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台悔诏”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来自:有友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轮台之诏”讲的什么内容?~

汉武帝北伐匈奴,西通西域,南平闽越、南越,于西南夷地区置郡,这都是开边兴利、继往开来、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具有巨大意义的事件,也是他对我国千秋万代做出的贡献。所以班固称汉武帝为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但是,在封建社会,大凡有作为的皇帝,一般又都急功好利,好大喜功。在他们为历史、为民族做出杰出贡献的同时,又常常伴随着对人民的极大骚扰,造成人力、财力方面的巨大浪费。汉武帝便是这样一位皇帝。历史对他是有鲜明的是非、功过的评价的。比如,《史记》中说,他即位之初,本来“人给家足”,府藏皆满,但是经过武帝对外连续进行三十二年战争后,变成为“海内虚耗”。
到汉武帝元封四年(前107年),更是险象丛生,关东流民达到二百万口,无名数者尚有四十万。社会矛盾因之日益严重,终于酿成了天汉年间(前100—前97年)的农民起义,这时“天下骚动”,起义遍及关东地区,大者数千人,小群数百人,攻城邑,掠乡里。另外,由于武帝政治上处理不当,也造成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尖锐化,卫太子的巫蛊案件便是这种矛盾激化的表现。卫太子是武帝的卫皇后生的儿子,大将卫青之甥,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立为太子,因为政见不合(卫太子公然反对武帝“征伐四夷”的政策),于征和二年(前91年)终于和武帝之间的矛盾激化,于是出现了巫蛊之狱。有人告发太子用巫蛊(一种迷信方式)咒诅武帝,因而被武帝废黜自杀。这一案件涉及了许多统治阶级上层人物,包括卫皇后和他的家族、武帝宠爱的李夫人及其家族以及丞相公孙贺一家,“大臣无罪夷灭者数十家”。这一案件到第二年被认为是冤狱,卫太子受到了昭雪。但对武帝来说,内心震动是相当大的,他深感到有必要重新认识一下过去几十年的政策。
一个是社会阶级矛盾的深化,一个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尖锐化,这两点使汉武帝发出了“轮台之诏”。轮台诏是一份悔过的诏书,这是中国古代帝王罪己以收民心的一次比较成功的尝试,也说明汉武帝毕竟还是一位有见识的政治家,在自己统治的最后关头(在他死前二年),终于能看到自己过去政策中的失误,向人民表示忏悔,这在古代封建帝王中是不多见的。
轮台之诏下于武帝征和四年(前89年)。在此以前,武帝在自己多次讲话和诏令中已经逐渐在检讨自己的过错。比如在这一年的三月,有一天他走到今山东的广饶县,看到农民在辛勤地劳动,不禁想起对不住人民的地方,一边亲自拿着耒耜到田里参加劳动,一边说:“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不久,大臣田千秋请求汉武帝斥退方士,不要再搞求神求仙的事,武帝也十分同意,说:
“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他后悔自己过去劳民伤财,但已无法挽回了。到这年六月,当搜粟都尉(管理粮食的官)桑弘羊又请求武帝派人到轮台修筑堡垒、驻扎军队时,武帝便下诏说:此前曾有人请求按人口增加三十钱作为边用,这实际上是加重老弱孤独者的困苦。是“扰劳天下”的行为,“朕不忍闻”。今后的政策应当“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这就是所谓“轮台悔过”的诏书。这是汉武帝一生政策的一大转折,此后他表示要着重在“思富养民”方面多下功夫。他任命田千秋做宰相,并特封为“富民侯”,还任命农业家赵过为搜粟都尉,让他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先进的“代田法”,加强对农业生产的领导。以后赵过又改进很多“田器”
(农业生产工具),由中原逐渐推广到边区。经过两年的经济恢复和减少赋税措施的实行,西汉社会又趋向安定了。
但是,汉武帝已经精疲力尽,终于在后元二年(前87年)一病不起。在临死前,他把小儿子刘弗陵托付给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和车骑将军金日,对霍光说:“我要请你做周公,让小儿子刘弗陵做成王。”汉武帝死后,葬在长安西北的茂陵,在他的陵墓东北有霍去病和卫青的墓,东南有霍光墓。这位杰出皇帝就这样终结了自己的一生。

