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书评

来自:常识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主要内容是汉末到晋初这一历史时期的各个统治集团间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复杂斗争。

胡适的《三国志演义序》中说:在几千年的通俗教育史上,没有一部书比得上它的魔力,五百年来,无数的失学国民,从这本书里,得到了无数的常识与智慧。从这部书里,学会了看书写信作文的技能。从这部书里,学得了做人与应世的本领。

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和文学色彩的。首先它就有两个独特的特色:智谋和英雄。看小说也好电视剧也好,人们都能体会到这里面的各种智谋,即使是罗贯中笔下神化的诸葛亮,也并非虚无缥缈,而把他取胜的方式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读小说的时候会有一种置身其中的感觉,便能体会到,当时的智谋之深了。

并且《三国演义》之所以能流传很广,在于这本小说的文化色彩贯穿各个阶层。实际历史上并没有刘关张桃园结义这回事,“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话一听就很江湖啊,所以它受江湖人的喜爱。还有关于王朝的,会受明初高层人士的喜欢。以及刘备去东吴倒插门,这种“傻女婿”就很民间了。

此外《三国演义》还有三绝,即曹操的“奸绝”,诸葛亮的“智绝”,关羽的“义绝”。这三绝是相当的有看点。

有人说《三国演义》是本兵书,的确,它里面描写了大大小小40来场战争,并且它与《孙子兵法》是相印的。

———非常之人,超世之雄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这本书里的曹操活脱脱是一个奸雄坏人形象。可是,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却评价曹操为“非常之人,超世之雄”。

为什么同一个人,在演义中的形象和历史中的形象大不相同呢?

在今天,人们对三国人物的认识主要来自《三国演义》,大多数人认为刘备好,曹操坏。但在我国历史上,至少魏朝到唐朝这一时期,人们对曹操的态度是仰慕的。就比如大诗人杜甫回赠曹将军的这首诗:

杜甫特意称赞曹将军为“魏武之子孙”,可见在当时,曹操是被十分敬仰的历史人物。

从他的功绩中也可以看出,他统一了北方,实在是一代枭雄。并且他还是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当时的“三曹”第一人就是曹操,他的围棋水平在全国也名列前茅。这么一个人,陈寿对他的评价真是一点都不为过。

他之所以建立如此功业,和他的一些做法也是相联系的。

首先是他和汉献帝的关系,他是奉天子以令诸侯。在很多人看来,这很大逆不道了,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虽然曹操被称为汉武帝,但历史上他没做过皇帝,那么既然他非常有权力,为什么不自己做皇帝呢?原因很简单,他是汉献帝的臣子,在古代,人们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是很深的,你是他的大臣,就不应该废了天子自己做皇帝,这样的话,曹操就人人得而诛之了,而曹操的名义是协理国家事务,多少还算个好的名义的。

第二,对人才。曹操对人才那是没得说,不过,指的是曹操前期。曹操非常懂得克制自己,即使很反对他的人,因为爱才他也用。像许攸,虽然点破了曹操的谎话,他也还是能忍最终赢了战争。

第三是对老百姓,曹操军过处,不会让马踏坏百姓的农田,之后有一次他自己的马把农田踏坏了,就说要处分自己,属下们当然不会允许啊,他就把自己的头发割下来代自己的脑袋。从此军纪严明,与百姓秋毫无犯。虽然他是为了自己的目的,但这样的人百姓是拥护的。这样的一个人,他绝对没有不赢的道理。

刘备和他比起来就小巫见大巫了,所以历史上的刘备是不怎么被重视的。

但在民间,大文豪苏轼却看到了令一番景象。有一天,一群孩子在听老人讲三国的故事,他发现在讲到曹操战败的时候孩子们开心地蹦起来,而听到刘备战败的时候孩子们都显得不开心。于是苏轼就感叹:“君子小人之泽,永世不斩。”意思是你本是什么样的人,后世就会怎样看待你。由此可见一般大众的看法了。

《三国演义》是本小说,自然为大众而写,虽然曹操确实很厉害,但人们实际上更喜欢仁义的好人,所以在演义中,更突出的是刘备的大仁大义形象。

所以归根结底,是历史和演义的评价标准不同。历史的评价标准是才能,演义的评价标准是人品。

赤壁之战不仅是三分天下的标志,也是曹操性格的转折点。后期的曹操和前期大不相同了。不像前期那么爱才,完全把他自己的本性暴露出来了。而刘备他维持了一生。要么刘备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要么就是他太会伪装了。不过会装傻的牛人肯定是超级牛人。

曹操并不是看起来那样复杂,实际上非常简单:他是一个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的人。

