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两次鸦片战争战败,为什么都不能打醒当时的中国?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2年清政府灭亡,晚清政府在风雨飘摇中熬了70多年,实际上清政府真正的醒悟,是在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中国才醒悟过来。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共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为什么两次鸦片战争的战败都没能让中国人清醒呢?

(鸦片战争)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间跨越50年,没有人认为我们遇到了危机。事实上中国的变化真正开始是在1894年甲午战争后,我们被日本人打败了。

在百年前的那场大变革——帝国转向民国的过程中,产生了三种可能影响中国走向的力量:第一种力量就是孙中山所代表的革命派;第二种力量是我们一贯认为比较保守的,甚至有点反动的袁世凯所代表的北洋派,后来发展为北洋军阀;第三种力量就是长期被忽略的,实际上在当时非常重要的,以国内的张謇、国外的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这三种政治力量表面看上去是那么的不同,他们之间好像很难有基本的共识,但实际上三派同源,都起源于同一个起点,就是改革或者说改良。无论是革命派的孙中山、北洋派的袁世凯、立宪派的张謇、梁启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诉求就是要改良、要改革。他们的起点在时间上都是在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甲午战争对中国的震动比这之前的任何一场战争都要大,都要深远。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近代史揭开了序幕。1860年又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烧掉了中国的圆明园。但是两次鸦片战争,无论是英国人还是英法联军都没有把中国人打醒,中国人觉得没有什么,输了也就是割块地赔点钱的事儿。割了香港没人心疼,香港当时在英文里是叫“一块不长毛的石头”,也就是一个不毛之地。香港成为世界的一个自由港,亚洲的金融、贸易中心是在100年之后,原本交给英国人的只是一个荒凉、没有人烟的小岛。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间跨越50年,中国人,尤其是读书人,特别是有科举功名、作为社会支柱的士大夫阶层,没有人认为我们遇到了危机,需要改变什么。所以该考秀才的还是考秀才,考举人的照样考举人,该种地的还是种地。朝廷没有变,民间没有变,什么都没有变。事实上中国的变化真正开始是在1894年甲午战争后,我们被日本人打败了。被英国人打败我们不觉得有什么屈辱,因为英国人是我们所陌生的,我们根本不了解他们,甚至他们从哪里来我们都不知道,因为那个时代我们的地理知识非常贫乏,不知道中国居然不是天下之中心。我们的概念就是天下概念,不是国家概念,民族、国家的概念也是在甲午战争之后逐渐形成的,此前国人认为我们是真正的天朝大国。


(《南京条约》签订现场)

但是,甲午战争不一样,日本在中国人的眼里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岛国,人口比我们少,文明比我们低。唐代的时候,日本派了大量遣唐使来学习我们的文化,他们竟然打败了我们,我们觉得非常丢脸。这个时候,读书人、士大夫阶层开始懵了,学生何以打败老师?一个这么小的邻邦,居然把我们强大的北洋舰队一举歼灭。北洋舰队的实力比日本海军还要强一点,但是我们战败了。我们败的不是军事,我们败的是政治制度。我们的政治制度比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所建立的君主立宪制要落后。我们是绝对的君主专制,人家是君主加立宪,已经是一个现代政治制度,我们还是一个传统的古代政治制度。包括康有为、孙中山在内,很多中国读书人开始反省,要改变中国就要从制度的变革开始。中国的第一轮真正意义上的变革,不是从洋务运动开始。洋务运动就是学人家,你造枪我也造枪,你造船我也造船。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开始学习人家的制度,才有了戊戌变法,才有了后面的晚清新政。

梁启超、康有为这些人登上历史舞台就是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以后,鼓动公车上书开始的。

袁世凯在小站练兵也是在那个时候。袁练的新式陆军请的教练有很多德国人,完全是模仿西方样式建立的一支新式军队。最初招募的7000士兵就是后来北洋军的基础,这支军队实际上就是中国现代化军队的基础,袁的崛起就是他手里掌握了中国最新式的军队。

(被英法联军火烧后的圆明园)

也就是同一年,刚刚考中状元的一个读书人张謇,没有做官,而是回到了故乡江苏南通,因为正好他的父亲生病死了,按照清朝的规矩要在家守制三年。第二年,张之洞看中张謇,要他办一个新式纺织企业,“状元办厂”,这在中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事,他成为一个成功的实业家,然后影响社会,影响政治。

