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前有刘汉之辙,朱元璋仍旧要搞藩封

来自:狮子故事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朱元璋为什么要分封藩王~

朱元璋认为元朝之所以经常发生宫廷政变,主要原因是没有立太子,因此他一称帝就要解决这个问题。他还看到当元末农民起义四处爆发的时候,元王朝在各地缺少强有力的藩卫。有鉴于此,洪武三年(1370)他就作了封藩的安排,即把各个小儿子封到各地当藩王。他为了不使天下人感到他私心太重,在封藩前还特意作了一番表白: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

封诸子为王的目的在朱元璋正式诏谕中也有叙述:
“考诸古昔帝王,既有天下,子居嫡长者必正位储贰。若其众子,则皆分茅胙土,封以王爵,盖明长幼之分,固内外之势者。联今有子十人。前岁已立长子为皇太子。爰以今岁四月初七日,封第二子为秦王、第三子为晋王、第四子为燕王、第五子为吴王、第六子为楚王、第七子为齐王、第八子为潭王、第九子为赵王、第十子为鲁王、使孙为靖江王,皆授以册宝,设置相傅官属。凡诸礼典,已有定制。于戏!众建藩辅,所以广盘石之安;大封土疆,所以眷亲支之厚。古今通谊,朕何敢私!”

昔者,元失其驭,群雄并起,四方鼎沸,民遭涂炭。朕躬率师徒,以靖大难,皇天眷佑,海宇宁谧,然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柳宗元的封建论估计朱元璋读过,所以讲自己并不是为了私,是为了安定天下进行分封,国家情况决定的,朱元璋在进行分封时也对诸王的权利进行了限制和颁布了相当训诫,朱元璋的分封和周时的分封制是有相当不同的,嬴政公天下,不贵诸子,废除封土建国的封建制,“吾之子与公卿、士庶之子不同,公卿之子贤则荣其一家,吾之子贤则兼善天下。故使之朝诵诗书,晚习弓矢,驱驰以练其力,涉历以广其智,欲其通达古今,威武能断,然后克胜其任。若使之寻章摘句,泥于文墨,恐流为陈叔宝、李煜之徒也。”和皇明祖训盖其创业之初,备尝艰苦,阅人旣多,历事亦熟。皇明祖训中有比之生长深宫之主,未谙世故;及僻处山林之士,自矜己长者,甚相远矣。这是措施让他们涉历以广其智,威武能断,然后克胜其任。朱元璋死后,朱允炆采取措施进行削藩,朱允炆死后朱棣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削藩。分封制是错的,一开始就不应该封,孽子无功,朱元璋也想让他们有能力取得成绩履行责任,这是用错误的方法解决问题,解决不了问题的,采取的方法不够好,认识有限,应该发展文化思想,不断进行制度建设,来使国家有效运转,国家强大,一人就想解决所有问题这是不可能的,国家不可能永远不变,需要历代当政者根据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赵匡胤就没封土建国,对选定的接班人封了一个晋王,赵匡胤时期宋国就有一个晋王,赵匡胤同样不贵诸子。

转自知乎网友朱道榛的答案

汉朝之后的隋唐,是一个新的大一统王朝。这两个国家的特点就是继承了南北朝,而南北朝战乱并不太多,所以南朝、北朝的地方政府得到了有效的保留,国家可以很快的恢复秩序,可让中央发号施令。


北宋初立,也有后周多年的苦心经营,而对南方各国的战争,也未有大规模的拉锯战,所以南方各地政府也统统被北宋接收,迅速实现统一。


但元末遗留下的社会并不同。


我做了一张图,图中是朱元璋分封的儿子们的封地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王爷们分布如下

