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把栏杆拍遍》有感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把栏杆拍遍,把栏杆拍遍。

        当我第一次接触《把栏杆拍遍》这本书时,是在高中二年级,有幸读到梁衡作家的墨宝,是我人生中接触书籍最重要的“变革”。因为它,我好像真正走到了忠臣良将,文人骚客的身边,真正改变了我对书本的认知与格局。如今有幸向大家介绍这本书籍,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机遇。

      初识“把栏杆拍遍”,是在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著作,读来感伤满怀,知道辛弃疾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当初才疏学浅,只能用语文古诗歌中赏析的术语笨拙地形容心境。机缘巧合下,语文老师推荐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在梁衡的笔下,辛弃疾是怎样的铁骨铮铮,怎样的心酸苦楚。“ 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 ”;“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次地表白。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爱上作者的文笔,就像爱上了浓厚醇香的白酒,愈品愈香。无论何时,它总会给你不同于第一次的美妙,这也许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吧。我最喜欢的是他笔下的人物:“大有大无周恩来”中,他是成“扛着城门的力士,放不下,走不开”;“最后一位待罪功臣”中,他是“以罪身而忍辱负重,建功立业 ”的英雄;“乱世中的美神”中,她是“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瞿秋白、彭德怀、范仲淹、诸葛亮等人的形象在梁衡的描摹下跃然纸上。

      梁衡的《把栏杆拍遍》仿佛是有一种魔力在吸引人的心,靠近作品,感知作品。没有华丽的辞藻,不是规律的手法,没有一味地介绍,不是简单的赏析。他只是把他的理解说给你听,仿佛与读者对话,细细读来,你或许会读出一种情绪,他写作时对人物的赞扬,欣赏,惋惜,感叹,仿佛感同身受。特别是到高潮时分,那样饱满昂扬的态度,让读者总想站立起来,用朗读表达感情。如今,在我的认知中,“把栏杆拍遍”不仅仅是辛弃疾郁郁不得志的写照,它更是梁衡对他笔下人物的高度赞扬,谁没有郁结于心的痛苦?谁没有愤懑不平的隐忍?我理解的“把栏杆拍遍”,已经成为了文人笔下痛饮时的高歌、得志时的吟咏、登高时的长啸、失落时的悲愤、被贬时的望月、思亲时的传书。这栏杆不再是护栏,它成为了抽象的情感,让人有物可喜,有物可悲,方称之为人生。

        把栏杆拍遍,把栏杆拍遍。惟愿邂逅相遇,心愉一侧。


读《把栏杆拍遍》有感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