一决雌雄

一决雌雄是什么意思?据《史记·项羽本记》记载,秦末汉初,楚王项羽、汉王刘邦,两人为争夺天下,战争频繁,相持日久,不分胜负。只是苦了双方的士兵和百姓,精壮的士兵为频繁的征战所累而叫苦连天,老弱百姓更是被水陆军运拖得喘不过气来。
项羽对刘邦说:“天下多年来之所以战争频繁、混乱不堪,只是因为我们两人互相争斗的缘故。我很想与你面对面地挑战,一决胜负,以免天下百姓互相残杀,白白受苦。”刘邦笑着拒绝说:“我宁可与你斗智,不愿与你直接斗勇。”
项羽不听,命令军中壮士出阵挑战。汉军阵中有擅长骑射的楼烦族士兵。楚军三次挑战的壮士,都被楼烦族士兵射死。项羽大怒,于是他亲自披甲执戟出阵挑战。楼烦族士兵又想射箭,项羽怒目圆睁,大喝一声,声如巨雷,楼烦族士兵吓得眼睛不敢正视,手无发箭之力,赶忙回马入阵,躲进军营不敢出来。刘邦派人暗地一打听,原来是项羽亲自出阵,吓退了汉军射手。刘邦听后大惊失色。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一决雌雄”这个成语,意指一决胜负。咏雪之慧

咏雪之慧的典故:谢道韫出身豪门,身份高贵,是谢安的侄女,老爸谢奕也做到安西将军,谢家是晋朝的顶级豪门,与王家并称,使得她几乎有着“公主”一般的待遇,接受了顶级的教育,而谢大小姐本身也有很好的天赋,学得很好,深得谢安的喜欢。
女孩长大了,要嫁人,门当户对,选择了王家,王羲之的儿子,老二王凝之。王羲之与谢安的关系很好,王羲之是最牛的书法家,谢安也曾向他学习书法,也一起参加了兰亭的集会。(就是大名鼎鼎的《兰亭集序》所记载的那次。)这点关系下,两家结亲,无论私情还是政治需要,都是合情合理。爹是英雄儿好汉,这话既有道理又没道理,王羲之如此牛,儿子似乎也该很牛,不错,却是有牛的,老七王献之就很牛,一度人们认为他的书法就超过了老爹。可是王家不是后来的杨家将,有七郎八虎的威风,这老二确实是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
新婚不久,谢道韫就表达了对丈夫的不满。然而,两大豪门之间的婚姻,解除并不容易,成本很高的。爱情是两个人的,婚姻则是两个家族的。谢道韫虽然真性情,直言不讳,但也不是不明事理,还是接受了这桩婚姻,一个人独自难受。

谢道韫在历史上留下最著名的故事,就是“咏雪”。说的是有一年下雪,谢安挑起话题,用什么比喻雪?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南方下大雪花的时候并不多,谢朗的比方其实还可以,可是谢道韫一开腔,就镇住了全场: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是谢家的精神领袖,也是总教师,谢家的子弟们大都听过他讲课,谢道韫这一句深得谢安的赏识,谢朗的比方表明了雪的颜色形态,而谢道韫还比拟出了雪落下来的一种动态,水准一下子就上去了。

卧冰求鲤

卧冰求鲤的典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孝图》,列举了自远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虞舜至北宋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等二十四位至孝之人。他们之中,既有君王又有官吏,既有名人也有百姓,《卧冰求鲤》的王祥,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王祥,字休征,晋代临川县(今抚州市临川区)人。他早年丧母,一直由后娘朱氏抚育成人。后母朱氏不慈,对王祥十分刻薄,但王祥感激她的养育之恩,任凭后娘在父亲面前搬弄是非,对后娘仍然十分孝顺,有一天,王祥的后母染上了重病,全身浮肿,卧床不起。为了给后娘治病,王祥与父亲四处求医,然而后娘的身体却始终未见好转。到了冬季,后娘病情日趋严重。
王祥听说外地有一位身怀绝技的老中医,就设法把他请到家里为后娘治病。老中医诊过后对王祥说:“你老娘外伤饮食,内患郁积,用药治疗效果不是很佳,但有一祖传秘方可以一试。只需用鲜活鲤鱼,加米醋,用文火烹出浓汁后,喝汤食肉即可。”王祥听后先是一喜,喜的是这些并非难求的名贵药材;后是一愁,愁的是这数九寒天,河面已结冰,哪里有鲜活的鲤鱼呢?
王祥独自郁闷地来到屋后的池塘边,望着结着厚厚冰的池塘发呆,突然一个大胆的念头在脑海中闪现:何不用身子把冰融化,这不就可以捉到鲤鱼了吗?想到这里,王祥脱掉棉袄,光着膀子仰卧在冰面上……渐渐地,冰面开始融化。突然,王祥感到背上被什么东西咬了一下,他赶忙翻身一旁,奇迹出现了——一条三尺长的大鲤鱼从水中跃出跌落冰面,接着又是一条跃出。人们说,这是王祥的大孝感动上苍所至。王祥来不及细想,抱住鲤鱼赶紧回家。

