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风骨的特点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导语:建安风骨是建安时期文学创作的主要特点,那么建安文学的特别之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公元二O四年后文学一改西汉、东汉两朝近四百年死板、格式化的文体和以歌颂宫廷生活为中心的体式,转向重点描写黑暗的社会现实,吟咏战乱时期悲凉的人生,高歌统一国家的理想,讴歌战乱消除给人民带来的安居生活,以及追求美好未来的愿望。不仅文体创新,形式多样,而且辞藻华美,语言质朴刚健、清新自然,形成一代新的艺术风格。后人把建安文学时期慷慨激昂地倾吐胸襟,豪爽磊落地施展才华、抒发胸怀;阐明事理不追求纤细、周密的技巧,遣辞造句、描摹形貌唯求通顺明达;以及慷慨悲歌,激越高亢的思想情调与刚健爽朗、清新自然的艺术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称之为“建安风骨”。

含义

风骨一词最早大量应用于魏、晋、南朝的人物评论,大体上“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于指骨骼形态,二者密不可分,合二为一为风骨。后引用到书画理论和文学评论之中。至于文学评论,当以南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风骨》最为精到:“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意思是端直的言辞结合骏爽的意气,形成格调劲健和艺术感染力强的“风骨”。

“风”

风,就是文章的生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感染人的精神力量,有了风,文章才能鲜明而生动,当然,“风”始终比较虚化,它与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有关,但并非指内容和情感自身。

“骨”

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也就是说文章应该表现的刚健有力,“骨”是一个比较实的概念,直接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语言准确、简练、明晰,文章就能表现得有力。

风骨这一概念很强调完整性,它们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但是不能分成两个概念来看。

由来

汉献帝最后的年号为“建安”(公元196年~220年),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这一时代的作家,逐步摆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当时处于战乱动荡的年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更为慷慨激昂,他们创作了一大批文学巨著,形成了文学作品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即人们常说的“建安风骨”。

如像曹植的诗,既有一定的华美,又不至于伤害风骨,因此人们在提倡建安风骨时,不仅肯定了它的风骨,也肯定了它风骨和藻饰结合的一面。所以,从南朝到唐,提倡建安风骨的人尽管各自的.着眼点不同,但基本上都是针对当时文坛上的一些不足,象辞藻过于华丽,用字过于艰深,风格软靡无力,内容或空洞或繁杂,感情昧暗等,而要求作品有生气,内容充实,感情充沛,风格明朗刚健等,这在文学史上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建安时期的文学作品,尤以诗歌最为突出,建安诗歌是从汉乐府和“古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坛的领军人物,曹操的诗文,深沉慷慨、气势雄浑;曹丕与文士相处极欢洽。王粲死时,他率众文士送葬,说:“王粲生前喜欢听驴叫,我们都叫一声送他。”于是墓前响起一片驴叫声。著有现存最早的七言诗《燕歌行》;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他文才富艳,辞藻华丽,善用比喻,因而具有“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风格。他的《洛神赋》是千古名篇,以精炼的语言及淳厚的感情,描绘出洛神绝世之美及纯洁无瑕的形象。“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其代表作《七哀诗》是汉末战乱动荡的真实写照。

建安时期的文学作品虽也讲究用辞和文采,但仍保持了乐府民歌的本色,不象后来某些文人诗那般过分追求辞藻。此外,刘勰也强调:辞藻修饰与风骨良好的结合,才是文章中的精品。

特点

由于汉末社会动乱,连年战乱,这一时期的文人既有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又有务实的精神、通脱的态度和应变能力;他们不再拘束于儒学,表现出鲜明的个性,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的建安文学家,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而这些,都构成了“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南朝齐梁时,刘勰论汉末建安之诗文风格为“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也。”(《文心雕龙·时序》)

定性

这是文学史上的一个辉煌的时代,

当然也是诗歌史辉煌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诗歌、辞赋以及散文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诗歌,兴起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的高潮,从此奠定了文人诗的主导地位,给后世留下极深远的影响。

建安文学的辉煌成就,对后来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北朝刘勰和钟嵘反复推崇建安时期的文风;唐陈子昂盛赞“汉魏风骨”,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的诗句;当代鲁迅先生赞誉:建安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从这个时候起,人们开始认识到文学有它自身的价值和独立的地位。曹丕的《典论·论文》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批评论文,是建安时代文学自觉的标志。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纯粹的七言诗。


建安风骨的特点视频

相关评论:
  • 15863269520关于建安风骨
    别胡雄答:建安风骨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风貌,主要盛行于中国古代的建安时期。它以豪放、雄浑、真挚、深情为主要特点,注重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展现社会现实和时代变迁。建安诗歌就是这种风格的最佳体现,充分展示了那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气质和精神面貌。其表现在诗歌方面包括文人的建功立业精神与英雄气魄等特征。而在文章...

  • 15863269520建安风骨的文学特点
    别胡雄答:形式多样,辞藻华美。根据查询中国文学官网显示。建安风骨的文学形式多样,辞藻华美。语言质朴刚健、清新自然,后人把建安文学时期慷慨激昂地倾吐胸襟,豪爽磊落地施展才华,抒发胸怀。

  • 15863269520建安风骨指的是什么
    别胡雄答:建安作家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也称建安风骨。建安时期的文学特点:建安诗歌便是社会由分裂动荡趋向统一这一历史时期的产物。“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时代特征,建安文人开阔博大的...

  • 15863269520三曹与七子的诗如何体现建安风骨的美学特征
    别胡雄答:建安风骨的美学特点:内容充实,个性鲜明,“悲”与“慷慨”并存 建安是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的年号,当时活跃的诗人主要有:三曹和建安七子,其诗歌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力量,后代称他们的诗歌风格为“建安风骨”。“建安风骨”的“风”是指诗歌内在的强烈的精神感染力,它源于内容的充实和情感的深挚,但...

  • 15863269520建安文学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别胡雄答:建安文学的风格特点是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建安文人开阔博大的胸襟、追求理想的远大抱负、积极通脱的人生态度,直抒胸臆、质朴刚健的抒情风格,形成了建安诗歌所特有的梗概多气、慷慨悲凉的风貌。为中国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风范。主要介绍 建安时期,无论是诗歌、辞赋...

  • 15863269520前人对建安风骨的评价?
    别胡雄答:2.学者陈寅恪认为,其文化特征体现了人类内在的精神力量和人文智慧,彰显出恰如其分的人格尊严和自由主义精神。3.另一个思想家钱穆则认为建安风骨具有一种超越时代的气度和气质,重视私事公喜、办事创业,这是中国文化中相对独特的一个特点。4.唐代名士韩愈则认为建安风骨是一个具有人文关怀和文化及艺术价值...

  • 15863269520建安风骨名词解释是什么?
    别胡雄答:接下来详细解释这一概念:一、建安风骨的时代背景 建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也孕育了丰富的文化成果。在文学领域,建安风骨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崭露头角。它继承了汉代的传统,同时又吸收了新兴的社会思潮和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二、建安风骨的特点 建安...

  • 15863269520建安风骨名词解释古代文学是什么?
    别胡雄答:建安风骨是建安时期的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建安年间,诸强相争,专制统治放松,出现了思想解放、文学繁荣的景象,涌现出大批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如“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场、刘桢)以及蔡琰等。他们多反映社会的动乱,抒发渴望国家统一、...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