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如何推动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来自:排名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我国应该怎么发展临终关怀 论文~

  临终关怀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社会系统工程。临终关怀事业的开展体现出人们卫生服务观念和健康观的进步,是精神文明建设前进的表现,也是优化医疗卫生服务结构,提高卫生服务效率、完善医疗卫生保健系统的重要一环。在我国,大力发展临终关怀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发展这一事业适应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如今我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而且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为临终病人,生活不能自理,80%左右依靠家属照料,加上目前“少子化”家庭的增多,家属面临极大困难,众多垂危老人呼唤临终关怀,对于临终老年人来说,传统的、机构化的卫生保健形式可能并不是帮助他们和提供爱心的最有效的途径,临终关怀便是一个节省费用、解决濒危病人家庭照料困难的重要途径。
  其次,发展这一事业有利于彰显我国医疗机构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临终关怀不仅改变了无法救治的患者被拒之医院大门之外,或只在医院延长痛苦的生命而得不到真正的关心和照顾,以及医务人员忽视患者家属痛苦的现象,而且使临终患者在关爱、舒适的环境中尊严地、安详地离开人间,也使患者的家属得到了心灵的慰藉,这些不仅彰显了医学人道主义精神,也体现了一种关心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精神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延缓死亡成为可能。
  再次,有利于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延缓死亡成为可能,不过这会增加临终病人的痛苦,加重患者家属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并且将浪费大量的卫生资源。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卫生资源严重不足的局面在短期内还很难改观。在这种背景下,卫生资源的分配应坚持合理、公正的原则,在尊重人的生命、人格和尊严的基础上,对生命个体的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进行判断,并据此决定卫生资源的投向。而临终关怀以提高病人临终前的生命质量为宗旨,对临终病人采取生活照顾、心理疏导、姑息治疗,目的在于缓解病人痛苦,消除病人及家属对死亡的焦虑和恐惧,这无疑有助于节约卫生资源,也使有限的卫生资源投入到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最需要、最迫切的领域,推动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
  不过,正是由于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刚刚起步,因此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执行上,这一项事业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在具体的实施和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传统观念缺失。临终关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讨论死亡、如何对待死亡等问题,而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即使无任何意义和价值的人也不愿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同时受传统孝道的影响,显然中国传统的死亡观并未为临终关怀提供相应的观念基础。
  第二,社会支持缺失。目前,临终关怀在我国还属于新兴事业,一方面政府对临终关怀的投入极其有限,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支持也不足,相应的保险计划和慈善捐助很少,临终关怀机构的资金严重匮乏,这就导致我国临终关怀机构数量少,从业人员数量少、素质不高等问题的出现。
  第三,制度保障缺失。政府、医疗保险机构对临终关怀事业的态度如何,决定这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如何建立临终关怀机构以及如何运行?临终关怀机构设立的条件如何?临终关怀机构的治疗规范和服务水准如何这些问题也将决定这临终关怀的实际效果。但是我国目前在这方面并没有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临终关怀缺乏制度保障,临终关怀更需要“制度关怀”。
  因此,要想使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发挥更好的作用,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是开展死亡教育,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大众化死亡教育。如可以利用学校等教育机构,开展科学死亡观教育;也可利用医疗机构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死亡观教育,同时也可利用新闻媒介对科学死亡观和科学的死亡文化进行大力宣传,广泛更新人们的观念,同时也必须加强对医学界和医务人员的死亡教育,以使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积极关注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认真对待临终患者的需求。
  二是多元宣传,完善社会支持系统。临终关怀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针对目前社会各界疏于对临终关怀事业的了解,首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此项事业的宣传,如政府宣传、媒体宣传等,以此来增加对临终关怀事业的资金投入,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的争取社会支持。
  三是建立临终关怀保障制度。首先通过立法,明确临终关怀的主管部门及其监督管理责任,明确投入主体,保证临终关怀事业的资金来源。其次,应制定专门的卫生法规(含具体的规章制度),对诸如临终关怀对象的界定,临终关怀医院或病房的设置标准,临终关怀的技术标准及操作规程,从业人员的资质、职责和伦理要求,临终关怀机构的设施、设备、药品以及资金的管理,收费标准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真正需要临终关怀的患者得到切实的、全面的临终照护。

