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与杨振宁的关系为何决裂?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名字排序之争。

2009年12月10日,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在瑞典举行,同日,由季羡林之子季承执笔的《李政道传》在西单图书大厦首发。季承曾为李政道助手12年,在本书30万字的篇幅中,季承全面系统地披露李政道与杨振宁决裂半世纪的学术恩怨内幕:名字排序之争。

季承坦言,“我写他们的恩怨,是抱着客观的态度写历史,历述事实,不偏不倚,不做结论。”对于这段恩怨,杨振宁和李政道都深以为憾,但各执一词。杨振宁虽然认为和李政道友情的永久破裂是他一生的遗憾,但是他最先对外公开“事实真相”。杨振宁还曾引用苏东坡与其弟诗“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不了因”,来表达他对苏轼兄弟情谊的羡慕,他说:“很遗憾,我和李政道没能做到这点。”

李政道是如何看待这段恩怨的?2003年7月李政道曾公开发表一封信,“我和杨振宁的分裂,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很大的悲剧,但它是事实,无法回避。”同时对真相作了公开说明,“我和杨振宁争论的主要焦点是:在1956年我们合作发表,1957年获得诺贝尔奖的论文中,有关宇称不守恒的思想突破是谁首先提出来的。”

决裂过程

1957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把当年的物理奖授予李政道和杨振宁。 

11月,李政道要为去斯德哥尔摩领奖做准备。他们都要写发言稿和讲演稿。那时,在诺贝尔奖委员会通知以及所有媒体的报道中,两个名字的次序都与获奖论文的署名一样,李政道在先,杨振宁在后。

“没有想到”,书中写道,当他们到了斯德哥尔摩,杨振宁忽然提出,授奖时他希望能按年龄顺序在李政道之前受奖,而他夫人杜致礼则想在出席晚宴时让国王作陪,也就是说,在进入晚宴会场时她要走在最前面,杨振宁次之排在第二名,由皇后作陪。 

李政道对此大为惊讶,不同意这么做。但是,杨振宁又去求李政道夫人秦惠。秦惠对李政道说,假如为这件事闹出笑话,让外国人看不起,太丢脸。这样李才勉强地同意。

这是一个插曲,李政道虽心有不快,但很快被诺奖的荣耀冲淡。而不久后的一篇文章却让他们走向分裂---1962年5月12日出版的美国《纽约客》杂志上刊登了伯恩斯坦写的《宇称问题侧记》,记述李杨合作发现宇称不守恒的故事。

当时,李政道已经回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四月他收到伯恩斯坦文章的校样,没作什么修改。可是杨振宁却提出了许多意见。他说,文章里有“某些令人痛苦的地方”, 要和李政道讨论。 

杨振宁提出,文章中的某些地方,他希望名字写在李政道之前,另外,他夫人杜致礼的名字也要放在秦惠之前,因为杜致礼年长一岁。第二天,杨振宁到李政道家里提出,凡是文章里提到“李和杨写了⋯⋯”的地方都要加一个注,说明是出于字母排序的习惯。

对杨振宁的这些要求,李政道觉得太无聊。当天晚上,杨又打来电话,说那些注或许可以不加,但文章里都要写成“杨和李”。

李政道感到失望,只好建议他们今后不再合作。书中说,杨振宁随即变得十分激动,开始哭起来,说他是非常愿意继续合作的。但李政道感到无可奈何。最后他们都同意暂停合作。

当年11月,李政道向奥本海默递交了辞职书。奥本海默对此感到非常遗憾,他尖锐地说,李政道应该不要再做高能物理,而杨振宁应该去看看精神医生。 

拓展资料

1946年两位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开始了他们紧密和成果显著的合作,他们共同学习研究了16年的“宇称不守恒”理论,1957年二人共同获得了诺贝奖。时年杨振宁35岁,而李政道仅有31岁。




李政道与杨振宁的关系为何决裂?视频

相关评论:
  • 15966448091李政道与杨振宁的关系为何决裂?
    曹叛肢杨振宁提出,文章中的某些地方,他希望名字写在李政道之前,另外,他夫人杜致礼的名字也要放在秦惠之前,因为杜致礼年长一岁。第二天,杨振宁到李政道家里提出,凡是文章里提到“李和杨写了⋯⋯”的地方都要加一个注,说明是出于字母排序的习惯。对杨振宁的这些要求,李政道觉得太无聊。当天晚上...

