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的轮回是怎么形成的?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四季轮回是什么意思?~

四季轮回就是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年复一年地更替、交换,无有止息地循环。一般用来形容时间的更迭与流逝。

扩展资料:季节更迭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自转轴与其公转轨道平面不垂直,偏离的角度是23度26分(黄赤交角)。在不同的季节,南北半球所受到的太阳光照不相等,且周期性变换。日照更多的半球是夏季,另一半是冬季。
春季和秋季则为过渡季节,当太阳直射点接近赤道时,两个半球的日照情况相当,但是季节发展的趋势却还是相反——当南半球是秋季时,北半球是春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季节

指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在天文上,季节的划分是以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确定的。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而且与其自转的平面有一个夹角。当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因此就有了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   在气候上,四个季节是以温度来区分的。在北半球,每年的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在南半球,各个季节的时间刚好与北半球相反。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时,北半球是夏季。在各个季节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季节的转换是逐渐的。 四季递变  地球上的四季首先表现为一种天文现象,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当然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决定了温度的变化。四季的递变全球不是统一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由暖变冷,南半球由冷变热。 变化规律  现在分析一下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在不同季节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从春分经夏至到秋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南半球处于冬半年。在此期间,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处于极昼,南极处于极夜;北回归线以北的太阳高度始终大于平均值,南回归线以南则小于平均值。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于东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北方的地平圈上。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均升起于正东方,降落于正西方。   从秋分经冬至到春分,北半球处于冬半年,南半球处于夏半年。在此期间,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极昼极夜和太阳高度,都同上述情况相反。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于东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南方的地平圈上。   从夏至经秋分到冬至,北半球由夏半年变为冬半年,南半球由冬半年变为夏半年。在此期间,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极昼带逐渐缩小;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极夜带逐渐缩小。北回归线以北太阳高度一直在减小,南回归线以南则在增大。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出升方向由东北变为东南,降落方向由西北变为西南。秋分日由正东升起,正西降落。   从冬至经春分到夏至,北半球由冬半年变为夏半年,南半球由夏半年变为冬半年。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极昼极夜和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上述情况相反。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的方向由东南变为东北,降落方向由西南变为西北。   从冬至到春分和从夏至到秋分,全球各地昼长都向平均值(12小时)接近,极昼、极夜的范围都逐渐缩小。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的太阳高度都在向平均值接近。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方向逐渐接近正东,降落方向接近于正西。   从春分到夏至和从秋分到冬至,全球各地昼夜长短都在向极值变化,极昼、极夜的范围都逐渐扩大。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的太阳高度也趋向极值。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落的方向,分别向东北、东南和西北、西南移动。   由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较复杂,所占篇幅较多,我们没有充分地说明,读者自行总结出规律来也是不难做到的。在分析的时候,最好能分成几个阶段来进行。例如,在北半球,可以从春分到太阳直射该地算做一个阶段,再到夏至为第二个阶段,夏至以后到再次太阳直射为第三个阶段,以后可以把到冬至作为下一个阶段,由冬至到春分是最后一个阶段,太阳完成了一次回归运动。每个阶段昼夜长短、太阳高度、太阳的升落方向及正午时太阳的方向(例如,北半球夏至时,太阳在正午时位于天顶以北,冬至时则在天顶以南),等等,都有较大的变化。 夏四季划分  四季是根据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来划分的。在四季的划分中,以太阳在黄道上的视位置为依据,以二分日、二至日或以四立日为界限。但是,东西方各国在划分四季时所采用的界限点是不完全相同的。   第一种分类法:   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以二分和二至作为中点的。如春季立春为始点,太阳黄经为315°,春分为中点,立夏为终点,太阳黄经变为45°,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了90°。这是一种传统的,常见的方法。   第二种分类法:   天文学分类法(即西方分类法)四季划分更强调四季的气候意义,是以二分二至日作为四季的起始点的,如春季以春分为起始点,以夏至为终止点。这种四季比我国传统划分的四季分别迟了一个半月。   第三种分类法:   为了准确地反映各地的实际气候情况,划分四季常采用气候上的方法既近代学者张宝坤分类法,采用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并且规定:候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22℃的时期为夏季,小于或等于10℃的时期为冬季,介于10℃~22℃之间的为春季或秋季。按此标准划分四季,中纬地区季节与气候相一致,低纬地区和极地附近春、夏、秋、冬的温度变化很不明显。同时,在中纬地区,各季的长度也不一样。这就是气候四季。例如,北京春季有55天,夏季103天,秋季50天,冬季157天。这种方法,可以结合各地的具体气候,农业,故运用较多。   第四种分类法:   气候统计法,因为一般以1月份为最冷月,因此,春季,为3,4,5月.夏季,为6,7,8月.秋季,为9,10,11月.冬季,为12,1,2月.这种四季分类法,比较适用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   浅论   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都等于全年的平均值,具有从极大值(或极小值)向极小值(或极大值)过渡的典型特征。因此,把春分作为春季的中点,和把秋分作为秋季的中点是非常合理的;夏季里,昼最长,夜最短,太阳高度最大的是夏至那一天,该日地表获得太阳能量是最多的。所以,夏至作为夏季的中点是很合理的;同理,冬至作为冬季的中点也是很科学的。   但是,从实际气候上讲,夏至并不是最热的时候,冬至也不是最冷的时候,气温高低的极值都要分别推迟1~2个月。我国有“热在三伏”,冷在三九”的说法。因此,把夏至和冬至分别安排为夏季和冬季的开始日期,与实际气候能更好地对应。所以,西方四季划分更能体现实际的气候意义。 无论是我国的具有天文意义的四季划分,还是西方具有气候意义的四季划分,都是天文上的划分方法。这是因为,二分、二至和四立在天文上都有确切的含义,都是把全年分成大体相等的四个季节,每个季节三个月,太阳在黄道上运行90°。它们都不能反映各地气候的实际情况。通过这种方法划分的季节,就是天文四季。   天文四季是半球统一的。在半球的范围内,每个季节有统一的开始和结束的时刻,并且在半球范围内,每一地点均存在着这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是等长的。天文四季具有理论意义,气候四季具有实用价值。天文四季是气候四季划分的基础。天文四季是半球统一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气候四季则是局部区域(中纬地区)统一的。天文四季的划分取决于天文现象的变化,气候四季的划分取决于气温的变化。无论哪个半球的哪个地点,都有等长的天文四季;而气候四季则在同一地点也不一定等长。这是天文四季和气候四季的主要不同之处。