临终关怀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社会系统工程。临终关怀事业的开展体现出人们卫生服务观念和健康观的进步,是精神文明建设前进的表现,也是优化卫生服务结构,提高卫生服务效率、完善卫生保健系统的重要一环。在我国,大力发展临终关怀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发展这一事业适应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如今我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而且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为临终病人,生活不能自理,80%左右依靠家属照料,加上目前“少子化”家庭的增多,家属面临极大困难,众多垂危老人呼唤临终关怀,对于临终老年人来说,传统的、机构化的卫生保健形式可能并不是帮助他们和提供爱心的最有效的途径,临终关怀便是一个节省费用、解决濒危病人家庭照料困难的重要途径。  其次,发展这一事业有利于彰显我国机构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临终关怀不仅改变了无法救治的患者被拒之大门之外,或只在延长痛苦的生命而得不到真正的关心和照顾,以及医务人员忽视患者家属痛苦的现象,而且使临终患者在关爱、舒适的环境中尊严地、安详地离开人间,也使患者的家属得到了心灵的慰藉,这些不仅彰显了医学人道主义精神,也体现了一种关心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精神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延缓死亡成为可能。  再次,有利于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延缓死亡成为可能,不过这会增加临终病人的痛苦,加重患者家属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并且将浪费大量的卫生资源。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城乡和区域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卫生资源严重不足的局面在短期内还很难改观。在这种背景下,卫生资源的分配应坚持合理、公正的原则,在尊重人的生命、人格和尊严的基础上,对生命个体的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进行判断,并据此决定卫生资源的投向。而临终关怀以提高病人临终前的生命质量为宗旨,对临终病人采取生活照顾、心理疏导、姑息治疗,目的在于缓解病人痛苦,消除病人及家属对死亡的焦虑和恐惧,这无疑有助于节约卫生资源,也使有限的卫生资源投入到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最需要、最迫切的领域,推动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不过,正是由于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刚刚起步,因此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执行上,这一项事业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在具体的实施和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传统观念缺失。临终关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讨论死亡、如何对待死亡等问题,而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即使无任何意义和价值的人也不愿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同时受传统孝道的影响,显然中国传统的死亡观并未为临终关怀提供相应的观念基础。  第二,社会支持缺失。目前,临终关怀在我国还属于新兴事业,一方面对临终关怀的投入极其有限,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支持也不足,相应的保险计划和慈善捐助很少,临终关怀机构的资金严重匮乏,这就导致我国临终关怀机构数量少,从业人员数量少、素质不高等问题的出现。  第三,制度保障缺失。、保险机构对临终关怀事业的态度如何,决定这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如何建立临终关怀机构以及如何运行?临终关怀机构设立的条件如何?临终关怀机构的治疗规范和服务水准如何这些问题也将决定这临终关怀的实际效果。但是我国目前在这方面并没有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临终关怀缺乏制度保障,临终关怀更需要“制度关怀”。  因此,要想使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发挥更好的作用,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是开展死亡教育,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大众化死亡教育。如可以利用学校等教育机构,开展科学死亡观教育;也可利用机构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死亡观教育,同时也可利用新闻媒介对科学死亡观和科学的死亡文化进行大力宣传,广泛更新人们的观念,同时也必须加强对医学界和医务人员的死亡教育,以使机构、医务人员积极关注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认真对待临终患者的需求。  二是多元宣传,完善社会支持系统。临终关怀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针对目前社会各界疏于对临终关怀事业的了解,首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此项事业的宣传,如宣传、媒体宣传等,以此来增加对临终关怀事业的资金投入,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的争取社会支持。  三是建立临终关怀保障制度。首先通过立法,明确临终关怀的主管部门及其监督管理责任,明确投入主体,保证临终关怀事业的资金来源。其次,应制定专门的卫生法规(含具体的规章制度),对诸如临终关怀对象的界定,临终关怀或病的设置标准,临终关怀的技术标准及操作规程,从业人员的资质、职责和伦理要求,临终关怀机构的设施、设备、药品以及资金的管理,收费标准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真正需要临终关怀的患者得到切实的、全面的临终照护。

1999年10月12日为世界人口日,全球人口达到60亿,大约5.9亿是60岁以上的人。到2025年,几乎14%的人口将是老年人,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是增长非常快的一个群体。迅速增长的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政策各方面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使得全世界的政府、社区和家庭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的深刻影响之一是卫生保健。卫生保健产业要为这一老龄化的人口提供必要的资源。例如,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上海,1992年60岁以上老人中重病患者占3%,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加上老年痴呆患者,预计6.3%(12万人)需要照料,其中一部分是临终病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80%左右依靠家属照料①,家属面临困难极大,众多垂危老人呼唤临终关怀。同时,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对于临终老年人来说,传统的、机构化的卫生保健形式可能并不是帮助他们和提供爱心的最有效的途径。对于一些临终的人来说,尽管卫生保健系统不断有技术革新,却没有强调减轻病人的痛苦和提供尊严。每一个社会对待死亡有其不同的习惯和态度,然而人们一致赞同:临终的人,应该以舒适和尊严的方式度过他们最后的日子。临终关怀正是在人口与文化的变迁中产生了。
"临终关怀"一词回朔到几百年以前,那时用于描述给虚弱或生病的旅行者以庇护。该词首次在当代意义上使用,表示对濒临死亡的老年患者给予亲切的抚慰、良好的照顾和尽可能的帮助,使其安然故去。最早对临终病人的照料是在1967年,在英国伦敦由桑德斯首创的圣克里斯多费临终关怀医院。迄今为止,临终关怀机构一在不少国家得到发展和推广。