在没弄明白这个问题之前,我曾讽刺地想,大家都认为刘备是好人,可恰恰是曹操这个“坏人”,建立了最大的功业。

我其实很替曹操抱不平,曹操这个人和明成祖朱棣很像,朱棣当时不也杀了很多人玩弄阴谋诡计吗,人们记得的朱棣却是他的功勋:《永乐大典》,支持郑和下西洋,征伐蒙古等。可一提起曹操,人们就会立马想到一个词:“奸雄”。

                          ———从朋友到敌人

其实细想想,会发现他有时候做的事情是不得已和出于无奈。他和袁绍年少时曾是好友,他们曾有相同的志向,想实现自己的抱负。曹操问袁绍,你凭什么可以做到呢?袁绍说凭他现在的军事实力和全国的人力资源。袁绍又问曹操,曹操说靠自己的智谋。后来,有智谋的曹操打败了有实力的袁绍,毁了这位昔日好友的一切,他的事业,他的志向...和他的生命。最后只能在袁绍的墓前大哭,并善待他的家人。

并不是我不容你,只是因为能统治国家的,只能有一个人。

在曹操的后期,了解他的人都被他杀了,著名的是荀彧和崔琰。但在我看来最具代表性的是杨修,杨修很有才很聪明能了解曹操的想法,而曹操是不会允许这样一个人在自己身边的。

想想黑衣宰相姚广孝,帮朱棣坐上皇位后十分低调,因为他明白,朱棣是不会容忍一个比他更聪明的人在自己身边的,于是他清心寡欲,什么都不要,白天上朝晚上念佛。最后病死在寺庙里。朱棣之所以不能容忍,是因为他怕他的权力有一天会被人夺走,而权力的被夺,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曹操也是如此。他在杀伏后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吾不杀汝,汝必杀吾。”那时候的曹操,得防所有人。连曹系宗族的曹仁,在曹操醉酒睡觉时都被许褚拦下待其酒醒再进门。从这角度来看,曹操是悲哀的。

走上了这条路,就只能走下去,不能再回头。

朱棣至少还有姚广孝一个朋友,而曹操先打败了袁绍,又杀了荀彧杨修,真是孤家寡人啊,普通人一辈子总有几个真心朋友,而曹操一个也没有,这亦是王者的悲哀吧。

这个人同样也有点复杂,在很多人看来刘备是个好人,但在很多人看来刘备也是个假好人。理由就是,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怎么可能把自己打下的江山拱手让给外姓人?很多人认为,刘备只不过是要感化诸葛亮为他卖命而已。所以他是假好人。但在他这一形象的背后,我看到了刘备人格魅力的威力。在那个人才特别珍贵的时代,曹操和孙权给大臣的要么官职要么钱,可刘备给的是一样看似没什么用却非常有价值的东西:友谊。

1.赵云千军万马中救出阿斗时,刘备没有去想自己跳井自杀的妻,却先是觉得无以报答赵云的一片心,竟把自己的儿子扔在地上,赵云当然被感动了。说实话我以前还认为吕布听妻子的话放弃了生机很可笑呢,现在觉得,吕布至少还是爱他妻子的。

2.张飞因为醉酒把城池丢了,两位嫂嫂和阿斗都尚在城中,刘备却没有责怪他,还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3.而最典型的例子是关羽被东吴杀了,刘备十分悲痛,就发动十万大军去打东吴。

4.刘备对张松很好,张松认为遇上了明主,别的臣子都是死谏刘璋,只有他还在帮刘备说话。刘备这魅力竟然能让人抛弃封建社会基本的忠君道德。不过比较想求一下刘备接待张松时候庞统的心理阴影面积,嘿嘿。

总之正是刘备与属下的这种感情深厚,他的属下才会忠心赤胆地为他卖命,诸葛亮为汉朝平定了蛮人,数次北伐,只为报答先主的知遇之恩。这和司马师司马昭形成了对比吧。从中就可看出刘备人格的魅力,它绝对官职比钱都有威力。看来不能批评他总哭了,情感本来就很丰富的啊,感情这样武器,是最厉害的吧。唯有感情,可以使人不能自拔。

也有人认为关羽被东吴所杀,刘备毕竟是一国之君,不可能只为个人情谊举倾国之兵。于是刘备是有一种侥幸灭了东吴的心理在里面的,我认为这种猜测很合理,并不是小人之心夺君子之腹。因为那个时代是乱世,老好人和感情冲动的人是存活不下去的。演义中之所以这么写,我认为只可能是大众愿意这么相信而已。

刘备能在乱世中存活下来,就可见他不像吕布那样儿女情长,他是有枭雄的特质的。

实际上不管他是不是假好人,我认为刘备最成功的一点是他征服的是内心,正像大文豪苏轼看到的那样。我们也可以知道,真正书写历史的,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胜利者,而是人心。