说来也神,后娘吃了米醋鲤鱼后病情真的逐渐好了起来。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就这样被传开了,并收录在《二十四孝图》中。
朝廷得知王祥大孝事迹后,重用王祥。晋武帝时王祥官拜太保,进爵为公,许以不朝之特权。后王祥寿终九十四岁。
百姓追慕王祥的孝义,就在王祥家附近修建孝义寺,寺内有王祥塑像,寺旁有孝义桥。宋代诗人张征曾留诗一首于寺中:“城东孝义寺,仍说卧冰池,虽膺犹堪训,前贤况可师。香销春殿冷,楼压暮钟嘶。未俗逾偷薄,哀怀欲涕氵夷。”
当年的孝义桥,如今临川区是孝桥镇所在地,孝义寺早已毁,但孝义桥经清宣统元年重修后仍然保存至今。
举案齐眉

举案齐眉的典故:举案齐眉,送饭时把托盘肖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出处:《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故事内容: 东汉初年的隐士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今陕西咸阳西北)。他博学多才,家里虽穷,可是崇尚气节。东汉初,他曾进太学学习。结束在太学的学业后,就在皇家林苑—上林苑放猪。
有一次,梁鸿因不小心,使得房子著火,延及周围的人家。梁鸿就一家家的去查问每家所遭受的损失,并以猪来作为赔偿。有一家人嫌赔得太少。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物,愿意为你做一段时间的工来补偿。”那家主人答应了梁鸿的要求。梁鸿在这家干活时不懈朝夕,勤勤恳恳,绝无怨言。邻家的一些老人见梁鸿的行为非同一般,就联合起来责怪那家主人,不该如此对待梁鸿。那家主人也开始尊敬他,并将猪悉数归还给梁鸿,梁鸿坚辞不受,后来回乡去了。

由于梁鸿的高尚品德,许多人想把女儿嫁给他,梁鸿谢绝他们的好意,就是不娶。与他同县的一位孟氏有一个女儿,长得又黑又肥又丑,而且力气极大,能把石臼轻易举起来。每次为她择婆家,就是不嫁,已三十岁了。父母问她为何不嫁。她说:“我要嫁象梁伯鸾一样贤德的人。梁鸿听说后,就下娉礼,准备娶她。
孟女高高兴兴的准备著嫁妆。等到过门那天,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那想到,婚后一连七日,梁鸿一言不发。孟家女就来到梁鸿面前跪下,说:“妾早闻夫君贤名,立誓非您莫嫁;夫君也拒绝了许多家的提亲,最后选定了妾为妻。可不知为甚么,婚后,夫君默默无语,不知妾犯了甚么过失?” 梁鸿答道:“我一直希望自己的妻子是位能穿麻葛衣,并能与我一起隐居到深山老林中的人。而现在你却穿著绮缟等名贵的丝织品缝制的衣服,涂脂抹粉、梳妆打扮,这哪里是我理想中的妻子啊?”
孟女听了,对梁鸿说:“我这些日子的穿著打扮,只是想验证一下,夫君你是否真是我理想中的贤士。妾早就准备有劳作的服装与用品。”说完,便将头发卷成髻,穿上粗布衣,架起织机,动手织布。梁鸿见状,大喜,连忙走过去,对妻子说:“你才是我梁鸿的妻子!”他为妻子取名为孟光,字德曜,意思是她的仁德如同光芒般闪耀。
后来他们一道去了霸陵(今西安市东北)山中,过起了隐居生活。在霸陵山深处,他们以耕织为业,或咏诗书,或弹琴自娱。
不久,梁鸿为避征召他入京的官吏,夫妻二人离开了齐鲁,到了吴地(今江苏境内)。梁鸿一家住在大族皋伯通家宅的廊下小屋中,靠给人舂米过活。每次归家时,孟光备好食物,低头不敢仰视,举案齐眉,请梁鸿进食。皋伯通见此情形,大吃一惊,心想:一个雇工能让他的妻子对他如此恭敬有加,那一定不凡。于是他立即把梁鸿全家迁入他的家宅中居住,并供给他们衣食。梁鸿因此有了机会著书立说。