2,美国临终关怀的发展

1974年,美国首家临终关怀医院建立。1982年,国会颁布法令在医疗保险计划(为老年人的卫生保健计划)中加入临终关怀内容,这为病人提供了享受临终关怀服务的财政支持,同时也为美国临终关怀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政策的变化使得各地立即出现临终关怀浪潮。十多年来,美国的临终关怀服务在处理复合性疼痛和症状方面的能力逐步增加,服务机构从小的、自愿组织发展到各种正规的非赢利和赢利机构。
社会发展中的一些因素促使临终关怀的需求量大大增长,如人口老龄化、人们对有尊严地死亡的关注以及各种机构在临终方面费用的增加。美国的临终关怀产业迅速发展,临终关怀计划数量每年以将近17%的速度递增。如今,美国国家临终关怀组织(NHO)在50个州正在运行和计划之中的临终关怀计划超过3100个。仅1998年,美国约有54万病人和他们的家属接受了这种服务。由于老年人口(现在有4千万)预计今后30年将翻一番,美国临终关怀病人的数量将会保持继续增长的势头。

3,临终关怀的原理

美国的临终关怀的对象是那些濒临死亡的人,即通常诊断生命只有6个月或不足6个月的病人。按照规定,临终关怀医院不向病人提供治疗。临终关怀的目的既不是治疗疾病或延长生命,也不是加速死亡,事实上,是通过提供缓解性照料、疼痛控制和症状处理来改善个人余寿的质量。病人的尊严是一个最为关心的问题。临终关怀强调病人和其家属的情感的、心理的、社会的、经济的和精神的需要。临终照料主要是在病人的家中提供,当病人无法选择家庭照料时,临终关怀照料可以在医院、护理院、或其他设施中进行。
典型的临终关怀照料由一支专业队伍提供,这是一个由注册护士、内科医生、社会工作者和牧师或其他法律顾问组成的跨学科队伍。需要时,照料服务也提供助手、药剂师、身体治疗,语言治疗和培训过的志愿者。病人和其家属接受一天24小时、一周7天的服务。病人去世后,亲属和朋友可以接受周年丧葬服务。
1995年,根据美国国家临终关怀组织统计,临终关怀病人中60%的人患有癌症,6%患有与心脏有关的病,4%患有爱滋病,1%患有肾脏病,2%有阿尔采默痴呆症,27%患有其他疾病。

