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的故事40字即可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春联的来历或故事(30字概括即可)~

春联——是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
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

至于春联这一名称的正式诞生,则在明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除夕时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须写春联一副,以缀新年”。以后,春联得以推广,沿袭至今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

春联,起源于桃符,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中国民间春节习俗之一。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扩展资料:
中国民间春节习俗之一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中国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
通常春联有两副直联一幅横联,直联的每幅最后一字有平、上、去、入等声韵。
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
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粱录》记:“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

  1、纪晓岚写春联
  有一次,纪晓岚春节回家探亲,乡里一家三兄弟请他写春联,他写道“惊天动地门户,数一数二人家”,横批“先斩后奏”的春联。有人遂以“犯上”告他欺君之罪。乾隆皇帝得知,召其查问,纪晓岚答道:“春联是我写的,没有错,这家老大是卖炮仗的,不是惊天动地门户吗?老二是集市上管斗的,成天‘一斗、二斗……’地叫,不是数一数二人家吗?老三是卖烧鸡的不是先斩后奏吗?”说得乾隆也笑了。

  2、巧借春联度过年关
  1)旧时代常有“过年如过关”的说法。某年除夕,一穷困长工怕债主上门纠缠,一大早在家门贴了一副春联:
  米无面无油盐酱醋皆无,如此贫寒,哪个小子敢讨账
  笔有墨有琴棋书画俱有,徒然富贵,何愁老子不还钱

  2)另位寒士为了过个安稳年,门上春联为:是君子容我过年;乃小人找咱讨债。
  这副对联还配了“看刀子”的横批。“看刀子”三字用得好,万一逼得无路可走,不是自杀,就是杀人。按旧时代的惯例,春联一贴出,讨债的就不能再要账了,只能把债务推到下一年。

  3、两副奇特的春联
  1)清代宁波有位著名的老中医,名范文甫,他就写过两副奇特的春联。一副贴在自家大门上,曰: 但愿人常健, 何妨我独贫。

  2)另一副贴在自己卧室门上,曰:何必我千秋不老;但求人百病莫生。
  这位老中医,在除旧迎新之际,不求自己的富贵康宁,却一反常情俗态,虔诚地去祝愿别人的“常健”,高风亮节,令人敬仰。

  4、巧写春联“讨”来年货
  明朝时候,福州有个叫徐英的屠夫,他家一贫如洗,但他很有文才。
  一年除夕,家里无米过年,徐英发出了感慨,写出一副绝妙对联贴到房门上。那对联是:鼠因粮尽潜踪去,犬为家贫放胆眠。
  对联一经贴出,众人议论纷纷,同情的人们将家里准备过年的食物拿出一些送给徐英。这一年,徐英过了一个好年。

  5、九九迎春联
  我国有数九的风俗,从冬至日算起,每过九天算一个“九”,算到八十一天,称为九九,到时,九九寒尽,春暖花开。有个农民创作一副“九体”对联: 故城秋荒屏栏树枯荣; 庭院春幽挟巷草重茵。
  上下联各九字,每字皆九划。把这对联写成空心字,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全联填完,即八十一天,“九”已尽了,已到花红柳绿、春光明媚的时候了。

明朱元漳酷爱对联。初一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到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 联。他当即挥笔写下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可以看出朱元漳对春联的大力提倡。

朱元漳喜欢对联。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大家都要贴对联,看见大家都贴了春联春联他很高兴。有一次出巡,看到有人家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这家主人找不到写对联的人。朱元漳当即写了一副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就这样,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

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至于春联这一名称的正式诞生,则在明朝。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除夕时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须写春联一副,以缀新年”。以后,春联得以推广,沿袭至今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

纪晓岚春节回家探亲,乡里有一家三兄弟请他写春联,他写了一副“惊天动地门户,数一数二人家”,横批是“先斩后奏”的春联。这一来可不得了,有人以“犯上”,告了他个欺君之罪。乾隆皇帝得知,立召纪晓岚回家查问,纪晓岚回道:“春联是我写的,没有错,这家老大是卖炮仗的,不是惊天动地门户吗?老二是集市上管斗的,成天‘一斗、二斗……’地叫,不是数一数二人家吗?老三是卖烧鸡的不是先斩后奏吗?”说得乾隆也笑了。


