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说明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说明~

事物是永恒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不断增强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坚持矛盾分析法,坚持一分为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主流,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坚持全面分析,既要看到其适应时代发展的合理的这一主流价值,也要看到其不符合时代的成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发扬也要批判。
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也在进行既肯定又否定,既保留又克服。

 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一方面为主体意识的激发起了助推剂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为地区特色的形成开辟了道路。首先,主体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同的地区、不同时期主体性的强弱和表现的特征千差万别,此外,主体性意识是人类社会形成以来逐渐形成的,是人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中自我定位的一种表现,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某种排外的特征,主体性与排外性呈正相关关系,中国共产党作为一支外来力量,要想打开本地固有主体性的壁垒并加以改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在此问题上,党在培养主体性意识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对已有主体性的利用和改造,充分关注传统主体性所赖以形成的客观环境和历史传统,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对农村的历史惯性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理解,这是其它优势政治力量所从未做到的,正是由于做到了这一点,才使初期力量薄弱的共产党能够减少阻力,从而在农村得以立足发展。这些在现实中表现为党对一些民间传统和行为惯性巧妙的利用和改造,如陕北农村在生产上素来就有变工和扎工的合作方式,在党的组织下,人们以上述为蓝本组建了新型的合作组织,但去除了原有的扎工队与工头之间的剥削因素,“组织纪律性与自发热情两者,都体现在传统的互助协作的优点与局限之中:扎工以前者见长,变工则以后者见长。最后所采纳的变工和扎工形式是一种妥协方案.既尽量发挥合作的那一面,同时也尊重个人的土地所有权及个人的主动积极性。” “互助组是农民大众们所熟悉的一种合作方式.是村土生土长的传统的一种创造性的利用。它们不是政府的机关,尽管它们受到政府的鼓励,有时是由政府派专门干部下来组建的。互助组的成立不仅对农村的经济模式带来了基本的变化,为持续的经济增长创造了可能性,而且使那些与世隔绝的乡村感受到了社会政治变革的浪潮。合作原则在1943年有利于克服农民的狭隘性并为农村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从而成为后来合作互助运动典范。此类的范例在党的革命史上比比皆是,在中国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积淀的国家,采用本土化的主体意识培养方案,既可以减少传统带来的阻力,又具有极大的亲和力,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是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以往的研究认为,农民群众是党领导下的一支阶级力量,但历史资料表明,党虽然在历次的运动中充当了领导者的角色,而事实上更多的运动是由农民自发发动的,而党往往对其采用了肯定和尊重的态度。“在此种情况下,我党不能没有坚定的方针,不能不坚决拥护广大群众这种直接实行土地改革的行动,并加以有计划的领导,使各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依据群众运动发展的规模和程度,迅速求其实现。”从这段文字中不难看出,农村的革命运动中党与群众关系的真实面貌——党拥护人民群众的创造。国家政权的理解与尊重对人民群众创造力和主动性的发挥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如何把一盘散沙式的农民阶级的自发行为归纳起来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中国共产党人充分利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一般与个别的思辨方法,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使党的决策奠基于更加科学的基础之上。
  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变革是相伴随的,在前者的过程中,旧有的不合理成分在也日渐退出直至消亡,其中,优势政治力量及其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主体意识的重塑和导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农民阶级主体意识的培育与再造无疑是成功的,“新政权着力缔造了一个新型的社会,首要的是把革命思想带给人民,人民的信仰和整个行动方式全部发生了变化。是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把华北农民推向伟大的变革潮流之中”。在今天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全面把握农民阶级的主体意识动向,采用恰当的塑造方向和方式,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与否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创造了无数令世人瞩目的文化成果。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日常生活中,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在当代,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不仅对于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一)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形成的、由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制度规范、风俗习惯、宗教艺术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悠久的历史以及博大精深的内涵。经过长期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想和生活当中,影响着中华民族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文化体系还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在特有的经济结构、政治形态、思想意识等的基础之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特有的内涵,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展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具体来讲,中国传统文化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与不同民族文化进行交流,积极吸纳各种文化的长处,通过不断的丰富、完善、革新,来适应中华民族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数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富于生命力并长期领先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体现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特征。各派思想家通过百家争鸣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吸纳了其他学说的观点,丰富和完善了自己的学说。唐代,胡汉文化的交汇融合进入了高峰,外来的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中原文化,使其展现了别样的生命力。对于外来文化,中国文化能够加以吸收,将其同化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明清时期,外来的宗教、医学、建筑学以及近代科学都在不同时期进入中国,被中国文化所接纳,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多民族文化融合成的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适应性、开放性和生命力,使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
  2.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和谐。倡导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特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理念首先表现在人与人和谐相处上。中国传统文化中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看得尤为重要,如孟子提出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国儒家思想中曾经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应该以宽厚的态度和谐相处。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强调了通过推己及人的态度促进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儒家思想中还提出通过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方面培养人的道德修养,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从而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中国道家思想中也提出了通过无争、无为,实现人与人和谐相处。其次,和谐理念还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上。中国传统思想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强调通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实现的人类的发展。中国古代思想家也十分重视生态平衡,认为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即“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荀子认为,人类发展应该以顺应自然规律为前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从而提出了“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老子也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人类发展应该顺应自然,以自然规律为发展的准则。
  3.中国传统文化崇尚道德修养。道德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在协调人际关系和规范社会秩序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在个人道德修养方面,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强调用博大的胸怀和宽厚的态度对待一切,即“厚德载物”;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通过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实现人生价值。儒家思想就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中国古代社会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程度。《大学》中还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通过用道德教育,使道德规范民众的思想行为,从而达到“至善”的理想境界。在治国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统治者应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道德,即“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孔子提出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强调通过将传统道德思想与政治相结合,以道德来治理国家,从而实现社会和谐。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依然有重要的价值,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在当代发挥作用。
  (一)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基础
  以和为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倡导和谐的观念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思想生活当中。在当代,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思想基础。通过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使其贯穿于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可以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增加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从人际关系方面来看,人际和谐为社会和谐提供了基础。通过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和为贵”、“推己及人”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求同存异,促进人际交往的和谐发展。从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人与社会的和谐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保证。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协调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同时使个人得到全面发展,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二)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内容支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伦理道德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经过长期发展,传统美德在中国已经与政治、经济、文化密不可分,中国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当中。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相结合,既可以为社会主义道德提供内容支撑,又可以提高人民群众对道德建设的认同感,对道德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关于自身修养的优良传统,可以加深个人对传统美德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对传统优秀道德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在中国发展过程中,形成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优秀道德文化的良好氛围,对提升全民族的道德修养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导向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庄子就曾经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合一”。时至今日,这种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依然有重要的意义。当今,中国在各方面建设上取得了诸多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部分地区的不合理发展方式导致当地环境污染、资源锐减、生态破坏,不仅影响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也影响到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自然、倡导“天人合一”的发展思想对于我们实现科学发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依然有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继承并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使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顺应自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发展思想,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探索实践所形成的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它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在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发展依然有着重要作用。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实际相结合,使其在当代得以传承和发展,不仅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文化支持,也可以对现代化建设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可以用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分析。辩证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事物通过自我否定、自我运动获得发展,对传统文化而言,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肯定其积极的地方,否定其消极的、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地方,让其在当代获得新发展。