另外一个人物,就是革命派的代表人物孙中山。1894年他是一个医生,可是他的兴趣不是治病救人,他想医国。他的第一个举动不是去革命,而是要改良。他写了一封《上李鸿章书》,送到天津,但李鸿章正忙于跟日本人打仗,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见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孙文。他失望的南下,既然改良的路走不通,万言书都递不上去,那只有革命。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最大的意义就是它的口号里面已经有创立合众政府这个词,这是一个新的东西,直接导致后来民国的出现。



因为统治阶级腐败。晚清政府的统治者依然腐败,且耽于享乐,对于民间的疾苦和外面的侵害没有引起重视。

这是因为当时的统治者非常的腐朽无能,而且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非常的落后,人们的思想受到了束缚。

因为当时的中国积弊已久,百姓的思想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闭关锁国的思想深入人心,所以这样


晚清两次鸦片战争战败,为什么都不能打醒当时的中国?视频

相关评论:
  • 18443309846中国近代战争为什么会失败?
    盛枫侮第一,清朝后期,封建政治集团闭关自锁、闭目塞听,愚昧无知。清朝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腐败已成不可挽回之势。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社会开始了屈辱史-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战争爆发后,腐朽的清政府,一味妥协“主和”,终于导致战争的节...

  • 18443309846中国近代对外战争失败的原因
    盛枫侮4、列强对中国进行疯狂的攫取和掠夺,加强“鸦片”输入,导致中国“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西方列强迫使清廷签订不平等条约,以武力获得在华利益。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清朝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二、中国近代主要对外战争 1、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果失败,签订《南京条约》。2、...

  • 18443309846遭受如此屈辱的大清,为什么不彻底变革,维护满清统治呢?
    盛枫侮1840年鸦片战争战败后,大清开始了屈辱的半个多世纪。这期间是满清政府最不想面对的阶段了,清政府签订了无数个不平等条约,割让了大片的土地,出卖了大量的权益,还有数不清的赔款。而在一次次谈判中,清政府也是受尽了屈辱,还两次被洋人打进了北京,火烧了圆明园,攻进了紫禁城。在这种情况下,民族...

  • 18443309846晚清军事变革为什么会失败(4) 历史
    盛枫侮早在鸦片战争之后,包世臣、龚自珍、魏源等知识分子就直言社会积弊,呼吁大刀阔斧改革。但当时战事已过,社会逐渐恢复歌舞升平,国人对往事也不愿多提,讨论时政弊病反而成为统治者的忌讳。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清朝失去了鸦片战争之后20年的“改革机遇期”。后来,由于内忧外患的刺激,终于使满清统治者清醒,出现所谓的“同治...

  • 18443309846为什么清朝“闭关锁国”和“洋务运动”都失败了?
    盛枫侮洋务运动时清朝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把外国当做“夷”,虽然打着“自强求富”旗号引进西方的思想和技术,但是卫道者并不看得起西方的思想和技术。中华文明曾经在日本占据统治地位,自从清朝在鸦片战争被西方列强战败后,日本内部盛行“脱亚入欧”的风气,极大推动学习西方进程。清朝汉阳兵工厂 图片:wikipedia 清...

  • 18443309846晚清时期那么孱弱,饱受列强的欺辱,为何在国际社会上还被称为列强?_百...
    盛枫侮后来迎来了鸦片战争,清朝统治者逐渐意识到中国跟西方之间的差距,不过仍然自高,不为所动,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清朝统治阶级才被迫改革,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这是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为目的的自救运动。清朝在洋务运动的促使下,引进了...

  • 18443309846清朝被列强打了72年,为何还能坚持到1912年?
    盛枫侮而大清也是如此,整个清末72年,虽然经历了列强多次的入侵,但对于他们的政权统治的影响却并不大。晚清72年,列强的一致诉求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12清朝灭亡为止。大清在72年期间先后经历了四次影响较大的列强侵华战争: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四次侵华战争都是以清政府战败...

  • 18443309846中国近代史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盛枫侮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清朝统治者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它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它是不可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 18443309846洋务运动特点的原因
    盛枫侮2、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而不是为了中国的近代化。3、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运动在创办的军用和民用企业的过程中,依然采用封建官吏的管理方式,导致了军事工业存在耗费高而效率低等企业病,管理上落后,最终导致运动失败。二、洋务运动简介:洋务运动,又称晚清自救运动、...

  • 18443309846鸦片战争清军妇0万远超英军,为什么还输
    盛枫侮因为清朝统治集团的核心满族人口较少,能组建的军队数量有限,汉人绿营的数量也受到严格限制。且晚清时会党起义遍布全国,绿营兵大多必须分驻各地,指挥系统零散,互不统率,相互牵制,不能集中起来组成十万人数量以上的大兵团。客观的讲,清军与西方军队作战,通常也不过是万余人,两三万人而已。以鸦片战...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