4,美国临终关怀的现状

(1)人口学统计
根据美国国家临终关怀组织统计,1998年4月,美国65%的临终关怀医院为非赢利机构,16%为赢利机构,4%为政府组织,15%为不确定类型。从组织结构来看,1998年,大约28%的临终关怀机构是独立法人,59%并不是临终关怀医院(例如医院或家庭保健机构),而是隶属于某一法人的机构,13%不确定。
1995年,52%的临终关怀病人是男性,48%是女性。男性病人中,71%是65岁以上,17.2%是50~64岁;10%是18~49岁;1%是17岁以下。女性病人中,74%是65岁及以上,16.7是50~64岁;8.6%是18~49岁;1%是17岁以下。
77%的临终关怀病人死于自己的住宅,19%死于机构,4%的人死于其他地方。在所有接受临终关怀照料计划的病人中,平均存活期为61.5天,即大约为两个月的时间。
(2)临终关怀的财政状况
一般说来,临终关怀是一个节省费用的有效照料方法,因为它由家庭成员、朋友和志愿者在家庭里向病人提供照料,通常不需要费用高昂的技术。事实上,据国家临终关怀组织估计,90%以上的临终关怀照料小时是在病人的家中提供的,代替了高额费用的机构照料。1995年的研究显示,用于临终关怀的每1美元医疗保险支出可以节省1.52美元的医疗保险费用。节约来源是病人的治疗费、药费、住院费与护理费。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临终关怀病人比不用临终关怀的人少用了2737美元利益。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这总共节省3192美元。临终关怀节省的费用有些是不明显的,例如,许多享受医疗保险的濒危病人经常很晚才接受临终关怀服务,直到他们死亡的前几周或前几天。
在美国,临终关怀包含在多数私营卫生保险计划、联邦政府的老年医疗保险计划以及多数国家贫困者卫生援助计划之中。许多临终关怀也接受慈善和志愿形式的捐助和社区支持。
根据美国国家临终关怀组织统计,1995年,医疗保险计划为临终关怀病人支付65.3%的费用,私人保险支付12%,医疗援助计划(Medicaid)支付7.8%,4.2%的贫困病人免付临终关怀费用。
(3)临终关怀与医疗保险计划
在美国,多数临终关怀照料由医疗保险提供。1994年,医疗保险从它的大约2000亿中花费12亿用于临终关怀服务。在医疗保险计划中,临终关怀队为医疗保险病人提供完全的个案处理,包括所有的服务与药物和设备。
当一个病人选择了临终关怀照料,他可以等待医疗保险支付临终状态的所有治疗处理。医疗保险临终关怀福利包括:
·护理服务;·内科医师服务;·药物和生物学;·内科,手术,语言治疗;·家庭保健援助和家务服务;·医疗支持和医疗器械;·短期住院病人照料;·医疗社会服务;·精神,饮食和其他咨询;·专业培训的志愿者;·丧葬服务。
1984年底,仅有 153个医疗保险确定的临终关怀计划运作,而到了1995年,猛增到1857个。根据美国卫生保健财政署估计,从1990财政年到1996年,医疗保险支付以33.1%的平均年增长率增加,临终关怀服务的增长率居各种服务形式增长率之首。
(4)医疗援助计划
除了医疗保险计划外,医疗援助是联邦和州共同向贫困者提供卫生保健的计划,接受者需要将其资产提供给临终关怀服务。1999年,美国有43个州以及哥伦比牙地区的医疗援助中包含了临终关怀内容。1993年,医疗援助花费在临终关怀服务上的费用达到1.29亿美元。

5,临终关怀的障碍

在许多国家,包括一些已经有临终关怀计划的国家,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妨碍最大限度地发挥临终关怀效益的障碍。例如,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大家庭支持的减少使得临终关怀照料对于许多在家中接受照料的个人变得更加困难。
在美国,长期存在的一个障碍是谈论死亡的困难。许多个人不愿意承认医生对他们达到临终状态的诊断,他们坚持接受通常被证明是无效的多余治疗。许多家庭成员也对讨论濒死持犹豫态度。国家临终关怀组织在1999年4月发现,45岁以上的美国人中1/4的人说他们不愿提出与他们的父母死亡有关的问题,甚至如果父亲或母亲已经得了不治之症并且活不到6个月了。尽管社会上有一些人忌讳讨论临终问题,但是研究发现当面临不治之症时美国人很清楚他们希望什么。美国人最主要的倾向是:(1)有一个获得服务的选择;(2)对病人和家属情感的和精神的支持;(3)根据病人的意愿控制疼痛;(4)病人在自己家中或其一个家庭成员的家中死亡的选择。
在美国,因为临终关怀的条件包含在医疗保险之中,需要由医院来评估一个病人对临终关怀服务的需要并通知病人获得临终关怀服务。许多医生在需要通知他们的晚期病人的病情时也很犹豫,因为他们不愿打击病人继续治疗的希望。除此之外,要准确预测一个病人的余寿时间事实上并不容易。

