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正在加载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如何理解"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可以从字面意思上解读,和实际逻辑意义上理解。
1、字面意思:
天下人都知道了美之为美的标准是什么,那么相反的丑之为丑的标准也同时的被确定下来了;天下人都知道了善之为善的定义是什么,那么相反的恶的定义也同时的被确定下来。


2、实际意义:
比如,我们给美制定一个标准或下一个定义,那么内容与之相反的标准和定义就是丑的标准和定义。这就是说当我们给美下定义时实际上也等于给丑下了定义。当我们定义善时也就等于定义了恶,因为与善的定义相反的内容就是恶的定义。

比如,我们定义说损己利人是善,就等于说损人利己就是恶。有正就有反,肯定即否定。

扩展资料:
老子要强调这样一个关系,就是为说明这样一个客观事实,性质相对或内容相反的两组概念或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生成的关系。
知道了什么是美就等于知道了什么是丑,知道什么是善也就等于知道了什么恶。知道了什么是有,也就知道了什么是无,所以像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等观念或事物都是相互生成的。
所以,有美就有丑,有善就有恶,有高就有下,有难就有易,用老子的原话就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译文:“如果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那么恶在人间就不会有了;如果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善,那么不善的东西就没有了”,在这里“老子”认为,世人并不是不愿向善向美,而是对“美”和“善”的理解不够。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
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理解:
大家都为了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美和善的标准,就都故意做作的追求形式上的美和善,就会让别人认为你虚假、伪善,反倒招致别人的厌恶。
因为包括美和善、有和无、难和易等等都是相互转化、对立互补的统一常态存在。每个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而人的心中一旦固化某种善恶标准,甚至追求自己理念中的所谓完美,就会给自己带来精神压力、痛苦,甚至终生无幸福感。其实人的内心,就是人处的社会。

所以人们认识事物就应该考虑到矛盾的对立统一,不能片面的给某种举动下定义。

因为“名”的这种物极必反的转化随时存在。
比如整个社会的价值观、甚至某些伟人都定义:“给乞丐钱是一种善举”。如果每个人都给乞丐钱,一定会养成乞丐不劳而获的错误价值观。那么给乞丐钱就不是善了,而是一种纵容的恶举,如果那个乞丐是伪装的,那你极有可能被骗或者受害。而且当你给乞丐钱后,看到别人不给乞丐钱,那么不给钱的那个人也许会在你眼里就会是亵渎圣言的、罪恶的人。同时这句话的价值观也束缚了人类思想,甚至被异化成吃人的礼教等等。这一切都是因为偏执的认为某个价值观是正确而造成的。这也就是老子指出对立转化之道与矛盾之相反相成这个规律的原因。

所以圣人除了要考虑到事物的对立统一以外,还要报着忘我无我、全身心奉献的心态,去做;事情行动过程中乃至完成后不要总灌输夸耀等等:

教万物作焉而不辞。教别人劳作前中后,不要夸耀灌输等等。因为你不知道你所教的方法是否能完全解决问题,不知道能解决这个事的方法是否能解决下个事,不知道他以后会不会有更好的方法甚至彻底超过你等等;
生而不有。生发创造新东西而不要自私的占为己有,因为你所发现的想法或者创造的东西,其实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甚至某个想法或创造就可以启迪人类千年。如果你不公布、甚至据为己有的话,就会无形中阻碍整个社会进步,甚至让几千年后的人们都无法发现知晓;
为而不恃。做事的过程中不要依赖外物,只有凭自身的本事独立去做,才能从做中学到真知,才能从自己完成的事中感受到自身的进步和快乐;
功成而弗居。大功告成后不要沾沾自喜、不要沉浸其中、不要居功自傲而止步不前。

只有不骄傲不止步,才能不断创造辉煌,所以圣人的圣迹才永存于世。

注意:
呼应第七十八章“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呼应第八十一章“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呼应第十三章、第四十九章、第五十七章。“功成而弗居”呼应第九章“功成身退”。

注释:
知,知识、知晓。美之为美,第一个美是动词“使。。美”,第二个是名词美好。之,这件事。恶,厌恶,憎恨。善,善于、善良、善待、喜爱。已,多义词:止,句末通“矣”。
生,产生、活命、生命。成,形成、成就、完成。形,对照、表现。和,调和、协调、和解。
随,依顺、跟随。是以,所以、因此。处,置身、引申为处理。无为,不违背。
恒,常也《说文》。事,侍奉,事件。言,主张、号令、话。作,兴起,劳作。
辞,说法、借口、口实。有,占有。生而不有,倒装句,不有生。恃,赖也《说文》。
不恃,不依赖、独立。居,停留、止步、休息、处在、处于。
是,这、表肯定对的正确的、连词。唯,因为,是以,所以、因此。去,逝去。

译文:
天下人都认为使行为变美,才是美,这就丑恶了;都认为使举动变善,就是善,这就不善了。
本来有和无互相生长,难和易相互成就,长和短相互形象,高和低相互充盈,音和声相互协调,前和后相互伴随。是常态。
所以圣人要抱着无的心态,去做,行事不言:
教育万物劳作却从不言辞,创造东西不据为己有,做事不依赖别人,功业完成而不居功。
只有不居功,所以才永不逝去。

就是阴阳辩证的思想,非得引经据典做什么。

不知道我只读过道德经没有读过易经。


道德经,“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正在加载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