等五时教也顺次相生。 (2)约机浓淡,就五味的浓淡论所被得益的浅深。

智顗在《法华玄义》卷十论五味时,更立前番、后番之别。前番五味系经由华严、阿含、方等、般若以至于法华,而以法华为后教后味;后番五味为在法华座上为未入实者更以般若淘汰之,方令入涅盘,是以涅盘为后教后位。

五味虽次等相生,但后四味非直接由牛所出,因此以之喻五时同是佛说,其义不明,故天台大师举日光三照的譬喻,以阐明五时皆是佛说。
2.你知道五味指什么
它们之间的宜忌关系如何?[岐伯曰]木生酸,火生苦,土生甘,金 生辛,水生咸。

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 软。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 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此五味各有所利,四时五脏,病随所宜也。又 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宫,伤在五 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骨气以 精,长有天命。

又曰: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 阴,以从其根,二气常存。五欲肝欲酸,心欲苦,脾欲甘,肺欲辛, 肾欲咸,此五味合五脏之气也。

五宜青色宜酸,肝病宜食麻、犬、李、韭。赤色宜苦,心病宜食麦、羊、杏、薤。

黄 色宜甘,脾病宜食粳、牛、枣、葵。白色宜 辛,肺病宜食黄黍、鸡、桃、葱。

黑色宜咸, 肾病宜食大豆黄卷、猪、栗、藿。五禁肝病禁辛,宜食甘、粳、牛、枣、葵。

心病禁咸,宜食酸、麻、犬、李、韭。 脾病禁酸,宜食咸、大豆、豕、栗、藿。

肺病 禁苦,宜食麦、羊、杏、薤。 肾病禁甘,宜食 辛,黄黍、鸡、桃、葱。

[思邈曰]春宜省酸增 甘以养脾,夏宜省苦增辛以养肺,秋宜省辛增酸以养肝,冬宜省咸增苦以养心,四季宜省甘 增咸以养肾。五走酸走筋,筋病毋多食酸,多食令人 癃。

酸气涩收,胞得酸而缩卷,故水道不通 也。苦走骨,骨病毋多食苦,多食令人变呕。

苦入下腕,三焦皆闭,故变呕也。甘走肉,肉 病毋多食甘,多食令人愧心。

甘气柔润,胃柔 则缓,缓则虫动,故愧心也。辛走气,气病 毋多食辛,多食令人洞心。

辛走上焦,与气俱 行,久留心下,故洞心也。咸走血,血病毋多 食咸,多食令人渴。

血与咸相得则凝,凝则胃 汁注之'故咽路焦而舌本干。 五伤酸走筋,辛胜酸。

苦伤气,咸胜苦。 甘伤肉,酸胜甘。

辛伤皮毛,苦胜辛。咸伤 血,甘胜咸。

五过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以绝,肉 胝而唇揭。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皮槁而毛拔。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 气不平,骨痛而发落。味过于辛,筋脉沮绝, 精神乃失,筋急而爪枯。

味过于咸,大骨气 劳,短肌,心气抑,脉凝涩而变色。


五味文学常识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