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听首歌就能“皮肤高潮”?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为何有人听首歌就能“皮肤高潮”?~

80%的人听音乐会引起身体反应,比如起鸡皮疙瘩,但是有少数的人会有激烈的身体反应,而这种反应是“皮肤性高潮”。心理学家指出这些人的反应表现在颤抖、出汗和全身的肌肉的兴奋上。
  
  他们指出,一项研究表明80%的人会对音乐起身体反应,包括感到背脊发凉、快乐、伤心和难受。另一个研究表明,大约有24%的人听音乐会感动到流眼泪,10%的人会打寒颤,而5%的人的皮肤上会起鸡皮疙瘩。而且,他们还指出有少数部分的人因为对于音乐的意境感受强烈,所以会引起皮肤性高潮。
  “唯一一种准确地描述音乐诱发情绪的现象”
  
  康涅狄格州米德尔敦的卫斯理大学的心理学家塞克·路易和她的同事卢克·哈里森指出,皮肤性高潮是“唯一一种准确地描述音乐诱发情绪的现象”。在日报《心理学领域》这样写道:“这个词暗示着它是一种快乐的感觉,这种感觉又是在普遍性和变量性上是自相矛盾的。它对身体部位的影响取决于个人和环境的诱发情绪,而且这种相似的感觉还要维持着,才能把这种生物和心理的成分转换形成皮肤性高潮。”但是,他们又指出,由于这个词在性方面也有相关性,所以很少使用。
  和谐的音乐均能引起“皮肤性高潮”
  古典音乐,例如钢琴曲,它们因能够使身体产生强烈的共鸣而出名,但是研究人员又指出其他流派的的音乐也同样能够引起同等强度的共鸣。

当你听着某一首好歌的时候,有没有过一种感觉——突然间脊椎从头到尾一激灵?或者突然间手臂肩膀起了鸡皮疙瘩?
这种体验被称为“战栗感”,这是一个意为“审美冷颤”的法语术语,代表着一种如潮般一阵阵在你皮肤上游走的快感。有的研究者甚至将其称为“皮肤高潮”。
聆听动人心弦的音乐是触发“战栗感”最常见的诱因,但有的人可能在欣赏一幅绘画佳作、观看电影中格外感人一幕或者是与他人进行肢体接触时感受到这股“战栗感”。研究表明,大约三分之二的人口都能感受到“战栗感”,而新闻网站Reddit上喜欢“战栗”的用户甚至创建了一个专门的网页,来分享其最爱的引发“战栗感”媒介。然而为什么有些人能感受到“战栗感”而其他人不能呢?
是什么导致了这种伴着冷颤的兴奋感?

科学家们正在努力解锁“战栗感”现象背后的秘密。过去五十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战栗感”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我们对身边环境中意外刺激(尤其是音乐)做出的情绪上的反应。
一段乐章所包含的出人意料的音调、突变的音量或者突入的一段感人独奏往往会触发“战栗感”,因为这些因素以一种积极的方式远远超出了听众的预期,这就好像在2009年,籍籍无名的苏珊大妈(Susan Boyle)在英国达人秀(Britain’s Got Talent)上首次登台时造成轰动那般。
当一名小提琴独奏家演奏着一段格外感人的乐章、营造出一段美妙的高音的时候,听众很可能会为这一高潮时刻感到心潮澎湃,为目睹如此难驾驭的曲子得以被成功呈现而倍感兴奋。
然而科学上首先需要得出解释的是为何这种兴奋感会让人起鸡皮疙瘩。
有些科学家认为鸡皮疙瘩是我们远古多毛的祖先进化过程中遗留的产物。我们的祖先通过在皮肤表面和毛发间形成一个储存热量的吸热层来为自己保暖。突发气温变化(比如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突然被一股冷风吹到)后产生的鸡皮疙瘩会让毛发暂时竖起而后倒伏,对这一保温层进行“重置”。