什么


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说明视频

相关评论:
  • 13660844613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凤具胁1、尊重和认同:首先,应该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认识到它是一个独特的、多样化的系统。同时,也应该认同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它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2、批判性继承:对于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不合时宜或者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元素,应该进行批判性的继承。这并不是要...

  • 13660844613如何正确理解运用中国传统文化
    凤具胁1. 尊重与认同:我们应当尊重中国传统文化,认识到它作为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的价值。同时,我们也应该认同它,因为它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根基,代表着我们的传统和身份。2. 批判性继承:在继承传统文化时,我们应保持批判性思维,识别并淘汰那些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元素。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抛弃传统...

  • 13660844613如何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呢?
    凤具胁1、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和文化传承: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可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从而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了解各地的民间故事、传说、风俗习惯等,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2、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和宝贵财富,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

  • 13660844613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凤具胁一、了解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 首先,我们要深入学习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包括儒家思想、道家哲学、法家学说等经典思想,以及诗词、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二、参与文化活动,弘扬传统文化 其次,...

  • 13660844613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凤具胁1、我们需要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发展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道德观念、哲学思想、艺术形式到生活方式,传统文化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指导。2、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身份和文化自信的关键。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传统文化...

  • 13660844613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凤具胁“兼容并包”、“和而不同”等思想也为当代社会提供了重要借鉴。综上所述,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需要从历史意义、文化价值和思想启示三个方面进行全面探讨。只有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让我们一起珍视和传承中华文化,为构建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 13660844613中学生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凤具胁中学生对待传统文化,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态度:1、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学生应该尊重传统文化,认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2、理性看待:传统文化也有一些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地方,中学生应该理性看待传统文化,不要盲目推崇...

  • 13660844613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凤具胁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1.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由于时间久,在若干年时间里又没有及时进行打扫,使糟粕越积越多,给我们民族带来极大损害。不是崇高创新,不是倡导一代胜过一代,而是推崇守旧,“天可变,地可变,祖宗之法不可变”。我们应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像智、信、忠、孝、礼、义、廉、...

  • 13660844613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凤具胁1.顺应潮流。时代在不断的前进,我们既要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也要顺应历史潮流。不能一味的坚守传统文化思想,固守其中而不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这样容易被历史所淘汰。2.继承发展。传统文化有很多需要我们传承,并且不断发展的。要在实践基础上,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不断推进文化创新。3.取其精华。对于...

  • 13660844613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凤具胁1、对待传统,不能以片面遮蔽整体,不能以当代否定过去。我国非遗保护的实践,正是抱着尊重中国社会整体发展规律的态度展开的。以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来看,非遗既是积累与沉淀,也具有开创与自我更新的能力。2、文化因积累而形成传统,传统因积累而产生巨大能量。一个民族的传统对本民族来说,是不可...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