春联的故事40字即可视频

相关评论:
  • 17699677014春联小故事五十字以内
    印庭淑一.宋人吕蒙正对当时严重的贫富不均现象愤愤不平。某年春节,一位穷苦人请他代写一副春联,吕写道: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额:南北 春联贴出后引来了无数人围观。众人始觉其“怪”,继称其“妙”。这副春联妙就妙在它的“联外之意”:上联缺“一”,下联少“十”,正是“缺衣少食”的谐音...

  • 17699677014名人与春联的小故事
    印庭淑2、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富豪见了,叫人把竹砍掉。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富豪...

  • 17699677014关于贴春联的故事
    印庭淑1.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某年从山东老家迁至浙江绍兴,正值年终之际,他书写春联贴于大门两侧,春联内容为“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因其书法备受推崇,春联一贴出即被夜盗取走。王羲之不怒反笑,再书一联:“莺啼北星,燕语南郊”。无奈这联也被偷走。除夕之夜,王羲之的家门空无一联,王夫人急...

  • 17699677014关于春联的故事有哪些?
    印庭淑关于春联的故事有:1、过关人对对过关 据说,一行人天暮时要过关口,守关的出联让他对:“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过客应口而出:“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等了半天,守关的问道怎么还不对,行人说:“我不是已经对上了吗。”守关的人这才恍然大悟。2、秀才讽赃官 清朝末年,...

  • 17699677014贴对联的由来50字贴对联的由来
    印庭淑原来,店主是个屠宰猪的。他担心没人会写春联。朱元璋当即写下“两手劈生死路,一刀斩是非之根”的春联,送给这家人。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大力提倡春联,而正是因为朱元璋的大力倡导,春联才流行起来。到了清代,春联已成为当时的一种文艺形式。2、在春联的帮助下,贴春联的寓意表达了过去...

  • 17699677014贴春联的由来简短40字
    印庭淑1. 春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并在明代广为流传。2. 历史记载显示,明太祖朱元璋喜爱对联,不仅自身创作,还鼓励他人撰写。3. 在一次除夕巡查中,朱元璋见到一所房屋未挂春联,了解原委后亲自题写了春联。4. 这个故事反映出朱元璋对春联推广的重视,也是春联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5. 到了清代,春联在...

  • 17699677014春联的由来,50字左右
    印庭淑春联最早是由避邪的桃符演变而来的。相传古代有一凶暴甚於鬼的人叫后羿,被桃枝打死,人们就相信在门楣上悬挂桃枝可以驱鬼;后来又盛传山林里住著「神荼」、「郁垒」两位神仙专门吃鬼怪,人们就把桃枝刻成这两个神的模样悬挂在门上,期能永久平安,这就是所谓的桃符。后来桃符渐渐简化,以方形红纸画个...

  • 17699677014关于春联的故事有哪些?
    印庭淑春联的起源可追溯至东汉,它与门神文化相结合,增强了门神驱邪、护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功能。古代有“封印”这一专用名词,用以指代挂桃符、贴年画和春联等活动,这些都有其特定的操作规程。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常贴“宜春”二字,这一习俗逐渐演变为春联,它表达了中国劳动...

  • 17699677014春联的来历或故事(30字概括即可)
    印庭淑春联——是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 17699677014谁能提供一个与春联有关的小故事
    印庭淑清代画家郑板桥心地善良,经常帮助穷人。有一次,他和朋友出去散步,走着走着,看见一户人家门上贴着一副奇怪的春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郑板桥一看,马上跑回家,扛着一袋米,提着一包衣服,敲开了那户人家的门。原来,这家住着一个穷书生。书生笑着接过郑板桥送来的东西,郑...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