问鼎中原

问鼎中原的典故:问鼎中原,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九州乃豫州、翼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雍州、幽州
九鼎乃冀鼎、兖鼎、青鼎、徐鼎、扬鼎、荆鼎、豫鼎、梁鼎、雍鼎.
【问鼎中原出处】出自《左传》,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熊旅借伐陆浑之戎(今河南嵩县东北)之机,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 的首府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
王孙满委婉地说:“一个国家的兴亡在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庄王见王孙满拿话挡他,就直接说道:“你不要自持有九鼎,楚国折下戟钩的锋刃,足以铸成九鼎。”面对雄视北方的庄王,善辩的王孙满先绕开庄王的话锋,大谈九鼎制作的年代和传承的经过,最后才说:“周室虽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宝鼎的轻重,还不能过问啊。”庄王不再强求,挥师伐郑,以问郑背叛楚国投靠晋国之罪。
【问鼎中原典故】夏朝经历了470年,到前1600年,夏桀无道亡国,九鼎为成汤所得,成汤就建立了商朝。商朝经历550多年,到前1046年,纣王暴虐亡国,九鼎为姬发所得,姬发就建立了周朝。到前606年,楚庄王想取周而代之,就借朝拜天子的名义,到周王室去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结果在周大臣王孙满那里碰了一个软钉子。王孙满说:“统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庄王很不服气地说:“你不要依仗九鼎,我楚国有的是铜,我们只要折断戈戟的刃尖,就足够做九鼎了。”王孙满说:“大王您别忘了,当初夏禹是因为有德,天下诸侯都拥戴他,各地才贡献铜材,启才能铸成九鼎以象万物。后来夏桀昏乱,鼎就转移给了商;商纣暴虐,鼎又转移给了周。如果天子有德,鼎虽小却重得难以转移;如果天子无德,鼎虽大却是轻而易动。周朝的国运还未完,鼎的轻重是不可以问的。”庄王无话可说。从此以后,人们就将企图夺取政权称为“问鼎”。

汉武帝从小便有远大的志向,他喜欢读书,重视知识分子,重视人才,在他继承皇位的这一年,他便下了一道诏书,要大臣们给自己推荐人才,特别是要推荐那些有学问、有胆量、敢讲真话、品德良好的人才。诏书一下,全国各地的诸侯、大臣们一起积极行动,不多久,便从全国各地选拔了100多名人才。

汉武帝接到各地报来的名单一看,立即接见这些从全国各地选来的人才,把他们召集在一起,一个个地询问,出的题目都是如何治理国家、如何整顿政治等。最后,又命令每人写一篇文章,把自己的观点在文章中细细地阐述一遍,不到半天时间,答卷一张张交到汉武帝手中。

汉武帝把这些答卷收集起来,一份一份地阅读,大多数答卷都是一些老套套,都是一些歌功颂德的虚话,没什么新观点。当汉武帝读到广川县(今河北景县西南)推荐的一个叫董仲舒的读书人的答卷时,他的眼睛亮了起来,把这篇文章一连读了几遍,连连叫好。原来,董仲舒在文章中提出治理国家的对策是,第一要办学,其次要多选拔品德端正的人才。又提出大一统的理论,说要加重皇权,统一法令和制度,强化对各个地区的管制。最后又提出了治理国家的思想应该以孔子儒家的思想为标准,凡是不符合孔子的儒家思想要求的,要一律排除,这样,老百姓有了一个统一的行动标准,国家就好管理了,这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由来。