6,美国临终关怀对中国的启示

近几年,临终关怀在我国也开始引起社会的注意。1988年8月,我国第一个研究死亡的机构--天津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成立,之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临终关怀专业委员会和临终关怀基金也相继成立。1988年上海首创了第一个临终关怀机构。1992年,北京市招收濒危病人的松堂医院正式成立。十多年来,临终关怀医院在许多城市纷纷涌现,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正在不断发展。
美国的临终关怀现状是我国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能从美国的临终关怀中获得许多启示。
(1)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在各国是相通的,不仅在发达国家,而且在发展中国家,同样有对临终关怀的需求。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特别是城市独生子女大量涌现,社会对临终关怀的需求将越来越强烈。美国的经验表明,临终关怀是一个节省费用的有效照料方法,是解决濒危病人家庭照料困难的一个重要途径。鉴于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社会在提倡优生优育的同时,也要注重临终关怀,使濒危老人尽量获得善终的条件,有尊严和安详地告别人生。
(2)美国的临终关怀医院尽管有不同的类型,但大多数属于非赢利机构,具有明显的福利性。这也是对我国发展临终关怀机构的一个启示:在发展临终关怀机构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多渠道,又要注意其福利性,更多需要由政府出面组织发展。
(3)濒危病人需要多方面的服务,临终关怀将家庭成员的工作转移到社会,使照料工作社会化,实质上是将家庭责任转由社会来承担。社会承担离不开经济条件,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必须从国情国力出发,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不能一哄而起,应该循序渐进,逐步扩大。当前的工作是:社会需要重新认识帮助面临生命终结的个人有尊严和舒适地死亡,强调家庭成员或照料者对濒死者提供富有爱心的帮助。
(4)美国的临终关怀已经走上制度化道路,临终关怀服务大部分纳入到医疗保险之中,从而扩大临终关怀服务的覆盖面,使得更多的病人享受这一福利。在具体操作中,美国又制定出一整套严密的规章制度,既通过全方位的服务保证该制度的享受者收益,又完全从现实的财力出发,将提供的服务仅限于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之内,确保临终关怀服务健康、有序、持久地运转。
(5)尽管临终关怀需要社会支付较多的服务费用,但对于那些身患不治之症的病人来说,接受临终关怀服务可以减少大量的甚至是巨额的医疗费用。如果将少数人的高额无效的费用转移到其他多数人有结果的治疗上,医疗保险费用能够获得最大的效益。由此我们认识到,适度发展临终关怀对于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个有十几年从医经验的医生,我认为“临终关怀”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临终关怀”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安慰,特别是对于各种晚期病人,比如癌症、艾滋。事实上已经有类似的医院科室工作人员出现。我认为“临终关怀”自它提出开始就始终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死亡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和经历的,对于生命的最后一站人们该怎样去面对?无论是临终者还是关怀者都是值得讨论的,有现实的意义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如何推动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视频

相关评论:
  • 1388902990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是什么?
    项泪娅按照中国现行60岁的退休年龄计算,2013年劳动力拐点将会突显,15岁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峰值,随后开始进入退休潮,届时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老龄化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养老体制的改革显得任重道远。专家表示,作为第一支柱,以可持续性为目标的社会...

  • 13889029901人口老龄化的中国情况
    项泪娅按照中国现行60岁的退休年龄计算,2013年劳动力拐点将会突显,15岁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峰值,随后开始进入退休潮,届时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老龄化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养老体制的改革显得任重道远。专家表示,作为第一支柱,以可持续性为目标的社会养老体制改革是...

  • 1388902990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原因
    项泪娅1. 中国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20世纪后期,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这加速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2. 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约为3000美元,这显示出“未富先老”的特点。由于当时我国经济实力尚不雄厚,这增加了应对老龄...

  • 13889029901长期护理保险在哪些地方试点?
    项泪娅另据联合国预计,至2025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上升到14%,预计到2045年时,每4个中国人中就有1位老人。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未来如何养老,同时如何长期照护失能、半失能老人,都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有着“社保第六险”之称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方案...

  • 13889029901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背景
    项泪娅1、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超过73岁)、现有出生率下降,客观加速了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进程;随着城市进程加快和庞大的流动人口迁出,我国农村老龄化问题突出,加速了发展的不平衡。2、“未富先老”是中国老龄化的最大特点。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使劳动力年龄结构、人口赡养比结构等发生重大变化,极大影响了...

  • 13889029901老龄化社会的危害
    项泪娅老龄化社会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经济负担加重:老龄化社会意味着劳动人口减少、养老人口增多,社会负担将大大加重。养老金、医疗保险等养老服务费用的增加将给国家财政造成很大压力。2. 劳动力短缺:随着劳动人口减少,劳动力市场将出现供需矛盾,劳动力短缺将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生产。3...

  • 13889029901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破亿,人口老龄化将给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项泪娅其中,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是同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8年中国专利授权量、授权数均居全球首位;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数量位列全球第三位。与此同时,老年人口也成为科技研发的主要力量。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研发投入和全行业研发人员的比例还会进一步...

  • 1388902990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
    项泪娅2.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导致我国人口结构发生变化,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生育率持续下降。3.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5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8%,并且这一比例还在逐年增加。4. 老年人口的增加加重了社会养老负担,对养老服务和医疗保障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5.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仍在...

  • 13889029901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
    项泪娅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这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口老龄化已经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大人口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未富”的背景下迎来了人口的老龄化,必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变化。 一、我...

  • 13889029901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哪些影响
    项泪娅4. 社会福利的不适应:在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老龄化社会的需求不断增长。目前,我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2400万,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近4000万,这要求有更多的医疗和专业护理人员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5. 家庭养老功能的减弱: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挑战。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