我们先来分析地球的运动,地球有两种基本的运动:一种叫自转——地球自身的旋转;另一种叫公转——绕着太阳的旋转。自转是绕着穿过南北两极的地轴进行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离两极越远的地方转速越快。与两极等距的那一圈叫赤道。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也就是24小时。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为每秒30千米,绕太阳一周需要365天5时48分46秒。也就是一年,天文学上称之为回归年。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它的长直径和短直径相差不大,可近似为正圆。太阳就在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而焦点是不在椭圆中心的,因此地球离太阳的距离,就有时会近一点,有时会远一点。1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为1.471千米,这一点叫做近日点。7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远,为1.521千米,这一点叫做远日点。事实上,当地球在近日点的时候,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在远日点的时候,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这就说明,四季的变化与近日点和远日点无关。

那么四季的变化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与公转有关,但是决定性的条件是地球必须斜着绕太阳转;如果地球是垂直地绕太阳旋转的话,太阳光线将永远直射在地球的赤道附近,而其他地方的地平面与太阳光线的夹角也永远不变,地球上将不会有四季的变化。

我们知道,地球上某一平面气温高低与太阳光是直射还是斜射该平面有关。那么这种效果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假定有一束固定大小的光束,当它直射在某一平面时,它投射在该平面的光斑将是一个正圆,而斜射时,光斑将是一个椭圆,而且越斜椭圆越大,也就是说,斜射时同样多的光线照在了更大的面积上。我们可以理解为,光束斜射时光斑区的光线稀一些,直射时光斑区的光线浓一些。这就是为什么太阳光直射的地方气温要高一些,而斜射的地方气温要低一些。我们知道气温是决定季节的主要因素,所以我们不难理解太阳光直射的地方,将是夏季,而斜射得最厉害的地方将是冬季,这两者之间的则是春季或秋季。

