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鼎立时期真的只有三个国家吗,为什么燕国被埋没了?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有人说三国时期其实还有第四个国家,是真的吗?~

其实三国时代不止3个国家,还存在第4个国家,这是真的吗?东汉末年,被称为三国时期,其实是因为由蜀魏吴三个国家共分天下所形成。但历史上的三国时代还并存着第四个国家,为何人们长久以来都没有提及,主要是蜀魏吴占据了中原主要地区,吴国暂居江南一带、荆州、两湖、江苏等南方地域,蜀国暂居四川、汉中等西面地区,魏国抢占中华北方地界,以此形成三国鼎立之势,而这第四个国家就是燕国,由于它地处边缘地带,非中原主战地,所以才被人忽略。
东汉早期,有一个公孙氏宗族,他们坚持几代子孙才把辽东占据,因此由公孙氏创建燕国。其中的创始者主要是公孙度,别名公孙豹,幼年时曾跟老父搬家到东北朝鲜北边地区定居,之后才开始以辽东定为燕国。到了东汉后期,由于汉室朝廷的文武百官多是名门士族出身,自家势力都不小,于是趁乱割据一方自封自用,这时中原大地军阀混战,就几乎没人去关注公孙度的小燕国。
然而汉朝也曾任用过公孙度,公元169年(建宁2年),汉帝下旨招纳有道之能人,于是公孙度就被官员推荐为尚书郎,不久后就升为翼州刺史,不过可能公孙度在朝中没什么人脉,所以暗中就有异党排斥他,刚当任刺史没多久,就传出对公孙度不利的谣言,接着又被汉帝给罢职了。因此眨眼十几年过去,朝廷都没任用过公孙度,所以他一直躲在老家里享受天伦。
公元190年,董卓麾下有一个叫徐荣的中郎将,他跟公孙度是老乡,当得知董卓急需用人之际,这个徐荣就把公孙度引荐给董卓,因此他就被安排当上了辽东太守。升职后公孙度携带妻儿仆人开心的来到辽东郡赴任,但本地的乡绅豪族们瞧不起他的身份,根本没给他好脸色看。可能就是因为这态度问题,公孙度一到任就新官三把火,根本不讲什么仁义道德,就连客套话都懒得说,立马施行严厉律法,然后把地方豪强的昔日小罪统统纠出来,以砍头的罪名惩治,没多久就把辽东的百余门豪绅给铲除了,这个疯狂举动迅速立竿见影,吓得辽东郡百姓谈起公孙度就色变,这也使得他一时在辽东站住了脚跟。
公孙度既没刘备的仁义也无曹操的奸诈,但他有一颗野心。执管辽东期间,公孙度以强硬手段把辽东上下治理的服服帖帖,对外也表现得很强势,他曾口吐一句:“汉独以强亡”接着调动辽东的兵力到处征讨邻近国家,西打乌丸东伐高句丽,还打得夫馀国心甘情愿的当辽东的附属小国,正当中原大乱的时候,公孙度以在辽东地区混得风生水起,稳定发育起来。
后来,董卓胁献帝戏貂蝉,天下十八路诸侯看不过去纷纷组成联合军要拿董卓问罪,此时中原乱上加乱,很多中原名士就逃往辽东躲避,其中有知名武将太史慈,谋士管宁、王烈、邴原等人。然而公孙度虽然是被董卓提拔上来的,但他根本没想去救董卓,反而洞悉汉室气数已尽,赶紧招贤纳士,一起共谋皇图霸业。
同年,公孙度宣布自封成辽东候,开始对辽东郡再次推行改革制度,后建宗祠祭祖先,造天坛以祭天,一系列都模仿过汉室皇家礼仪之后,公孙度就名正言顺的宣布脱离汉朝管制,建立成燕国。随后十几年,中原群雄忙着争霸天下,都没人有空去惹燕国,所以该国就一直在辽东雄踞一方。

应该是因为当时的燕国太过于低调了,不愿意跟其他国家有什么来往,很佛性。

三国时期,并不是只有三个国家。当时除了逐鹿中原的曹魏、蜀汉和孙吴三足鼎立之外,中华大地上还存在一些大大小小的政权,比如鲜卑、乌孙等少数民族政权。除了魏蜀吴三个汉人政权外,还有一个汉人军阀建立的政权,就是燕国,位于在辽东一带。

当时,华夏地区董卓乱起,公孙渊趁机占领东北部分地区,自立为辽东侯。在他的带领下,国土面积大大增加。有了土地之后,他又开始招贤纳士,设馆开学,一时风头很盛。因为当时魏蜀吴三国在中原相互厮杀,所以燕国才得以有生存发展的空间。之后诸葛亮病死五文原,蜀国走向衰落,魏国这才腾出手来收拾北方的燕国。

公元238年,司马懿率领部队进入辽东,燕王公孙渊和全城军民被围困城中,不久,守城上将投降,公孙渊被斩杀,燕国全境投降,燕国自此灭亡。至于我们后来为什么说三国鼎立,不说四国演义呢?