东北地区:2位

山西地区:3位

华北、中原地区:6位

西北地区:5位

西南地区:1位

华中地区:4位


然后我叠加了一些其他神秘的东西

黄色地区为汉人传统聚居地区

蓝色为蒙古人活动范围


可以看出,韩王、辽王、燕王、谷王、晋王、代王、秦王、安王、庆王、肃王、岷王这一系列封地都集中在长城防线上,后来明长城也是以这个范围重新修筑。

江浙沪根本没有什么封王,很重要的一点是,经过元末乱战,中国能住人,能有人,还有钱的地方,只有江南地区了,作为太祖的老巢,当然要杜绝内战问题。



然后我又加了一点奇怪的东西进去

绿色为,从1127北宋灭亡年开始,直到1368年明朝建立,一直被金人、蒙古人统治的地区


整个北方汉人聚居区,长达240年,240年!!两百十四年间,汉人朝代没有对北方中国进行过一丁点有效的统治!

也就是说,南宋亡了一百年,而北方亡了二百四十年!更有甚者,从938年开始,臭名昭著的幽云十六州,脱离汉人统治长达四百三十年!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240年,已经是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寿命了。


这就不难解释,为何朱元璋要把儿子的75%分封在绿色的土地上,那是因为这片土地经历两百多年的战火、外敌摧残,人口锐减、文化凋零,社会早就瓦解了,甚至可以说,跟南方汉人政权治下的汉人已经差的太远,一个王爷,意味着来自中央的整套管理体系直接到达地方,不仅可以加强地方与中央的联系,更是确立了汉人政权对本地的直接统治权。


所以,《洪武正韵》出现了,全国性的大规模人口迁移出现了,这都是在为缩小南北差距所做的努力,不然,要不了多久,南北的隔阂将把汉人分成南北两个民族。


我们应该庆幸,中国有朱元璋这位雄主,把一个已经分离了240年的民族重新统一,大家可想想两岸分裂70年,已经开始麻木不仁,更何况消息闭塞的古代?


后果也有,原本直接被汉人殖民的北朝鲜飞了,河西走廊也回化了,因为两宋以来汉人势力的收缩,这些领土再也不会被汉人殖民化了。



“前有车后有辙”这句话,用在不同的地方,意思不尽相同。

一个人要做某件事,苦于没有经验,明白人会开导他说:“这也不难,前有车,后有辙。”意思是,照前人做过的同类事的做法去做就是了。

一个人因某件事被指责,他也会理直气壮地说:“
前有车,后有辙!”意思是,我所做的事早有先例,有错不能算在我身上。

这些话都与旧时的大车与车辙有关。

旧式大车,轮子用硬杂木打造,因此叫“木轮大车”,这种木轮车的四周都镶着厚厚的铸铁,俗称“车瓦”,所以也叫“铁脚大车”,和后来出现的胶大车相比较,显得分外不灵活,从此又被叫做“笨轱轮大车”。

木轮铁瓦大车,轮子非常坚硬,在它经过的地方,大地上就被压出两道深深的小沟,这就叫车辙,俗称为“车辙沟”、“车道沟”。经过无数部大车反复碾压,车辙沟的底部变得十分坚硬,车子沿两条辙沟行进,轻松而又自如,若离了这种有旧辙的大车道,行动可就艰难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其中就有“车同轨”的一条,就是使各地的大车两轮跨度尺寸相同,能够在同样的车辙沟里行进。

汽车成为较普通的交通工具以后,公路上不准旧式大车通行,因为它的铁瓦硬轮会碾伤路面;同时,汽车若在旧的大车道上行驶,两条深深的车辙也使汽车颠簸不堪,因此使得汽车与旧式大车不能两立。这也是旧式大车在短时间内被淘汰的原因。

旧式大车进了博物馆,“前有车后有辙”这句话在生活中也就失去了随处可得的见证。


为什么前有刘汉之辙,朱元璋仍旧要搞藩封视频

相关评论:
  • 17519435466貂蝉怎么死的请问
    崔爽贩而当时曹营当中色鬼很多,当时也就只有曹操和曹丕这两父子敢于占有这个名满天下的美女。但是三国演义里面却没有提到,同样的事件曹操霸占张绣的婶婶邹氏、曹丕霸占袁绍的儿媳妇甄氏,这些三国演义都没有略去,因为三国演义是以刘汉为正朔的,那么貂蝉的事情没有被写出来就值得商榷了。根据古代为尊者讳的传统...