感觉这本书带领自己大略呈现了古代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于是内心里出现一个角落,这个古代的世界观念存在的角落。古代人被看做儒家思想中毒太过,可是现代人呢,很多人都缺少这种思想吧。现在的一些社会情况,很值得我们反思。

关于这个人,有很多人都看不起他吧,和他一起被伏的庞德,宁死不屈,而他却降了,屈辱地回到了魏国。最终因曹丕找人为他画的画而悲惨死去。很多人是很看不起他的,认为他没有气节。但我认为说于禁孬种的,应该自己去吴兵的刀剑和威力之下感受一下。首先,看不起祖先已经很不敬了,其次可以看出这么讲的人没有什么同情心吧。其实在我看来,于禁既不是软蛋,也不是强硬的将军,他只是个可怜人,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君不见现代很多人缺乏古代那种文化教育造成了很多值得深刻思考的社会现实。历史摆在那里并不是为了让我们聊天的时候有一个看似高端的话题和谈资,它是为了提醒我们,现代人哪里还做的不够好,我们从历史中能学到什么,有那些内容是值得提倡的用以完善现在社会?

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完全脱离了历史的真实。诸葛亮初出茅庐的时候还不到30岁,而那时候的刘备已经50来岁了,就他们的年龄来看,刘备怎么可能事事都向诸葛亮问一句“如之奈何”?并且在历史上,刘备倒插门的事情,都不是靠诸葛亮的锦囊妙计,那都是刘备自己想出来的。实际上不止于此,《三国演义》中很多诸葛亮的功勋,都是刘备自己做的。细想想就知道了,倘若刘备事事靠别人,又怎么可能成为一代枭雄。那么罗贯中为什么要把诸葛亮神化呢?一般来说,一般人创作的时候,很喜欢把自己的思想融入到作品里面,罗贯中也不例外,诸葛亮这个人物,正是罗贯中潜意识思想的一个集中表达。当时的罗贯中可能仕途不得意,才华无以施展吧。

然后我很服孔明,舌辩群儒(那些人都费劲巴力说他和刘备不行),还有周瑜要杀他(草船借箭),他都用自己的才华折服众人,后来周瑜都服了,果然是经得起多大的侮辱就能获得多大的赞美啊。由此可见乱世里真不是平常人能待下去的地方。


《三国演义》书评视频

相关评论:
  • 13096471694三国演义的书评
    丁雨迫答:以下是三国演义的书评:1. 一部惊心动魄的历史巨著《三国演义》是一部令人惊心动魄的历史巨著,它让读者如同穿越时空,亲历三国时期的历史风云。小说中的历史人物塑造非常生动鲜活,他们的性格和行为举止都栩栩如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让人过目难忘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中的历史人物形象丰富...

  • 13096471694三国演义的书评
    丁雨迫答:三国演义的书评 一全书简介:《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

  • 13096471694两篇三国演义的书评100字以内?
    丁雨迫答:1、《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它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笔法变化波澜多姿;结构宏伟,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呼后应,层层推进。它特别擅长描写战争,用神来之笔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写出...

  • 13096471694三国演义书评和简介
    丁雨迫答: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书评:这部书现行本(毛宗岗本)虽是最后的修正本,却仍旧只可算是一部很有势力的通俗历史讲义,不能算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书。??话虽如此,然而《三国演义》究竟是一部绝好的通俗历史。 ...

  • 13096471694三国演义书评5000字左右
    丁雨迫答: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点评一下这部66万字的名著。 一、真实与虚构 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确是这样。但是虚构,使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虚构,而不是随便那段史实就可以拿来虚构的。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并没...

  • 13096471694【书评】《三国演义》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吕布
    丁雨迫答:【书评】《三国演义》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吕布 高一八班 盛润宇 众所周知,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乃东汉末年第一飞将,又有帐下谋士陈宫辅佐,集智谋武力于一身,却不是三国里笑到最后的人,大概是因为他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吧。    或许有人说,吕布不就是一个四肢发达,头脑...

  • 13096471694三国演义两千字左右书评
    丁雨迫答:一、真实与虚构 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确是这样。但是虚构,使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虚构,而不是随便那段史实就可以拿来虚构的。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并没有写这件事。又如,关于单刀赴会见鲁肃,史书上写的...

  • 13096471694【书评】《三国演义》品读:忠诚勇敢简朴的诸葛亮
    丁雨迫答: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 荆州 ,攻取 益州 。继又击败曹军,夺得 汉中 。刘备在 成都 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 刘禅 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 益州牧 。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 东吴 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

  • 13096471694来一篇三国演义300字书评
    丁雨迫答:《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

  • 13096471694《三国演义》100字的简单书评
    丁雨迫答:《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好像是诉说了一个个传奇生动的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火烧连营,草船借箭,煮酒论英雄……。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含义。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