汉武帝的性格比较好动,崇尚天下大一统的局面,幻想着把国家治理得繁荣昌盛,超过古代一切圣明的君主,所以,董仲舒的理论正好符合汉武帝的要求,他对董仲舒大大地赞赏了一番。汉武帝一生的治国实践,很多方面都是按照董仲舒的理论进行的。

汉武帝有一个很大的弱点,那就是相信迷信和鬼神,经常求神问卜,希望自己能长生不老。一些投机分子便趁机装神弄鬼,把汉武帝说成是天上的神人,说他是神和人结合起来的帝王,是古今以来最英明、最伟大的君王,还为他采炼了许多丹药让他吃,并说吃了药会长生不老,每次派兵出去打仗,都有一些装神弄鬼的人为汉武帝求上帝保佑。汉武帝对这些东西非常相信。

但是,有一件事使汉武帝对鬼神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使他对自己一生的行为做了一次彻底的检讨,这就是贰师将军李广利投降匈奴的事件。

公元前90年,匈奴对汉朝的五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酒泉(今甘肃酒泉)二郡发动进攻。汉武帝派李广利等人领兵七万前去迎敌,李广利出兵之前和丞相刘屈牦(máo)商量,要刘屈牦设法让自己的外甥昌邑王立为太子。刘屈牦和他的夫人在家请了女巫,诅咒汉武帝早死,只要汉武帝一死,便与李广利里应外合,立昌邑王为皇帝。谁知这件事情被人告发了,汉武帝大怒,把丞相刘屈牦一家、李广利的一家老小全部杀了,还连累了许多朝廷官员。李广利在前方听说这件事后,便投降了匈奴。

汉武帝杀了李广利一家以后,心中想不通,为什么许多事情都和神鬼有关?难道神鬼保佑都是假的?

又想到自己派出许多方士(专门以求神、炼丹为职业的人)去求仙访神,他们说在东海上发现了神仙,可怎么总见不到?这时候,汉武帝已经70来岁了,身体渐渐差了起来,想自己亲自去求仙,看神的事情到底是真是假。

汉武帝带着许多方士,来到东莱(今山东龙口一带),准备亲自登船出海去求神仙,刚刚上船,海上风暴大起,海浪像小山一样向船涌来,吓得汉武帝连退几步,打消了出海的念头,命令回都城去。经过泰山,汉武帝祭过了神,召集大臣们说:“我从当皇帝以来,所作所为相当混乱,国家的老百姓跟在我后面吃了不少苦,今后,凡是有伤害老百姓利益的事情,一律不准!”大鸿胪(官名)田千秋说:“现在朝廷任用了许多方士,他们成天只是谈论神仙,浪费了国家许多物资,应该下令叫他们回乡劳动去。”

汉武帝觉得田千秋说得很对,立即下令解散了全部方士。

搜粟都尉桑弘羊又上书说:“轮台(今新疆轮台东南)地方有水田5000多顷,应该在那里派驻士兵,一面种田一面防止外敌入侵。”汉武帝这时候已经认识到长年打仗使人民痛苦不堪,觉得不能再实行老政策了,便就桑弘羊的奏表下了一道诏书,叫《轮台罪己诏》(罪己,检讨自己错误的意思),说自己不愿再向远方派驻军队和邻国打仗,过去的这些行为对国家极为有害,当前最重要的是发展农业生产,免除那些沉重的税收和严酷的法律,让人们过上安定的日子,军事上只要能防守就行了。诏书还检讨了自己多年在边疆发动战争的过失。

汉武帝从下过这道诏书以后,果然改变了过去的一些好大喜功的坏行为,认真治理国家,“轮台悔诏”是汉武帝对自己进行正确认识和评价的一种表现。




“轮台悔诏”讲述的是什么故事?视频

相关评论:
  • 13971697931“轮台悔诏”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冉苏菲汉武帝从下过这道诏书以后,果然改变了过去的一些好大喜功的坏行为,认真治理国家,“轮台悔诏”是汉武帝对自己进行正确认识和评价的一种表现。

  • 13971697931轮台悔诏是什么意思?
    冉苏菲轮台悔诏是什么意思?轮台悔诏是指唐朝时期的一起政治事件,即魏徵对唐朝皇帝唐太宗的一次忠言进谏,以及唐太宗因此发出的悔诏,表达自己的悔恨和感慨。轮台相遇,是唐太宗与魏徵的一次相遇。当时,唐太宗准备在轮台进行狩猎。在途中,他遇到了魏徵,魏徵对唐太宗提出了对唐朝政治的一些批评和建议,他认...