  • 17519435466...父亲是冠辈、我是元辈、下面是宝辈、前面,后面怎么续??
    崔爽贩字正良,原籍山西洪洞县,生于元朝泰定四年(年)。元朝末年,山东一带因战乱破坏严重,人民大量死亡,甚至呈现了十室九空的惨景。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恢复山东天区经济,决定从山西大量移民山东。洪武两年(年),刘元等多人在押迁官李公的领导下,由故里山西洪洞县向山东移民。

  • 17519435466刘裕为什么灭司马家满门?
    崔爽贩三国时期的刘备,刘备扛着恢复汉室的大旗,想要从新竖立刘汉政权,不外在刘备离世后,司马氏将其灭掉,汉室复国的进展不再。因而刘裕从道义上或许感情上天然而然对司马氏憎恨不已。将司马氏残杀后,也能够获得其他刘氏势力的支撑。2、替儿子考虑。在刘裕称帝之时,他已经57岁了,在古代这个岁数已经非常大了。

  • 17519435466如果当年淝水之战的结果是前秦获胜,那么历史上不就有了两个秦朝。如果...
    崔爽贩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17/明: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

  • 17519435466是谁杀了貂蝉
    崔爽贩“善终系列”也有四个核心版本, 第一种版本则称貂蝉本是曹操送给董卓用来迷惑君主的一名美女,后来成为了董卓的侍婢,并挑拨吕布杀死了董卓,在“长安兵变”吕布败走后貂蝉又落入了李傕之手,再次挑拨李傕与郭汜自相残杀,在李傕被曹操击败后貂蝉最终回到了曹操身边。这一版本相对来说比较有历史依据。 第...

  • 17519435466刘秀、李世民、朱元璋谁更能打?
    崔爽贩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朝(前202年—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就西汉和东汉来说,开国皇帝为汉高祖刘邦和汉光武帝刘秀。在西汉和东汉之后的三国时期,刘备建立了和曹魏、东吴三足...

  • 17519435466古代黄帝的玉玺现在,在中国吗?
    崔爽贩而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自是,其随江山易主凡不下十数次,尽尝坎坷流离之痛楚。��秦子婴元年(前207)冬,沛公刘邦军灞上,秦王子婴跪捧玉玺献于咸阳道左,秦亡。传国玺得归刘汉。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时孺子婴年幼,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王莽遣其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詈之,并掷玺于...

  • 17519435466失传千年的传国玉玺的下落(就是和氏璧)君王必争之物
    崔爽贩后武王即位,卞和又献玉,仍以欺君罪再断右足。及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哭于荆山下。文王派人问他,他说:“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文王使人剖璞,果得宝玉,因称和氏璧。(楚文王公元前690年-公元前675年)楚威王时,相国昭阳灭越有功,威王将和氏璧赏赐于他。不久...

  • 17519435466关于刘氏的历史
    崔爽贩据考证,这一支刘氏,初期是繁衍于现在的陕西、甘肃一带,到了公元前300年前,也就是周朝赧王的时代,开始向河南及江苏播迁。其中,辗转迁移到江苏丰、沛之地的子孙当中,有一位叫作刘端的人,生了4个儿子,依次为伯、仲、邦、交。老三刘邦,就是后来白手起家登上皇帝宝座的汉朝开国之主刘邦。刘邦...

  • 17519435466请问关于传国玉玺的问题?
    崔爽贩而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自是,其随江山易主凡不下十数次,尽尝坎坷流离之痛楚。秦子婴元年(前207)冬,沛公刘邦军灞上,秦王子婴跪捧玉玺献于咸阳道左,秦亡。传国玺得归刘汉。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时孺子婴年幼,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王莽遣其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詈...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