图:为何一首歌和一阵凉爽的微风会导致同样的生理反应?
自从人类发明衣服之后,我们越发不需要这种吸热层了。然而这一生理结构被保留了下来,而且可能被转接到另一功能上了:在受到艺术佳作或自然美景带来的的情感刺激时产生“审美冷颤”。
关于“战栗感”普遍性具体数值的研究大有分歧,有研究表明总人口的55%到86%之间的都可能体验到这一现象。
就皮肤如何对音乐做出反应进行监测
我们预测,如果一个人更沉浸于倾听某段音乐,那么他/她会因为对音乐中的刺激关注更多而有更大可能性体验到“战栗感”。而且我们怀疑,一个人是否会沉浸于倾听某段音乐首先是由他/她的个性类型决定的。
为验证这一假设,一项实验中,参与者们被一些专用器材链接到到一台仪器上。该仪器用于检测皮肤对电流的反应,检测目的是记录人们被生理上“唤醒”时皮肤电阻的变化。
然后参与者们受邀聆听几首乐曲,同时实验助理员们就他们对音乐的反应进行着实时监测。
研究所选乐曲样本包括:
巴赫(Bach)《约翰受难曲》(St. John’s Passion):第一部分—“主啊,我们的主人”(Herr, unser Herrscher)的头2分11秒
肖邦(Chopin)《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Piano Concerto No. 1: II)的头2分18秒
空中补给合唱团(Air Supply)慢摇滚乐曲《Making Love Out of Nothing At All》的头53秒
范吉利斯(Vangelis)《火星神话:第六乐章》的头3分21秒
汉斯·季默(Hans Zimmer)《龟大师飞升》(Oogway Ascends)的头2分钟
每段乐曲都含有至少一段已知可能导致听众“战栗感”的激动时刻(有几段以往研究中用过)。比如说巴赫的乐曲,头80秒由管弦乐队营造出来的紧张气氛因合唱团的加入得以释放—这就是格外能引发“战栗感”的时刻。
参与者们聆听这些乐曲的时候,实验室助理员们请他们通过按下一个小按钮来反映自己的体验,为每一时段创造一份暂时记录。
然后,通过将这些数据与参与者们已完成的生理检测及人格测试进行对比,该实验首次得以得出一些有关为何某些听众会比其他人更频繁地体验到“战栗感”的结论。

图表:本图表展现的是实验室中一名听众的反应状况。图表里每条线的峰值都代表着参与者在认知上或者情感上被音乐格外强烈地“唤醒”了。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代表兴奋的峰值都恰好对应着参与者汇报的其因音乐带来 “战栗感”反应的时间点。这名参与者在一项名为“经验开放性”的人格特征测试上得分很高。
个性速配扮演的角色
人格测试结果表明,能体验到“战栗感”的听众同时在一项名为“经验开放性”的人格特征测试上得分也很高。
研究表明,拥有这一特征的人往往有着积极的想象力,能欣赏自然与美。他们寻求新鲜体验,深刻反映自身感受,并且热爱生活中的变化。
这一特征的某些方面体现在内在情绪上(偏好,对美的欣赏),而另一些则表现在认知领域(想象力,求知欲)。
由于以往的研究已经将“经验的开放性”与“战栗感”联系在了一起,大部分研究者得出结论认定听众体验到的“战栗感”是由其对音乐深刻的情感反应导致的。
与之相反,这项研究结果显示,是“经验的开放性”在认知领域的组成部分,如对音乐的展开做出心理预期或对音乐意象进行想象(一种加工音乐并把听和幻想结合起来的方法),而非情感部分在更大程度上与“战栗感”有联系。
这些成果近期已在《音乐心理学》杂志上发表。成果表明,理性地沉浸在音乐中的人们可能会比其他人更频繁、更强烈地体验到“战栗感”。
如果你是能感受到“战栗感”的幸运一份子,那么你可以看看Reddit网站。经其“战栗感”组群鉴定,Lady Gaga在2016年美国橄榄球超级杯大赛上演唱的美国国歌以及一份粉丝自制的星战三部曲精彩预告都格外能让你打起冷颤来。

当你听着某一首好歌的时候,有没有过一种感觉——突然间脊椎从头到尾一激灵?或者突然间手臂肩膀起了鸡皮疙瘩?

这种体验被称为“战栗感”,这是一个意为“审美冷颤”的法语术语,代表着一种如潮般一阵阵在你皮肤上游走的快感。有的研究者甚至将其称为“皮肤高潮”。

聆听动人心弦的音乐是触发“战栗感”最常见的诱因,但有的人可能在欣赏一幅绘画佳作、观看电影中格外感人一幕或者是与他人进行肢体接触时感受到这股“战栗感”。研究表明,大约三分之二的人口都能感受到“战栗感”,而新闻网站Reddit上喜欢“战栗”的用户甚至创建了一个专门的网页,来分享其最爱的引发“战栗感”媒介。然而为什么有些人能感受到“战栗感”而其他人不能呢?

是什么导致了这种伴着冷颤的兴奋感?