首先,辽东公孙渊是自立为燕王,没有称帝。这个等级是王爵,是比魏蜀吴三国皇帝要低一等的。他建立的燕国也是王国,类似于两汉时代的诸侯王国,这不是皇帝之国,无法和魏蜀吴三国等量齐观。所以,魏蜀吴三国的说法并没有错。

其次,即使他自己建立了政权,叫燕国,那也没有合法性可言。孙吴就不认可它的合法性,蜀汉也不认可,曹魏更不认可。

再加上它是东汉未年最小的国度,又是最早被灭的国度,它的存在与否对大局完整并无多大影响,所以燕国就被人们疏忽了。



不止三个国家,因为当时还有其他的一些小国家,类似燕国这样的国家存在时间很短。之所以叫三足鼎立是因为魏蜀吴是当时最强大的三个国家。

并不是三个国家,而是很多个国家的纷争,但是当时实力比较强大的就是那三个国家,因此被称作三足鼎立。

魏蜀吴三足鼎立是这一时代最明显的特征,三国时期的燕国包括今天的辽东半岛以及朝鲜半岛的一部分,还是存在的

不是的,还是有其他的政权存在的,燕国是存在的,但是存在时间很短,很快就被曹操收复了。


三足鼎立时期真的只有三个国家吗,为什么燕国被埋没了?视频

相关评论:
  • 13493091676在三国战争时期,一共有几个国家分别是什么?
    狄薛波答:罗贯中为了让三国的战争变得更加精彩直接抹去了这个国家的存在,它就是燕国国王公孙度,因此三国时期应该是有四个国家,并非三国。

  • 13493091676三国指的是哪个三个国家 三国分别是谁称帝
    狄薛波答:190年,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军阀四起,天下大乱。到208年的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266年2...

  • 13493091676三足鼎立的正确解释
    狄薛波答:三足鼎立的正确解释:1. 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鼎,古代的一种器皿,因有三脚而得此名,三只脚而支撑鼎地站立。三、国将魏、蜀、吴三个互相抗衡的国家喻为三足之鼎,意义在于三国互相抗衡,相互牵制。缺一国就有可能再少一国。所以就像三足鼎一样相互支撑,因此说有三足而鼎立!成语出处:《...

  • 13493091676三国是哪三个国家
    狄薛波答:1. 魏国,蜀国,吴国。这三个国家共同构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2. 三国时期(220年-280年)是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当时中国分裂为三个主要的政权:曹魏、蜀汉和东吴。3. 在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合军队击败,这场战役确立了三足鼎立的局面。4. 220年,曹操...

  • 13493091676三国时期为什么会最后分成三个国家?
    狄薛波答: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 这个是封建历史的规律 至于分成3个国家,月长石个人理解:1,三足鼎立。不知道LZ是否发现,一般的容器,至少需要3个以上的支撑脚才能站稳。另外,在多边形内,只有三角形是永远固定的。按照三足鼎立的说法,天下三分,一强而二弱,二弱联合又比一强要强。这样才能因为势力的均衡,...

  • 13493091676三足鼎立是哪个国家的品牌
    狄薛波答:三足鼎立是中国的品牌。在中国古代,有三国鼎立的局面出现,这种特殊的国家形态,只有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

  • 13493091676三国演义讲的是哪三个国家
    狄薛波答:三国演义讲的是魏国,蜀国,吴国三个国家。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

  • 13493091676三国指的是哪个三个国家
    狄薛波答:三国指的是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三国的开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

  • 13493091676三顾茅庐中的三分天下指的是哪三个国家
    狄薛波答:三分为:魏国、蜀国、吴国。1、解释 三分天下指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并且互相牵制的局面。延康元年(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汉自立,建立魏国,定都洛阳,东汉结束。次年(221年),刘备为了延续汉朝,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

  • 13493091676三国指哪三国
    狄薛波答:三、吴国 吴国(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孙吴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历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则为59年)。魏黄初年间,孙权...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