那么四季的交替变化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就与地球的倾斜有关了,正是由于地球是倾斜着绕太阳旋转的,才使得太阳光的直射以赤道为中心,以南北回归线为界限南北扫动,每年一次,循环不断,从而形成了地球上一年四季,顺序交替的现象。

四季循环图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当地球公转到3月21日左右的位置时,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时北半球的阳光是斜射的,正是春季,南半球此时正是秋季。当地球转到6月22日左右的位置时,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便进入了夏季,而南半球正是冬季。9月23日左右时,阳光又直射到赤道上,北半球进入秋季,南半球转为春季。当地球转到12月22日左右的位置时,阳光直射到南回归线上,北半球进入冬季,而南半球则进入夏季。接下来就进入了新的一年,新一轮的四季交替又要开始了。




四季的轮回是怎么形成的?视频

相关评论:
  • 17754419696四季轮回什么意思
    和泄文四季轮回是指一年四季不断循环变化的现象。四季轮回是一种自然现象,描述了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倾角变化,导致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段受到太阳辐射的强度不同,进而形成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影响气候和生态系统,也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文化。详细解释如下...

  • 17754419696四季轮回是什么意思?
    和泄文四季轮回是指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不断地交替出现,形成了一个永恒的循环。这个现象通常用来比喻时间的不断流逝。原因在于地球的自转轴和公转轨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23度26分的夹角(黄赤交角)。这导致了南北半球在不同的季节接受到的阳光照射量不同,并且这种现象会周期性地发生变化。当一个半球迎来夏季时...

  • 17754419696四季轮回是怎么来的?
    和泄文1. 地球的倾斜是其季节变化的关键因素。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约23.5度的轴心倾斜。2. 这种倾斜导致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每年在地球表面南北移动,以赤道为中心,分别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3. 随着太阳光线的南北移动,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随之变化,从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的依次更...

  • 17754419696四季轮回是怎么来的?
    和泄文与地球倾斜有关,由于地球是倾斜着绕太阳旋转的,才使得太阳光的直射以赤道为中心,以南北回归线为界限南北扫动,每年一次,循环不断,从而形成了地球上一年四季,顺序交替的现象。

  • 17754419696一个四季轮回是多少时间,一年四季轮回的感受
    和泄文四季轮回的科学解析与生活体验 大自然的春夏秋冬循环,科学上归因于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变化。地球沿椭圆轨道绕太阳公转,离太阳最近时温度高,最远时温度低,这样的周期性移动导致了季节的更替,形成了我们熟知的一年四季。时间概念在不同信仰中有所差异。佛教强调每一刻都在变化,没有固定的时间概念,...

  • 17754419696地球为什么有四季轮回?
    和泄文地球上的四季首先表现为一种天文现象,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当然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决定了温度的变化。四季的递变全球不是统一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由暖变冷,南半球由冷变热。现在分析一下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在不同季节的...

  • 17754419696四季轮回是什么意思?
    和泄文四季轮回就是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年复一年地更替、交换,无有止息地循环。一般用来形容时间的更迭与流逝。

  • 17754419696四季成因最简单解释
    和泄文海洋也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海水的暖化和冷却速度比陆地慢,所以海洋在季节交替时起到了缓冲作用。四季的轮回是由地球的自转、公转和地轴的倾斜所决定的。地球自转和公转使得地球不同部分所受到的阳光直射角度和时间有所变化,从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此外,季风和海洋也对季节的变化有重要影响。

  • 17754419696为什么会有四季轮回?
    和泄文南半球进入春季;12月22日左右,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进入冬季,南半球进入夏季。然后,四季的交替又从新开始。综上所述,地球四季轮回的奥秘在于地球轴线的倾斜,以及这一倾斜角度所导致的太阳光线在不同地区的不同角度照射。通过这一倾斜角度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了地球上四季更替的独特景象。

  • 17754419696小朋友,大自然真是奇妙啊!为什么会有四秀的轮回,有日月的交替
    和泄文是由于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地球绕着太阳在公转,但是这并不是一太阳为圆心的。地球运行的轨迹是一个椭圆存在着最接近太阳的地方和离太阳最远的地方。距离太阳最远的地方,地球的气温就会特别的冷,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地球的气温就会特别的高,这就是四季轮回和有日月的交替的科学原因。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