科学家们正在努力解锁“战栗感”现象背后的秘密。过去五十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战栗感”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我们对身边环境中意外刺激(尤其是音乐)做出的情绪上的反应。

一段乐章所包含的出人意料的音调、突变的音量或者突入的一段感人独奏往往会触发“战栗感”,因为这些因素以一种积极的方式远远超出了听众的预期,这就好像在2009年,籍籍无名的苏珊大妈(Susan Boyle)在英国达人秀(Britain’s Got Talent)上首次登台时造成轰动那般。

当一名小提琴独奏家演奏着一段格外感人的乐章、营造出一段美妙的高音的时候,听众很可能会为这一高潮时刻感到心潮澎湃,为目睹如此难驾驭的曲子得以被成功呈现而倍感兴奋。

然而科学上首先需要得出解释的是为何这种兴奋感会让人起鸡皮疙瘩。

有些科学家认为鸡皮疙瘩是我们远古多毛的祖先进化过程中遗留的产物。我们的祖先通过在皮肤表面和毛发间形成一个储存热量的吸热层来为自己保暖。突发气温变化(比如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突然被一股冷风吹到)后产生的鸡皮疙瘩会让毛发暂时竖起而后倒伏,对这一保温层进行“重置”。


图:为何一首歌和一阵凉爽的微风会导致同样的生理反应?

自从人类发明衣服之后,我们越发不需要这种吸热层了。然而这一生理结构被保留了下来,而且可能被转接到另一功能上了:在受到艺术佳作或自然美景带来的的情感刺激时产生“审美冷颤”。

关于“战栗感”普遍性具体数值的研究大有分歧,有研究表明总人口的55%到86%之间的都可能体验到这一现象。

就皮肤如何对音乐做出反应进行监测

我们预测,如果一个人更沉浸于倾听某段音乐,那么他/她会因为对音乐中的刺激关注更多而有更大可能性体验到“战栗感”。而且我们怀疑,一个人是否会沉浸于倾听某段音乐首先是由他/她的个性类型决定的。

为验证这一假设,一项实验中,参与者们被一些专用器材链接到到一台仪器上。该仪器用于检测皮肤对电流的反应,检测目的是记录人们被生理上“唤醒”时皮肤电阻的变化。

然后参与者们受邀聆听几首乐曲,同时实验助理员们就他们对音乐的反应进行着实时监测。

研究所选乐曲样本包括:

巴赫(Bach)《约翰受难曲》(St. John’s Passion):第一部分—“主啊,我们的主人”(Herr, unser Herrscher)的头2分11秒

肖邦(Chopin)《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Piano Concerto No. 1: II)的头2分18秒

空中补给合唱团(Air Supply)慢摇滚乐曲《Making Love Out of Nothing At All》的头53秒

范吉利斯(Vangelis)《火星神话:第六乐章》的头3分21秒

汉斯·季默(Hans Zimmer)《龟大师飞升》(Oogway Ascends)的头2分钟

每段乐曲都含有至少一段已知可能导致听众“战栗感”的激动时刻(有几段以往研究中用过)。比如说巴赫的乐曲,头80秒由管弦乐队营造出来的紧张气氛因合唱团的加入得以释放—这就是格外能引发“战栗感”的时刻。

参与者们聆听这些乐曲的时候,实验室助理员们请他们通过按下一个小按钮来反映自己的体验,为每一时段创造一份暂时记录。

然后,通过将这些数据与参与者们已完成的生理检测及人格测试进行对比,该实验首次得以得出一些有关为何某些听众会比其他人更频繁地体验到“战栗感”的结论。

图表:本图表展现的是实验室中一名听众的反应状况。图表里每条线的峰值都代表着参与者在认知上或者情感上被音乐格外强烈地“唤醒”了。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代表兴奋的峰值都恰好对应着参与者汇报的其因音乐带来 “战栗感”反应的时间点。这名参与者在一项名为“经验开放性”的人格特征测试上得分很高。

个性速配扮演的角色

人格测试结果表明,能体验到“战栗感”的听众同时在一项名为“经验开放性”的人格特征测试上得分也很高。

研究表明,拥有这一特征的人往往有着积极的想象力,能欣赏自然与美。他们寻求新鲜体验,深刻反映自身感受,并且热爱生活中的变化。

这一特征的某些方面体现在内在情绪上(偏好,对美的欣赏),而另一些则表现在认知领域(想象力,求知欲)。

由于以往的研究已经将“经验的开放性”与“战栗感”联系在了一起,大部分研究者得出结论认定听众体验到的“战栗感”是由其对音乐深刻的情感反应导致的。

与之相反,这项研究结果显示,是“经验的开放性”在认知领域的组成部分,如对音乐的展开做出心理预期或对音乐意象进行想象(一种加工音乐并把听和幻想结合起来的方法),而非情感部分在更大程度上与“战栗感”有联系。