  • 15966448091李政道李政道与杨振宁
    曹叛肢李政道表示,与杨振宁的合作虽然在二十余年前结束,但其价值无需过多说明,已通过两人发表的科学论文得到验证。杨振宁则形容自己与李政道的关系深厚,如同婚姻破裂一般痛苦。他将李政道视为自己最成功的合作者,与李政道的决裂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总之,李政道与杨振宁的合作虽然以分手告终,但两人共同的研究...

  • 15966448091宇称李政道与杨振宁恩怨始末
    曹叛肢两位科学家曾亲密无间,但半个世纪前的分歧至今仍未化解。书中详述了他们从40年代的初识到1950年代的紧密合作,以及普林斯顿合作的黄金时期。然而,署名次序的争议成为他们关系裂痕的源头,李政道因此事决定不再与杨振宁合作,尽管他们曾共同取得重大科学突破,如宇称不守恒的发现。1957年诺贝尔奖的颁发,原本...

  • 15966448091杨振宁是如何和李政道失去友情的?
    曹叛肢从1949年的初次合作,到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为“宇称不守恒”理论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到1962年的决裂分手,一直到现在进入老年后两人仍不能释怀,杨振宁和李政道在科学上的分道扬镳和生活中的形同陌路不但是国际科学界的憾事,也成为中国科学发展上的一件阴影。大部分传记作者像其他许多与杨振宁李...

  • 15966448091曾经和杨振宁共同获得诺贝尔奖的李政道,为何最终和杨老决裂?
    曹叛肢恢复了合作关系。05 感情破裂这段时间两人合作十分紧密,研究上也做出了很大成就,两人也是在此时间发表论文获得了诺贝尔奖。1957年11月他们到了斯德哥尔摩准备领奖,但是在这个时候杨振宁提出想在李政道之前领奖,因为杨振宁夫人杜致礼想在出席晚宴时有国王作陪,李政道最终勉强同意,这一插曲闹得他们不太愉快,...

  • 15966448091如何评价杨振宁、李政道的关系决裂?
    曹叛肢在物理科学的历史上,像杨振宁、李政道这样成功的合作关系,是十分罕见的,几乎可以说没有另外一个相类似的例子。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密切美好而又相互竞争的科学合作,以及他们两人亲密的友谊,终究未能持久,以至于彻底决裂。紧密合作亲近往来 从1955年开始到1962年,杨振宁和李政道一共合写了32篇...

  • 15966448091杨振宁与李振道到底有什么矛盾,导致关系非常好的两个人最后决裂的?
    曹叛肢杨、李亲密关系转为冲突,关键在于1962年美国《纽约客》杂志的一篇文章。由于报道的作者伯恩斯坦与李政道比较熟,杨振宁曾意识到李政道会借这篇文章来歪曲他和李合作的关系。不久后,这篇文章以《宇称的问题》命名,杨振宁认为,这个标题的英文是个双关语,外行人看起来变成“平等的问题”。文章刊登后,两人...

  • 15966448091杨振宁和李政道有什么过节?
    曹叛肢杨、李亲密关系转为冲突,关系正式破裂,关键在于美一九六二年美国《纽约客》杂志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讲到两人如何研究弱作用中宇称不恒守问题而得到诺贝尔奖的经过。报导的作者伯恩斯坦与李政道比较熟,杨振宁曾意识到李政道会藉这篇文章来歪曲他和李合作的关系,后来证实他这个想法,文章命名为〈宇称的问题...

  • 15966448091杨振宁李政道决裂
    曹叛肢李政道 二OO三年七月 写于纽约 这只是表面现象,其中两个人最终不合的主要原因还是两个人的性格、信仰出现了分歧。如果但从两人对待中国的态度来看,分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李先生支持中国,而杨振宁 *** 和美国所产生的!仔细想,也只可能如此,中国人在小事情上还是比较大度的,可是在民族气节上一向很...

  • 15966448091杨振宁和李政道到底出了什么事?
    曹叛肢可是,杨振宁还是想误导公众。他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到跟李政道决裂的原因:“你知道人跟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非常复杂的,这个里头有戏剧性的、有做人方面的差异,有性格方面的差异,不是这么简单的,我想我现在的决定是对的,这个事情我不要再公开讨论。”似乎显得自己多么的高尚,多么的宽宏大量,还含沙射影说李政道的做人和...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