  • 13971697931轮台之诏
    冉苏菲  巫蛊之祸使卫子夫和太子刘据自杀,对汉武帝的打击特别大。事后一些正直的大臣又纷纷上书,揭露巫蛊之祸的真相,汉武帝心里非常懊悔。他清除了江充的余党,肃清了流毒,建造思子宫和忘思台,哀悼太子。  汉武帝是一个好大喜功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发动了对匈奴的长期战争,终于击垮了匈奴...

  • 13971697931汉武帝给自己下《轮台罪己诏》,是因为什么事情?
    冉苏菲汉武帝晚年,给自己下了《轮台罪己诏》,主要是因为他回忆自己的一生,穷兵黩武,给汉朝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所以才下了罪己诏。汉武帝可以说是历史上褒贬不一的一位帝王。他在位期间,平定了匈奴、朝鲜、百越等地,汉朝的疆域扩大了一倍,使得汉朝威震四海。对于任何一位帝王来说,开疆扩土都是很大的功...

  • 13971697931“轮台之诏”讲的什么内容?
    冉苏菲轮台诏是一份悔过的诏书,这是中国古代帝王罪己以收民心的一次比较成功的尝试,也说明汉武帝毕竟还是一位有见识的政治家,在自己统治的最后关头(在他死前二年),终于能看到自己过去政策中的失误,向人民表示忏悔,这在古代封建帝王中是不多见的。轮台之诏下于武帝征和四年(前89年)。在此以前,...

  • 13971697931《轮台诏》是第一道罪己诏,汉武帝是在什么背景下发布的?
    冉苏菲《轮台罪己诏》是汉武帝晚年发布的,当时由于他逼死了太子,又重用外戚,导致李广利牺牲了汉家七万儿郎,最后甚至投靠了匈奴。汉武帝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因此发布了罪己诏。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的第七位帝王,他一生热衷于领土扩张征讨四方。他在位期间,数次大规模出兵匈奴,收复西域,不断扩大汉朝的疆域...

  • 13971697931汉武帝的《轮台诏》,是真心悔过还是权宜之计?
    冉苏菲汉武帝追求长生不死宠信方士,但他却在下了《轮台诏》之后斥退了方士。汉武帝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帝王,在他的一生中都在追求更高的成就,在这一点上面,他和秦始皇倒有几分相似、除此之外,汉武帝也和秦始皇一样希望可以长生不老,永远坐在皇位上。汉武帝晚年出于对长生的渴望,在宫里面养了一批方士,...

  • 13971697931汉武帝在轮台罪己诏中说了些什么?
    冉苏菲”同年又下诏“陈继往之悔,罢轮台之戎”。汉武帝拒绝了桑弘羊等人的屯田筑亭燧远戎轮台的建议,减少了边事,减轻徭赋,重视农业,命赵过推行代田法,改进农具和耕作技术,以发展生产。这些政策使社会逐步安定,封建秩序逐渐恢复,兴兵几十年的大汉王朝又回到了与民休息、重视发展经济的轨道。朕曾经一...

  • 13971697931《轮台诏》原文及译文
    冉苏菲汉武帝在《轮台诏》中,深陈既往遣李广利北伐匈奴之悔,否定了部分臣子主张将战争继续升级的屯田轮台的计划,表示当今政事,最要紧的应当在于“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指出安定生产的重要性。但同时,武帝也要求各级官员提出补充战马、补充武备的方法。诏令原文 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

  • 13971697931汉武帝在位54年44年在打仗,晚年为何颁布《轮台罪己诏》悔过?
    冉苏菲公元前90年,汉武帝令大将李广利征讨匈奴,李广战局不力,后投降匈奴。年过半百的的汉武帝深受打击,开始反思自己的功过。首先,他就听从了大臣田千秋的意见,赶走了江充,使得政治清朗,随后,又否决了桑弘羊在边境的屯垦建议。另外,颁布了有公信力的罪己诏,也就是《轮台罪己诏》。这篇罪己诏,涉及...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