这些成果近期已在《音乐心理学》杂志上发表。成果表明,理性地沉浸在音乐中的人们可能会比其他人更频繁、更强烈地体验到“战栗感”。

如果你是能感受到“战栗感”的幸运一份子,那么你可以看看Reddit网站。经其“战栗感”组群鉴定,Lady Gaga在2016年美国橄榄球超级杯大赛上演唱的美国国歌以及一份粉丝自制的星战三部曲精彩预告都格外能让你打起冷颤来。




为何有人听首歌就能“皮肤高潮”?视频

相关评论:
  • 13984593355怎么看待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听甚至是沉浸在听起来很容易emo的歌曲?
    符世肾我觉得喜欢并沉浸于听很容易emo的歌并没有什么不好,而且这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恰恰说明人们能够从听emo的歌曲得到一定的益处。我认为“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听emo的歌”原因如下:1、让心静下来 容易emo的歌一般旋律都比较舒缓、平静、有节奏。能够让人很快从烦躁的工作、疲惫的生活中、焦虑的状态中脱离...

  • 13984593355我正在追一个女生 他叫我听一首歌叫 下一个天亮 说听高潮部分什么意思...
    符世肾对你有意思呀,想以后有什么事你都能陪着她一起完成,女生表达感情一般都比较含蓄

  • 13984593355疯狂嫉妒表妹,导致想着她才能达到高潮疯狂嫉妒表妹
    符世肾表妹一直都没怎么出声地上下挤着自己的胸部,那时却猛的抖动着说:让她听见了她好回去想着我们自慰啊,她没什么男人的,肯定难熬得很。当时两人就忍不住了,他移出了表妹的胸部,进入更刺激的地方。我听到这些浑身一激灵,像被人打了个耳光,同时下面不争气地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潮。从此我只有想着表妹...

  • 13984593355今天听了一首歌 高潮时总是一个英文单词 好像是什么(涛霆) 英文不好...
    符世肾太模糊了

  • 13984593355哪些原因会让你喜欢上一首歌?
    符世肾我自己比较爱唱歌,比较容易让我喜欢上一首歌是原因是这首歌的音律让我很喜欢,而且我的唱功能很轻松地驾驭这首歌,听几遍自己就能简单的轻哼,这样的歌是我最喜欢的。当然有些歌一听就能击中自己内心的音律也是我喜欢的,比如王菲的《传奇》,可能我自己唱不好,但是它那种空灵的音律是我很喜欢的,...

  • 13984593355很多时候爱上一首歌,是因它恰好在情绪敏感的时刻出现
    符世肾七、去年无意间收藏进歌单的一首英文歌,初听感觉节奏缓慢女声轻柔,现在听越听越好听,没有高潮和断点,自己似乎沿着长长的海岸线感受风的轻抚。单曲循环ing~~ 八、十月的天气,显的一切都那么安静,又是一个安静的午后,虽然有点冷,但仍就能看到匆忙的路人,一杯奶茶,暖暖的,如往常一样,奶茶店还一直单曲循环着那首...

  • 13984593355你们比较喜欢听一首歌的高潮部分还是开始部分,我比较喜欢开始
    符世肾一般喜欢听高潮部分

  • 13984593355五月天为什么能长红20年
    符世肾你一定有过这种经历:听到一首好听的音乐时,后背一紧,汗毛倒立,起了一身鸡皮疙瘩。相关领域的科学家给这种现象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皮肤高潮(skin orgasm)”而五月天绝对是为这个标准而生的华语乐队,他们的音乐,都非常用心,20年来始终在做音乐,很少参加综艺等节目。音乐就是他们最好的宣传。...

  • 13984593355为什么流行歌曲都是只有几句歌词是高潮,而不是句句是高潮?
    符世肾回答:流行歌曲就是这样,流行的定义很多,能够能让人朗朗上口的也就那么几句,甚至只是几个字,歌曲就像人生一样,都是需要起承转合的,“只有几句高潮”这就是流行音乐的特点,能够让人记得住这首歌最重要的特征,只需要几句就能完全表达这首歌的意思,非常有特色的。 一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大概歌曲长度...

  • 13984593355在英国听了一首歌,很好听。在中间高潮部分有FUCK之类的词,请神人告诉我...
    符世肾有Fuck这么豪放的词,那应该是黑眼豆豆儿底歌了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